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中华历史演义全书yyj0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廷臣集议。高拱、张居正等,请外示羁縻,内修战备,乃封 

… Page 177…

明史演义                                                               ·566· 

俺答为顺义王,名所居城曰归化城。俺答弟昆都力,并其子辛 
爱等,皆授都督同知等官。封把汉那吉为昭勇将军,指挥如故。 
后来河套各部,也求归附,明廷一视同仁,分授官职。嗣是西 
塞诸夷,岁来贡市,自宣大至甘肃,边陲晏然,不用兵革,约 
数十年,这且慢表。 
      且说穆宗在位六年,一切政令,颇尚简静,内廷服食,亦 
从俭约,岁省帑项数万金。惟简约有余,刚明不足,所以辅政 
各臣,互相倾轧,门户渐开,濅成积弊。这是穆宗一生坏处。 
高拱、张居正,起初还是莫逆交,所议朝事,彼此同心,后来 
亦渐渐相离,致启怨隙。想总为权利起见。拱遂荐用礼部尚书 
高仪,入阁办事,无非欲隐植党与,排挤居正。会隆庆六年闰 
三月,穆宗御皇极门,忽然疾作,还宫休养。又过两月,政躬 
稍愈,即出视朝政,不料出宫登陛,甫升御座,忽觉眼目昏黑, 
几乎跌下御座来。幸两旁侍卫,左右扶掖,才得还宫。自知疾 
不可为,亟召高拱、张居正入内,嘱咐后事。两人趋至榻前, 
穆宗只握定高拱右手,款语备至,居正在旁,一眼也不正觑。 
嗣命两人宿乾清门,夜半病剧,再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同 
受顾命,未几驾崩,享年三十六岁。穆宗继后陈氏无子,且多 
疾病,尝居别宫,隆庆二年,立李贵妃子翊钧为太子。五年, 
复立翊钧弟翊镠为潞王。翊钧幼颇聪慧,六岁时,见穆宗驰马 
宫中,他即叩马谏阻道 :“陛下为天下主,独骑疾骋,倘一衔 
橛,为之奈何?”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穆宗爱他伶俐过人, 
下马慰勉,即立为太子。陈皇后在别宫,太子随贵妃往候起居, 
每晨过从,很得皇后欢心。后闻履声,尝为强起,取经书琐问, 
无不响答。贵妃亦喜,所以后妃情好,亦甚密切,向无闲言。 
至是太子嗣位,年才十龄,后来庙号神宗,小子亦即以神宗相 
称。诏命次年改元,拟定万历二字。 

… Page 178…

明史演义                                                               ·567· 

      这时候有个中官冯保,久侍宫中,颇得权力,本应依次轮 
着司礼监,适高拱荐举陈洪及孟冲,保几失位,遂怨高拱。独 
张居正与他相结,很是契合。当穆宗病重时,居正处分十余事, 
均用密书示保。拱稍有所闻,面诘居正道 :“密函中有什么大 
事?国家要政,应由我辈作主,奈何付诸内竖 。”居正闻言, 
不禁面颊发赤,勉强一笑罢了。确有些难以为情。到了穆宗晏 
驾,保诈传遗诏,自称与阁臣等同受顾命。及神宗登极,百官 
朝贺,保竟升立御座旁,昂然自若,举朝惊愕,只因新主登基, 
不便多说。朝贺礼成,保即奉旨掌司礼监,又督东厂事务,总 
兼内外,权焰逼人。拱以主上幼冲,应惩中官专政,遂毅然上 
疏,请减轻司礼监权柄,又嘱言官合疏攻保,自己拟旨斥逐。 
计算停当,即遣人走报居正,嘱他从中出力。居正假意赞成, 
极口答应,暗地里却通知冯保,令他设法自全。居正为柱石大 
臣,谁意却如此叵测。保闻言大惧,亟趋入李贵妃宫中,拜倒 
尘埃,磕头不绝。贵妃问为何事?保只磕头,不说话。待贵妃 
问了三五次,方流下两行眼泪,呜呜哭诉道:“奴才被高阁老 
陷害,将加斥逐了。高阁老忿奴才掌司礼监,只知敬奉太后皇 
上,不去敬奉他们,所以嗾使言官,攻讦奴才。高阁老擅自拟 
旨,将奴才驱逐,奴才虽死不足惜,只奴才掌司礼监,系奉皇 
上特旨,高阁老如何可以变更?奴才不能侍奉太后皇上,所以 
在此悲泣,请太后作主,保全蚁命 。”无一语不中听,无一字 
不逞刁。说到此处,又连磕了几个响头。李贵妃怒道 :“高拱 
虽系先皇旧辅,究竟是个臣子,难道有这般专擅么?”保又 
道 :“高拱跋扈,朝右共知,只因他位尊势厚,不敢奏劾,还 
请太后留意 !”贵妃点首道:“你且退去!我自有法。”保拭 
泪而退。越日召群臣入宫,传宣两宫特旨,高拱欣然直入,满 
拟诏中必逐冯保,谁知诏旨颁下,并不是斥逐冯太监,乃是斥 

… Page 179…

明史演义                                                               ·568· 

逐一个高大学士。正是: 

