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定会很惨烈!但你们记住,你们是战无不胜的军队!共和国万岁!”
段祺瑞段祺瑞、王士珍也拔出了军刀,和身后数千名新军斗志昂扬,信心十足,一起喊了起来:“共和国万岁!”
喊声震天,南京城里的旗军不知道这群疯子在喊什么。不过,他们也不用知道了,因为他们的末日,很快就到来了!
战斗的号角吹响。国民革命军在《德皇威廉练兵曲》军歌的曲调中,开始进攻,段祺瑞的炮兵从南京城的南门轰开了一个缺口,新兵们如潮水一般涌进南京城,满清的骑兵被克虏伯重炮一轰,就晕头转向了,有些满清的骑兵,连马都骑不稳,直接从马上掉下来摔死,绍英一连杀了三名守城门的军官,也无济于事。
眼看守不住南京城,绍英决定指挥三万旗军出城跟李经述的新军硬拼,以攻代守,进行大决战,但这些出城的旗兵先是被段祺瑞的炮兵炸得人仰马翻,接着冯国璋带着两千步兵,端着亨利步枪列队狙击,“砰砰砰”的枪声响个不停,黑乎乎的枪口白烟滚滚,枪管都快“烧”红了,第一排的步兵打完了,第二排继续顶上,密集的子弹呼啸而去,如一张子弹网,把一队队的满清骑兵打得浑身都是筛孔,只剩下受到惊吓的战马在空荡的原野上奔驰!王士珍的骑兵最后上阵扫尾,又是一阵让人胆战心惊的杀戮。
交战双方的战斗力根本不在同一朝代,绍英这一仗,打得相当绝望,六万旗军,不到三十个小时,死伤过半,没有一个人能活着出南京城,他终于明白,自己碰上了比洋鬼子更厉害的对手!
第三天早上,各个城门,饱受战火的数万南京市民带着随身细软要蜂拥而出,想逃到乡下避难,清军起先是驱赶他们,但是不抵事,到了中午,已经有七万市民冲出了南京城,到晚上,要逃难的市民越来越多,又有两万市民,包括商人、绅士、苦力如潮水般涌向城门,绍英也知道南京城守不住了,于是下令用砍头示众的方法震慑这些要逃难的汉人,旗军把他们十个一批,站成一排,一起被砍头。
李经述听逃出的人讲了城里的屠杀后,心如刀绞,下令加大了攻城的力度:“今晚必须拿下南京城!”
段祺瑞指挥炮兵将南京东南西北四个城门都轰开了缺口,新军纷纷涌进城里,攻击清军,大刀王五和谭嗣同的数百大刀队员,也压阵冲了进去,清军抵挡不住,手脚并用着溃逃。
逃跑的一路上,绍英下了屠杀的命令,双手沾满鲜血的清军不分老幼开始屠杀汉人,很多跑到狭窄的街巷内横冲直撞,跑到妇人家里搜刮钱财,很多富户全家人头落地,街巷内火光冲天,从紫荆山望去,大火照亮了天空。
李经述半夜拿下南京城时,烧了几个大洞的黄龙旗随地可见,他亲眼看见大半个城区被烧毁,倒毙街头的尸体足有千具,城内一片荒凉和寂静,战争的残酷,让他几乎没有了胜利的喜悦感。
攻占了两江总督府后,李经述命人开始清点俘虏,这一仗,大概俘虏旗兵将近两万人。李经述正和徐世昌几人商议进城后安民事宜,大刀王五压着一个五花大绑的将军来到府衙大堂,那将军披头散发,头发上还有一些稻草,鼻梁直挺,颧骨很高,一看就是旗人,脸上都是伤。
大刀王五说:“此人就是下令屠城的盛京将军绍英,他逃到一户农家的后院,躲到农户家的稻草堆里,被人发现,我赶过去,抓个正着!”
李经述道:“辛苦王五大哥,你上次在八里桥擒获德军少校鲁瓦西德,这次又抓获满清盛京将军绍英,又立了奇功一件呀!”
绍英不肯下跪,大刀王五一刀柄击在了他的膝盖骨上,发出骨头折断的咔嚓声,然后骂道:“我大刀王五最痛恨的就是滥杀百姓的旗兵,要是真爷们,有本事去跟洋人干去!屠杀百姓,算个鸟人!”
绍英的膝盖骨被敲碎,疼得满头大汗,仍然挣扎着单腿站立,大骂李经述和李鸿章,道:“李鸿章食我旗人的俸禄,却起兵反清,图谋我爱新觉罗的天下,如此大逆不道,我怎么能跪你们这些逆臣贼子!”
李经述“呸”了一句,道:“食你旗人的俸禄?你们旗人又是食谁的俸禄??我一万新军击溃你十万旗军,你知道为什么吗?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你百万旗人,整天提鸟笼,曳长裙,喝茶聊天,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要不是我三万万汉人养着,早饿死了!满清人的辫子,已经让世界耻笑了,慈禧那婆娘还引洋人攻破京城,祸害百姓,还想要我等汉人卑躬屈漆吗?我们不傻,我们只不过要拿回曾经属于汉人的东西。为这一天,我们汉人等了二百多年!你本应该拱手奉还给我们,你却下令屠城!我本不喜欢杀人,你下令屠城,罪无可恕,今日不将你斩首,对不起南京城里死去的数千百姓!你,该死!”
