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世界,我不能面对任何一个中国公民遭到的威胁无动于衷!
这次,国际社会决定联合起来对付斯大林,我想最大的收获就是:联合国采取军事行动的原则,也适用于那些违反国际法,残酷压榨本国人民的独裁政权。因为如果人权得不到保护,那么和平只是空洞的承诺。为此,中国和美国提出成立联合国的设想,中国带动世界建起维护和平的体制,以及保护人权、防止种族灭绝大屠杀的战争。”
中国和美国的这一成立联合国以及安理会的提议,得到了英国、德国、法国的赞同和积极响应,因为根据联合国章程,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拥有一票否决权,这就相当于中国、美国等五个创始大国地位远远超出其他国家。不久,联合国安理会就召开了第一次会议,通过的第一个决议:就是灭掉斯大林和俄国的布尔什维克,这个决议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成员国的一致通过。
这时,只要德国抽出一个集团军,就能攻进圣彼得堡,干掉斯大林的军队。李经述觉得斯大林的末日,很快就要到了,自己终于可以踏踏实实睡个好觉了。
。。。
第243章 俄国灭亡()
联合国成立之后,各成员国出兵组建了五十万人的联合国部队,进攻斯大林的军队。李经述还下令,中国的军队配合德国的军队,一起猛攻斯大林的军队。中国的第一集团军攻下叶卡捷琳堡后,清剿了境内所有的布尔什维克,继续前进,很快突进到顿河大弯曲部,逼近了伏尔加格勒。
伏尔加格勒的城市最初选在了西伯利亚的大草原上,起名为察里津,建在一个岛屿上,那儿察里津河流入伏尔加河,这里是连接欧洲和亚洲陆路和水路的交通枢纽。无论是莫斯科公国、俄罗斯帝国、还是苏俄,伏尔加格勒的地位很重要,附近的高加索油田,对斯大林也十分重要,俄国石油供应有超过95%来自高加索油田,因此,若中国的军队攻占伏尔加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包抄莫斯科以东大面积区域,向南可深入高加索地区,并占据以高加索为中心数十万平方千米的石油,粮食等资源产地。李经述命令徐世昌的第一集团军三个月攻占这里。
吴佩孚带领的第二军受领攻占察里津的任务,辖12个师约十万人,火炮和迫击炮约3000门、坦克约100辆,由第一航空队负责空中火力支援,作战飞机近50架。在会战中,联合国的军队方面,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近40万人也一起参加了这场大会战。
斯大林对伏尔加格勒地区也非常重视,这是他们最后的屏障,他派了自己的心腹马林科夫带领大约二十万布尔什维克军队保卫伏尔加格勒,这几乎是斯大林这时仅存的武装力量。马林科夫在巴甫洛夫斯克至上库尔莫亚尔斯卡亚组织防御,基本力量集中部署于顿河大弯曲部。但斯大林的军队的武器很差,三分之一的人连步枪都没有。火炮和迫击炮220门。
徐世昌担任了联合国的军队这次进攻的总指挥官,代号“蓝色行动”,同时在莫斯科方向和南方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并以莫斯科为主要突击目标;为了制止斯大林的军队在遭到联合国的军队进攻时破坏油田,他还制定了一个附加计划,派中国的特殊部队化装为斯大林的军队,渗透到敌人后方,对高加索油田进行突袭。这次突袭行动被派给了张宗昌的白俄军团,他挑选了大约700人的俄国士兵组成小分队,这些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俄语。
联合国的军队对斯大林的军队进攻非常成功,斯大林的军队在空旷的大草原上很难进行有效的抵抗,后撤达二百公里,顿河及顿巴斯盆地最富饶的地区均落入联合国的军队之手。双方部队在伏尔加格勒展开大会战。会战正式开始。德军第6集团军在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以第8步兵军为北突击集团,以第51步兵军为南突击集团,突击斯大林的军队防御,实施包围,向卡拉奇方向发展进攻。同时,以部分兵力向斯大林的军队后方发起佯攻,以吸引斯大林的军队的注意力。德军在卡拉奇附近强渡了顿河。马林科夫命令,凡是不服从命令而离开战斗岗位或者撤退的军人都将被枪毙,并严厉要求斯大林的军队部队“绝对不许后退一步!”
