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187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的性格,都很强势,度过了短暂的“蜜月期”后,争吵日渐多了起来后,恭亲王越来越少去西宫里找慈禧,反而和“识大体”的东宫太后慈安太后越来亲近。

    这让慈禧妒火中烧,经常找京剧的名伶进宫解闷,久而久之,终于把这一国粹发扬光大,捧红了程长庚、小叫天、谭鑫培等好多京剧名角。慈禧太后最喜欢看的,就是私情戏,比如杨雄之妻潘巧云和和尚师哥有一腿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此时慈禧心里对恭亲王是又爱又恨。

    时间到了1868年,恭亲王对安德海和慈禧的飞扬跋扈忍无可忍,终于决定要动手了。那一年,同治帝已十四岁,两宫太后有意为皇帝纳后。安德海自得势后,经常在京城作威作福,早就想找个机会到京都之外转转,于是趁此机他极力劝说慈禧,想亲往江南为皇帝督制龙衣,说江南织物好,顺便也为太后织几件顺心合意的衣服。

    但是清廷祖制,太监离京者,地方官员可以抓了杀掉。慈禧对安德海出宫有所顾虑,安德海便用言语刺激慈禧,说不可为‘祖制”所束缚,否则当个太后也不自由。

    安德海的激将法奏效,慈禧小心叮咛他务必机密行事。同年秋,安德海离京扬帆南下。安德海恃势胆大,离京私选十名名妓,乘太平船打着“奉旨钦差”“办龙袍”字样的大旗,沿河道而下,一路上招摇过市,好不热闹。所过州县,官吏为之迎接,排场很大。

    恭亲王得知安德海离京,暗中密诏予以信任的部将山东巡抚丁宝桢做好诛杀安德海的准备。恭亲王密电丁宝桢,一旦安德海到了山东,借机逮捕,格杀勿论。

    丁宝桢接到密令后,立即令德州知州赵新侦探安德海行踪,密谋擒捕。赵新侦不敢得罪安德海,丁宝桢又命东昌府知府捉拿安德海,也未奏效。丁宝桢大怒,命令山东总兵王正起率兵追赶,在泰安将安德海捕获,押送济南。安德海死到临头还不可一世,丁宝桢当面斥责安德海违背祖训,私出京城,不顾其他官员的劝阻,将安德海先斩后奏。

    丁宝桢的奏折送到恭亲王那里,恭亲王去找慈安太后,慈安亲自书写懿旨,令丁宝桢“严密捕拿,就地正法,勿庸再行请旨”。

    其实,此时安德海在济南已经被诛杀,等慈禧知道这件事时,丁宝桢送回京的就是安德海的人头了。

    亲王和慈安太后一起作决定,杀了陪伴慈禧多年的“干弟弟”安德海,射手座的慈禧充分展现出偏激的缺点,找奕訢大吵了一架,两人面红耳赤,奕訢对慈禧的印象分直线下降到骂街村姑的水准,他大义凛然地表示,自己身上背负着爱新觉罗家族和天下,他俩的身份变了,不能再感情用事,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的青春躁动期已过去了,大家都成年人了,是时候担起肩头的责任了。

    慈禧虽然对恭亲王很愤怒,但也无可奈何,此后几年言行收敛了一些,对身边的太监,比如李莲英等,管教严格了。恭亲王奕訢觉得要让慈禧彻底收敛,就必须先解除她的“兵权”。但慈禧这只母老虎,恭亲王暂时不敢动。他想要虎皮,又不敢动母老虎,于是觉定拿荣禄开刀。

    说到慈禧太后,又不能不说荣禄。荣禄一生追随慈禧太后,阴险狡诈,心狠手辣,是慈禧太后的一条忠实走狗。荣禄因为在1861年的政变中护送慈禧回北京,受到了慈禧赏识。而在同治十三年,同治帝载淳病死,慈禧决定迅速立光绪皇帝,荣禄又充当了走狗的角色。他亲自率领禁兵层层防布,严加守卫,以防发生不测。众亲王大臣见宫廷内外侍卫森严,兵戈耀眼,没人敢再跟慈禧唱对台戏,只得依了慈禧。

    慈禧再次垂帘听政,荣禄又立了汗马功劳,因而更受到了慈禧的信任。为了奖赏荣禄,慈禧命荣禄担任“以内务府大臣与御前大臣、军机大臣同被顾命”,并代表太后亲自到醇王府迎出4岁的载湉,也就是光绪皇帝入继大统。

    恭亲王也是政治老手,他知道对于荣禄这样的军中老虎,常用的打虎手法,应该先升官调离岗位麻痹他,解除兵权,事就好办多了。光绪四年,他将荣禄由步军统领升为工部尚书,实际上是解除了荣禄的兵权。之后,在河北遵化为同治皇帝修皇陵的醇亲王上奏朝廷,点名要“精于算计”的荣禄去帮忙,慈安太后又表示同意,荣禄就这样被赶到河北遵化去修陵墓去了。

    对于安德海的死和荣禄被赶走,慈禧忍气吞声了五年。甚至在光绪七年,也就是1881年三月初十日戌时,年仅45岁的慈安皇太后猝然崩逝于钟粹宫后,慈禧还是没有进行报复。

    但是不报复,并不代表慈禧忘了恭亲王对她的伤害,她一直忍耐着,在等待着时机。一直到中法战争之后,也就是1884年,她才对恭亲王来了个釜底抽薪,只要是跟恭亲王有一点关系的官员,都被慈禧罢官。此后,恭亲王相当于被慈喜软禁在恭王府,被严密监视。从这时候起,慈禧才算是独揽了清廷的大权,比有些历史砖家说的晚了二十三年。

    到了1890年,慈禧自己也快六十岁了,老了,醇亲王又病死了,她才考虑要不要让恭亲王复出。

    慈禧那天在还没有完全修好的颐和园里问李莲英:“哀家和六哥斗了大半辈子,现在是不是该和好了?六哥六十岁的寿诞快到了,哀家是不是应该请个大戏班子到恭王府为他热热闹闹做个寿?”

