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正是因为这样,也让楚国失去了一次称霸中原的机会,楚王心中非常后悔,但却没法说出来。
“你继续说。”想到这里,楚王的心中酸酸的说道。
“勤王给晋国重新抬头的机会,而鄀国之战,又让诸侯看到了楚国在鄀国问题上的无奈。在双重作用之下,中原的诸侯们心向晋国也就不足为奇了。”
可以说子玉的分析切中了当下楚国的要害,楚王熊恽听罢默默的点点头,“你说的很对,楚国不能够继续沉沦下去了,应该重新站立起来,争取能够再次竖起霸主的大旗。”
其实自从与秦国在鄀国问题上发生冲突以来,楚国就一直在思考着这个问题,现在宋公前往绛都为晋公祝寿只是一连串问题的一个突破口罢了。
“大王所言极是,楚国若再不有所行动,恐怕我们在中原的地位就要被晋国所取代,到那时我们的那些盟国陈国、曹国、卫国等等都会跟着晋国跑了。一旦这些诸侯都跑了,楚国要想称霸可就难了。”
“行动,你说说楚国应该如何行动?”作为一国之王,楚王熊恽岂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子玉想了想发狠的说道,“楚国需要一场战争来解决当下的困境。”
一场战争?
楚国需要一场战争?
多少年来,楚国一直在南方发展,所灭、所打、所收拾的都是一些小国家,近年来最大的战争也就是针对宋国的泓之战。现在子玉说楚国需要一场战争?
跟谁的战争呢?
“楚国确实需要一场战争,跟谁打?什么时候打?再说了打仗总需要一个理由吧。”说白了楚王也知道此时的楚国确实需要一场战争来树立威信,但是跟谁打呢?难道是冲过秦岭直接跟秦国干上一仗,还是无缘无故的跨过大河跟晋国开战?很显然两个都不可能。
“大王,目标就在眼前,若要开战,我们就以宋国为目标,直接出兵伐宋。”
伐宋?
“宋国倒是可以讨伐,但是伐宋很显然不能够树立楚国在中原的霸主地位。”楚王说道。
“伐宋当然不能树立起楚国的中原霸主地位,但是伐宋可以把中原的水搅浑。让那些心里打算跟着晋国的小诸侯国不敢造次,继续乖乖的跟着我们楚国。”
“那万一晋国插手,我们该当如何?”讨伐一个二等诸侯宋国对于楚国来说不是什么大事,但是楚王不能不担心他身后的晋国。
万一晋国插手?
子玉当然知道大王担心的是什么,一旦把中原的这趟水搅浑,也许楚国可以从中得利,也许会是楚国因此受到更大的惨败,后果可就是难预料了,于是子玉咬咬牙对楚王说道:“出兵宋国本就是一个尝试,一旦中原的水搅浑,后果有好有坏,那就要看大王的智慧和胆略了。”
子玉的话,楚王总算是听明白了,他知道子玉话里的意思,也懂得自己担心的是什么,楚王走到窗口,远处的山边黑云压顶,群山黛色,一道闪电划过长空,他知道暴风雨就要来了
第453章 生死抉择()
公元前633年夏四月,楚王熊恽亲自带领楚国两万大军,同时邀请盟国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发兵协助,聚集大约三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宋国开来。
平静了一年多的时间的中原大地又一次不平静了。
宋国商丘。
“君上,大大大事,大事,大事不好了。”探马连跌带撞的跑向宋国王宫,进门的时候,由于门槛太高,一头跌倒在地。
望着慌不择路的探马跑进王宫,宋公王臣吃惊的望着他说道:“何事如此惊慌,起来说话。”
很显然这一次探马跌的实在是太重了,头上撞出一个很大包,但事出紧急,探马顾不得头上的大包,失声的说道,“君上,大事不好了,真的是大事不好了。夏四月初,楚国联合陈国、蔡国、郑国、许国等五国发兵三万向我宋国开来,现在大军已经接连拿下宋国的永城、夏城等地,正向着我都城商丘而来。”
啊?
听到探马的禀报,宋公王臣惊得连连向后退了好几步,最后跌坐在坐榻上,“这这这,这么说楚国是打算灭了宋国而来。”
为了一个本就不大的宋国,楚国竟然联合五国前来讨伐,这不是灭国还是做什么,更何况在春秋时期,消灭国家最多的就是楚国,现在楚国已经将长戈对准了宋国,宋国能不担心吗?
“正是如此,夏城主将正组织兵马在南边迎战敌人,并派小的前来向君上禀报,请求君上立即发兵救援,不然敌人不日将开到商丘城下。”
发兵迎敌?
小小的宋国也就是一个二等国家,敌人发兵三万来袭,宋国哪有那么多的兵马迎敌呢?宋公王臣知道自己的家底,立即命人赶紧请伯父、也就是宋国的宰相目夷和大司马公孙固前来议事。
很快二人就来到了宋国王宫,“臣等拜见君上。”
“好了,好了,赶紧起来,宋国都要灭亡了哪来那么多的礼节。”宋公王臣焦急的对二人说道,“据探马来报,夏四月初,楚国联合陈、蔡、郑、许国等五国联合发兵三万向我宋国而来,现在已经连下我宋国南方三座城池,这摆明了是要灭宋国来的,你们说说这该如何是好啊!”
