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7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节省弹药,提高命中率,李经述一直逼近到离西班牙舰队只有5000码的距离,才下令对着蒙托霍乘坐的“克里斯蒂娜”号开火。八艘军舰在西班牙军舰前往复航行,不断地进行射击,“克里斯蒂娜”号和三艘西班牙军舰几次企图冲击中“定远”舰,均遭重创。一个小时的炮击,蒙托霍带领的七艘军舰不是冒起浓烟,就是葬身海底,或是被弃了,“克里斯蒂娜”号在激烈的海战中,驾驶舱被“定远号”的炮火击中,西班牙舰队就全军覆灭,蒙托霍本人也被炮火击中而死!

    当李经述下令停火时,西班牙军队在这场战斗中,伤亡581人,而中国舰队,只有5人受轻伤,北洋舰队朝西班牙舰队开火,至少命中了170发炮弹,而缺乏射击实践的西班牙水兵,仅仅命中了15发。

    西班牙海军丧失殆尽,于是,李经述就命令邓世昌的舰队在马尼拉附近海面抛锚,防止外来军舰的干扰。这时,5艘德国铁甲军舰现身。原来,德国人一直在寻找机会,一旦中国舰队在菲律宾战败,他们就准备马上把菲律宾掠为自己的殖民地。遗憾的是,北洋舰队在菲律宾大胜,毫发无损。邓世昌率领北洋舰队迅速上去拦截,德国舰队一看北洋舰队毫发无损,就当自己是路过了。

    北洋舰队在赶走德国舰队的路上,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西班牙所属的关岛,岛上的总督竟然不知道已经中国和西班牙已经爆发了战争,这时,中国也并未正式向西班牙宣战。

    随后,在北洋舰队强大的火力支援下,刘铭传率淮军1万多人在马尼拉湾登陆。在短暂的炮击之后,西班牙岸上的一万多无心再战的守军投降,中**队遂进攻马尼拉城。

    城内马尼拉的几千土著起义军,见中**队开始攻城,也开始暴动!在他们和中国陆、海军的联合攻击下,马尼拉城里的三万西班牙军队群龙无首,还遭到内外夹击,刚开始还很拼命抵抗,后来,夏天岛上的天气湿热,很多西班牙士兵患上了热疫,北洋舰队封锁了菲律宾附近的海域,不允许任何商船进入,缺医少药的三万西班牙陆军又苦无外援,竟然象征性的抵抗一下之后,就宣布停火,向中国投降。

    这时,菲律宾王室的“苏丹”派人送信给刘铭传,要求菲律宾自立,恢复王位。刘铭传一听,火大了,训斥使者:“妈的个巴子,老子带领淮军兄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辛辛苦苦赶走西班牙人,一个十二三的小毛孩自立个屁呀”,随即,刘铭传解除苏丹土著的武装,把菲律宾的土著和王室赶到了深山老林中,要求菲律宾**的分裂分子,被刘铭传屠杀了上千人,从此他在菲律宾得了一个“刘屠夫”的外号,菲律宾的小孩,听到刘铭传的大名,都吓得哭不出来!

    李经述随即宣布在菲律宾群岛设置总督府,由移民到当地的华人组建政府,华人位为菲律宾第一等人,享受法律特权。为了开发菲律宾,李经述还让龙兴集团在菲律宾设立东南亚分公司,享受税收特权,专门出口菲律宾矿产,还有菲律宾女人。菲佣被运到欧洲和美国当女仆,这些菲佣价格便宜,深受世界各地的欢迎,为李经述赚取了大量外汇,这些钱被李经述投到中国灾民救济中。

    。。。

第十二章 卢汉铁路() 
李经述和刘铭传率兵拿下菲律宾后,北洋舰队和淮军的声威,在全国大振,民众欢欣鼓舞。清政府往菲律宾移民了大约二百万,菲律宾事实上成了中国的殖民地。李鸿章在朝野中的声望也蒸蒸日上,张之洞再次去天津直隶总督府拜会李鸿章,提出修筑卢汉铁路的计划。

    卢汉铁路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京汉铁路,张之洞的提议,实际上是让清政府准备修筑自己的第一条铁路。从武汉到北京,一千多公里,这么浩大的工程,可以吸纳数百万的灾民就业,大修铁路也是李经述和李鸿章提出的赈灾措施之一,张之洞觉得这一次李鸿章肯定会支持他。

    晚清时期,在中国修铁路,必须要找李鸿章支持。因为修铁路,在清廷是一件犯忌讳的事情。1876年,英国怡和洋行擅自在上海修建了中国第一条十余公里长的铁路,随即就被清政府买回后拆毁。1881年,李鸿章力推建成第一条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唐胥铁路,却因“烟伤禾稼,震动陵寝”,一度只能用骡马牵引。在1888年,除了李鸿章多以个人之力推动修筑天津至大沽铁路外,朝廷几乎没有官员会主动给清廷上修筑铁路的奏折。张之洞这一次,也是铁了心要大干一场,以追上李鸿章在朝野的威望。

    这一次陪张之洞造访天津直隶总督府的,还有他的洋文秘书——清末“怪杰”辜鸿铭。李经述知道辜鸿铭,这人是名副其实的“学历帝”,一人共拿了13个博士学位。但辜鸿铭的狂妄也前无古人,不管面对平民百姓还是高官达贵,他说话从来都是口无遮拦。张之洞非常欣赏此人,常找机会和他聊天,可辜鸿铭毫不领情,嘲笑奚落之语不绝于耳。