这时,冯国璋的军队在伏尔加格勒铁路向东北方向进击,当天迅速突破了布尔什维克的防线,占领了蒙特纳亚。第二天,中国的军队又攻占了科捷尔尼科沃,突破到阿勃加涅罗沃地域,独立攻击伏尔加格勒,进至城南的加夫里洛夫卡地域,其前锋已前出攻占京古塔车站。与此同时,中国第一航空大队在冯如的指挥下,出动飞机30架,对伏尔加格勒进行狂轰滥炸,伏尔加格勒郊区的房屋多为木质结构,燃起了熊熊大火。
当时,圣彼得堡也遭到了德军的猛烈攻击,斯大林致电马林科夫,要求他立即带军队从伏尔加格勒突围,以缓解圣彼得堡的紧张局势。马林科夫的军队于是集结了三个师大约七万人,强行突围,但由于准备仓促,未达到预期目标。当晚,斯大林的军队再次发动突围,再次失败。
中国的军队再次出动轰炸机,用燃烧弹将伏尔加格勒市区炸成废墟,伏尔加河沿岸的水路增援也受到影响。冯国璋的军队从城北突入市区,斯大林的军队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双方逐街逐楼逐屋战斗,反复争夺。中国的重炮部队加大了轰击力度,飞机也不停轰炸伏尔加格勒,城里变成了一片瓦砾场,城中80%的居住区被摧毁。在满是瓦砾和废墟的城中。刚刚赶赴城中的布尔什维克军队战士的平均存活时间不超过24个小时,军官也只有约三天的平均存活时间。
德军也开始调遣包括420毫米巨炮轰击城内,在伏尔加河东岸的苏联部队陷于炮火笼罩之下。城内布满了高达数米的瓦砾堆和废弃建筑。联合国的军队不断加强对察里津的包围圈,并开始缩小包围圈的行动。斯大林的军队口粮的分配已减到了能够维持生活的标准之下;炮兵的弹药开始感到缺乏;医药品和燃料都已经用尽;每天都有数千名士兵死于饥饿、严寒和营养失调。
三天之后,徐世昌发出最后通牒,敦促马林科夫投降。马林科夫向斯大林报告说:“我们的军队已不能支持了,继续抵抗已毫无意义,请准允我们投降。”
斯大林对于马林科夫的军队没有能够突围感到很不满,所以,他的答复是:“投降是不可能的,我们布尔什维克人,应该为人民战斗到底,流血直到最后一人为止。”
当冯国璋的军队攻进伏尔加格勒,三十一岁的马林科夫选择了投降,战俘中还包括22名布尔什维克的将军。冯国璋面对着马林科夫这群跪在地上的战俘,内心充满了鄙视,他拔出腰间的毛瑟枪,朝天开了三枪,冲着那帮跪着的将军们大吼:“你们这些将军,怎么不去死啊!平日你们总是口口声声说代表人民,却享受着种种特权,你们吃着人民的民脂民膏,作威作福,今日面对人民的敌人,你们怎么不拿起武器,战斗到底呀?你们就只会在你们充满谎言的报纸上展示你们的英勇吗?一群懦夫!”
马林科夫这时两腿也直发抖,抬起头说:“我们愿意投降成为战俘!”
冯国璋冷笑了一声,说:“你们不知道老子的外号叫‘冷血屠夫’?老子是军人,如果你们在战场上抵抗到底,老子还考虑让你们接受审判,现在不必了。来人,拖出去全毙了!”
将这些人执行枪决后,冯国璋又命人取了火油,将马林科夫等人的尸体堆成一堆,一把火烧了个精光。
伏尔加格勒会战使布尔什维克损失了大量有生力量,并引起在此之后斯大林的军队大规模恐慌和士气衰竭,中国的军队乘胜追击,占领了高加索油田。那些被斯大林派去毁坏油田的布尔什维克小分队,则被张宗昌率领的七百人白俄特种小分队给击毙了。
占领了伏尔加格勒,中国的军队继续北上,和联合国的军队一起包抄莫斯科以东的大部分地区,这时的莫斯科,被中国拆迁过一次,地位又没有苏俄的首都圣彼得堡重要,斯大林命令捷尔任斯基的守军采用焦土政策,烧毁莫斯科。联合国的军队还未大规模攻击,布尔什维克军队就撤退了,在离开前,契卡纷纷将点燃的火把投向准备好的油桶或居民的房屋。不多久,火光四射,全城起火。当时正是半夜时分,布尔什维克为了避免居民的恐慌,竟然没有事先通知平民撤离,大火延续五日五夜,酿成巨祸,烧死了平民20万人,惨绝人寰。布尔什维克的《真理报》随即播发了关于大火真相的通稿:“这是以中国和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俄罗斯人民犯下的又一沉重罪行!”
这时,东线的德军也已经突破到圣彼得堡附近,将对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展开最后的清剿!各地的农民之前迫于契卡的残暴,敢怒不敢言,现在布尔什维克节节溃退,他们也开始反抗,拒缴征粮,布尔什维克到了奔溃的边缘!
圣彼得堡,是彼得大帝于1703年建立的俄国“欧洲之窗”,它还是波罗的海的一大重要港口。德国一开始就志在必得,除了派潜艇封锁波罗的海,还从在西线调集了32个步兵师和1个骑兵旅的兵力,配备6000门大炮、4500门迫击炮,向圣彼得堡发动猛烈攻势。
德军总参谋长施利芬对占领圣彼得堡也很感兴趣,因为夺取了圣彼得堡,德军可以取得整个波罗的海的控制权,又可与德国驻芬兰军队会合。施利芬对东线的兴登堡等德军将领们说:“圣彼得堡应该被德军占领,毁灭和占领这座城市,不仅可以取得巨大的战略利益,让德国严严钉死彼得大帝打开的‘欧洲之窗’,把波罗的海变成德国的内海,这样能完全瓦解敌人的反抗意志,摧毁他们的士气,把布尔什维克这个欧洲的幽灵彻底从地球上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