    李莲英充分吸取了前任太监总管安德海的教训,为人低调,不乱说话,慈禧突然问起这么一个问题,他慌忙跪下,道:“回太后,此等军国大事,奴才不敢妄议!至于请个大戏班子到恭王府做寿,这个奴才可以去张罗。”

    慈禧看了李莲英一眼,点点头,说:“起来吧,那请戏班子的事,就交给你了。你派人去宣直隶总督李鸿章进宫吧。”

    李鸿章收到慈禧的懿旨,让他进宫。李鸿章心里猜到可能清廷的权力格局又要发生大变局了,他也不太清楚慈禧到底是想用恭亲王,还是庆清王,他去北京前,问李经述:“痴儿,你觉得这次皇太后会用哪个,恭亲王,还是庆清王?到时候皇太后问题,为父该如何是好?一旦表态不合皇太后之意,站错了队,后果不堪设想。”

    李经述心想,恭亲王一旦上位,满清估计就不好推翻了,他想了想,道:“家父不如回答太后,让她自个选一个自己比较舒心的。”

    李鸿章点点头,道:“六十耳顺啊,确实可以这么回答。”

    。。。

第三十二章 庆亲王上位() 
慈禧宣李鸿章进京,然后让他到颐和园觐见。见了李鸿章,慈禧看似漫不经心问李鸿章:“醇亲王病逝,洋人那边可有甚动静?”

    醇亲王病重后,总理衙门就一直由李鸿章负责,跟洋人打交道一向是李鸿章的活。李鸿章回答慈禧道:“洋人那边,老臣已经跟他们打过招呼,无用多虑,一切还是看老佛爷您的安排。”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问道:“百官那边呢?”

    李鸿章回答说:“百官们更不敢妄议朝政,一切由太后做主。”

    慈禧说:“礼亲王前些日子说自己老了,请解军机大臣职,哀家不允,但看他的身子骨,是不硬朗了。现在醇亲王又病逝了,哀家也准备在这颐和园颐养天年,皇帝年幼,朝中没有一个主心骨可不行呀,哀家心里也很着急,你看恭亲王和庆亲王,他们谁更适合担此重任?”

    李鸿章其实心里知道,庆亲王奕劻工作能力很差,名声也不太好,但他官运却好得出奇,必有他的过人之处。从1884年上台后,他负责都是像外事、海军、财政等重要部门。因为庆亲王善于搞关系,请客和吃请是他每天必修课。为了讨慈禧喜欢,他还把麻将牌引入宫中,手把手地将搓麻技艺推广到人,从宫女到太监,无不乐此不疲。这只是第一步。庆亲王不时让他的小老婆进宫,不是陪老佛爷、就是陪老佛爷身边的李莲英来两圈。他还给小老婆定下规矩:只能输不能赢。所以,庆亲王的小老婆每次进宫陪打麻将,随身带去的银票总是不够输。这样一来二去,庆亲王的人缘好得出奇,慈禧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夸庆亲王谦和、没架子,对下人好。而且庆亲王善于理财,这一点是其他王爷比不了的。他格外青睐外资银行,特别是英资汇丰银行,他在那里的存款高达数百万英镑。当时在伦敦买了一幢带花园的豪宅,不过2000英镑。

    至于恭亲王,李鸿章心想,他的复出还有两大障碍,一是颐和园的工程,同治皇帝时期清廷就想重修颐和园,被恭亲王否决了。他是不会同意耗资上千万两白银的颐和园工程的;另外,慈禧1884年将恭亲王罢免,好不容易清除了他的势力,对恭亲王还未完全信任。但此时,李鸿章不便于表态,他想起李经述的话,便把这皮球踢了回去,对慈禧说:“这等重要事情,请太后做主。老臣一定全力支持!”

    慈禧见李鸿章都不敢说话,心里明白只有自己独断了,她心里在恭亲王和庆亲王之间徘徊了很久,心想庆亲王处理政务水平不怎么样,但看来看去,还是他办事比较贴心。恭亲王在家赋闲六年多,人生能有多少个六年呢?他心中肯定对自己有怨恨。

    到颐和园之后,跟以前相比,闲了很多,慈禧一下子感觉自己明显老了,她这时只想光绪皇帝把颐和园快点修好,她好颐养天年,至于大清的江山,只要不丢就行,她挥挥手,让李鸿章先行退下了。

    李鸿章回到天津,李经述问李鸿章:“太后的意思,确定了吗?恭亲王会复出吗?”

    李鸿章说:“太后现在对恭亲王还是不放心,不然去年不会派护卫监视他。现在皇上也一天天长大,恭亲王如果跟皇上联起手来,太后就真的颐养天年了!”

    李经述说:“这样看来,庆亲王会得到重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