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斯不想跟他扯淡,冷冷的说到:“明日给我安排一个白天的日子,可否?”
赵高略微犹豫了一下,点了点头:“没问题!”
第二日申时三刻,李斯如约觐见,可是这一次让他撞见的是胡亥与光溜溜的妃子水中嬉水的场景。等了半个时辰,依旧不见出水迹象,便再次愤愤离开。
第三次,李斯选择了早晨觐见,可是这一次看见的便是胡亥与宫女的犬马之交,李斯不堪入目,立即转身便走。
至此,李斯彻底明白是赵高在戏弄自己,他恼羞成怒,在府中大骂:“赵高,老夫要和你同归于尽!”
可是,比李斯更加生气的是皇帝胡亥,接连三天被李斯滋扰,差点让他房事不举,不禁大为恼怒。他召来赵高愤愤说道:“我平日里闲暇时日如此多,丞相为何不来觐见,怎么专挑我寻欢之时滋扰生事,实在过分!”
赵高心里暗笑,说道:“皇上不知,丞相这是心理不服啊。”
胡亥脸色大变,急忙问:“此话怎讲?”
赵高说:“皇上不要忘了,当初沙丘之谋,他李斯可是出了大力的。如今陛下已坐稳天下,而丞相权贵却未增加。他如何能不怨恨呢?还有一件大事臣一直未和陛下禀报。”
“何事?”胡亥的心里紧张起来。
“陛下别忘了,丞相的长子李由为颍川郡守,楚地大盗陈胜可是与他的辖地不远啊。贼势作乱时,他李由不但不击杀平叛,反而与其文书往来,别忘了,李由的手里可是有十万精兵的!若他父子二人里应外合,那可要命的啊!”
胡亥这是彻底害怕了,他拉着赵高的手着急的说:“这可如何是好?如何是好啊!”
“陛下莫慌。”赵高话锋一转,“咸阳内外尚有十万精兵,进攻不敢言胜,防守万无一失。有李斯在我们手里,他李由也不敢轻举妄动。当务之急就是如何将李由的兵权给收了,这样他们李家就成不了什么气候,皇上也不用担心有人扫兴了。”
胡亥急忙说:“这还不简单吗?朕下一道旨意收回来就是,免得夜长梦多。”
“不可!”赵高摆摆手道,“陛下此举只会逼反他们,此事还需从长计议。陛下累了,先去休息吧。”
说完,赵高命人将陛下送回,转身回房思索对付李斯的办法。
其实在这个时候,有人正与他考虑着同样的事情,此人就是项羽集团,其中核心人物就是张良。
江东,彭城。
张良此时正处心积虑的帮助项羽发兵颍川,他知道秦军的主力除了关中地区便是这支军队为秦国看门护院了。另外,这支军队也是李斯在咸阳立足的根本,只要将其消灭,秦国根基便会动摇。
项羽这个时候和张良却有着不同的看法。他们二人虽然都主张对付李由拿下颍川,但张良主张智取,项羽主张强攻。
项羽说:“李由乃一介书生,我与他排开阵势大战一场,定可全歼秦军。无需先生多虑,只需做好后勤工作,剩下的事情就交给我吧。”
张良不以为然,他深知这支秦军乃李由经营多年的力量,不是轻易可以击溃的。不是他看不起项羽,摆开阵势战一场,谁胜谁负当两说。李由不是文弱书生,凭他打败陈胜就可以看出,此人还是懂兵的。
但这些话不可在自负的项羽面前说出,与他说话需要讲究艺术:“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这一点天下人人人皆知。可是将军不要忘了,我军十万,秦军十万,即便将李由打垮,那我军也将损兵折将,伤亡惨重啊。”
张良瞥了一眼项羽的表情,见他没有厌恶的意思继续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咸阳,目的是将大秦推翻,如何能够在这个小战役上自耗。望将军三思!”
