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大宋之我想做好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桧确实有些累了,骑马半天,确实不好受,自然有人帮他将马给栓好,他自己找了一块比较平坦的石头坐着,他的两条腿都觉得有些痛。

    就在那个前去打水的士卒,将两个水袋给灌满,转身准备回来的时候,忽然从周围的树林之中,不知道哪里射出了一支弓箭。

    这一支箭不偏不倚,正好射在她两只脚中间的位置,末尾的余震还在不断的摇晃着,让那个年轻的士卒有些害怕,不自觉的将两个水袋掉在了地上,其中一个已经盖好了盖子,另外一个没有盖盖子,所以水全部流了出来,他自己则瘫倒在了地上。

    “敌袭,所有人保护秦尚书……”

    秦桧身边的一个侍卫马上抽出自己腰间的佩刀,最早秦桧跑了过去,并且挡在了她的深浅,非常警惕的向着自己的周围看着,生怕有人会马上发动进攻。

    主要现在他们处在一种敌在暗,我在明的状态,他们完全暴露在山谷的阳光之下,而完全看不到敌人到底在哪里。

    “所有人都聚拢过来,先将武器都放下,不要惊慌,情况还不明,先不要马上动手。”

    秦桧对着所有人大声喊道。包括刚刚那个去打水的士卒都马上手脚并用,立刻爬起来,快速的跑到了秦桧的身边。

    看到那个士卒平安跑回来,秦桧的心中也稍微放心了一些,因为很明显对方并没有想要杀人的意思,如果真的是想要对他们这一行十多个人展开偷袭的话,早就已经将刚刚的那个倒霉蛋给杀掉,刚刚的那一支箭,很明显是一个示警的警告,却并没有特别大的恶意,因为对方显然在箭术上有着过人本领。

    “到底是哪一路的朋友,既然刚刚都已经警告我们了,现在还不如出来见个面吧,有什么事情我们都好商量。”秦桧对着周围大声的喊道,同时他的眼睛也一直向着四周紧张的观望。

    他喊完之后,忽然从周围的树林之中,飞也似的窜出来了上百名,他们身着各种麻布装,或者兽皮装,看样子应该是在周围生活的民族,他们都大声叫喊着不知道意思的呼号,估计是他们特有的叫喊声。

    一个40岁左右的男人站了出来,他穿的是一身皮衣,下身则围一圈皮裙,样子看起来比较好笑,但是这样的穿着既能够给予他提供一定的防御力,不至于影响他的行动,而且能够穿的上皮衣、皮裙的人,应该是在他们这一行人之中有些地位的,至少这个人应该是这里所有人的统领。

    秦桧这个时候有些心虚了,因为他最害怕的是遇到别的民族的时候,自己跟对方语言不通,语言不通也就代表着,互相之间没有办法非常友善的进行交流,也很有可能不知道对方的意思,一旦出现一点小小的误会,最后就有可能会造成流血冲突,这是他不愿意看见的。

    秦桧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可是要返回建康城,并不是在这荒山野地里面跟这些其他民族的人产生冲突矛盾,最好是一场误会,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你们是大宋国的人?”首领问道。

    那个男人一开口,秦桧就高兴了,因为这个人竟然会说汉语,会说汉语,这次就相对容易多了,只要能够明白对方的意思,之后进行交流应该会方便很多,就不会产生误会了。

    “是的,我是大宋国礼部尚书秦桧,不知道这位头领如何称呼呢?”秦桧说的时候非常的友善,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

    “我是附近溪洞族人首领蓝古。”

    溪洞蛮,我去,那不是壮族,瑶族、苗族、畲族,和其他很多民族的祖先吗,

    溪洞蛮又称盘瓠蛮,荆蛮,汉、晋时期,盘瓠蛮主要活动于洞庭湖西南的武陵(湖南常德)一带,因地名族,故名为“武陵蛮”。

第五十章首领蓝古() 
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之中就有很多武陵蛮的记载,其首领沙摩柯也是少有的勇将,关羽大意失荆州之后,马良也是去武陵蛮搬救兵,最后被杀。

    盘瓠蛮虽说已经得以开化,但之后由于一直受到汉族封建统治者的压迫,他们开始向外迁移,并在迁移过程中,逐渐发生分离。。。

    其中较早往西迁徙,进入黔北黔西、川南、滇东、桂西的一支,后来演化成了苗族。于隋唐时期进入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的一支,后来形成为畲族。向南到达两广的则变为瑶族和壮族。

    唐、宋、元、明时期,赣闽粤边区活跃着被称为畲族的少数民族,就是盘瓠蛮的后裔,也就是我们说的溪洞蛮。

    他们在与汉族的长期接触和交往中,互相学习,互相适应,最后融为一体,成为客家民系的一分子。

    文天祥的《文山先生全集》卷一一《知潮州寺丞东岩先生洪公行状》载:“潮与漳汀接壤,盐寇、輋民(既私贩集团),群聚剽劫,累政。”

