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种成绩下,很难相信新潮流传媒公司有资源和渠道,可以让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卖出更好的成绩来,如果可以达到两百万张的销量,那就算是破了公司的最高纪录了。
这不算是一种悲观的低估,更多的结合公司的整体实力后,所给出的销量预测。
当然,公司的规模和资源,很大程度的影响了一张实体唱片的销量,这是可以肯定的一点,但也不是绝对的,更不代表小公司就不能卖出大火的专辑来。
在歌坛历史里,可是有不少这种销售奇迹,一家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却是推出一张火爆的专辑,其销量远超想象。
这种例子虽然不多,但也是真实存在的,偶尔也会出出现的。
所以,新潮流传媒公司的规模虽然小,在唱片这一块,也的确是没有太多的渠道和资源,但还是有可能推出大火的专辑来,只是可能性较小而已。
只不过,苏昱却是认为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销量应该是会高于公司的预测。
两张个人专辑的首日销量,他不敢说,但最终销量应该不会是两百万张的,他觉得是可以达到五百万张,应该是不会低于这个数量。
苏昱不单单是这样想的,而且还用实际行动证明了。
在公司制作两张个人专辑,准备向工厂下订单的时候,就证明了这一点。
徐静初是准备每张专辑都先下一百万张的订单,如果预售好的话,再追加生产一百万张,这就是她的计划,相对保险一点。
但苏昱却是直接表示定五百万张的订单,而且是每张专辑都生产五百万张,两张专辑就是一千万张了,这比起徐静初的生产计划要高了五倍,风险自然是提高许多。
毕竟,这一千万张唱片卖不出去的话,就会砸在手中,那公司的亏损就非常大了。
如果有八百万张卖不出去的话,就算一张唱片亏十块,那也是八千万了,实际亏损比这还要大,风险自然也非常高了。
不过,苏昱认为这两张个人专辑的销量是可以达到这个数量的,应该是不会卖不出去的。
而唱片的产量越高,成本就会越低,自然是一次性生产五百万张唱片,才可以拿到更低的出厂价,如果只生产一百万张的话,采购成本是高许多的。
最重要的是,苏昱认为一张唱片销量最好的时候,就是刚刚发行的时候。
特别是刚刚上市的前几天,这会是粉丝购买最高的时间段,过了这个时间段,购买就会慢慢降低了。
如果在专辑刚刚上市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唱片满足市场需求的话,那过了这段时间后,粉丝很有可能就不会想买了,也就会影响到最终销量。
只有在发行的前几天,就有足够的唱片来满足市场的需求,才可以保证最终销量会是最高的。
正因如此,苏昱才会要求直接把订单提升到五百万张,两张专辑生产出一千万张来,而不是只生产两百万张,就是希望做足所有的准备。
这样做的风险虽高,但收益也会是最大的。
一旦,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专辑销量,超过预期的话,那给公司带来的回报会是最大的,同时,也可以让两张个人专辑,达到最好的成绩。
而这就是苏昱最想达到的目的,也是他坚持提高订单数量的原因。
风险是高了一点,但他觉得这是值得一做的。
。
第三百九十九章 预售()
对于两张个人专辑,苏昱的期望可是很高。
所以,他才会要求直接生产五百万张唱片,而不是一百万张。
而苏昱这样做,其目的都是为了让两张个人专辑,有更好的销量,让成绩达到最高,这也是他不惜冒险的原因。。。
当然,他也不是独裁者,在公司也不会做一个一言堂。
在提出这个要求后,苏昱也补了一个条件,如果专辑的销量不如意,卖不出去的专辑,他全包了。
比如,徐静初的计划是每张专辑生产一百万唱片,两张专辑就是两百万张,而苏昱直接将这个数字提升到一千万张,也就是增加了八百万张。
如果这八百万张卖不出去的话,他就会自掏腰包,把这些专辑全部买下来。
八百万张唱片,就算不按零售价来算,按照出厂价,那也是一两亿的金额,这个数字可不低,但苏昱还是决定这样做,这既可以提升产量,又不会让公司为难。
苏昱都决定这样做了,那徐静初自然也就没有反对的意见了。
于是,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唱片订单都达到五百万张,这个消息传出去的时候,着实是让很多人感到惊讶。
以往,可没有有唱片公司会这样做,一个新人的专辑,是不可能一口气生产五百万张的,也只有一线歌手才有这个可能,甚至就算是一线歌手,也很少会直接生产五百万张唱片,更多的是根据预售和销量来追加产量,而不会在一开始就生产五百万张,这可谓是很冒险的做法了。