项羽思考了片刻,看了看身边的项蓉蓉默默的点头,便改口问:“愿听先生良策。”
张良狡黠的笑了一下,望着窗外山水说:“秦国庙堂,李斯与赵高已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赵高之所以不敢动李斯就是因为李由的这十万兵马。因此,我等并不急于将其全部消灭,只需将李由解决,那么李斯定成为赵高手中的瓮中捉鳖。”
“可是,如何解决李由呢?”项蓉蓉问。
“这个不难,我们可以派人向李由报信,说他父亲李斯因为谋反已被赵高关押,请长公子去城外土丘上一叙。”张良犹豫了一下说,“谎称那霓裳的消息。”
“先生,你这也太拿李由当孩子了。这么简单的谎言谁会相信啊!”项羽笑着说。
张良不以为然,表情严肃的说:“有些事情越简单越让人相信,他李由不会相信有人会用这么低智商的谎言来欺骗他。更何况,这是他的妹妹那霓裳的消息,他定会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出城的可能性很大,无非就是多带些兵罢了。”
“只要肯出城,就是全部出动也好过我们攻城。”项羽愤愤的说,“只是这么大的事情何人能够胜任,要知道李由定会盘根问底的。”
张良将脸一昂,对着项羽笑了笑说:“我——”
在场之人无不目瞪口呆,张口结舌的愣怔在此。
93。…第九十二章 李斯之死2
张良的语出惊人让项羽感到无比震惊,他心里虽认为张良乃最合适的人选,但内心还是有些不忍,担心自己器重的谋士会发生意外。
张良大手一挥,对项羽笑着说:“将军放心,在下心中有数。”
第二日清晨,张良独自一人来到颍川郡城门下求见李由。士兵见他单人单骑,且二十里内全无伏兵,便立刻禀报郡守去了。
“郡守大人,城外有一白衣士子求见。”
李由大感意外,自己并不认识什么白衣黑衣的士子。自从驻守颍川,他深居简出,除了练兵就是练字,这些年里他手下的士兵个个能征善战,而他的书法也有点父亲李斯的风格了。
“叫什么?”李由问。
“此人没说。”禀报的人说,“他只说是奉一个叫裳儿姑娘的话前来有事与郡守相商的。”
“裳儿妹妹!”李由兴奋的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还不快快打开城门,随我去迎接。”
侍从正要前往,李由立刻收起刚才的冲动,对已经走到门口的下人一招手说:“慢!”
李由仔细回想了这个所谓的白衣士子,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人自己根本不认识。既然不认识就不能轻言给他开门,万一混入一个奸细或者有人趁虚而入,那将是要误大事的。
可是,他怎么知道会裳儿妹妹的呢?要知道,能够将自己和霓裳姑娘联系起来想的人很少的。一来他们平时很少见面,二来自己日理万机,裳儿妹妹又鸟无音讯,这样的情形如何能不让人起疑。
李由转念一想,对自己的担心又有些哑然失笑了。如果敌人如此看待自己的智商,那么也他自己也跟傻子差不多了。既然想打自己的注意,怎么也会想个处心积虑的陷阱让自己往里跳,怎么会如此简单呢?不管怎样,先见见再说,若要出城也无妨,反正就在自己的城门口,多带些兵出门就是。
“传令,请那位先生进来。”
张良镇定自若的走了进来,李由仔细一看,果真不认识。
李由一拱手问道:“不知先生尊姓大名,从何而来?”
“张子房,泗水郡。”张良言简意赅。
“你怎么会在泗水?”
张良笑了笑说:“郡守大人现在是否想知道霓裳姑娘的下落?”
李由一听眼睛发亮,心中早想发问,正等待着他主动提出,急忙问:“请先生详细道来,来人,上茶!”
张良也不隐瞒,将在泗水和那霓裳见面的过程一字一句的讲了一遍。李由听了没有怀疑,张良对裳儿的描述对裳儿的评价没有错,看来这是真的。
其实,这本来就是真的嘛。
但是李由还是有些疑惑:“先生次来说裳儿带信了,我们在这里谈不就好了,为何要大老远的跑出城外呢?”
张良早已做好了心里准备,笑了笑说:“长公子为人谨慎,在下佩服,但是您这样如同审犯人般的盘问让人感到很不舒服。”
李由也觉得有些不合适,正在犹豫着该不该完全相信他。
张良继续说:“不过非常时期谨慎些终归是好的,裳儿如今是朝堂要犯,怎可轻易抛头露面,必须在一僻静的地方与郡守大人见面了。”
“什么什么?你是说裳儿就在城外?”
“若是不在城外郡守大人出城证实后不将在下点了天灯吗?”
“哈哈哈,先生严重了。”李由拱手行礼说,“来人,点兵两千随我出城!”
张良心中暗自高兴,但没想到李由还是非常谨慎,出个城竟然带了两千骑兵。不过这不重要,只要你肯出城,项羽就有办法叫你有去无回。
城门打开,李由一马当先在张良的陪伴下向西北方向十里的树林奔驰而去。张良眼看自己的目的达到,现在最重要的便是自己如何逃脱,否则等到了目的地发现上当的李由不活活给自己砍死。
“郡守大人,请让军队在树林前戒备,您也可以下马了,在下这就去禀报。”
李由没有怀疑,虽按照身份那霓裳虽是自己的妹妹,但还是大秦先帝皇妃,觐见之礼还是需要的。便点了点头,下马等候张良的通知。
张良一看李由上当,一挥马鞭,快速的离开了这里。只见他将手中准备好的烟雾向天空一放,树林中瞬间出现了一缕青烟向天空冒去。
李由迟迟等不到张良的回来,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他抬头一看,青烟直上,心中一寒,大惊失色的喊道:“中计了,快快回城!”
在这短暂的一刻钟,项羽已经将回城之路封死了。他命令军队在颍川城前筑城了一道坚固的防线,防止城内秦军出兵相救。
李由带着两千骑兵疯狂的向城内奔去,可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