    当时“畲民”与“輋民”两词并用,潮州所称“輋民”,与漳州的“畲民”,均同样指今日之畲族,“其来久矣”,说明它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根据文献记载,赣闽粤边区在“畲民”名称之前还出现过“峒蛮”、“蛮僚”等少数民族名称。如:《资治通鉴》卷二五九《唐纪》七五云:“(唐昭宗乾宁元年)是岁,黄连峒蛮二万围汀州(黄连洞在汀洲宁化县南),福建观察使王潮遣其将李永勋将万人击之,蛮解去……。”

    宋元时期,畲民反抗统治或起义之事屡见于史,且有些斗争是跟汉族的下层平民百姓结合在一起的。如:绍兴五年45,虔州、梅州以及汀漳等地蛮僚相继起义。

    宁宗嘉定元年208,“值江西峒寇李元励窃发”,“众数万,连被吉、彬诸县”,后又向广东南雄梃进,并进逼赣州、南安军,兵威闽粤赣地区。最后宋王朝“诏以重赏,募人讨之”,起义坚持四年之久而失败。

    理宗景定二年22漳州爆发了大规模的畲民起义,“群盗益深,距城仅二十里,郡岌岌危矣。”后朝廷采取剿抚并举的方针,才把这次起义平息下去。通过这场起义,“畲民”这一名称才首次在刘克荘《漳州谕畲》一文中出现。

    畲民反抗统治阶级的起义和斗争,加速了汉畲人民的交往和融合。特别是宋末元初,面对蒙古铁蹄的侵扰,汉畲人民联合起来进行抗元斗争。

    宋恭宗德祐元年(元至元十二年,275年),元兵攻破鄂州,挥师渡江,南宋震惊,诏诸路勤王。时任赣州(既虔州)知府的文天祥“捧诏涕泣”,起兵勤王,“使陈继周(宁都人)发郡中豪杰,并结溪洞蛮;使方兴招吉州兵,诸豪杰响应,有众万人。”

    文天祥的妹婿彭震龙也组织畲民参加抗元队伍,“……乃结峒獠起兵。天祥兵出岭,震龙接应,复永新县。”

    当时另一位抗元大臣张世杰的队伍中也有一支由畲族首领陈吊眼和畲民妇许夫人率领的“畲军”配合作战。他们“聚众十万,连五十余寨,扼险自固”,斗争持续六年之久。

    虽然在宋朝的历史上,对他们的描述只是只言片语,但是溪峒蛮确是实实在在的与大宋时战时和,贯穿在了历史之中的。

    “九溪十八洞……溪洞蛮?不对,溪洞族人。”秦桧有些惊讶的说道。

    最后他意识到蛮这个字是来指代边远的少数民族的,实际上是一种带着贬低的称呼,于是马上改口。

    “没错,我们就是你们口中的溪洞蛮。”

    “我等之前在虔州公干,现在正好要返回建康,路过贵宝地,不知道此处乃是溪洞族人的地方,所以多有冒犯,还希望蓝头领原谅则个。”

    “好说,好说,这山谷虽说乃是我溪洞族所有,但是平时多有你们宋国的百姓从此经过,也并不算什么。”

    “如此这般,那蓝头领这一次将我们拦在这里,到底有何贵干呢?”

    “听闻从建康城来了一位大官,想必就是你吧!”蓝古说道。

    “我虽说只是礼部尚书,不过想必就是你口中所说的大官。”

    “我们在此处等候,就是为了想要让你去我们在寨子坐一坐。”

    “只是去你们的山寨坐一坐?”

    秦桧将这个问题问出来之后,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傻,别人耗费了这么多的人马,专门在这里等着自己,而且肯定还花了不少的时间,另外很有可能在虔州附近,就已经有人在监控自己了,否则不可能在自己的必经之路上面设伏。

    对方都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工作,付出了这么多的人力、物力,专门就是为了等着自己,怎么可能真的只是像蓝古所言,去寨子里面坐一坐,必然会有着他们的目的。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秦桧这样傻傻的一个问题,反倒是对面的蓝古有些郁闷,自己面对的这个大宋的官员是真傻还是假傻,自己明明就是有事想要让他帮忙,这是很明显的事,他竟然还如此一问,看样子是假傻,是为了套自己话的,这些大宋的官员最是聪明,自己想要跟他耍小心眼儿,回去还是很难的。

    秦桧绝对不会想到,自己无心之中随便的一问,到对方的眼里竟然会变成自己聪明的反应,好在他不知道蓝古的想法,否则会笑出来的。

    “明人不说暗话,请大人随我们前去山寨一叙便是了,至于其他的,我们到了之后再说如何?”蓝古说道。

    “大人不可以去呀!”一个侍卫说道。

    “是呀!大人,这些蛮夷之人最是不可信,一旦跟着去了,有可能会有危险呀!”

    “无妨,蓝首领应该没有恶意。”秦桧摆摆手,显得有些不以为意。

    “既然这样,请秦大人随着我一起走吧!”

    “善。”

第五十一章穷山恶水() 
秦桧施施然走到了蓝古的身边,他这样的举动使得周围的侍卫有些紧张,有的人甚至将自己的手放在了腰间的刀柄上,一旦有任何不测,他们都将会在第一时间展开反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