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赵构,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拉着韩世忠的手,委屈得大放悲声的皇帝了。十数年惊涛骇浪,他已经心如铁石。可能毕竟想起了这双手曾经对于自己的巨大意义,且今日已经无害。于是,终于还是放了韩世忠一马。
此时的梁红玉,也已经不是那位英姿飒爽的巾帼豪杰了。当年,黄天荡一战先胜后败,梁红玉一气之下上书皇帝,痛斥韩世忠贻误战机,要求皇帝治自己丈夫的罪。一时间,朝野内外举国上下为之震撼。
韩世忠的大军开进楚州创建宣抚司时,遍地荆棘,一片废墟。梁红玉亲自动手编织草帘子搭建营房,深受兵士爱戴。如今,已经被册封为杨国夫人。对眼前发生的事情,只能长叹一声,说:“唉,明哲保身吧。”
从此,夫妇二人闭门谢客,绝口不谈军事,绝不和老部下来往。居家十数年,淡泊自如,就像从来没有过权位一样。此时,韩世忠自号清凉居士,喜好释、老,甚至开始填词做诗,而且所填之词居然相当有味,感觉很是到位。史书说:在西湖边上,时不时可以看到他带几个童子,骑着一头小毛驴的身影。
与韩世忠比较,张俊走的则是另外一个路数。史书记载说,张俊“好骑射,负才气”,投身军旅后,屡立战功,升迁得很快。早在赵构做河北兵马大元帅时,张俊就投奔到了他的麾下,据说,赵构第一眼看到张俊,就很欣赏他的英俊魁伟。再加上这厮表现得有勇有谋,战功卓著,所以,极迅速地成了一路大军的统帅。在南宋初年所谓“中兴四将”中,张俊是声望仅次于韩世忠的一员大将。
与张俊早期赫赫战功同样有名的,是他的贪财敛财。这位将军只是一个行伍出身的军人,却在十几年时间里,使自己既跻身大将军之列,又跻身于大地主的行列;而且是极有名、极富有的大地主。据说,他一个人拥有的田地,每年光是田租就能收进三十多万石,相当于当时南宋帝国最富裕的绍兴府全年征收的秋税。我们这里看到的数字,还是最保守的一个;有史家认为,应该是六十多万石;最极端的一个数字,则认为至少应该不低于一百万石。其实,这个最保守的数据已经足够吓人了。因为,其含义已经意味着这是几万个普通家庭整整一年的收入了。
张俊的部队里,有一支特种兵,专门挑选了一批年轻力壮、身材高大的士兵,从手臂以下一直文身到脚,号称“花腿军”。人们在形容喜欢摆花架子的状态时,经常用的一个成语叫做“花拳绣腿”,那个“绣腿”,大约就是指的这个样子。从很早的时候开始,张俊就让自己的部下,无偿地为自己家从事各种劳役。包括耕种庄园和大兴土木,搭屋盖搂。据说当时极有名的太平楼酒家就是张俊的产业。这座酒楼以经营高档酒菜和极其富丽豪华的气派闻名于时。有一首打油诗讲的就是这件事:“张家楼里没来由,使他花腿抬石头。二圣犹自救不得,行在盖起太平楼。”
他作过一件很好玩的事情,极其富有创意,从而应该使他享有不朽的名声:为了防止家中的财宝被窃贼偷走,他把家里的白银统统作成一千两一个的大银球,取名为“没奈何”,意思是不管什么样的窃贼都拿这大家伙毫无办法、无可奈何。过细想想,还真是如此,而且还俗得有趣。
这位大将军后来被封为循王。在时人的笔记中,记载了一件趣事:有一次,赵构在宫中大宴群臣,照例由优伶演出助兴。一个类似今天说单口相声的优伶自称善观天文,能够看出在座的诸位都是上天什么星宿下凡的。结果,引起大家极大兴趣,纷纷要求他给观测一下。于是,这位优伶掏出一枚铜钱,装神弄鬼一番后,对准了皇帝,观察片刻,声称看到了帝星;又对准宰相,说是看到了相星;最后,他将铜钱对准张俊,左看右看,都说看不到星星。众人大急,张俊更急,请他无论如何过细观察一下。他煞有介事地仔细看了半天,最后叹口气,严肃地对大家说道:“确实看不到星宿,只能看到一个坐在钱眼里的将军。”众人大笑,一时成为京城笑谈。
和韩世忠娶了京口即今天的镇江名妓梁红玉一样,张俊则是在兵荒马乱中,娶了钱塘即今日杭州名妓张秾。假如没有金山战鼓那一段的话,这位张秾的名气可能要比梁红玉大许多。原因是此女的人品、相貌、才情加上琴、棋、书、画、诗、词、乐、赋、歌、舞等诸多技艺都很出众。据说,她惊鸿一瞥之下,常被文人骚客们惊为天人,当时的名士为她看破红尘的亦有记载。
娶了这么一位倾国倾城的名姝回家,张俊这厮却并没有稍稍风雅些许,满脑袋惦记的还都是他那些大银球“没奈何”。有一次,前线大战在即,我们这位前敌总指挥百忙当中,抽时间给张秾写了封信,里面既没有甜言蜜语,也没有豪言壮语,通篇都是再三再四地叮嘱自己这位满腹才情的如夫人,怎么样照管好他那些宝贵的家财田产,哪些账必须收回来,哪笔钱可以放出去等等。张秾的心理感受如何,很难想像。只是在回信里,她相当温婉地鼓励自己的丈夫,希望他能像霍去病等古代名将那样,做个一心杀敌的大丈夫,不必过多地牵挂家里的财物,云云。
