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缓缶捅凰偷讲尤氲街反缶欣础�
当然此工头非彼工头,李毛仔干的活跟归化民工头可不太一样。他不但要监督劳工的施工进度,而且还得承担相应的责任。如果他指挥的小组未能在当天完成任务,那么等待他的不仅有上司的斥责,更可能会有与之对应的待遇降低措施。
李毛仔现在好歹已经住进了八人一间的宿舍,享受着定时定点定量的饭食供应,待遇远比那些三四十人挤一间茅棚,每顿一碗稀粥的,干不完活还会被罚扣食物的奴隶好多了。他可不想再回到第一年进苦役营时的生活状态,所以尽管每天都有繁重的劳动任务,他还是会拼尽全力监督这些苦役去完成。
不过近期送来的这批奴隶让他很是不满,这帮海岛猴子一个个都懒得惊人,皮鞭不打到身上,他们就是不会动,别说比汉人,就算是比一海相隔的安南人,劳动能力也是相差甚远。而且这些猴子奴隶体力极差,往往两三个人才能顶得上一个汉人干的活,脑子也相当不好使,简单的操作过程就得教上好半天才能学会。带了这帮人之后,李毛仔最近这个月已经有7天的工作任务没有能够按时完成了。这意味着他下个月会为此付出严重的代价——至少有七天时间没办法再享受到稳定的食物供应了。
为了这事,李毛仔也找过苦役营的干部,然而归化民出身的干部对此也并没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于是李毛仔只能自己寻求解决办法——比如用更为严厉的体罚来逼迫这些猴子奴隶劳动,榨干他们身上的每一丝气力。
这么做之后的确倒是提高了劳动效率,但代价也是很明显的,李毛仔手底下的苦役在半个月之内就死了七个人。尽管这些人并不是他活活打死的,有的甚至可能是因为从近赤道地区渡海来到这里之后水土不服引起的疾病,又或是劳动强度过大造成的体力透支等等原因,但干部们统计苦役伤亡数字的时候,这个账毫无疑问要算在他李毛仔的头上了。
而此时将李毛仔叫过去问话的干部,也正是在过问这件事:“听说你手下的人昨天晚上又死了两个,是什么情况?”
李毛仔叫苦不迭道:“这……这真不是我的错啊!”
第524章 加大移民规模的方法()
昨晚李毛仔手下的苦役的确死了两人,但这两人一个是在工地上被毒蛇给咬了,后来没等医护人员赶到就嗝屁了。 另一人则是死于肺炎,在这个时代基本是无药可治的绝症。三亚的卫生部药品仓库里倒是还有一些能够治疗肺炎的抗生素药物,但这种宝贵的东西显然不可能用在这些苦役身上,得了病之后扛不过去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虽说出这种事并不是李毛仔的责任,但按照苦役营的管理条例,苦役死亡必须要进行登记,并且每个工头手下的人员折损率也是有名额的限制,以免工头对苦役的压榨和刑罚过于残酷。而李毛仔的限额早就到了,再死人就只能领受惩罚了。
那名归化民干部摆摆手道:“制度里只规定了苦役死亡人数的名额和对应的处罚,没有规定是谁的错……不对,规定了只要死亡名额超标,这错就是工头的!李毛仔,你就不要再狡辩了,照章办事,自己去登记!”
李毛仔又厚着脸皮求了半天情,然而并没能起到任何作用,最后也只能耷拉着脑袋去营部登记了。按照苦役营的制度,在死亡指标超额之后,直接负责的工头也要接受相应的惩罚——每多一人,便要增加半个月的刑期。
李毛仔当初被抓回来的时候是判了三年苦役,由于表现良好,在获得提拔的同时也在靠着劳动积分不断地减刑,截止目前他已经只剩下半年刑期了,熬一熬说不定四五个月就能重获自由。然而昨天这两个倒霉鬼一死,李毛仔的刑期立刻就得再增加一个月,这对他而言的确有些难以接受。但他也知道自己无力改变什么,毕竟这苦役营的规矩都是清清楚楚,条理分明,也没什么空子可钻,要怨也只能怨这些猴子奴隶身体太差,根本经不起折腾。
这种埋怨当然并不止李毛仔一个人有,事实上近段时间苦役营有不少的基层工头都受到了类似的惩罚,比李毛仔领受更长刑期的人还有大把。而这种情况自然也反应到了乔志亚这里,不过他所担心的倒不是因为苦役死亡率过高无法对执委会交代,而是这样的状况会影响工程的整体进度。毕竟每一批新苦役送来之后并不是马上就能上工地,还得经过简单的检疫,视情况分配工作岗位,再送去内陆的石碌第一线工地,这个过程本身就得好几天时间,太频繁的话很容易就会造成劳动力需求的脱节。
11月7日,葡萄牙人运送了两船奴隶到昌化港,但这两艘船上一共500多名奴隶,就只有不到二十人的黑奴,超过八成是从南亚海岛上大量捕获而来的土人,剩下的则是来自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
乔志亚当场就表示了拒绝签收,因为按照当初双方的协定,葡萄牙人运来的奴隶至少要有三成以上非南亚海岛土人才行,而这次送来的“货色”显然成色严重不足。
“你们是不是不明白?这些土人除了浪费我们宝贵的粮食,什么事都干不了!你们把这些垃圾货色送来,还有脸找我们收钱?”乔志亚冲着葡萄牙船长竖起了中指:“这些玩意儿你拉回去自己用吧!”
