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梅生川听到这里应道:“战场之上,当以大局为重。此乃为了救人而杀人,贵军如此处理,倒也无可厚非。”
钱天敦道:“梅大人果然深明大义!可怜的是辽东的汉人难民,可恶的是耿仲明这样的叛国者,我国军队一定会尽力打击敌人,拯救这些汉人难民,请梅大人放心!”
梅生川听了这番表态之后并没有什么欣慰之情,反倒是觉得有点不是滋味。这解救辽东汉人难民的任务,原本应该是由明军来完成才对,怎地就成了海汉这外来者的任务。但以大明目前的实力,他也着实没法对钱天敦等人说出“放着让我自己来”这类的话。这倒也未必是海汉人故意借此羞辱大明,更大的可能是人家根本就把辽东当做了自己的统治区,而拯救这边被后金奴役的汉人在他们看来也是理所应当的事了。
梅生川只能干咳两声赶紧避开这个有些尴尬的话题:“那耿贼当年为大明效力时也曾是一员干将,指挥作战多有奇招,贵军与他对垒,需防着他使出此类阴狠手段才是。”
钱天敦点点头道:“梅大人说得没错,这耿仲明套路倒是不少,用难民当人盾这招行不通了,他就又想了别的办法,开始在北边大量修筑小型堡垒,以限制我军在防线以北地区的活动氛围。”
相比借助人盾掩护来发动攻势,耿仲明的新招数倒是取得了更好的效果。这些仅能容纳数十人驻守的土制堡垒规模不大,工期也仅需数日,只要垒出四面土坯墙就算完工。虽然所能提供的防护力极为有限,但耿仲明所指望的并不是这种小型堡垒的防护作用,而是数量和分布密度。
汉军旗发动数以千计的民夫,仅在近十日内,在防线以北五里至八里的区域内就陆续建成了二十余处这样的小型堡垒,并部属了上千兵力在其中驻守。在这个距离上,海汉部队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出击相当频繁,而后金原本的部队构成又难以扛住武器优势明显的对手,因此耿仲明便想出了这样的一个应对之策,将整片平原分割成了若干个较小的防区,如果海汉军敢于突入这片区域,那么后金堡垒之间可以守望相助,迅速由散兵集结成军,对敌人形成合围之势。
对于敌军的这种部署,钱天敦要说毫无忌惮那肯定是假的,海汉军就算在武器上占据优势,但兵力始终是无法克服的短板。如果要前出到北边的敌占区进行作战,步兵、骑兵、炮兵缺一不可,而且还得带上数百名后勤辎重人员,但如果对方构筑了比较密集的堡垒防御工事,那么这种出击的风险就会大为增加。即便是有火炮这种长距离武器,也很难保证海汉军能够在短时间内顺利拔掉这些堡垒。
(本章完)
第1518章 巡视前线()
大明兵部侍郎有放不下来的架子,金尚宪可没有。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拉住海汉这个强援。如果说来辽东之前金尚宪对海汉的实力还有所怀疑,那么这两三天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就足以打消这些疑虑了。
海汉通过战争手段从金人手中将金州的大部分地区抢了回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驻扎本地的东江镇明军这么顺从地听从指挥的表现来看,海汉军显然是通过战斗让明军心悦诚服。金尚宪的逻辑很简单,海汉军的实力明显比朝鲜军强,比明军强,从战绩来说也比后金军强。既然这支军队已经是本地区最强大的武装,那贴紧强者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至于大明的感受?金尚宪其实也看得出来大明派来的这位梅大人对海汉的条件颇为心动,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敢贸然答应下来。但对方也没有对朝鲜应该做出的选择指手划脚,金尚宪将这种态度理解为大明的默许,那自然就要尽力在海汉高官面前表现得积极一点了。
金尚宪甚至认为,或许梅大人是希望朝鲜方面主动一些,多打听一点海汉对于结盟的具体构想,然后再来个信息共享,免得大明直接下场就没了缓冲的余地。站在他的立场来说,这样的理解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如果梅生川知道了他的想法,大概会恨不得一棒子敲死他吧。
梅生川看到金尚宪的表现,鼻子里冷哼一声便转过了头。对于金尚宪这个人,他之前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也知道这位仁兄在十年前,也就是天启六年的时候,曾以谢恩陈奏使的身份到大明朝拜。当时正直后金入侵朝鲜的丁卯胡乱,这位老兄在京城上书兵部,请求大明发兵救援朝鲜:“诚及此时,速发偏师,乘其空虚,捣其巢穴。使贼首尾牵掣,狼狈莫救。则一举而全辽可复,属国可全,群丑可灭,此正难得不可失之机会也。”
