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我是东北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拜科努尔,此时此刻已经是正午时分了,发射场的食堂门前已经排起了饥饿的长龙。

    “嘎吱――”一辆满是草屑和尘灰的“野狼”越野车径直开进了发射场的中央地带。尽忠职守的警卫们自然第一时间反应了过来,端着突击步枪和冲锋枪就迎了上来。这里可是大帅亲自点名重点防卫的核心地带,出了点闪失谁担待得起啊。

    “小兔崽子们,一个个端着枪干啥啊,当外围的警戒哨是吃素的啊。”赵承金是第一个下车的,警卫部队有不少是他手下的兵,一见集团军司令到场,这警惕心也立刻放下了不少。

    “都放下枪,我们又不是敌人,大帅还在车上呢,枪走火了算谁的啊。”这回说话的是于权申了,新疆军区两个重装集团军总司令亲自到场,而且听他们的意思大帅好像也在车上。士兵们哪还敢举着枪,纷纷关保险把枪背回到背上敬礼问好。

    “警惕性倒是不错呢。”张天霖点了点头,拍了拍一个上等兵的肩膀:“兄弟,打听个事儿,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呢?”

    “不敢当不敢当,大帅,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正在研究室会见客人。”那士兵急忙指了指发射场的一个方向,张天霖眯着眼睛看了看才发现那座小小的屋子。

    拜科努尔发射场现在还远没有后世那种满是现代化仪器设备的场景,甚至没有高耸入云的火箭发射塔,不是因为建不起,而是因为现有的火箭或者导弹都太小了,完全没有必要建设巨型火箭需要的测控站和发射塔。小小的研究室内,张天霖刚刚走近就听见里面两个非常响亮的谈论声,两边都在用英语交流着什么。

    略显苍老的声音应该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了,而另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张天霖从来没有听到过,想必这就是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的客人了。轻轻敲了敲门,张天霖用俄语问道:“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吗?我是张作霖。”

    “稍等一下,来了个重要的客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用英语说了一句之后屋里便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开了,年逾古稀的齐奥尔科夫斯基博士激动地双目泛光看着张天霖:“将军,成功了,我终于成功了,在您的大力协助下,我终于成功了。”

    “博士,我都看见了,试射很成功,祝贺您,您将会获得荣耀和勋章。”张天霖紧紧地握了握齐奥尔科夫斯基的手,齐奥尔科夫斯基却是摆了摆手说道:“荣耀和勋章都属于过去,将军,我知道我应经活不长了,您请跟我来,我要为您隆重介绍一下这位。”

    被齐奥尔科夫斯基拉入屋子里,张天霖就看到一个很是眼熟的外国中年人坐在屋里的沙发上。张天霖可以断定自己没有见过这个外国佬,不过这个外国人总是给他一种很眼熟的感觉。在脑中仔细回想了一下这个面孔,张天霖险些被惊出一身冷汗:“怎怎么”

    “我来为你们二位隆重介绍一下。”齐奥尔科夫斯基知道张天霖精通英语,所以直接用英语介绍道:“这位,是我从匈牙利邀请到的火箭专家――西奥多?冯?卡门教授,卡门教授,这就是我先前跟您提到过的张作霖张将军。”

    冯?卡门,全名西奥多?冯?卡门,1881―1963,匈牙利犹太人,1936年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美国工程学家。开创了数学和基础科学在航空和航天和其他技术领域的应用,被誉为“航空航天时代的科学奇才”。又一个科学巨人,张天霖心中想道。

    “张将军,刚才齐奥尔科夫斯基先生把您为他设计的火箭图纸还有固体火箭发动机图纸给我看过了,真是难以想象,这些图纸简直是堪称完美。”冯?卡门用英语说道:“不过我相信,我在您手下干活,会大有一番作为的。”

第133章 镇国重器() 
辞别了齐奥尔科夫斯基,张天霖带着冯?卡门直飞北京的科研中心将他安顿好。拜科努尔那边齐奥尔科夫斯基还能顶得住,那么冯?卡门博士就应该在北京的科研中心和大学培养更多航空航天专业的后备血液,这样才能保证工业和科技发展的生生不息。

    从日本回青岛,再从青岛到黄土高坡,最后直接被无良作者扔到了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北方大草原,张天霖除了兴建起了核物理研究的基础设备和再次收获了一位巨人级的科学巨匠之外,也有颇多感触。

    “东西发展还是不平衡啊,东部的沿海城市港口发展过快,而西部内陆城市则主要以能源和人力资源输出为主,这样是要不得的。”回到东北的张天霖抱着头喃喃自语道。

    在后世,发展不平均一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虽然国家的政策是以先富带后富共同发展,但是财富分配的不合理使得后世的社会问题也是层出不穷:地域歧视、房价虚高、泡沫经济等等。

    “老田,田副官!”张天霖站起身来对着门外喊道:“召集所有在东北的军事、政治、工业和经济的负责人,一个小时后开会!”