葡萄牙人当然不会傻不拉唧地再把这些奴隶带走,便委婉地表示这批奴隶可以适当降低一点价钱。
最后经过了双方的一番协商之后,海汉这边最终以半价接收了土人奴隶,并且约定了下次运送奴隶时南亚土人的比例不能超过六成,乔志亚才总算悻悻地熄了火气。
“还是得想别的办法才行啊!”看到昌化地区发回来的情况汇报,陶东来不禁感慨道:“靠着他们运来这些奴隶,真的是杯水车薪啊!”
旁边宁崎接话道:“民政部这边也已经在想办法了。目前主要有两个办法,第一是吸纳琼西、琼北山区的黎苗山民,让他们离开山寨,为我们打工。另一个路子就是从我们现在占领的琼北地区向西部移民,把那些没有土地的民众,送到琼西去培训成产业工人。”
“第二个法子应该没那么快就能实现吧?”陶东来追问道。
“的确需要时间。”宁崎点点头承认了陶东来的观点:“琼北那边愿意迁往我们统治区生活的民众,其实在前两年大部分都已经挪窝了,剩下的人大多都是在当地有土地房产,没那么容易离开。即便等我们完成了土地清理工作,会迁往琼西的人口规模也还是不容乐观。”
陶东来意味深长地说道:“海南岛上就这么二十来万人,移来移去,终究也还是拆东墙补西墙。要从根子上解决,那还是得从大陆上想办法。”
按执委会的规划,琼西的工业区建成之后,至少需要上万的产业工人才能保证当地的钢铁和其他金属的产能达到预期水平。而实际在当地生活的人口规模可能会达到工人数量的三四倍,但目前在昌化石碌这一带生活的民众,即便是加上几千苦役奴隶,都还没到万人规模,距离执委会的期望还相差甚远。如今昌化至石碌的陆上通道就快贯通,开发石碌铁矿已经可以进行倒计时了,然而人力上的缺口却依然还是这个超大型项目的短板,而且很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实施进度。
琼北虽然是海南岛上人口较为集中的区域,但正如宁崎所说的那样,想要将琼北现有的人口迁往琼西定居,还是存在着一定的操作难度。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不宜采用公开的强制性措施,否则极有可能会加剧海汉与当地民众之间因为土地所有权关系而产生的矛盾。
而从岛外迁入的移民就完全没有类似这样的后顾之忧了,这些外来人口大多是为了谋生而来,到达海南岛的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家产可言,被安置在什么地方,获得什么样的工作,都是由海汉进行统一的安排,这些移民也只能依赖和服从海汉,否则他们将很难在这个岛上生活下去。因此对于执委会而言,从岛外迁入移民虽然过程比较麻烦,初期费用也比较高,但从长期的成本和效果来看,其实较岛内的移民反倒是有一定的优势——至少他们转换成产业工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本岛出身的移民。
当然,这个任务又顺理成章地交到了驻广办,或者准确地说,现在叫做广东地区管委会的新机构手里。
“老马,这么急把我叫回来,是有什么急事?”何夕跨进书房,对愁眉不展的马力科问道。
“还能是什么事,催命符呗!”马力科将手上的电报递了过去:“大本营刚发过来的电报,要我们设法扩大移民的规模。”
何夕接过来摊开看了一阵,皱眉道:“大本营这次催得挺紧啊!”
“石碌项目就快要投产了,缺劳动力啊!”马力科一语道破天机:“花了这么多人力财力物力在这个项目上,执委会当然是希望从一开始就能发挥出百分百的产能。”
“可我们一时半会去哪里弄这么多人口?”何夕放下电报,坐到了马力科对面的椅子上:“现在番禺的移民营地每个月就一千到两千人的样子,执委会要求我们尽快把移民规模翻番,这多出的一两千人去哪里找?”
“广州附近是肯定没什么办法了,现在外地过来逃难的流民都不用我们去宣传,进了广州府的地界,就会有人指路去番禺。”马力科摇头叹道:“方便倒是方便了,但今年广东又没什么天灾**发生,根本就没多少流民了。”
“那要不……我们人为制造一点事故?”何夕顺着马力科的话问道。
马力科望了一眼何夕道:“怎么制造?”
“你是真想知道还是好奇问问?”何夕没有急着回答,而是反问他道。
“哟,看来你还真是有计划,那我倒是真得要听听了。”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