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钱庄的人不否认,告诉说:“你那是保郡,咱这毕竟是县。”
这么说,李虎肯定东夏钱又跌了。
跌也该跌,三百文兑换一两,本身就极不正常。李虎也难从里头看出什么端倪,就托辞说:“我带着官币,想用些币换一些银子,可数量少换不着,换一钱两钱呀,跟个渣一样捏手里?”
他是想着趁机不兑离开。
钱庄的人笑眯眯地说:“是。换银钱换不着,捏着像个渣。但客官你可以直接换成东夏币。我们已经接到的通知,官府自己都在用东夏币回购官钱,你可以直接将你的官钱换成东夏币。”他凑过来小声说:“我们钱庄总庄在州里,快马信鸽往地方上传消息,三分堂都不一定有我们的消息走得快,你要是到别地方,人家还不给你换,知道为啥不?他们拿不准,不敢换。”
李虎说:“换成东夏币,那又不能和官币一样使唤,有些人不认识。”
钱庄的人笑道:“民间早在用,反倒是朝廷的钱,跌到这种程度,谁敢留手里?一些没见识的人不知道,不敢用,但以后会和官钱一样使用。告示都已经给贴出来,官府外头就都有了,不够要真能去官府兑,还得等几天,不信你可以跑去看看。告示上说,东夏王深明大义,肯与朝廷和谈,而他正在征战大漠,也是雍人的千秋大业,因而,朝廷批准民间使用他的钱,告示上还挂了图,供人辨认,其实还用给人辨认?”
李虎吃惊道:“你说什么?”
这理由能成立吗?
杨燕燕拉拉李虎,提醒他赶紧走,眼看已经中午,赶紧到她表姨家去。
李虎快出门了,还扭着头,不敢相信。
光这个消息就够东夏钱价格下落的。
之前人们兑东夏币,是怕官币贬值下去,为了手里的钱保值,一些商人开始争夺数量不足的东夏币持有。
现在朝廷来个通兑,也不知道他哪来的东夏钱,反正表示他官府持有大量东夏币,并以此回兑,从而保持官钱的价值,手里有东夏币的人一定害怕东夏钱价格跌下来,为购买得昂贵,减少损失,暂时会抛出东夏钱增持官币,从而利好官币。
有人说钱是官府的信用。
这话其实不能这么说,钱是百姓对官府保证物价,保证购买力的信任。
现在官府变成你们信什么钱能保证购买力,我给你什么钱,以此来解决自己的危机。
李虎都在回问自己:“这种方法谁想出来的,要我,我想得到吗?”rg
最快更新,无弹窗阅读请。
一百零四节 犟人李虎()
眼前是一位五十来岁的男子,虽然黑瘦,看起来不是那么老,但两鬓已经斑白,扭头看上一眼,燕燕的表姨只有二十七八岁叠着双手,持枚手帕坐着,翠绿裙子竖领小襦袄,一副富家气态,但她凡事并不做主,燕儿一与她说,她便与自己男人说,感觉很是顺从。那姨父也老是一副不容置疑的模样,总是笑着说:“你们要是想开,你们开去好了,真有什么事情,不是有你哥?要县里的人找事儿,就报我名字,我去疏通。采状?十里八乡谁弄个铺子,加工个器具办过采状?有采状要交税呀。听我的,回去该开开,要是心里还担心,每月出点小钱,贴着几个班头。”
燕燕连忙朝李虎看去。
刚才她怕李虎在人家家多吃,现在又担心李虎回话不礼貌,连忙说:“姨父这是想让你省事儿。”
李虎淡淡地回答:“有些事不能省。”
他说:“如果没有采状就没有路引,没有路引,谁想查我,谁就都能查我。这些我早就想清楚了。石头器具不是等着人家上门来买的,得给人家送到家,走个三五十里,扣一下,查一回,到时都得麻烦姨父您?到时通通路子,石头又不是什么贵东西,货还没有这种开销值钱呢。”
那姨父感到吃惊,连忙说:“啊呀。你这孩子想得多,这县上布路卡的,就那几个人,我都熟悉来着,不是白花钱吗?你知道办采状下来要多少钱?得过王师爷的手,王师爷人家不要辛劳钱?这采状还得定期换,每次过他一手,这个你算过吗?不说这个开销,先要你们乡里王亭长给你具保,人家平白给你担保?”
李虎一副不敢相信的样子反问:“王师爷要钱?”他说:“按照律法,开具采状,应该是工房典吏的司职,为什么要过县令师爷的手?县中开具采状,为县里增加财政收入,为什么还要给他们钱?”
燕燕大吃一惊,连忙说:“李虎。你听谁说的,你咋不听姨父的呀。”
那姨父不高兴一脸没好气。
燕燕他姨把手搭他胳膊上,侬软着说:“老爷呀。你别给孩子们生气,有啥话给他们好好讲。”
那姨父忍住,大声说:“当年你哥也帮过我,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就教教你,给你直说,县令老爷请师爷干啥?管县的是师爷呀。你说的那些我也不懂,反正师爷在管,他咋说,县令让咋干,县令也不懂呀,工房对吧?县令的工房里头几个挂闲差的,就都分给师爷们管啦。”
李虎愣了一下,轻声说:“师爷这都管?”