            骑梁不成,反输一跌。 
            古谚有言,弄巧反拙。 

      高拱闻到此诏,不由的伏在地上,几不能起。欲知高拱被 
逐与否,且至下回说明。 

      俺答恃赵全等为耳目,屡犯朔方,城狐社鼠,翦灭不易, 
设非把汉那吉叩关请降,亦何自弭兵戢衅?而原其致此之由, 
则实自三娘子始。何来尤物,乃胜于中国十万兵耶?且为鞑靼 
计,亦未尝无利。中外修和,交通贡市,彼此罢兵数十年,子 
子孙孙,均得安享荣华,宁非三娘子之赐?然则鞑靼之有三娘 
子,几成为奇人奇事,而王崇古之因利招徕,亦明季中之一大 
功臣也。穆宗在位六年,乏善可纪,惟任用边将,最称得人, 
意者其亦天恤民艰,暂俾苏息耶?至穆宗崩而神宗嗣,中官冯 
保,又复得势,内蠹复萌,外奸乘之,吾不能无治少乱多之叹 
矣。 

… Page 180…

明史演义                                                               ·569· 

    第七十二回 莽男子闯入深宫 贤法司力翻成案 

      却说高拱入朝听旨,跪伏之下,几乎不能起身。看官!你 
道这旨中如何说法,由小子录述如下: 
      皇后皇贵妃皇帝旨曰 :“告尔内阁五府六部诸臣!大行 
皇帝宾天先一日,召内阁三臣至御榻前,同我母子三人,亲受 
遗嘱曰:‘东宫年少,赖尔辅导。’乃大学士高拱,揽权擅政, 
威福自专,通不许皇帝主管。我母子日夕惊惧,便令回籍闲住, 
不许停留。尔等大臣受国厚恩,如何阿附权臣,蔑视幼主?自 
今宜悉自洗涤,竭忠报国,有蹈往辙,典刑处之 。” 
      还有一桩触目惊心的事件,这传宣两宫的诏旨,便是新任 
司礼监的冯保。高拱跪着下面,所闻所见,全出意料,真气得 
三尸暴炸,七窍生烟;可奈朝仪尊重,不容放肆,那时情不能 
忍,又不敢不忍,遂致跪伏地上,险些儿晕了过去。至宣诏已 
毕,各大臣陆续起立,独高拱尚匍伏在地,张居正不免惊疑, 
走近扶掖。拱方勉强起身,狼狈趋出,返入京寓,匆匆的收拾 
行李,雇了一乘牛车,装载而去。居正与高仪,上章乞留。居 
正、冯保,通同一气,还要假惺惺何为?有旨不许。嗣复为请 
驰驿归籍,才算照准。未几,高仪又殁,假公济私的张江陵, 
遂裒然为首辅了。 
      先是居正入阁后,由吏部侍郎,升任尚书,兼太子太傅, 
寻晋封少傅,至是又加授少师。高仪的遗缺,任了礼部尚书吕 
调阳,惟一切典礼,仍由居正规定。追谥先考为庄皇帝,庙号 
穆宗。又议将陈皇后及李贵妃,各上尊号。明制于天子新立, 

… Page 181…

明史演义                                                               ·570· 

必尊母后为皇太后,若本身系妃嫔所出,生母亦得称太后,惟 
嫡母应特加徽号,以示区别。是时太监冯保,欲媚李贵妃,独 
讽示居正,拟欲并尊。居正不便违慢,但令廷臣复议。廷臣只 
知趋承,乐得唯唯诺诺,哪个敢来拦阻?当下尊陈后为仁圣皇 
太后,李贵妃为慈圣皇太后,仁圣居慈庆宫,慈圣居慈宁宫。 
居正请慈圣移居乾清宫,视帝起居,当蒙允准。慈圣太后驭帝 
颇严,每日五更,必至御寝,呼令起床,敕左右掖帝坐着。进 
水盥面,草草供点,即令登舆御殿,朝罢入宫,帝或嬉游,不 
愿读书,必召使长跪,以此神宗非常敬畏。且与仁圣太后,始 
终亲切,每遇神宗进谒,辄问往慈庆宫去未?所以神宗谒慈圣 
毕,必往谒仁圣。至外廷大事,一切倚任阁臣,未尝干预。冯 
保虽承后眷,却也不敢导帝为非。居正受后嘱托,亦思整肃朝 
纲,不负倚畀,可见母后贤明,得使内外交儆。于是请开经筵, 
酌定三六九日视朝,余日御文华殿讲读,并进帝鉴图说,且在 
旁指陈大义。神宗颇喜听闻,即命宣付史馆,赐居正银币等物。 
万历改元,命成国公朱希忠,及张居正知经筵事。居正入直经 
筵,每在文华殿后,另张小幄,造膝密语。一日,在直庐感病, 
神宗手调椒汤,亲自赐饮,真所谓皇恩优渥,无微不至呢。 
      是年元宵,用居正言,以大丧尚未经年,免张灯火。越日 
早朝,神宗正出乾清宫,突见一无须男子,神色仓皇,从甬道 
上疾趋而入。侍卫疑是宦官,问他入内何干,那人不答。大众 
一拥上前,将他拿住,搜索袖中,得利匕首一柄,即押至东厂, 
令司礼监冯保鞫讯。保即刻审问,供称姓王名大臣,天下宁有 
 自名王大臣者,其假可知。由总兵戚继光部下来的。保问毕, 
将他收系,即往报张居正,复述供词。居正道 :“戚总兵方握 
南北军,忠诚可靠,想不至有意外情事 。”保迟疑未答。居正 
微笑道 :“我却有一计在此。”保问何计? 居正附保耳低语 

… Page 182…

明史演义                                                              ·571· 

道 :“足下生平所恨,非高氏么?今可借这罪犯身上,除灭高 
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