宋公王臣继位宋国国君四年来,第一次遇到这么大的事情,哪里有经验对付如此强大的敌人呢?说这事情的时候,差点都哭了出来。
“君上莫要害怕,宋国还没有到灭国的时候,请君上尽管放心。只要我们君臣一起努力,宋国一定不会亡国的。”公孙固见状赶紧安慰道。
听到公孙固话,宋公王臣这才稍稍有些放心,“现在夏城主将已经派人前来王宫,请求寡人派兵迎敌,你们说说寡人哪有那么多的兵马呢?”
目夷和公孙固都清楚宋国的家底,所有的兵马加起来也就两万左右,就这还把驻守在周边的兵马都加起来了,要说专门用来战斗的兵马,那就更少了,哪里具有与五国联盟抗衡的实力呢?
既然知道自己的家底,也就知道这个时候该如何去做了,公孙固说道:“到了这个时候还迎什么敌人呢?当务之急应该是以保卫商丘为上,一旦商丘失守,宋国危矣!”
“对对对,公孙大人说的太对了,我们宋国就那么一点兵马,根本就没办法对付楚国联军,当务之急我们应该把所有的兵马集中起来保卫商丘。”宋公王臣一听赶紧说道,“不过公孙大人,就算是把宋国所有的兵马都集中在商丘也根本无法对付楚国的三万兵马,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想想别的办法啊!”
宋公王臣说完,与目夷一起望着公孙固等他的回答。
是啊!小小的宋国,就算是把所有的兵马集中起来,也难以对付楚国联军的三万大军,除了自身抗敌之外,确实还需要想想其他的办法,来对付来犯之敌啊!
公孙固急的头上直冒汗,“君上,楚国出兵宋国,总得有点什么理由才是啊!他们是以何种理由来伐宋呢?”
“这个吗?寡人当时着急没有来得及问,不过寡人在想楚国之所以发兵进攻宋国,主要原因还在于宋国与晋国结盟,引起了楚国的不满,这才致使楚国震怒,发兵来袭。”
宋国与晋国结盟?
这也许是一个理由,但是多年来宋国也没有与楚国结盟啊!而且当年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先国君宋襄公还与楚国打过一仗,按说宋国投向晋国的怀抱应该没有错啊!你楚国凭什么讨伐人家呢?
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现在人家楚国不需要理由,就是想讨伐宋国了,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你是宋国是晋国的盟国,而不是人家楚国的盟国,党同伐异,古今一理,有什么错吗?
公孙固明白这才是楚国伐宋的根本原因所在,想了想之后倒是觉着这也许是破解当下宋国难题的突破口所在。
想到了这一点,公孙固说道:“若真如君上所说,这也许是解决当下矛盾最好的突破口,既然楚国因为我们成为晋国的盟国来袭宋国的话,那我们就直接以此为由前往晋国搬兵来救,臣就不信晋国会坐视不管。”
“嗯,大司马说得对,寡人也是这个意思,既然我们已经与晋国结盟,就应该请求晋国来救援。”宋公王臣说道。
听到要请晋国前来帮忙,相国目夷不做声了。
“相国,你对请求晋国前来帮忙持什么意见?”宋公见状问道。
目夷也是宋国元老级的宰相了,从宋公王臣的父亲宋襄公时期就一直在宋国为相,深谙列国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人情。既然君上问起,目夷就说出了自己的担心:“君上、大司马,不是老臣担心,臣恐怕我们的使臣去了绛都,晋国也未必会帮助我们宋国啊!”
“为何?”
“君上试想一下,楚王在位已经近四十年,地位稳固,实力强大,在诸侯之中拥有极其强大的威望今日能够率领五国之师前来伐宋,足见其势力及威望之强大。反观晋国重耳,以老迈之躯回国继位,国内地位不稳,国家的实力也未必能够跟上楚国,我恐怕我们会失算啊!”
失算?
目夷竟然用了失算这么一个词来说当下宋国面临的困境。
“相国为何说我们会失算呢?”宋公王臣不解的问道。
“哎,看来君上还是没有明白楚王的真实用意啊!”目夷叹了口气道:“楚王之所以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出兵伐宋,实质上还不是想把宋国拉入楚国的盟国吗?如果此时我们直接投向楚盟,楚国还会出兵讨伐我们吗?臣想只要我们投向楚国,楚国一定会退兵的。”
这个时候投向楚盟,宋公王臣和大司马公孙固吃惊的望着宰相目夷。
目夷继续说道:“但若是此时我们不投向楚国,而是请晋国帮忙,晋国会一定帮助我们吗?臣想晋国不一定会倾尽全力来帮助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