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中国历代后妃往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兵临城下的强敌,她先是冷静地在宫中指导儿子应变,见情势紧急,她又传命,给所有和自己一样留在城中的燕王部属及官绅士民之妻都配发甲胄,让大家都加入战事中。徐王妃本人更是亲自登城督战。这时正是农历十月,徐王妃又命众人水泼城墙及城下兵将,李景隆措手不及,望城兴叹。
  在徐王妃的指挥下,北平守军坚持到了燕王朱棣成功收编宁王军队,回师救援的时候。
  这场守城之战,清晰地显示了徐王妃做为开国勋臣之女的风范。她在其中表现出的智谋胆略,在历代皇后中是极为罕见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就更容易想象得到她与自幼习兵的丈夫之间,情投意合志趣相当的生活场面了。
  六、皇帝身世的传说
  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历时整整三年的“靖难之役”终于结束,明王朝的京城南京被燕王军攻陷。皇宫里燃起了熊熊大火。在火光中,建文帝不知所踪。民间传说,朱元璋早已预料到以孙子的性情本事,终不免这一天,所以早就为他准备下了一只铁箱,其中装着逃离南京的方法,还有袈裟度牒。建文帝只得借火遁。
  朱棣起兵时虽以清君侧为名,但所有的人都知道,叔侄间一旦分出胜负,绝不是除掉两个大臣,而是要变易皇权了。事实也的确如此。朱棣虽在攻入南京前向大嫂吕氏(故太子朱标继妃)做了种种保证,仍然于四天后登上了皇帝宝座。而朱标的儿子们,除了不知下落的建文帝、早死的朱雄英之外,另三人都陆续被朱棣除掉,不得善终。
  朱棣雄才大略一如父亲,文治武功更出于其上,在他的手里,明王朝达到了被史书称为“远迈汉、唐”的水平。但他当初以“靖难”起兵,嗣后却又自己登基称帝,怎么也有点说不过去。因此能否把自己说得名正言顺,也就成了朱棣的当务之急。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的嫡妻马皇后生了两个女儿,还生了排行最前的五个儿子,朱棣是老四,乃是朱元璋的嫡子,很符合“立嫡”的要求。然而对于他的生母是谁,野史却议论纷纷,虽然说法不一,却都认为正史资料早被朱棣修改,并质疑他的嫡子地位、登基资格。
  一种观点说,朱棣压根就不是朱元璋的儿子。这种观点也有两种说法。都说其母是朱元璋攻取元大都时掳来的元顺帝妃嫔,不过一指该妃为蒙古族人,一指该妃为高丽族人。总之,这女人入明宫不久就生下朱棣,朱元璋疑心儿子是元顺帝的骨血,便以“铁裙”之刑处死了妃子,将孩子送给马皇后抚养。——其实只要略一推敲时间,就知道这种说法是非常离谱的,多半是朱元璋和朱棣的仇家放的风。朱棣生于公元1360年,而攻大都及元顺帝北逃则在公元1368年。什么都可以做假,年龄做不了假,封王完婚的时间年龄都摆在那儿,传说却竟将朱棣的出生时间硬往后推了八年,把徐皇后出嫁时意气风发的十七岁丈夫愣是变成了九岁。何况朱棣出生时朱元璋已有三子,何况以朱元璋的杀伐决断,压根就没有替元顺帝这个心腹大患养儿子的可能。
  还有一种说法,讲朱棣确系朱元璋之子,但是个归养嫡母的庶子。并有朱元璋葬地孝陵中的牌位做证,其实马皇后压根就只生了两个女儿,没为朱元璋生过儿子,包括早死的太子朱标在内,五个归在她名下的儿子其实都是庶出的。其中朱标朱樉朱㭎为李淑妃所生,朱棣朱橚为碽妃所生。不过这说法也奇怪,在朱元璋的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马皇后的女人一直都是孙贵妃,她没有儿子,因此死后朱元璋特命周王朱橚行孝子礼。而传说中生了三个儿子给马皇后的李淑妃,却直到孙贵妃死后十年、马皇后死后两年,才被朱元璋册为“淑妃”,全没有一点“生育有功之人”的架势,也从没见太子朱标为她争取过什么。而史料更明确地记载了太子朱标的出生时间地点,更没有丝毫避人查验的意思。
  最多见的一种说法,则是说朱棣的母亲是高丽进贡的碽妃。碽妃因触犯宫规被处死,儿子也因此归养皇后。朱棣称帝后感念母亲,不但盖了大报恩寺,还因此格外宠爱高丽妃子。可是这也很有些说不过去:朱棣出生时,朱元璋还只是野杆子小明王韩林儿手下的一个“吴国公”,高丽国的贡女再多,也送不到朱元璋头上。而朱棣在对待高丽籍妃子的态度上也并不见得有多偏向。他的后宫中虽然有权贤妃、任顺妃、李婕妤、崔美人、韩氏(传说中还有吕庄妃吕康妃)等等高丽妃嫔,但她们所得的待遇并不见佳。在徐皇后死后,朱棣最宠爱的是苏州人王贵妃,命她掌管后宫。这位贵妃没有儿子,死后朱棣命儿女们为这位庶母守孝,一如朱元璋待孙贵妃之礼。而在高丽诸妃中最为得宠的权贤妃,虽然也和王贵妃一样无子而终,却根本没有得到王氏身后享有的待遇,其它的高丽妃嫔就更是糟糕,不是触怒朱棣被处死,就是在朱棣死后被遗诏殉葬。