    一个小时后,奉天总督府,大会议厅。

    张天霖的这一道命令可以说把整个东北具体管事儿的都给召集了过来,偌大的阶梯式会议室内坐满了人,看上去有点后世开政协会议的规模,事实上,张天霖的这一次会议等级也等同于后世的政协会议了。

    “好了,安静一下。”张天霖说道,声音通过巨大的音响传遍了整个会议厅:“今天把大家召集过来,主要是想要了解一下近来东北的整体情况。谁能够告诉我,现在整个华北的总人口是多少?”

    “报告大帅,据最新一次的人口统计报告来看,含东西伯利亚行省、北海行省,我东北政府治下总人口为三亿六千一百五十五万余。”一名身着西装,明显是政府工作人员的官员站起身来汇报道。

    张天霖点了点头,看来这些家伙还是干实事的,把东西伯利亚区域还有上一回拿下的西伯利亚北海地区(俄方称之为贝尔加湖,中国方面成为北海)的人口情况也一并统计了。他回了挥手示意那名官员可以坐下了,然后继续问道:“那么我东北军的兵员情况呢?”

    “报告大帅,我是东北军政部统计署署长,目前我东北陆军部队分甲种重装集团军十三支,乙种轻装集团军十三支,总兵员两百万有余。空军在疆、陕、辽、蒙四地设立四支航空飞行队,驻地为北海行省的第五飞行队正在筹划组建中。海军方面已有青龙级驱逐舰二十一艘,白虎级护卫舰十八艘,玄武级”

    他话还没说完就被张天霖挥了挥手打断:“陆军的人数已近饱和,保持现状即可,维持两年兵役制,退役后即转入预备役。优秀军官、老兵还有士官要保证他们的待遇,这些都是军队的精华。至于空军和海军,你们尽可大力发展,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一切都是空谈。”

    张天霖实行的是后世通用的预备役制度,即平时少养兵,多转为预备役以作补充力量。近两百万的兵员是必须的,北方的苏联正虎视眈眈,前线正是用兵之际,张天霖可不敢贸然裁军。

    人口情况和军事情况都了解完了,接下来就是工业情况了。不等张天霖点名,工业部长旋即站起,拿起面前的一个文件夹汇报道:“报告大帅,今年在本溪钢铁冶炼基地的钢产量情况为低碳钢三千五百万吨、中碳钢四千万吨、高碳钢一亿两千万吨。计划在凌源兴建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也正式投入了生产”工业部长慷慨激昂的陈述着今年的业绩,做到这种成绩也足够令他自豪了,毕竟年产钢铁近两亿吨,这是任何一个工业国家也无法做到的,美帝也不例外。

    但是听着他的汇报,张天霖的眉头却是拧得越来越紧。今年的工业基本上都是在吃老本,除了凌源的有色金属冶炼基地以外,他没有听到任何大型工业基地建成的消息,至于西北和中部地区,则是提都没提到过,最多就是提了一下从晋陕绥进口煤炭的数量罢了。

    “够了。”张天霖站起身来寒意十足地说道,工业部长原本慷慨激昂的演说顿时卡了壳,他不明白自己踩中了哪颗地雷。张天霖环视了一圈会场:“新一期的五年计划制定了没有?”

    “报告大帅,新一期的五年计划要从明年开始正式实施,现在还在讨论具体的计划事项。”一个声音回答道。

    “那好,把我说的这几项加入到新的五年计划中。”张天霖沉吟了一下,旋即说道:“第一,战略重心调整,工业不能全部集中在海岸城市,应该将一部分国家重工业转移到二线甚至三线城市。除了转移的同时,在二三线城市也应该基于当地特色投资兴建重工业设施和加工设施,特别是工业母鸡。”

    其实工业母鸡是一个相当笼统的概念,凭字面意义来理解,工业母鸡就是会下蛋的鸡,也就是用机器来生产机器。其实这种说法并不符合实际,因为当工业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工业的分类也就相当的驳杂了,不可能用一套设备就可以生产所有所需的工业仪器设备。

    张天霖顿了顿继续说道:“第二,加大基础工业的建设,虽然我们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工程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相比较于欧美列强,我们的基础工业薄弱的不是一点点。相对应的,在接下来的五年我们要着力加强基础工业的建设,大力构建半/全自动生产线,推进标准化生产和流水线作业。”

    “那么大帅,我们具体需要怎么做呢?”那名工业部长举手问道。

    “总而言之三个字,大!重!快!小打小闹的成不了大气候,就拿现在的火箭技术来说,火箭的尺寸要越早越大,火箭的载重量要越来越大,自重也会越来越重。再一个就是快,工业化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全自动流水线作业必将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这将大大减少生产线上熟练工人的需求比重,而节省出来的这些熟练工人,就可以将他们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