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直在旁边当背景的刘嬷嬷三人看看眼睛闪闪发光的三人,再看看快要洗掉的火堆。紫竹拼命给刘嬷嬷挤眼睛。刘嬷嬷看了眼那热气见见消失的兔子,重重道,“你们一边去,兔子都要凉了!”
几人这才想起那三只被他们遗忘的兔子。徐楹此时对烤兔子也不那么反感。刘嬷嬷接过烤兔子的活,看着徐楹那神采飞扬的样子,突然觉得自家小娘子爱上赚钱也不是那么难以接受的事。
几人就这篝火吃了热热的兔子,只有刘嬷嬷三人的心思全部都在烤兔子身上。另外三人怕是吃的是肉还是菜都没感觉到。
傍晚,孙海匆匆别过回家。徐楹几人踏着夕阳策马而归。
次日一早,早到刘嬷嬷刚刚吃过朝食,孙海就拿着一叠厚厚的纸找到别庄,叩响大门。(紫竹后来跟人闲聊的时候知道,孙先生那是天不亮就等在外面了。)刘嬷嬷没好气地打开门,天知道她家哪位昨晚就没好好睡过。
刘嬷嬷带着孙海去了徐楹的书房,一路上都没个好脸色给孙海。可孙海这会儿只有他的宏伟计划,哪里顾得了其他。刘嬷嬷将茶盏重重放在桌上时,他还好心让刘嬷嬷小心些,洒出来烫着手就不好了。
刘嬷嬷觉得她好久都没疼的肝开始疼了。她放的茶盏里茶水可是一点波纹都没有,平稳极了。
徐楹也没注意到刘嬷嬷的异常,心思早被孙海献宝拿来的策划书给拽住了。如果说以前还只是猜测,那么现在就是确定以及肯定,此孙海就是彼孙海。
这份计划很详尽,从货源到各方的各种补贴计划应有尽有。徐楹看过后就让刘嬷嬷将刘叔也叫了过来,一起参详。刘明志提议换了一家江南的布庄。其余的几人一同认可通过。刘明志连晚膳都等不及吃,只拿了一些干粮就骑着快马去了京城。
几天后,刘明志送来消息,他的大哥刘明成不仅同意了计划,还在不改变原定方案的情况下提前给了一千两银子周转。孙海恨不得立刻赶去京城大干一场。
不远处的康南县城,朱小妹家迎来两位不速之客。正是京城延宁伯府小董氏所派的两个嬷嬷,分别姓陈和邓。
朱小妹看着眼前两位嬷嬷——的鼻孔,心里不断咒骂。就是你家正儿八经的嫡出小娘子也没这幅摸样看着我!牢记徐楹的吩咐,朱小妹一边揪着丈夫,一边应付两个嬷嬷,心里不住感叹,幸好这几天把家里的小魔星送到乡下去了,否则还不穿帮。
穿着如意纹紫色青边褙子的邓嬷嬷看旁边姓陈的如老夫人般端着架子,暗暗叹了口气,真正在夫人身边的人哪会被派了执行这样的任务,简直两边不讨好。
啜了口朱小妹亲手斟的茶,邓嬷嬷不疾不徐地开口道,“我家娘子最近多受你家姐姐照顾了。”
朱小妹自幼机灵,闻弦知雅意,“徐娘子最近气色好多了,只是前几日姐夫找大夫看的时候那大夫倒是说徐娘子底子太薄,补也补不好了。”才怪,人家小娘子里里外外好得不得了。
陈邓两位嬷嬷一听,提起来的心就放下去了。朱小妹悄悄在心底谩骂了两个嬷嬷几句,面上还是按照徐楹的吩咐,好好招呼着两位嬷嬷。两位嬷嬷知道徐楹看起来好,底子不好,也就放下心。邓嬷嬷虽然心底有疑虑,只是小董氏那算无遗策的表象模糊了她。
朱小妹趁着两个嬷嬷聊得起劲的时候,借口准备新鲜茶点离开,吩咐心腹去给徐楹送信。自己则继续跟两个嬷嬷磕着。
等只有两个嬷嬷在屋里时,邓嬷嬷问陈嬷嬷,“这人是不是对我们太殷勤了?”好吃好喝的供着不说,还送一人了十两银子,她们两一年的月银加打赏也不过那么些钱。
陈嬷嬷是小董氏的陪房,平日是被奉承惯了的,不屑的瞥了眼邓嬷嬷,“她男人的生意还得咱们夫人照看着,她还指着我们给她说好话呢。”
邓嬷嬷顿时觉得这次真不是个好差事。
次日,两个嬷嬷一大早就到了徐楹住的别庄,看着徐楹面色红润,而她身边的一个嬷嬷两个丫鬟,除了紫兰,都瘦了很多,面色还苍白,只有两颊搓了胭脂,看起来很红润。邓嬷嬷看着几人,总觉得不对劲。只是看老姐妹那副不在意的模样,慢慢放下心来。反正有事高个子抗着。
邓嬷嬷在宅子里转了一圈,“庄子上的管事怎么不在?”
