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慈禧太后道:“你死有何用!哀家这时才知道你变法维新的苦衷,我们先去西安,再从长计议吧。”
光绪皇帝还想挣扎,李莲英已经派人送上粗布衣服,给他换上。慈禧临行前,还想到了光绪皇帝的珍妃,越想越生气,觉得是她和她的表兄推荐了康有为,一切的祸端都是她惹的,于是,派李莲英带人去把珍妃从钟粹宫后北三所带出来,推到深井里去了。
慈禧太后还命人把皇家一些值钱的珠宝、金银细软都埋在宫中的偏僻处,大约价值白银一亿两,其中太后头上的凤冠,由无数珍珠宝石嵌成,其中仅一颗珍珠,就价值白银约一百万两。然后,慈禧和光绪皇帝一行人假装成京城逃难的难民,往西安奔去。
但是,这一次,慈禧太后没有那么幸运了。在京城通往直隶省宣化府怀来卫的一条羊肠小道上,王士珍和冯国璋骑着高头大马,带着三十名穿德*装的心腹亲兵,背着火枪,在此守候着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一行的到来,新军们并不知道他们要执行什么任务。
等了大约三个时辰,还不见人影,冯国璋骑马上前,悄声问王士珍:“大哥的判断准确吗?慈禧太后逃难会逃到西安去?我要是她,我就去满洲或者蒙古,那里毕竟支持她的人多。”
王士珍道:“我跟了李大人十余年,他的重大判断从来没有失误过。他说慈禧太后一定会到西安,而且会路过怀来,那就必然如此,就怕你一会下不了手。”
冯国璋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快要落山的太阳,残阳如血,对王士珍笑道:“兄弟们曾送给我冯国璋一个外号,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
王士珍道:“什么外号?”
冯国璋道:“冷血屠夫!”
王士珍道:“怪不得李大人会派你来此,要是派段祺瑞来,他那满脑子的忠义思想,还真不一定会下手。”
冯国璋道:“巡抚大人不是常说,我们是汉人,忠君爱国,不等于爱满清朝廷。慈禧这老太婆穷奢极欲,陷万民于水火之中,忠于她不是蠢蛋吗?”
天快黑了,衣衫褴褛的慈禧太后、光绪皇帝、隆裕太后、李莲英、荣禄等十来人才到了这条小道上,他们一路逃难到此,怕引起怀疑,也不敢带太多侍卫,冯国璋带兵上前,用学的简单德语盘问,慈禧太后他们以为碰到了德国兵,装作逃难的难民,说他们已经两天没吃东西了,王士珍便装成德*官的翻译,命人拿了五枚煮熟的茶叶蛋,拿给他们。
李莲英习惯了先伺候主子,接了五个茶叶蛋,手哆嗦着废了好大劲才剥好,捧送给慈禧太后,他们确实已经一天没吃东西,饿了,慈禧太后一个人就吃了三枚茶叶蛋,剩下的两个茶叶蛋让李莲英送给光绪皇帝。
这一切,被骑在马上仔细观察的冯国璋看在眼里,他看李莲英的一言一行,就是一个宫里的太监,而且马上确定,吃了三个茶叶蛋的妇人,就是慈禧太后,而吃两个茶叶蛋的,就是光绪皇帝。
“该送他们上路了!”等慈禧太后他们吃完鸡蛋,天已经黑透了,冯国璋拔出了毛瑟枪,向亲兵们吹响了屠杀的口哨,“啪啪啪”的机关枪声,划破了怀来漆黑而宁静的原野,一伙衣衫褴褛、带着北方口音的“难民”倒在了血泊之中,
。。。
第122章 控制京城()
李经述控制了直隶和山东地界,带领一万五千名新军和一万五千名淮军,以接管京城的名义开赴北京,沿途还收编了溃逃的二万清军,由北洋武备学堂会办、满洲正白旗的廕昌统领,一共五万大军,从德胜门进入京城。樂文小说|
李经述望着京城高大的城墙,知道一个新时代开始了。但是,没有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中国,还要面对列强进入中国的烂摊子,复兴任重道远,好在自己还年轻,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来完成中国的复兴大业。
进了紫禁城,段祺瑞给李经述开了一张很长的财务单子,里面除了皇家财产,还挖出了慈禧太后他们埋在养心殿后院那些价值过亿的金银珠宝,并表示这些宝物已经都封存入库。
李经述拍了拍段祺瑞的肩膀,夸赞段祺瑞:“芝泉果然是‘不贪’之人,连挖到的财宝都列上了。”
段祺瑞道:“大哥把最精锐的新军和最先进的洋枪洋炮都交付给芝泉,那是信任小弟,这份信任比那些金银珠宝贵重百倍!”
李经述问:“西洋联军进城后有没有乱来?京城里的老百姓伤亡大吗?”
段祺瑞道:“这西洋联军刚进城,主要是去保护各国驻华使馆。英国、德国、美国的军队还比较守规矩。但俄国老毛子来的人多,大概有三四千,烧杀掳掠的不少,还抢了不少满清皇族的府邸。我跟老毛子打了一仗,过山炮、马克沁重机枪都用上了,打死了一百多个俄国兵,现在他们老实多了。”
李经述道:“俄国兵一向素质差,是该好好教训教训。满清皇族留在京城的还多吗?”