  在马皇后究竟生没生儿子,生了几个儿子的问题上,说法五花八门,还有说她只生了五子周王一个的,那就更令人费解。朱元璋恪守“立长立嫡”的观念,倘若只有周王是皇后嫡子,他就更没有在长子朱标死后坚持立朱标之子的理由了。
  马皇后的生育问题、朱棣的生母问题,由于年代的久远已经很难有令所有人完全信服的答案。其实过多地追究这个问题对于现在的人来说也并没有多大意义。翻着各色史书对朱棣看来看去,很容易使人感觉到不管是他的雄才伟略勤政富民,还是他的暴燥杀戮,甚至于他的外貌个性,都足尺加三地继承自给予他生命的父亲朱元璋。而无论他是以怎样的身份和方式登基称帝,他最终都完成了一代雄主“威德遐被,四方宾服”的任务,将父亲一手创建的大明王朝推向了顶峰,使之成为“明帝国”,并将皇位顺利地传给了自己的子孙。
  七、母仪天下的贤内助
  做为妻子,在朱棣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倾尽全力相助丈夫。
  朱棣称帝的第一个新年,即永乐元年正月,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后撰写的。徐皇后在文中写道,洪武三十一年(即朱元璋去世那年)的正月初一,自己正在焚香读经的时候,身边忽有紫气金光弥漫,恍若梦境,随后便看见观世音菩萨徐徐走来,亲口告诉她说,国中将要发生大难,特来为她消灾接引,并赠此功德经一部。观音临别之际还口吐纶音道:“凤冠不久于尔。”
  这部经书连同它的序言,立即得到了朱棣的高度重视,不但颁行天下,而且迅速入藏,被列为佛经之一,天下僧尼并善男信女无不口诵心念,为朱棣应得帝位大造声势。此经直到清乾隆三十年以后,才正式被提出为“伪经”,从而排除在佛经典藏之外。
  饱读书史的徐皇后当然并不仅仅是撰写了这部声言丈夫“君权天授”的经书序言。她还编写了《内训》二十篇,《劝善书》一部,都颁行天下,这些文字旨在推行针对女性的教育,并倡导修德劝善,为自己更为丈夫赢取民心。
  做为皇后,徐氏辅助丈夫的工作并不仅止于文字游戏。朱棣即位之初,为立威除患,曾对建文帝旧臣大行非刑。就连自己起兵亲信道衍的面子也不肯给,把道衍竭力想要挽救的“读书种子”方孝儒灭了整整十族。(方孝儒死得虽惨,也算自作自受,何况此君读书读迂了脑袋,满肚皮只知恢复古礼以及如何找个好名目死了成就名声,也谈不上什么真正的忠心和才智,就连建文帝眼见失败之际,他想的都不是怎样让主子逃出生天,而是劝建文帝赶紧自杀,成全“万民表率”的美名。而一开始力主强行削藩,后来又殆误军机的齐泰黄子澄等人则在南京城将破之际,脚底抹油开溜。以正统观念,建文帝之败是无天理,可是他选了如此几位高参,不败是无真理。方孝儒闯祸在前,求死在后,原也不足惜,可怜的是在他和暴怒的朱棣“合作”下死于非命的那十族)。
  虽然齐泰等人的确该死,但是动用“诛十族”“瓜蔓抄”“发妻女为娼”等手段,却实在太令人发指。何况遭殃的并不仅是朱棣以诛杀为名起兵的闯祸者黄子澄等人,而是实实在在的忠臣铁铉景清等人。
  对于丈夫的倒行逆施,徐皇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婉转劝道:“南北每年战斗,兵民疲敝,宜与休息。”又说“当世贤才皆高皇帝所遗,陛下不宜以新旧间。”并举传中的尧帝作比方:“帝尧施仁自亲始。”
  徐皇后为朱棣生了三个儿子,除了长子高炽性情温和好学之外,汉王高煦、赵王高燧则都是狂飙型的。朱棣喜欢高煦,感于这个儿子屡次在“靖难之役”中力挽局势的胆量,认为他才象自己。徐皇后则恰恰相反,她认为只有高炽才可能成为一个适于百姓生民的仁君。因此她不但主张立高炽为太子,还屡次向朱棣进言,指出高煦高燧性格不好,不但不能重用,还得为他们选择敢于监督劝诫的僚属。朱棣并没有相信妻子的预见,在徐氏死后他好几次都被次子三子所惑,差点废了高炽的太子位,过了很久才醒悟过来。
  徐皇后还曾经向朱棣要求召见大臣们的妻子。见面后她厚赐命妇们服饰金银,并对他们说:“女人侍奉丈夫,并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衣食起居而已,应该对他们的前途事业也有所助益。朋友的劝告,不易被男人采纳,同样的话妻子来说,就容易入耳得多了。我与皇上朝夕相处,从不以私欲开口,所说的一切都以生民为念。希望你们也能以此自勉。”
  可惜,徐皇后年寿不永,她只做了四年皇后,就在永乐五年(公元1407)的七月离开了人世。临终前,她最后一次劝谏朱棣,让他爱惜百姓,广求贤才,恩礼宗室,不要骄惯自己的娘家。她还叮嘱太子朱高炽说:“我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