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是,这些人不断祸乱当地的经济,而且大量占有为目的土地,蓄养私兵,其心可诛,叛乱只不过是一个时间的事情,这一次恰逢其会,他们发起的叛乱,正是将当地私贩集团的问题解决的好机会。
这次臣下又被溪洞族人掳到他们部落,却发现似乎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因此在之后跟他们的一系列交往之中,我想到了一些跟他们合作的比较好的途径。
就比如说私贩集团走私的货物之中,有一项是对虔州当地非常重要,且又关系到当地民生,必须要解决的一项农业生产物资,那就是耕牛。
虔州当地不产耕牛,至少在城池附近是没有的,但是溪洞族人却非常善于喂养耕牛,这一次我已经到他们部落之中详细的查看,发现他们喂养跟牛的技术还非常的不错。
如果说能够借此契机,跟溪洞族人直接进行交易的话,第一个是可以断了这些私贩集团引以为豪的一个财路,第二也可以减小从岭南地区将耕牛运到虔州一带所造成的成本,使得当地耕牛的购买价格下降,这是有利于当地百姓生活的。”
“秦爱卿说的不错,还有吗?”
显然赵构对于秦桧所说的什么耕牛这样的事情,一点都不在意,他更加关心的是,从这一件事情之中有没有可能,可以借助这些蛮族的力量来抵抗金国。
“臣下想到的和蛮夷之间进行交流的第三点就是跟他们进行互市。”
“互市,刚刚不是已经都说过耕牛了嘛!”
“臣下所说的互市不只是耕牛指的是更多的东西,比如说臣下希望之后在虔州,能够发展更多的经济作物的种植,在这个过程中附属品,比如鸡鸭鹅,种植出来的茶叶、瓜果,还有各种纺织品,都是需要市场去销售的。
一开始进行这些经济作物种植的时候,其实很难在市场上打开销路,在这个时候如果有,另外别的市场,愿意接受相对差一些的产出品,而且是大量的,长期性的接受我们的产出才可以。
所以这一次我想到的进行销售的市场,也就是溪洞族代表的市场,很可能这些产出在沿海,又或者是中原,川陕一带并非什么值得夸奖的东西,但是到了溪洞族的手中,却很有可能变成好东西。”
“也就是说可以大量的从溪洞族的手中进行获利对吗?”
“不只是从他们的手中获利,实际上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够使得虔州的百姓,从这些交易之中得到更多的收入,也使得他们的生活能到得到一定的提高。
这一次虔州的大乱实际上也跟,普通百姓,非常的困苦有关,如果说能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收入,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跟着私贩集团,这一点臣下在虔州的时候已经了解过了。
这一次,臣下再次私自做主,向虔州百姓许诺给予他们如同之前信州百姓一样的福利政策,与此同时,将所有私贩集团的土地全部收为国有,至于这些土地将作为等同于新开垦的土地,让百姓们能够在上面安心的耕作。”
“朕之前已经说过,让你便宜行事,这么做可能短期之内有些损失,但是从长远来看,应该还是非常有利于朕的统治的,也能够让这些百姓们知道天恩浩荡。”
“圣上圣明。”
“除了这三点之外,还有别的吗?”
“圣上,臣下自然还有其他需要禀报的,除了以上的这些议题之外,这第四点就是臣下和溪洞族首领约定,他将会为我去联络周围所有的九溪十八洞的部族首领,去商议下一步的事情。”秦桧微笑着说道。
第六十章溪洞族的要求()
“所有的九溪十八洞的部族首领,依照爱卿的意思,这溪洞族并不仅仅只有那一个部落对吗?”赵构问道。
“圣上圣明,这溪洞族并不仅仅只有一个部落,而是一个很大的族群,从武陵一带到云贵,从虔州往南一直到岭南两广,都有着溪洞族人的分布,在山野间有他们的大小部落无数。”
“原来是这样,那人数应该不少,爱卿到底联络他们是想让他们干什么呢?”
“以溪洞族之蛮族强兵,来对抗金国虎狼之师,不知圣上以为如何?”
来了,这是赵构之前一直希望得到的结果,这个时候听秦桧猛然一说出来,他的眼睛都亮了,如果说真的能够用这些满足的强兵,来对抗北面的金国虎狼之师,对于赵构,对于大宋来说,都将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局面。
“善……”
赵构嘴角微微一翘,只说了这一个字,但是秦桧已经能够从他的表情里面,知道他有多开心了,能够使用南边被认为是蛮夷的人,来对付北边的游牧民族,对于赵构来说这绝对是一本万利的好事情。
“臣下已经初步和溪洞族首领谈妥,我大宋可以借用溪洞族的士卒出外作战,每一次、每一名出外作战的士卒,需要支付十两白银作为军饷。”
“一个士卒才十两白银?”