不久,赵构找张俊谈了一次话,皇帝很随意似的问张俊:“你可读过《郭子仪传》?”张俊老老实实地回答说:“臣才寡识浅,未尝读过。”赵构教导他说:“我对这个传记百读不厌。为将之道,应当是不与民争利,不大兴土木,你要切记。”张俊唯唯。突然灵机一动,从怀里掏出了张秾写给自己的信,请皇帝过目。赵构读罢,相当欣赏,又递给宰相秦相公,宰相看后,连连夸赞这位女子识见不凡。于是,赵构当场赐封张秾为雍国夫人,亲手书写奖谕状赐给她。
这件事情发生在淮西之战兵败之后,紧接着就发生了剥夺三大将兵权的重大军制改组。从后来发生的情况看,认为宰相秦桧与张俊之间进行过交易、并且达成了某种默契的说法应该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据说,秦桧答应张俊,如果配合好这次杯酒释兵权,今后就将兵权全部交给张俊。张俊不是一个单纯的武夫。从他一边当着将军,频繁地在战场上厮杀,一边还能聚集、经营起偌大一份产业来看,此人的脑子肯定足够机灵。他不会不明白,皇帝决意求和,对于自己这种手握重兵的职业军人意味着什么;他当然也会知道,在这种关键时刻迈错步子意味着什么。因此,他将自己与如夫人的通信拿给皇帝看,恐怕并非一时急智之下的“灵机一动”;倒是很有可能出于一种韬晦之计和早已做好的策划,以此解除皇帝对自己的戒心,并进而取得皇帝的信任。此种推测应该不算过分。否则,一位并不那么儿女情肠的大将军,时间不算短地把这样一封信揣在怀里,想一想,实在让人有些匪夷所思。何况,从种种迹象判断,张俊这厮似乎也不是一个愿意用信上的情操来激励自己的人。这里,最无从猜测的人是张俊的新封雍国夫人。她如果知道了自己寄予厚望的夫君,利用自己进行了如此一番算计的话,不知会作何感想。荣华富贵能否平衡这位素有才情盛名的美貌女子,倒是可以给文学家们提供不小的想像空间。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张俊与如夫人共同策划了这场喜剧,以此在皇帝面前共图富贵,也未可知。
《宋史》中提到,在绍兴十一年即公元1141年的这次历史转折点上,有一、二大将,阿附秦桧,终为人所不齿。应该指的就是张俊。
秦桧代表皇帝宣布任命三大将之后,张俊立即率先表态,感谢皇帝的重用;并表示愿意将自己所统帅的八万大军立即无条件地交出来。在此之前,张俊已经改变自己准备与金兵决战到底的立场,表示拥护议和;其“力赞和议”的新形象,深受皇帝与宰相的欢迎。这些,都无可厚非,仅仅是一种信念或者人品问题,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还值得赞扬。毕竟,在世界任何一种政治理论里,我们还找不到什么人鼓励手握重兵的将军们为所欲为;他们对政治的干预,后果也经常是灾难性的。我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事实上,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任何时候出现这种情况,都常常代表着改朝换代,或者就是一场真正的灾难。问题是,张俊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他走的实在太远了。
历史记载显示,张俊“与秦桧意合,言无不从”。他主持了对韩世忠部队的拆散瓦解工作。这也没有错,毕竟这是在贯彻朝廷的既定方针。他错在不该按照秦桧的旨意,在韩世忠的部队里,制造置韩世忠于死地的口实。从而,差一点就要了韩世忠的老命。须知,在将近十五年的战争岁月里,张俊与韩世忠志同道合,出生入死,是一对具有生死情谊的战友;在南宋初年的一些重大历史关头,时常可以看到二人并肩作战的情形。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两个家庭何以会结成双重的儿女亲家。按理说,张俊身经百战,功勋卓著,其权势、地位并不比秦桧差很多,他完全可以不这样做。但他毕竟是做了。我们只能归结为人性深处的不可捉摸。翻开世界历史,当然包括中国历史,权势欲望激活人类天性中的卑劣,从而干出骇人听闻罪恶的事例实在太多了。这可能是世界各国的人们,在完善政治体制方面不断付出努力的原因之一。
第六章岳飞必须死
在岳飞通风报信、韩世忠躲过此一劫后,张俊与秦桧合谋,以王贵为突破口,自己亲自操刀,一手主持锻造出了岳飞的罪名,从而酿成这起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冤案。这就是这位大将军变成西湖边上四尊铁铸奸臣的由来。
王贵是岳飞的心腹爱将,是岳飞的主要助手。此次岳飞离开部队,接手部队管理的就是这位王贵。实际上,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