当苏昱还是义无反顾的这样做,直接一口气生产一千万张唱片,可谓是大手笔。
这件事的风波不小,让新潮流传媒公司出名了一回,也因此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两张个人专辑,别的不说,最起码是提高了知名度,这还是一个不错的宣传方式。
至于宣传效果,这个就见仁见智了,起码现在有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两张专辑,这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八月十五号这一天,新潮流传媒公司让两张个人专辑正式统一开启预售。
在各大平台上,都可以通过预售的方式购买到这两张个人专辑,其预售价格则是28元一张,正式发布后的零售价,也会和预售价格保持一致。
只不过,现在订购的话,则是可以在专辑发布后,第一时间拿到唱片,而没有预售的消费者,则是需要排在后面。
一些大火的歌手,其新专辑的预售都会相当火爆。
因为,这些专辑在发布后,不一定是可以马上买到的,有可能出现供不应求,但如果提前预售的话,那就可以成为第一批买到专辑的人,这就是优势。
除此之外,在专辑预售的时候,粉丝为了支持偶像,也是会订购预售的。
白晴宁和江弦影的预售是在一起的,甚至之前的宣传也都是集中在一起的,这是为了集中资源宣传,如果错开的话,宣传的阵势看起来就会少很多,而两个人一起宣传的话,资源就不会分散,声势自然更浩大一些。
不清楚其中状况的人,还以为白晴宁和江弦影是在打擂台,而且是非常残酷的竞争。
只是,白晴宁和江弦影说是在打擂台,也是没有错的,两人本来就是把这次的专辑发售当作新战场了,都准备借助这次机会,好好赢对方一回。
不单单是白晴宁和江弦影是这样想的,两人的粉丝也都是如此,不算敌对,但的确是抱着竞争的态度。
对于这种情况,苏昱也是知情的,但他也没有阻止。
一方面,他是阻止不了,白晴宁和江弦影都争了十几年了,从小斗到大,这可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让她们放弃争斗,这是不可能的。
另外一方面,苏昱觉得白晴宁和江弦影的竞争,其实也不算是坏事的。
在这件事上,双方都想赢过对方,自然是会更加努力,而粉丝也是一样,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偶像赢,那在支持偶像上,则是会更有动力。
这样一来的话,两张个人专辑则是会因为两边的竞争,有更高的话题度,粉丝的购买欲望也会更高。
所以,苏昱认为白晴宁和江弦影保持目前的关系,适当的竞争,完全是可以提高新专辑的销量,让这第一张个人专辑的成绩更好一些,这也是他不插手的原因,只要不要竞争过头,伤了和气,其他就不用管了。
更何况,江弦影和白晴宁明争暗斗这么多年,斗到现在,都没有撕破脸皮,这说明双方都是会克制的,不用担心会越演越烈,最终出现收不了场的局面。
果然,不出苏昱的所料,两张个人专辑在正式开启预售后,粉丝都开始购买专辑了。
第一个小时,两张个人专辑的预售量,都突破了两万张。
随后,两张个人专辑的预售量,以每个小时一万张的速度增长着,这种成绩还是非常好的。
在这个时候,新潮流传媒公司放出公告来,两张个人专辑不但有群星准备的新歌,还有合唱歌曲,也是新歌。
这个消息一出,白晴宁和江弦影的粉丝都沸腾起来了,群星的歌迷也一样是按捺不住了。
对于这些粉丝来说,除了想听到群星的新歌以外,也是非常想听到群星跟白晴宁或江弦影的男女对唱,就好比上次的《小酒窝》和《有点甜》。
要知道,《小酒窝》和《有点甜》这两首歌可是很受欢迎的,现在的热度都不降,粉丝都希望群星和白晴宁她们可以再次合作,再推出合唱歌曲,这是他们最大的期望了。
这样一来的话,新潮流传媒公司放出的这个通知,对粉丝来说,无疑是最好的消息了。
当下,两张个人专辑的预售量,从一个小时一万张的速度,再次增至一个小时两万张,这就是合唱所带来的魅力,否则是不可能吸引那么多人来订购的。
对于这种情况,苏昱也是很意外,他也没有想到合唱歌曲会那么受欢迎,但这种情况自然是极好的。
第四百章 制作完成()
这次的预售,只是持续了三天。
但这三天的时间,其战绩,却是可喜可贺。
只不过,三天的预售时间,两张个人专辑的预售量都超过了40万张,合起来就是80万张了。
按照这种预售情况,白晴宁和江弦影的个人专辑,其首周销量都有望突破一百五十万张,其最终销量突破三百万张,也是大有可能的。
这样一来,徐静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