段祺瑞说:“不多了。好像端王、庄亲王等人,都逃往西安方向。”
“哦,这些满清余孽,我们迟早解决掉,但当务之急,是让西洋联军撤出京城,滚出中国。”李经述对段祺瑞说。
段祺瑞表示同意李经述的看法,李经述便安排进京的淮军控制了各个城门,封锁了东交民巷使馆,新军和使馆区内的西洋联军对峙,北京城的枪炮声暂时停息。
李鸿章电报各国公使,请他们到天津和谈。李经述命令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留守北京城,他和袁世凯带着一百亲兵回到天津迎接李鸿章。
那天,在天津码头,天空飘了蒙蒙细雨,寒冬将至,冷风钻到宽松的官袖里,李经述感觉有点冷,席慕兰一同前往迎接公公,她举着一把油布伞,走过来替他挡风,道:“相公要不去马车里歇着吧,免得着凉!”
李经述赶紧接过席慕兰手中的伞,道:“娘子,我不是让你在马车上等侯吗?冻坏了我可担当不起。”
席慕兰笑道:“你还真把我当娇小姐呢?好歹我也是飘洋过海的女人。”
李经述说:“哪里,相公我只是关心你而已。”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声沉闷的轮船汽笛声,一艘白色的豪华客轮缓缓靠岸,一脸严肃的李鸿章走下船来。身后跟着一大帮洋幕僚,台湾巡抚刘铭传竟然也跟着李鸿章回到了天津。
李鸿章见了李经述,开口就问:“有太后和皇上的消息吗?”
李经述示意身边的侍卫全部离开,只有刘铭传、李鸿章和他三人在场,然后道:“太后和皇上已死。”
李鸿章大吃一惊。问:“生要见人,死要见尸,这消息可靠吗?”
李经述道:“太后他们在去往西安的途中遇到夷兵,被杀了。现场一场大火还将尸体都烧成灰烬。”
李鸿章问:“以何确定死者太后身份?”
李经述拿出一枚鹅蛋蓝宝石戒指,问李鸿章:“这个可是太后之物?”
李鸿章一看,这是当年慈禧五十大寿,英国女王托驻英公使郭嵩焘送给慈禧的礼物,李鸿章亲手转交,睹物思人,李鸿章毕竟在慈禧太后手下当权二三十年,一声叹息,心情颇为沮丧。
李经述道:“当务之急,是我们如何主导中国局势。洋人那边,一万多军队驻扎在北京东交民巷使馆附近,日久必定生变。这次洋人的大使馆被义和拳拳民烧毁,荣禄的清兵还杀死了不少使馆人员,他们必定不肯轻易撤兵!”
李鸿章道:“攘夷必得先安内。不过好在你已控制直隶、山东和京城,盛宣怀控制了上海,刘铭传控制了台湾,我在广东剿匪,也杀了不下万人,安定了两广,刘树棠控制了浙江。这些都是我们淮军能掌控的地方。”
李经述道:“家父还忘了几个地方,朝鲜、越南、还有归属台湾的琉球和钓鱼岛,都是我们淮军的地盘,当年我们迁了二百万灾民入朝鲜,二百万灾民到越南,三百万灾民到菲律宾,五十万灾民到琉球等地拓荒,现在他们有了生路,多数人在当地扎根,对我们感恩戴德。听说越南和琉球等地的民众现在都对父亲烧香膜拜。”
李鸿章问:“还有这等事?”
李经述道:“千真万确!我和当地驻扎的淮军将领有书信来往。另外,湖广总督张之洞、两江总督刘坤一、闽浙总督许应骙、安徽巡抚王之春也和我电报联系了,张之洞建议,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如若遭遇不测,中国应该向美利坚合纵国学习,采取联邦制,由恩师出任首任大总统。现在推翻满人的时机,比文正公当年好多了!”
李鸿章听了,没有急于表态,道:“当务之急,是去摆平京城里的洋人,让他们尽快退兵,国家往何处去,采用何种政体,这是下一步考虑的事情。况且在江南大营还有满人旗兵六万,我们不能过于着急。”
李经述道:“父亲说得有理,‘缓称王’确实是明智之举。不过当初满人入关,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屠戮了我们多少同胞?现在慈禧和光绪皇帝死了,也算是替汉人祖辈的冤魂出了恶气。我建议父亲认真考虑张之洞的建议。大清国统治中国二百余年,气数早尽,天下汉人,苦满清鞑虏久已,父亲这次在粤,剿杀的万名匪徒中,恐怕有一半是反清复明的汉人吧。江南大营剩下的六万旗军,就交给我好了,只要一万新军,半个月内,我必破江南大营的六万旗兵。”
李鸿章还在犹豫,李经述继续劝说道:“两江总督刘坤一大人也觉得,就算慈禧太后不死,她给国家带来如此大的巨祸,已经不可能再统治天下。”
刘铭传听了李经述的话,也很振奋,对李鸿章道:“中堂大人,中国是该改朝换代了!要是打旗兵,算我刘六麻子一个!我在台湾也练了两万新军。”
李鸿章对刘铭传说:“兹事体大,容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