然而这位老兄次年归国之后,却向朝鲜国王报告说大明“事无可为矣”,甚至认为大明大限将至。只是这些言论后来都被传回了大明,梅生川作为高官自然也有所了解,对于金尚宪的好感也比较欠奉,所以来到辽东之后知道朝鲜派来的是这位着名的两面派,下意识地就没有多少交流的企图了。当然了,金尚宪自己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仍然以为自己的举动是在对海汉和大明同时表达善意。
白克思将两国使臣的反应都看在眼中,当下只是笑而不语。大明与朝鲜之间的这些恩怨情仇,他也略微知道一些,并不打算劝这两家和解。在他看来,这些矛盾如果利用得当,反倒是可以对接下来的谈判起到促进作用。他认为沙喜在旅顺的谈判策略更多是运用了一些商场上的手段,而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则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才行,沙喜对于局势的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之前的谈判进程才会停滞不前。但谈判进行到白克思参与进来这个环节,还有调整策略的空间,所以他打算按着自己的思路来做出一些微调。
今天巡视前线的这支队伍因为护送的对象身份全都十分重要,钱天敦也是特地吩咐自己的手下干将高桥南放下手头的其他事务,专门带了特战营中的精锐人马,亲自负责此次的护送任务。除此之外炮兵、骑兵乃至驻扎在纪家堡的东江镇明军,也都抽调了数量不等的精锐,加入这支护送重要人物的队伍中。相比起之前那些南方商人、朝鲜使者来考察战况的时候,的确警戒水平又提高了一个档次。
这样如临大敌的部署也是跟最近后金军调整了应战策略有一定的关系,现在北边的后金军由耿仲明负责正面战场,而他趋于保守的战术安排似乎已经得到了皇太极的认可和支持,在指挥权方面不再受制于金州城内的阿济格。
本书首发创世,为防盗以下内容稍后重新编辑
大明兵部侍郎有放不下来的架子,金尚宪可没有。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自己的国家拉住海汉这个强援。如果说来辽东之前金尚宪对海汉的实力还有所怀疑,那么这两三天在辽东的所见所闻,就足以打消这些疑虑了。
海汉通过战争手段从金人手中将金州的大部分地区抢了回来,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从驻扎本地的东江镇明军这么顺从地听从指挥的表现来看,海汉军显然是通过战斗让明军心悦诚服。金尚宪的逻辑很简单,海汉军的实力明显比朝鲜军强,比明军强,从战绩来说也比后金军强。既然这支军队已经是本地区最强大的武装,那贴紧强者就是理所当然的选择了。
至于大明的感受?金尚宪其实也看得出来大明派来的这位梅大人对海汉的条件颇为心动,只是出于某些原因不敢贸然答应下来。但对方也没有对朝鲜应该做出的选择指手划脚,金尚宪将这种态度理解为大明的默许,那自然就要尽力在海汉高官面前表现得积极一点了。
金尚宪甚至认为,或许梅大人是希望朝鲜方面主动一些,多打听一点海汉对于结盟的具体构想,然后再来个信息共享,免得大明直接下场就没了缓冲的余地。站在他的立场来说,这样的理解也不能说有什么不对,但如果梅生川知道了他的想法,大概会恨不得一棒子敲死他吧。
梅生川看到金尚宪的表现,鼻子里冷哼一声便转过了头。对于金尚宪这个人,他之前虽然没有接触过,但也知道这位仁兄在十年前,也就是天启六年的时候,曾以谢恩陈奏使的身份到大明朝拜。当时正直后金入侵朝鲜的丁卯胡乱,这位老兄在京城上书兵部,请求大明发兵救援朝鲜:“诚及此时,速发偏师,乘其空虚,捣其巢穴。使贼首尾牵掣,狼狈莫救。则一举而全辽可复,属国可全,群丑可灭,此正难得不可失之机会也。”
然而这位老兄次年归国之后,却向朝鲜国王报告说大明“事无可为矣”,甚至认为大明大限将至。只是这些言论后来都被传回了大明,梅生川作为高官自然也有所了解,对于金尚宪的好感也比较欠奉,所以来到辽东之后知道朝鲜派来的是这位着名的两面派,下意识地就没有多少交流的企图了。当然了,金尚宪自己并不知道这其中的门道,仍然以为自己的举动是在对海汉和大明同时表达善意。
白克思将两国使臣的反应都看在眼中,当下只是笑而不语。大明与朝鲜之间的这些恩怨情仇,他也略微知道一些,并不打算劝这两家和解。在他看来,这些矛盾如果利用得当,反倒是可以对接下来的谈判起到促进作用。他认为沙喜在旅顺的谈判策略更多是运用了一些商场上的手段,而这种国与国之间的谈判则需要更多的政治智慧才行,沙喜对于局势的理解有所偏差,所以之前的谈判进程才会停滞不前。但谈判进行到白克思参与进来这个环节,还有调整策略的空间,所以他打算按着自己的思路来做出一些微调。
今天巡视前线的这支队伍因为护送的对象身份全都十分重要,钱天敦也是特地吩咐自己的手下干将高桥南放下手头的其他事务,专门带了特战营中的精锐人马,亲自负责此次的护送任务。除此之外炮兵、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