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位湘军名将的滥情与专情()
先传作品相关吸引眼球,晚上再更新章节。''
上次发相关我曾提起过,书中李典元的历史原型名字叫“李臣典”,此人屡立战功,为曾国藩最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汗马功劳,终至官封提督之职。老曾头对李臣典颇为器重赏识,天京破城之战,老曾有意压制属下诸如朱洪章等多路悍将,而把攻陷天王府的大功交给李臣典。责成他带头洗劫天王府的累积巨额财富,一方面反映了曾老头对其无比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证明老曾确有提携李臣典的意思。
大清朝廷根据奏报大赏立功将士时,加封李臣典为一等子爵。可惜这位老兄太淫荡,入城以来昼夜玩3p4p,加之先前征战劳苦,终于未及盼到朝廷的恩典,便死在了女人的肚皮上面。
李臣典如此花心**,相比之下曾国藩手下湘军另一位名将彭玉麟,则对男女情感异常专一,令人闻之肃然起敬。小学教员出身的彭玉麟并非像塔齐布、罗泽南、杨载福等人,从办团练一开始就追随曾国藩,但彭玉麟中途投笔从戎加入湘军后,以为人刚正不阿及战功卓著而深得老曾敬重,训练治理水军颇见才能。
彭将军当年蜗居乡村私塾时,曾跟一位姓梅的村姑定情,以致终生难以忘怀。他虽以武将名扬天下,到底是小知识分子出身,书法未见功力,国画却画得相当不错,并且彭玉麟一生只画一样内容,那就是梅花,用意自然是为了纪念当年那位姓梅的女子。
彭玉麟自打告别老家开始戎马生涯,便再也没回过家乡,他跟那位梅姓女子的恋情,当然也就无果而终。他一生画梅以示旧情难忘,很让人唏嘘感叹。
今年央视举办的民间寻宝活动中,有人展示了一幅彭玉麟所作梅花图,画面疏密有致,笔意刚劲娴熟,堪称武将传世的第一墨宝!
人生就是这样,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李臣典胡天胡地,彭玉麟用情坚贞,乃性情及修养使然。所以各位读者老大亦不必苛责“上校”李秀成花心。更何况书里的李秀成花则花矣,对小美女聂阿娇的感情还是很感人很值得称道的!我马上就要写这一段了,你们看了便知我所言不虚。
抓紧收藏本书!我不求别的只需要各位收藏!
?
最快最新章节,请访问请牢记我们的域名:om,站名拼音,简单又好记
慈禧的妹妹和90万字的公众章节!!()
先来闲话一篇“作品相关”。'万*'今晚还有一次VIP章节更新。
首先说慈禧的妹妹。下面这段文字夹在正章之后,现发个公众版以便更多的人看到——
这一小节字数虽然少了点儿,但我写的时候非常吃力,也非常用心!
写完后自己又重新校对,大体感觉相当满意,不知各位老大觉得怎样?
慈禧后来祸国殃民不假,但其中有些情况,确实存在不由她个人意志所能决定的客观原因。我试图把慈禧写成一个正常的、有爱憎情感的普通人,只不过她有意无意,坐上了那个近似于风口浪尖的并不普通的位置……
另外,慈禧的妹妹醇王福晋,也就是未来光绪皇帝的亲生母亲,十五岁参加宫中选秀,被纳入醇王府一号主妇。最近史学界发现了此女报名选秀时的一份“人事 档案”,我见过影印件,上边并未标明此女姓甚名谁。
封建社会女子地位不高,史料中未留下姓名也很正常,比如说咸丰帝的皇后 ,也不曾留下芳名,大家就按姓氏叫她“钮轱禄氏”。所以,慈禧妹妹的闺名“绿荷”是我给起的,不然以后行文叙述太麻烦。大家称慈禧为“叶赫那拉氏”,我总不能管她妹子叫“叶赫那拉二世”吧?(开玩笑!我写的一个电影名字就叫《波洛二世》,公映时改名《丑角波洛》,汗!)
既然当年的女人芳名难以考证,咱写的也没必要那么严谨,记得坊间讹传慈禧闺名叫“兰儿”,我就如法炮制一个“绿荷”。
兰花荷花都是花儿,叫着也并不怎么离谱……
或许有人会埋怨:该死的老回!你把史据的说明性文字混到VIP章节里,是想骗大家的银子吗?
大哥,您要这么讲我可就汗颜啦。这也正是我想说的第二个问题——公众版字数。
据我的不完全统计,本书奥运后恢复正常更新以来,上传vip章节不足20万字,但我同时解禁的旧章,也差不多有十多万字,加上以前的,整个公众版的免费字数将近90万字!
各位老大你们都拍胸口想想,各家网站签约作品当中,又有几本达到90万字的公众版这程度呢?老回90万字都白送给大家免费看,你们还跟我斤斤计较上述100多字?
还有哇,自感本书的人气还是差一点,你们帮我找找原因。是猪脚床戏太少?更新速度太慢,还是老回写得不好看?欢迎大家在我的书评区留言!
最后,篡改那句套话:像《忠王艳征史》这样的书,写得如此认真,公众版字数如此之多,您要再不来给捧场,您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个读者!