李经述的话音刚落,门外进来两个身穿军装的亲兵,大刀王五道:“大人,留着子弹打洋鬼子吧,我有大刀处决他。”
李经述道:“好,人是你抓的,就交由你处置了!”
大刀王五上前,朝着绍英的脖子扑哧一刀,绍英的人头就落地了。
击溃了绍英的十万旗军,李经述贴出了安民告示,请两江总督刘坤一重新入主南京,安抚江苏当地的百姓,休养生息。
这一仗,三天拿下南京城,击溃旗军十万,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电报发回伦敦,称李经述将来必为掌控中华局势的第一人,建议英国政府重点扶持李经述。
山西、四川等地的汉人收到李鸿章反清的消息,民心振奋,不少人开始揭竿而起!李经述的一万新军拿下南京后,一鼓作气,一路势如破竹,北上拿下太原,山西巡抚毓贤战败自杀。与此同时,刘铭传带领一万淮军攻下成都,四川总督奎俊战死,两军对西安形成合围之势,陕西岌岌可危!
接到绍英在南京兵败被杀,山西、四川失守的消息,庄亲王瘫坐在椅子上,自言自语:“大清国要完蛋了,我旗人要完了。”
。。。
第126章 第一共和国()
李经述率领新军,迅速攻破旗军的江南大营,十万清军主力被歼灭,庄亲王顿时觉得西安难保,想放弃陕西逃到满洲,这时,陕西代理巡抚端方站出来阻止道:“王爷不必伤心,陕西有潼关天险,自古易守难攻,只要有一员虎将,必定守住西安。小说”
庄亲王摇摇头,道:“绍英战死,我们旗人哪还有可战之将?”
端方说:“我们还有一员虎将可与淮军一战,此人一出,必定让淮军闻风丧胆。”
庄亲王连忙问:“谁还可与李经述的新军一战?”
端方道:“喀什噶尔提督董福祥,此人土匪出身,悍勇善战,曾参加过左宗棠剿灭回民起义和平定南疆阿古柏骚乱收复新疆失地之战,多有战功,董福祥在战斗中对待敌军十分凶残,号称以鲜血染红了自己的顶子,他的手下多来自民风彪悍的甘肃西北,极为凶悍,朝廷可命他提兵两万,固守潼关天险,陕西和满州必定无忧。”
庄亲王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董福祥不是我旗人,他能为我们效命吗?”
端方道:“此人嗜好练武而不喜读书,以忠勇著称,只要王爷许以高官厚禄,他必定效死力!”
庄亲王道:“好,我马上让皇上下旨,封董福祥为平南大将军,加兵部侍郎衔,让他速来西安!”
陕西的关中之地,地势险要,西安自古易守难攻,有“百二秦关”之说,意思是用二万兵,就可以抵抗百万大军的进攻,这也是西安能成为九朝古都的原因。
看地形,西安东面有潼关和黄河天险的保护,西面是陇山与六盘山的崇山峻岭,南面有险峻的秦岭山脉,北面是陕北高原上的子午岭、黄龙山。
李经述和刘铭传的新军,分北、中、南三路进攻陕西:北路由刘步蟾带领三千北洋水师,出河东自蒲坂津西渡黄河;南路由刘铭传带兵,先拿下宛城,绕道武关、蓝田迂回进攻;中路由李经述领兵,沿大路攻潼关。
董福祥临危受命,从新疆马不停蹄赶到西安,率五千甘军和两万清军坚守陕西各地城池。
李经述的新军在潼关前三里驻扎。那天,天气阴沉,加上已近隆冬,冷风一吹木叶凋零,大地一片萧瑟之气,苍山如一条赤龙盘在关中大地。
李经述和徐世昌骑马察看了一下潼关的地形,此关果然是“三秦镇钥”、“四镇咽喉”,北临黄河,南踞秦岭山腰,东有禁谷,果然是仰止高山,天堑之险,周围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中通一条狭窄的羊肠小道,往来仅容一车一马,不要说人,就是鸟儿也难从此插翅飞进关中。
在回军营的路上,徐世昌对李经述说:“我们从中原地区进攻关中,基本上是仰攻,地势不利,尤其是攻击潼关。不可硬拼,必须智取!”
李经述点头,道:“你说的很有道理,我也听说董福祥是一员悍将,虽然我们新军武器上有优势,但不可轻敌。地势对我们不利,我们就诱他与我们决战,一举歼灭。”
于是,李经述让刘步蟾的北洋水师暂缓进攻,然后将一万新军全部集中于潼关,还让刘铭传的两万新军也开到潼关,作出要强攻潼关的架势,让段祺瑞的炮兵虚张声势,每日炮轰潼关。
本来董福祥认为李经述会让北洋水师西渡黄河,从清军最薄弱的地方攻入西安。早就在北面各城安排重兵防守,没想到李经述把军队都集中在潼关。董福祥听到情报后。哈哈大笑:“果然是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不懂用兵!潼关天险,只要固守不出,两三年之内,任凭他坚船利炮,也休想踏进关中一步!”
于是,董福祥把五千甘军和两万能战的清军也都开到潼关,与李经述的新军对峙,闭关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