刘嬷嬷一怔,好像忘了。刘嬷嬷迟疑片刻,“管事不住这儿。”邓嬷嬷自动理解为在庄子上另外选了地方建了宅子,暗道那户人还算讲理,也就没多追究。
陈嬷嬷则是觉得一个没娘爹不疼的小丫头片子,自家夫人还不是一捏一个准儿。再看到那几个“病”得连粉都遮不住的下人,更不觉得有什么好讨好的。
陈嬷嬷看了眼一身棉布的徐楹,硬邦邦道,“还有七日老夫人寿宴,老奴同邓嬷嬷奉夫人命前来接大娘子回京。”
徐楹张大双眼,惊喜道,“母亲终于肯来接我了!紫兰紫竹快去收拾行李!刘嬷嬷……”
陈嬷嬷不耐地打断徐楹的话,“娘子什么东西都不用带,”轻蔑地看了眼几人,“夫人早准备几位的衣裳,都是今年江南那边来的新式料子。”陈嬷嬷平时只在德行元里伺候的人面前低头,此时见几主仆那身她看都不看一眼的粗布衣裳,更觉得高人一等。她可是穿的外裳可是绸子的。
紫兰低头忍笑。紫竹早被交待几日不能闹腾,忍得幸苦,只能低着头,跟紫兰一样肩膀一耸一耸的,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哭呢。比如自视甚高的陈嬷嬷。
“那我们什么时候走呢?”徐楹开心地问。
“换了衣服马上就走。”陈嬷嬷不耐道,虽然这里天高皇帝远,她还是喜欢京城。
紫兰接过邓嬷嬷递过来的衣衫,只觉入手的布料滑腻,是难得的好料子。邓嬷嬷见到紫兰吃惊的样子,才有几分任务即将完成的真实感。
因将要长途跋涉,徐楹几人不过是换了装,将做得偏大的衣裳改小些,很快几人就换好衣衫。上了延宁伯派来的马车。
第16章 救美()
延宁伯府,德馨院。
小董氏看着她的奶娘,“奶娘,没说好是什么意思?”
吴嬷嬷一脸为难,“那边接头的人说时间改不了,太急了连消息都打听不全面。他们风险太大。”这事是她的儿子吴博超亲手打理的。
小董氏手里正拿着茶盏,“啪”地一声茶盏被摔到地上。“陈嬷嬷不是说了吗?一个病得要死的老嬷嬷,两个小丫头片子,还有一个娇滴滴的小娘子。这需要打听什么?”
吴嬷嬷低头沉默。小董氏无奈,“他们想要什么?”
吴嬷嬷一听有转机,马上道,“那边说这事不好办,得先付八成款,再补五千两就成。”
小董氏一听,脸色就变了。董家清贵,发家又不久,当时出嫁她压箱底的银子才三千两。还是这十几年打理伯府,手上才宽裕。这事情还没成,她就花了八千两。
“夫人,要不就算了,反正那小娘子回来还不是任您磋磨。”吴嬷嬷道。
任我磋磨?小董氏在心里冷笑。那青桐苑她道现在可还没插上手呢!那个刘嬷嬷有没有卖身契,她十几年了都还没弄明白。“这次就算那小贱人不死,她身边的人也不能回来!”小董氏摩挲着打开妆盒底层,里面满满地放着地契银票。吴嬷嬷跟在身后,眼里一丝精光闪过。小董氏拿了五千两银票给吴嬷嬷,想了想又从一个装银裸子的盒子抓了一大把银裸子给吴嬷嬷,“这次一定要成,这些银裸子就留给嬷嬷玩。”
吴嬷嬷应了声是,就去找自己管着厨房的儿媳吴林氏。
天色晴好,万里无云。紫竹一脸菜色地靠在身后的大树上。这已经是他们离开康南县城的第三天。陈嬷嬷说他们主仆四人身体弱,一路上比游玩还放得轻松。今日刚出城不过一个时辰,陈嬷嬷就说,大娘子身子弱,歇息一下用点小食。
紫竹这几日都在脸上涂着药水,为了逼真还每日都只守在徐楹身边。今日实在是在马车上呆不住了,紫竹干脆借口道外面放风。
给徐楹她们赶马车的是徐府一个不常用的车夫,年老背驼,紫竹记得大约是叫钱六。
“钱六叔,”紫竹叫道。那驼背的车夫把目光从在一边炖着甜品的陈嬷嬷身上移到眼前的小丫头。“夫人怎么想着要接我家娘子回去了呢?”紫竹一副怯弱的样子,似乎被在庄子上的日子熬怕了。
“老夫人今年六十整寿,大娘子早些回去也能打打下手。”老车夫低着头摆弄手中的鞭子。
“没有其他原因了吗?我是说大娘子应该不会再回庄子吧?”紫竹小声问道。
“不会。”老车夫嘴里似有阴沉的笑意。
邓嬷嬷陪着徐楹几人在马车里坐了一会儿,实在没发现什么异常。只觉得几人都不说话,太沉闷。遂下了马车找到自己的老搭档陈嬷嬷。
陈嬷嬷正郁卒着呢,见邓嬷嬷走过来,忙道,“快来看着火!”邓嬷嬷笑道,“这就来,陈老姐怎么想着炖甜汤了?”邓嬷嬷揭开盖子,惊道,“哟,还有人参片呢!”
“这是给大娘子炖的,自然怎么好怎么来。”陈嬷嬷抢过盖子啪地盖上,她可是打听过了,体虚的人服用人参反而有损身子呢。再往前就是三里坡了,上山三里下山三里,昨儿她接到夫人快马送来的消息,让她在未时末再带着一路人到三里坡。虽然不知道夫人的打算,作为一个好的下人,陈嬷嬷自然是为夫人的令是从。
马车里,徐楹几人咬着耳朵。“嬷嬷,这陈嬷嬷到底是怎么回事啊?一天半的路跑了三天没到。”徐楹不喜欢在在马车上,特别是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刘嬷嬷没接话,只是看向一边捧着兵书看的紫兰。
紫兰被看得发毛,只得道,“陈嬷嬷这事拖延时间呢。过了三里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