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7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谭嗣同不同意,道:“夫国者,何物也?有土地,有人民,有主权,以居于其土地之人民,而治其所居之土地之事,自制法律而自守之,夫如是主权者,谓之完全成立之国。若一国之铁路、矿山、工厂皆操于外人之手,如此这般,那中国之主权岂不是沦落到洋人手中,莫说朝廷不会答应,济南的乡绅不同意,巡抚大人也不会同意。”

    李经述一看,这两人说话都有点冲,赶紧打圆场道:“中国几千年来,重农抑商,从一个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的确经验不足,洋人操办铁路、工厂的经验,我们需要学习。但中国是大国,这样的国情,改革必然只能是渐进稳步推行,过于仓促,都请洋人来办,会撕裂中国社会的共识,乡绅们肯定会反对,反而延缓改革步伐。”

    李提摩太几杯红酒下肚后,又谈到文明的优劣,说西方文明的种种优点,比如报馆、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很是先进,他批评中国文明落后,禁锢人民的思想,把多数国民变成了愚民。

    谭嗣同气愤不过,拍桌而起,道:“我谭某人虽仰慕西学,但我中华文明五千年,源源不绝,中国本身的文明史,就充满了儒、道、佛等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生长,是一个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同化过程,礼义廉耻,忠君爱国,这些观念绝非落后。”

    谭嗣同和李提摩太因为中西文明的一些理念冲突,吵了起来,李经述又只得出来圆场,他自己一向对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都有客观的认识,不崇洋媚外,他咳嗽了一声,对谭嗣同和李提摩太道:“本巡抚是武将出身,本不太懂你们争吵的文明,但我看来,西方文明,注重个人,国家,公共观念,所以有报馆,中国文化,只有家族,家国一体,所以缺乏公共观念。文明这东西,很多时候跟生活方式密切相关,泰西和中国各有优劣,譬如泰西拿刀叉吃饭,中国人习惯于拿筷子吃饭,总不能说西方的刀叉,就比中国的筷子文明,对吧?说不好听的,西方用马桶,中国人用茅坑,也不见得干净的马桶就比臭烘烘的茅坑文明,农人还要用大粪作田地底料呢,文明跟一国之民的生活方式有关,所以有不同形态。”

    李经述这马桶和茅坑的对比一出,话糙理不糙,梁启超一口饭吃到嘴边,喷了出来,笑道:“巡抚大人这见识,还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桌上的人被梁启超的样子逗乐了,气氛缓和,便也不再争吵。

    这一顿饭吃完,李经述浑身都是汗,他意识到,人的思想观念冲突,就是文明的冲突,远比战场上你死我活的斗争难办得多,内部维新的自己人就可以吵起来,接下来的新政之路不会平坦。他想来想去,决定还是“不争论”,自己继续强势,把新旧观念的冲突压制下去,先干实事,在山东把学堂、工厂、铁路建起来。李经述放弃了让谭嗣同去山东大学堂的打算,改派梁启超去协助李提摩太管理山东大学堂。

    时光如水流,转眼间,冬去春又来,正当李经述在济南为煤矿和铁路的事东奔西走,李提摩太出事了。

    那日,李经述刚回到巡抚府衙后院,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摘了顶戴,梁启超就赶来报告:“不好了,巡抚大人,李提摩太牧师被拳匪抓走了。”

    李经述一听,赶忙问梁启超怎么回事:“拳匪之乱,本官去年不就已经平了吗?大师兄也被打死了呀。”

    梁启超说:“今年开春,山东全境连续几个月没有下雨,田野里旱得直冒烟,农民播的种子不发芽,长出的庄稼也都枯死了。山东各地的拳匪又死灰复燃,这次作乱的据说是大师兄的弟弟,他在二龙山纠结了一百多个拳匪,号称大刀会,李牧师去郊区的教堂参加一个赈灾活动,半道上马车被他们给劫了。”

    “啊?”李经述道:“山东还有拳匪!!”

    。。。

第110章 招安大刀会() 
听梁启超说李提摩太被拳匪抓了,李经述心急如焚,马山找来护卫李提摩太安全的王士珍,厉声问道:“你怎么没派亲兵保护好李牧师?要是他出了事,那洋人如何看我们?朝廷会如何看我们?只怕会惹出外交纠纷,到时候山东新政就没办法开展了!”

    满头大汗的王士珍从练兵校场赶来府衙,李经述已收到大刀会首领朱红灯派人送来的“绑票”,主要内容是一份“拿洋教、保江山”的宣传单: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惹怒天。し

    男无伦,女行奸,龙王怒,不降雨。

    劝教民,猛回头,不信神,祭祖先。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在信的末尾,大刀会首领朱红灯要求李经述以官府的名义,追认他的哥哥为义士,并解除对山东拳民的禁令,三天之内没有答复,就撕票。

    李经述对大刀会和朱红灯的印象不坏,知道他们并非一般的拳匪恶人,可以收为己用,于是让送信人回去转告朱红灯,对山东拳民的禁令已上报到朝廷,解除尚需时日,他将亲赴二龙山跟朱红灯谈判,在此之前,李牧师如果少了一根头发,他必定带炮兵轰平二龙山,一个大刀会的成员都不留!

