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林妹妹的重生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雪雁还要在这里留着,黛玉连忙赶她回屋去收拾东西。雪雁是林家的家生子,家里还有哥嫂和父母,也都在苏州打理林家的祭田,一早已经递话进来,向黛玉求了要接雪雁回家住几天。

    雪雁笑嘻嘻地回去收拾包裹了,这边紫鹃陪着黛玉,见了王嬷嬷的儿子王顺。

    王顺还带了一个年近七十,头发胡子都花白了一大把的老人过来。

    黛玉站起身来一看,这老人的面貌还有三四分的熟悉,想了想,才想起来这是林如海留下的老仆,贾敏在世的时候打理外院的老管家。

    这位老管家从前一直管着林如海的出行和外院的杂事,年纪已经有七十有余了,膝下也是无子,只有两个女儿。

    自从贾敏去世后,林如海也曾给他银子让他去女儿女婿家里养老,这老管家去了半个月就回来了,说是不愿拖累小辈,后来林如海去世,他也自请了来到这苏州府守着老宅养老。

    这位老管家一看见黛玉,忍不住老泪纵横。黛玉也有些伤感,吩咐丫头们给这二人添座上茶,然后问起那家被送来做继子的一家。

    老管家说道,这一家人他们打听过,是一户本分老实的农家,送来之后,安置住下的也是老宅的房子,住在了后门旁边的院子里,每月由着铺子上拨过来的二十两银子供养。头几个月还好些,过了半年,这位继子不知怎么就染上了酒瘾赌瘾,去年底冬天夜里喝醉了,一夜醉死了过去。

    这农家默默地过来收了尸领走了,留下这孩子和孩子的母亲还在。谁知那孩子母亲的娘家听说了,把孩子的母亲接了回去,四五天就给找了户人家嫁了过去,只留下这一个男孩跟着府里的丫头生活。

    黛玉默默地打量了这孩子一番,问起平日都是谁在照顾,那粗使丫头连忙站了出来。黛玉问了她的住处和月历银子,吩咐下去把她的月银涨到一两银子,手里的粗活由别的丫头来做,从这一天起就搬过去与这男孩同住,另外又拨了两个丫头过去服侍。

    想了一想,黛玉还是不放心,带着紫鹃、晴雯过去,看了看这男孩儿的住处,果然是挨着后门的。

    方便虽是方便,可是到底住着个孩子就不太安全了,于是又让丫头们帮着换了一个院子,换了簇新的被褥,再让人去拿料子给这男孩裁衣服,做鞋子,再吩咐厨房每日给这男孩的饭食比照她的份例,不可克扣。

    林黛玉亲自监督者丫头们置换院子,看那男孩只是默默地站着看丫头们收拾、整理,连一句话都没有,不禁有些心疼。大约失去了亲人,经历了这种重大打击的孩子,都会比别的孩子更加沉默,更加无所适从。

    众人正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雪雁背着个包裹又找了过来。原来雪雁的家人已经过来接她,马车就停在了林宅的西角门上。

    黛玉看着雪雁一脸的笑模样,听着她唧唧呱呱地说了一会儿话,就赶她回去和家人团聚。

    这时二门上又有小丫头过来传话,说是苏州知府派人过来找贾大人。

    贾政一早就带着贾宝玉出去了,黛玉便令紫鹃过去看看,如果来人带了帖子,就请他留下帖子,等贾政回来之后再说。

    林家门外来的不是别人,正是苏州的知府本人。

    他坐在马车里,听着师爷在林家门内与小厮的一问一答,又听了小厮传来的话,不禁叹了一口气。

    苏州知府让师爷留下了帖子,让马车调转回去,忽然想起了一件事来,连忙又让师爷过去问话:“你们府里如今住着的除了贾大人,是不是还有一位小姐?”

第六十九章 察看() 
小厮一看外面的马车,知道是苏州知府在外面,虽然不知道这知府打的是什么主意,但想到这知府是有求于他们,应该也不会出什么坏主意,于是回道:“我们家的大姑娘是和舅老爷、表少爷一同回来的。”

    苏州知府听了这话,坐在马车里拈了拈稀疏的胡子沉吟起来。

    林家的小厮关上了大门,苏州知府的马车也拐了个弯,顺着来路回去了。

    黛玉不知道这位苏州知府打探她的消息,她看着丫头们收拾完小院子,问出了男孩的名字是叫砥哥儿,林砥,便吩咐丫头们都不可慢待,一定要用心服侍。

    一切都安顿妥当,黛玉就来到了正房,老管家派王顺送来了这两年铺子和祭田庄子的账本,还有府里的花销记录。

    林黛玉看了多半天的账本,幸有前世记忆加身,又和王熙凤往来受到了些许耳濡目染,也还看得懂。午饭就摆在这内院正房,黛玉匆匆吃了几口,又接着看了一下午的账。

    贾政去看了苏州书院,果然里面只有两三个话都说不清楚的老儒在里面住着,蒙童也只有十来个。

    书院的许多地方糊着新泥,贾政用手指头轻轻一抠,抠下一大块干泥下来,里面都是塞的一团一团的芦苇和干草。

    贾政心中冷笑,又见几个学监推攘着两个教书先生模样的人进来,其中一个学监说道:

    “委屈你们两个在这里给咱们书院充充门面,等那皇上派下来的大人看过了,你们还从哪儿来的回哪儿去。”

    两个教书先生仍在愤愤不平地抗争,其中一个学监已经看到了富商一样装扮的贾政,连忙过来赶人:“你们是干什么的?怎么跑到这里来了?这里是书院,不允许闲杂人等进来!”