你道这赵构为何如此的惊讶,因为相对于大宋自己这边士卒的军饷俸禄,这每一次、每一个人的十两白银,实在是太便宜。
宋代军队官兵所领取的薪俸是非常高昂的,同时也是冲击大宋经济体系的,除了高昂的官员费用之外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首先宋代军队官兵的俸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不但有铜钱、铁钱、绢帛,还包括成衣、粟米和绵。
以禁军为例,《宋史·兵志》记载,每个禁军士兵的“禄格”除了三百至一千文不等的月俸钱,还包括一石七斗至二石月粮,春冬衣的绢、棉、布数目也不尽相同。
除了俸禄之外,还有着非常多的各种各样名目的赏赐。
其一郊赉,宋朝最重要也最广泛的赏赐莫过于郊赉。郊赉即祭天大礼或祭祖南郊大礼后的赏赐。
“国家旧制,每遇郊礼,大赍四海,下逮行伍,无不沾洽。”(司马光《上神宗乞听宰臣辞免郊赐》)
“天圣以后,兵师、水旱费无常数,三岁一赉军士,出钱百万缗,绸绢百万匹,银三十万两,锦绮、鹿胎、透背、绫罗纱縠合五十万匹,以佐三司。”(《宋史》卷一七九)
在军队中,郊赉的赏赐金额依入伍时间、兵种、驻地而各有不同。其发放的范围和额度,随着祭祀的规模有所增减,但是在北宋和南宋时期是始终存在着的。
据清代徐松辑《宋会要辑稿》的记载,皇祐四年(1052年),规定禁军、厢军中新兵郊赉为老兵半数。在京排岸司管辖水军,奉化、广牧及开封府界递铺,自指挥使至长行,郊赉级别分为四等,最高七贯,最低二贯。
其二皇室大事的赏赐,宋朝皇室每逢丧喜事,都有赏赐官兵的惯例,遇皇帝登基、皇子出生、皇帝驾崩等重大事件时,官兵都可获得数量不等的钱物。
皇帝登基时按照惯例要大赦天下,大加恩赏。建隆元年(960年),宋太祖发布登基赦,赐宰相、枢密使、诸军校袭衣、犀玉带、鞍马等。“其内外马步兵士,各与第等优给。”(《宋朝事实》卷二)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赐在京班直诸军并诸路驻泊禁军军员衣带有差……赐内直长上诸班缗钱有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百二十)。
宋朝将皇帝诞日设为诞圣节,并在这一天赐宴百官,赏赐天下。如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孝宗率群臣在德寿宫行庆寿礼,“免贫民丁身钱之半为一百一十余万缗,内外诸军犒赐共一百六十万缗”(《宋史》卷三五《孝宗纪三》)。
其三军功赏赐,这是我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的,军费开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个朝代激励将士奋勇杀敌的重要手段。
宋朝战事常年不断,从始至终都在面对与四周各民族的战争,十分重视军功赏赐在保卫领土中的作用,其赏赐的规模和次数远超前朝,赏格标准和军功评价系统也更加详细和完善。
宋朝的军功赏赐在保障军队士气,维系军队战斗力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据《武经总要》记载,宋军出战时多设有“随军赏给库”,为保障战争胜利而施以物质诱惑。将士们为了获得军功和相应的物质收益可以不顾生死,“夫犯强敌,冒白刃,士卒不顾死者,利厚赏也”(《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四三)。
同时军功赏赐给宋朝带来巨大的财政压力,两宋战事不断,军功赏赉花费极大,宋孝宗时仅教阅部队就“凡支犒金银钱帛以巨万计”(《武林旧事》卷二《御教》)。
孝宗继位时心怀大志,锐意进取,曾经力图收复中原,当时的祭酒芮国器上奏,应该先盘算一下目前朝廷的积蓄能够支付多少次犒赏,便可知道财力是否能够支撑北伐作战。结果盘点后得知,府库的财产只够支付十三次犒赏,宋孝宗只得打消用兵的念头。
有此一点可知,在两宋时期军队的犒赏所用掉的金钱,耗费了巨大的国力,与此同时,以上所说的这些还没有计算各种虚报人数,骗取军饷等等。
其五赙赠,赙赠之礼源于周代,指官兵死亡后政府支付给丧家助葬的抚恤金。宋朝的赙赠制度详尽完善,针对军队将士出台了专门的赙赠法。
如庆历二年(1042年)规定“自今阵亡军校无子孙者,赐其家钱,指挥使七万,副指挥使六万,军使、都头、副兵马使、副都头五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百三十七)。
第六十一章盐的问题()
除了正规军人外,民兵也可以获得赙赠。“应诸军阵亡赙绢:阵胜,将校三十匹,兵二十匹;不胜,各减半。民兵准此。”(《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八十八)
另外,对修河溺死、因瘴疠病死等不是战死的军士,赙赠也有相关规定。宋朝对抚恤工作的重视,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军队的战斗力,但是同样给财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说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