?
最快最新章节,请访问请牢记我们的域名:om,站名拼音,简单又好记
序章的序章()
乱世出英雄,乱世更出枭雄。'万/书/'
枭雄的所作所为,其实远比英雄们的高风亮节更接近于真实的人性。
晚清同治三年六月十六日,亦即公元1864年7月19日,大清朝主要由湖南籍子弟组成的五万精锐湘军,在人称“九帅”的曾国荃指挥下,将太平天国伪称“国都天京”的江淮重镇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包围得水泄不通,准备实施最后的攻击。
七月流火,酷热难当,本应清朗的天空被尘屑炮火熏蒸得板结了一般;越爬越高的日头,让浓烈的硝烟缭绕得朦朦胧胧,如同一贴焦黄松软的膏药。
自两年多之前朝廷湘军、淮军两路劲旅呈钳形合围江宁以来,七百多个日夜鏖战不休,攻守双方都付出了极为惨烈的伤亡代价。浙江巡抚曾国荃在奏报北京的咨陈中写道:“此次攻城剿洗匪巢之难,与悍匪拼死鏖战之苦,实为久历戎行者所未见。自天堡城后,城中防守益密,地堡城扼住隘路,百计环攻,无隙可乘……左路地势甚高,利于攻击,右路地势极低,利于潜攻。如是者半月,未尝一刻稍休,肉薄相逼,损伤精锐不可胜数!总兵陈万胜、王绍羲、郭鹏程等素称骁将,数日之内,次第阵亡,尤堪悯恻。”
几天内连折了三名总兵官,可见战事的残酷!
湘军统帅曾国藩把大营由雨花台向坚厚的城墙推近,督促他的三弟曾国荃加紧破城。此前他已经暗示淮军领袖、他的学生李鸿章按兵不动,以便将克复伪都的荣耀光环,戴在付出十万条生命的湘军的头顶上。
可战斗进行得实在是惨绝人寰!
江宁城墙箭上的凸凹仿佛食人魔怪的尖利牙齿,不停顿地吞食着湘乡子弟的性命。悍将李典元贮备了六百多斤威力巨大的黑火药,派人冲到城墙脚下挖掘了三十余座地洞,其中最大的一座竟能容纳500多壮勇。按照预定筹划,一旦火药爆炸在城墙处炸出几个缺口,事先埋伏在地洞里的精锐死士将一拥而上,占领突击口接应大队倾巢攻城……
没想到守城的太平军发现了大地洞,布设十数桶炸药于洞顶引火爆破——
整整五百精兵全部活埋在了洞里!
……
曾国藩是个瘦消老者,粗粗的眉毛半浓半淡,颏下短须浓密而略带卷曲,这使他整个人看失去显得严肃、古板和坚毅,有种含而不露的威势。此刻他眯缝着眼皮带着几分困惑遥望城墙,内心的感觉怆然欲泪。
据说从官军攻克紫金山第三峰顽敌据守的天堡城,又夺取太平门外北固山、洪山两处险要,死死扼住长毛外逃第一大门以来,历经一旬苦战,城里的粮草已经完全断绝,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老百姓煮熟亲生儿女充饥的人间悲剧!
一介文士出身、率部征战十年的曾国藩想不通:一群犯上作乱的泥腿子,在食不果腹的情形下,何以仍然保持这么坚固的精神支撑与顽强的战斗力?
——指挥长毛守城的将领,是太平天国爵封忠王、由匪首洪秀全特赐名字里可带犯忌的“秀”字的藤县人,名叫李秀成。
清军上下包括曾国藩本人在内,都特别希望能见到这位他们多年的老冤家,生着一副何等的模样?
为此,数万湘军已在江宁城下整整浴血激战了两年!
好在相见的时刻越来越近了。就好像家乡的花鼓戏演到**,很快便会落下帷幕。
正午时分方圆几十里灼热得如同焚化场,空气中弥散飘荡着邪恶诡秘的紧张气氛,以及一种类似于食物的怪味道,那是火药跟血腥、尸体溃烂混合而成的死腐气味。
担任第一波攻击的决死队员,全都热得扒去上衣袒胸露臂,发给他们的银洋被丢弃于堑壕,闪动着诱惑的光亮。仗这种程度,金钱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甚至就连生死也可以置之度外;大家唯一的信念就是冲进城去,把城里所有长在项子上的头颅,不管是人头还是牲畜的脑袋,统统砍下来踩到脚下!
最后攻击前的祭旗仪式,由面相狠戾的曾国荃主持,祭品是名被俘的“长毛”师帅。
湘军中唯一一位非湖南籍高级将领朱洪章过来请示,是否先剜去那人的舌头,以防行刑时对方骂出难听的话。
曾国荃考虑片刻摇头说:“不必了,让他骂吧,骂给阵前的万千将士们听,省得我再来训话了!”
于是乎残忍的剐刑就在军旗下执行。
主刀的刽子手动作细腻,先一一敲断了那名师帅的手指脚趾,将每一节骨头皆认真地剔除,还将其中的大脚趾塞进它主人的嘴里让他品尝滋味儿。那名师帅果然疼得大声咒骂,可因为他讲的是广西客家话,口中又含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