    贾政也不亮出身份,和贾宝玉一起被推出了书院,那书院咣当一声关上了门。

    贾政对着书院的门沉默地看了半天,顺着书院的院墙往后面走去,只见食铺、酒楼、绸缎铺子挨着书院的院墙一溜儿开着,把本来就不大的书院热热闹闹地包围了起来,有的干脆用的就是书院的房子。

    贾政沿着这条街慢慢走着的时候,还有人正在抱怨说朝廷派了官下来管书院,书院里的学监就收回了租给他们的房子,连累他们一时找不到便宜的地方做库房。

    书院的差事是皇帝派下来的,皇后指定了由贾政办差,但根本原因出在了自家。

    外侄女林黛玉捐出了林如海留下的遗产,他的嫡亲大姑娘把这件事汇报给了皇后。

    所以,这件事看着虽然是皇帝特意恩赏给贾政捞功的,但是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会丢了皇帝的脸面,伤了贾元春在宫里的地位。贾政不能不提起精神来小心应对。

    他本来就是工部的官员,也负责过宫里的修建工作,了解了苏州书院的情况之后,贾政带着贾宝玉一边往回走一边思索。

    书院所处的地方十分狭窄,又是闹市区,根本不利于读书学习;房屋破烂,处处都是芦苇干草糊上新泥这样简单修补的痕迹。

    两个老儒生的年纪也太大了,连启蒙也做不了,理当请他们回家养老去

    如此一来,书院应当重新选址,完全重建,再招揽真正有才学的教书先生。

    贾政一边想着一边往前走去,步子走得飞快。

    贾宝玉带着两个小厮连忙跟上,赶着马车的车夫也连忙追了上来。

    这时苏州知府正坐在马车里,带着一大串子的人回去,和贾政等人刚好擦肩而过。

    再次扑了个空的苏州知府想到,贾政很可能去了苏州书院实地查看,连忙又带人往书院赶去。

    等到日色昏黄的时候,外院传来一阵喧闹,贾政、贾宝玉都回来了。

    贾政回到林家,直接钻进了洗笔斋,也顾不得书桌上那张苏州知府送来的精致烫金帖子,把对书院的想法列了一大笔账,想了想,就提笔给皇帝写奏章去了。

    黛玉放下了账本,对祭田的收入有了大致的了解。

    除了祭田,林如海还在苏州留了两个绸缎铺子,用来供给继子一家的生活所需和府内仆人的月钱,每年的盈余就都交到了老管家的手里管着。

    这一天老管家交给黛玉的,除了这些账本,就是三千两银子的银票。

    黛玉把银票交给紫鹃收了起来。老管家的年纪大了,精力不济,他还向黛玉提出了交出手里管的所有事情,安静住在拨给他的小院子里养老,并向黛玉举荐了王嬷嬷的儿子王顺做管家。

    黛玉想了想王顺这两天的行为处事,知道老管家应当是培养他有些时候了,于是点头同意。

    如今的林家既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也没有太多的人口,只要一个通庶务的,人品端正淳厚的管家也就行了。

    贾政忙着在洗笔斋规划书院的重建。要给皇帝上折子,他必须先拿出一个可行的章程来,因此忙得是连喝一口水的功夫都没有。

    宝玉白天虽然出去转了一圈,可是那是跟着贾政,贾政往东他就不敢往西,十分地憋闷无趣。

    这会儿看贾政顾不得他,让秋纹帮他打水洗了脸换了外衫,就直往内院过来。

    黛玉才撂下账本,正由着紫鹃帮她揉着双肩,宝玉就风风火火地过来了,问了黛玉白天吃了多少饭,做了些什么,又讲起苏州街市上的景物来。

    黛玉静坐了一天,听着宝玉说的那般热闹,心中也有些意动,想了一想,向紫鹃说道:“咱们也出去走一走,看看这外面的街市,不知道行不行?”

    宝玉一听这话,喜出望外,连声说道:“有什么不行的?我这一天就看了许多个带着丫头的小姐出来买东西。妹妹金玉一般的人品,虽然比她们尊贵些,也不必整天把自己拘在了家里。”

    紫鹃想了一想,回道:“我家在京城,也时常看到年轻女孩子上街买东西、出来玩。虽然老太太总把姑娘们都拘在府里不准出去,我却是知道薛大姑娘时常在外面行走的。就是我请了假回去看看家人,也常到街上的脂粉铺子去走走,只是那里卖的东西还不如咱们自制的好。”

    黛玉听着两个人这么说,也放下了担忧和疑虑,笑道:“那咱们今天就出去走走,紫鹃替我换衣服,再把晴雯和秋纹也叫上。”

    说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