那姨夫说:“谁抓权,谁能拿得到钱,县令不懂,师爷和典吏他们在争,县令还不听他师爷的?师爷是他请的。”
李虎“哦”一声。
那姨父又说:“你想说为啥要钱对吧,就一个事就能难倒你,办采状之前,要写请状书存档,你会写吗?”他又说:“写完请状书,里甲具保,也就是你们村你大爷,接着王亭长具保,再拿上来,典吏呈上,按册填文,这要填的是啥呢,你工种,你咋做,你多少人,你出了多少钱,你该交多少税,递到签押房,又是谁批,这种公文,县令老爷趴那儿读呀,又是在师爷那儿,要是他自己过手的,他到县令跟前就画押了,不是他过手的,他就能说你写的有问题,一道一道发回去你又得重写,然后再去找你大爷,找人家王亭长,之前你找人家,你不得意思、意思?现在你又找回去,你不得再意思、意思?压你几次,你办不下来,你就是再意思,王亭长他也烦了,他也知道上头不想批你的,他还给你具保?你说要不要先通王师爷?”
李虎问:“那要是我写的请状书,以及所填公文都没问题呢,他说有问题,他总有个有问题的地方吧。”
那姨父说:“怎么可能没有问题呢?就算你找个读书人,官文你会用吗?你知道县令老爷为什么不自己看吗?官文全是衙门行话,他看不懂。”他说:“家里自己开个场坊,能投多少钱?你们家的情况我也不是不知道,通个路十几两,有必要吗?要是正要开,有个几两你给你姨父,你姨父就把下头的人给你打点了。”
此话一说,李虎对他的请教就终止了。
什么意思?
钱给他,他能保无事。
李虎心里冷笑,慢慢地说:“我爹在的时候给我说,有正路就不往斜里走,为啥呢?因为事儿是光明正大的,走偏了,那反倒阴谋诡计了。明明一个采状,是给县里送钱来的,是能够解决一些百姓生计的,结果还要拿钱来买,来通路,我一文钱也没打算花上头。我就是要把它办下来,我李虎自己能写请状书,我也能看懂你们的官文无论官文是不是你们官衙的行话。”
杨燕燕大叫一声:“李虎。你咋给咱姨夫说话的呀?你就是犟。你就是犟驴。狗栗子都说了,你在保郡说给人家钱就给人家钱,说买书就买书,现在几两银子买顺畅,你咋就省了呢。”
那姨父说:“燕燕,别理他。我不跟他一般见识,怎么也得看在你哥的面子上。犟就让他犟去。我听出来了,他是能人,心里傲不碰破他的头,让他长教训,将来你跟他,你享不了啥福。”
燕燕跟我?
李虎想反驳这些话,却知道这根本不是话的重点,重点就是你一分钱不花,休想办成事儿。
他这姨父为了上衙门近,家就在衙门旁边不远。
李虎给燕燕说上一句:“你在姨父家呆着,我去办采状,我李虎就得给你们衙门改改规矩。”
他站起来噔噔走了。
燕燕傻愣着。
她表姨也傻愣着。
燕燕她表姨夫回头问燕燕:“你娘咋捡来个二货?他不让我带着他去,他是要闯衙门去吗?”他哭笑不得地说:“我带着他去,也许看在我的面子上,人家想着以后让我办事,兴许给咱敞个路子,能不花钱或者少花钱。”
她表姨要求说:“你赶紧跟着,燕燕说他会武,而且武艺好,他再到县衙大打出手?你跟着呀。”
她姨父没办法,站起来往外走。
她表姨见丈夫走了,才放心,安慰燕燕说:“按你姨父的年龄,按说衙门就不要了,现在是衙门不放他,干了十多年,县里少不了他他去,你放心吧。”
燕燕“哦”了一声。
她嘴唇绷得尖尖的,轻声说:“姨。你有没有觉得李虎犟的时候可威风?我们老杨家除我哥,又出一个犟头。”
她表姨说:“你哥不犟,也不用远走沧郡。”她幽幽地说:“他带头去郡里闹回粮,差点没判死罪,你爹钱不但花完,也被活活地给气死。你家要是再出一个犟头,还不把你娘也气死。”
燕燕盯着前头的小花瓶,绷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她表姨叹气说:“我姐命苦呀。你爹都犟。犟到啥程度?那时候你小,人家杨令公说杨姓人祭祀先人都在冒用人家祖宗的名号,你爹不愿意,非要人家道歉。人家大度,道歉了,结果呢,县里的人觉得你爹得罪了杨令公,巴结杨令公,把他的推荐给消了。等到你哥这儿吧,人为自己求活躲饥荒,偏偏他到各乡喊人,带着跑去郡里闹粮等衙门最后赈灾,他也被抓了。你二姐还一样,多少人说媒,人说嫁了吧,她非说要找一个能抓天能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