    王士珍气喘吁吁跑来见了李经述,连声认错:“今日有一批克虏伯火炮运到济南,李牧师说去去就回,卑职忙于军务,便没有亲自陪同,罪该万死。”

    李经述说:“事已至此,你去找段祺瑞,让他带重炮封锁二龙山的各个路口。”

    王士珍领命而去。不一会,谭嗣同、大刀王五、山东布政使张人俊等人听说了李提摩太被绑票的事,也匆匆赶来巡抚衙门议事。

    李经述问张人俊:“你是否了解朱红灯这个人?”

    张人俊回答说:“下官听说过此人,他自幼拜师习拳。是一位拳首,曾在大李庄设场。朱红灯还经常在乡间行医卖药,人缘还不错。可能是洋人经常免费给灾民发西药。惹怒了他。”

    “行医卖药之人,有悬壶济世的心,看来还真不是一般的拳匪!”李经述问张人俊:“张人俊可还有家人?”

    张人俊说:“有一位年过八十的老母,住在大李庄。”

    李经述点点头,道:“这事就好办了。你赶紧派人去把朱老太太用八抬大轿请到府衙来。”

    大刀王五听李经述说要进二龙山跟朱红灯谈判,说:“巡抚大人,万万不可,我前些年押送镖车,曾路过二龙山,此山为一孤山,山高路险,只有一条羊肠小道。易守难攻,如果大队官兵开过去,很容易暴露目标,这样李牧师就危险了。”

    李经述说:“李牧师还困在二龙山,本官原本也没打算派大队人马过去。”

    谭嗣同一听,道:“那大人的安危怎么办?山上可是有一百多个悍匪,我们不能让大人去冒这个险,还是我上山去跟他们谈吧。”

    李经述摇摇头,说:“朱红灯明显是冲着本府的禁拳令来的。这事估计得本官亲自去才摆得平,即便龙潭虎穴,也只好去闯一闯了。”

    大刀王五这时站出来,说:“巡抚大人,和草莽土匪打交道,王五比较有经验,就让我跟着你上山吧。”

    李经述一听,说:“这样甚好。我们带着朱红灯的老母上山,还真得有劳王五兄弟护送。”

    李经述三人正准备出发时,王士珍已经赶回来了,呈上一幅地图,道:“卑职已将二龙山的各处险要绘成地图。请大人过目。段祺瑞已带八门重炮围住了二龙山,只要大人一下山。我们马上踏平二龙山。”

    李经述道:“你们等本官的命令,不可轻举妄动!”

    王士珍道:“卑职遵命!”

    山东的二龙山,在鲁西南。当年大旱,到了四月还不见一片绿叶,光秃秃的山头,白色坚硬的石头耸立,远看像白化病人的皮肤。

    朱红灯的性情很孝顺,听说李经述就三人上山,还带着自己的老母亲上山谈判,十分诧异,没想到李经述这大官竟然有如此胆量,便和大刀会的二当家刘士端一商量,答应放他们上山,但不许带一兵一卒。

    李经述和大刀王五走了五六里山路,到了山顶。大刀王五打扮成一个不起眼的家仆,穿一身黑色短袖马褂,背着朱家的老太太健步如飞。三人走到二龙山的老巢,朱红灯刚上山不久,那里也就是几间临时搭建的草木屋。

    李经述看了一下眼前的山东大汉,他正是头裹着红巾的朱红灯,四十出头的年纪,满脸大胡子,身材高大,胳膊很粗,一看就是练过武的人。不过这山东大汉见到亲娘,也忍不住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哭道:“孩儿不孝,让你受委屈了,官府有没有为难你吧?”

    李经述示意大刀王五放下朱老太太,带到朱红灯的面前。

    朱红灯的母亲脸颊滴下几行浊泪,她老眼昏花,眼睛不好使了,走到儿子面前,上前扶起朱红灯,不停摸着儿子的脸道:“儿呀,为娘没有受委屈。我从大李庄,是坐八抬大轿去的巡抚府衙,为娘活到这个岁数,还是头一遭坐八抬大轿呢!上山的路上,也是巡抚大人安排下人背我上来的。”

    朱红灯本来就是农民,不敢仇视官府,以前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当地的知县,现在看到一省巡抚竟然正义凛然站在自己的面前,又没有为难自己的老娘,内心对李经述多了几分感激和敬畏。

    李经述这时正色道:“朱红灯,本巡抚早闻你性情至孝,但人心都是肉长的,用你八十岁的老母亲做人质那种下三滥的手段,本官是不会用的,你有什么冤屈,尽可以到巡抚衙门找我,何必上山当土匪呢?你就自甘堕落,跟岳迷功、段二瞎子之流为伍?”

    岳迷功、段二瞎子,是当时鲁西南地区臭名远扬的土匪头子,啸聚草泽,劫掠富户,劫富而不济贫,民间大受滋扰,匪名顶风臭千里,山东百姓恨之入骨。朱红灯还是不屑与之为伍的的,道:“我们两兄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