    见了面,李鸿章出于客气赐座。辜鸿铭也毫不客气和张之洞一起落座。张之洞向李鸿章介绍,辜鸿铭生于南洋马来半岛西北的槟榔屿。早年,他祖辈由中国福建泉州府惠安县迁居南洋,积累下丰厚的财产和声望。他的父亲辜紫云当时是英国人经营的橡胶园的总管,操流利的闽南话,能讲英语、马来语。他的母亲则是金发碧眼的西洋人,讲英语和葡萄牙语。没有子女的橡胶园主布朗先生非常喜欢他,将他收为义子。自幼让他阅读莎士比亚、培根等人的作品。1867年,布朗夫妇返回英国时,把十岁的辜鸿铭带到了英国。临行前,他的父亲在祖先牌位前焚香告诫他说:“不论你走到哪里,不论你身边是英国人,德国人还是法国人,都不要忘了,你是中国人。”辜鸿铭14岁就被送往德国学习科学。后回到英国,掌握了英文、德文、法文、拉丁文、希腊文。1877年,辜鸿铭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后,又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等著名学府研究文学、哲学。此时,辜鸿铭获文、哲、理、神等十三个博士学位,会操九种语言。

    李经述见辜鸿铭其貌不扬,倒也算半个天才,恭维他说:“辜先生声名远扬,我也听说了,听说先生还在英文报纸《字林西报》上发表题中国学的文章,将《论语》、《中庸》译成英文,相继在海外刊载和印行。后来又翻译了《大学》。真是了不起。”

    要是一般人,听了这等夸赞,早会说谦虚说“哪里哪里”,但辜鸿铭却抓茶在手,自负地说:“哦,确是有这么回事。”

    李鸿章对辜鸿铭的不礼貌很不爽,但面不改色,没表现出来。张之洞提起修铁路的事,李鸿章会见张之洞时,已经在考虑支持张之洞的提案。但碍于不想让张之洞一个人独享这“功劳”,犹豫着不答应。

    李鸿章婉转对张之洞说:“现在国库空虚,修筑卢汉铁路,恐怕要向洋人借款。太后和皇上恐怕不会支持。”

    张之洞回答说:“每年拨款200万两银子即可够修路之用。”

    李鸿章问道:“几年可以建成?”

    张之洞说:“以我之见,五年即可建成。路网观成,则行程万里无胼胝之劳,转运千吨有瞬息之效。”

    李经述心想这时的张之洞却是想干一番事业,便表示支持,点点头对李鸿章说:“一旦卢汉铁路修成,内地粮商很快地利用起这一改善了的交通条件,通过汉口把湖南,湖北,河南等省的农产品迅速地散往全国各地,以后发生大灾,救灾就容易多了。”

    李鸿章道:“京汉铁路全长一千多公里,每年200万两银子,对庞大的工程,无疑是杯水车薪。”

    李经述说:“卢汉铁路可实行官督商办,由各省富商集股修建,张大人如能奏请朝廷,设立铁路总公司,以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卢汉铁路的修建,则大事可成。”

    张之洞此时才缓过神来,心想也是,要是一点好处也不给李鸿章,这卢汉铁路万万那是修不成的,于是点头同意李经述的提议,道:“盛宣怀久历商场,由他来主持,必是极好的人选。”

    李鸿章还在犹豫,对张之洞说:“湖广总督现在正是老夫的兄长,两广贫苦,恐怕他不愿意去。”

    这时,张之洞已经脑洞大开,知道自己不得不妥协,道:“从广州到汉口的粤汉铁路,张某也可上谕修筑,官督商办,可由李瀚章大人主持。”

    有盛宣怀负责卢汉铁路的筹款,李瀚章大人主持粤汉铁路,李鸿章这才松了口,问李经述:“痴儿,你看张大人的方案如何?”

    李经述支持张之洞修铁路,还有一个长远的考虑。因为李经述知道,铁路是压死清廷的最后一根稻草。李经述知道,要推翻清政府,最好的办法,是让朝廷损害百姓的利益。历史上清廷被推翻,导火索不是什么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价值观,而是清廷在官股仅占2%的情况下,贸然宣布川汉铁路国有化,强令民间集资转为股票,几乎让几十万老百姓的血汗钱打了水漂。老百姓就是这样现实,不管朝廷怎么**堕落,只要不触及他们自身的利益,他们就只会无动于衷。一旦朝廷让老百姓破产,自然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李经述想通过这次大修铁路,搞官商督办,把国内的股票市场搞起来,到时候一旦洋务企业破产,股票如废纸,千万民众就会对清廷心怀不满,到时候推翻清廷就会容易得多。

    李经述心想这时候拉张之洞一把,至少在清廷会多一个办洋务的朋友,便说:“卢汉铁路于官于民于兵事,作用都很重大,我看卢汉铁路可行,早一日完工,中国便早一日富强。对了,提起修卢汉铁路,关于总工程师的人选,我北洋舰队里倒是有,还可以推荐给张大人。”

    张之洞问:“谁可堪当此大任?”

    李经述道:“詹天佑。他原来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