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焦さ刂笾恍栌泄ね分富泳涂梢匝杆俚叵翊罨疽谎罱ㄆ鹄础�
这种简易房屋每间可以住六到八人,厕所和浴室公用,每一栋两层小楼可视当地条件搭建任意规模,从一间到一百间都行,只要施工的地方容得下就行。建设部赶在全线通车之前就已经在这里搭建了三百间房屋,可容纳近两千人居住,基本可以满足矿山开发初期需要。
而前期参与筑路施工的数千劳动力当中,大部分人会被留在昌化的冶金工业区定居,经过简单的培训之后进入冶金行业成为炼钢工人。一部分人会分配到铁路沿线定居,作为昌化与石碌之间这条轨道的维护和调度人员。少量人员会留在石碌矿区,担任工头之类的职务。而在石碌矿区充当主要劳动力的,则将是苦役营的数千囚犯,考虑到工业部对矿区所下达的生产任务,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恐怕再难有活着离开这片山区的机会。
另外司法部也已经通过了新的决议,今后海南岛本地的囚犯,除了一部分性质比较敏感的******之外,普通犯人的服役地点统统改为了石碌铁矿,就连田独铁矿现有的一些犯人,也会陆续地迁移过去,以便于有关部门进行统一管理。
建设部的技术人员则会悉数调离,一部分前往琼北地区实施各种基建工程,另一部分人则需要到海外工作一段时间,去安南南部海岸负责筹划指挥那几个属于海汉的港口开发工程。
乔志亚现在需要头疼的可不仅仅是矿区的作业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工业部所要求的产量,从石碌铁矿通往昌化冶金工业区的这条轨道线也同样是一个很麻烦的长期事务。
由于全程长度超过四十公里,工程量和费用投入都太大,为了能够节省施工时间和资源,这条轨道线在施工时就采用了单线施工设计,也就是说两头对开的火车实际上是在同一条铁路上飞驰。当然途中错车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只需要在途中修建一段复线轨道就可以完美解决,从施工技术的角度来说没有太大的难度,而建设部也的确很好地完成了这个任务。同样的方式在田独到三亚的轨道线上就已经采用了,而且通过实际运作也证明了其可行性。
不过这套办法在这边实施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了,主要还是在调度车次的时间安排上很难协调一致。从轨道线两端车站出发的车次在途中有一个半小时的行程,而用于错车的复线轨道就只有三处,如何能够让火车在比较确切的时间驶到合适的地点进行错车,这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那就不单单是耽搁时间的问题,很可能会出现严重的交通事故。但如果放弃相向而行的车次安排,那又会大大地影响这条轨道线的运转效率,从而间接影响到昌化的钢铁产能,这对于工业部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田独到三亚的轨道线倒是很完美的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然而那边所采用的办法暂时很难在本地进行复制。为了保证胜利堡的日常用电,从田独的工业区到三亚之间已经全线架设了电线,顺便也就实现了有线电话,而两地之间的火车车次安排调度,就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有线电话的方式来进行联络。负责在途中调度点实施错车安排的工作人员接受电话的指挥,然后人工扳动道岔让来往的火车能够错开行驶。
现在在这条轨道线上负责的工作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归化民,自铁路运行以来,还一次都没有出现过因为调度失误而导致火车相撞之类的严重安全事故。而田独和三亚间的轨道线已经部分完成了复线铺设,等到复线完成之后,就更无需担心火车在途中的错车问题了。
这套方案也是建设部给昌化项目预备的技术解决方案,然而事到临头,昌化到石碌之间却没有这样的条件,两地间到现在为止并没有架设电线,也不可能在铁路沿线部署有线电话来进行指挥了。能源部门倒是想过在石碌铁矿以东的内陆山区修建水电站,利用昌化江源头的水利条件来进行发电。毕竟在穿越前的那个时空,这一地区就有一个面积颇大的石碌水库。但工程部在这边做了实地考察之后否决了这个提案。
倒不是建设部没有实施这个提案的工程能力,而是工程量的确大了一点,要在山区修筑长度超过1200米的混凝土堤坝,以及配套的水力发电设施才行,其工程量大约超过了当初修建田独河电站的十倍,工期也需要至少八到十个月,这对于石碌的现有条件来说是不可能满足的——就算有这么多的劳动力,工业部肯定也会优先将其投入到石碌铁矿的开采当中去。
石碌没有稳定的发电能力,当然就不可能架设电线,而通过有线电话来实现火车调度的办法就无法实现了。这个环节一脱节,直接就导致了火车调度的难题无法解决。目前乔志亚所能采取的办法还是暂时由穿越者负责调度车次和中途的错车安排,以大功率无线对讲机来作为临时沟通手段。这样做的效率当然非常低,而且将有限的穿越者安排在这种岗位上也是相当大的人才浪费。
乔志亚为了这事还专门向执委会打了报告,要求尽快在两地间架设起电话线,执委会倒是已经批准了,但现在颇有点远水难解近渴的味道,这工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
第543章 石碌的麻烦事()
由于车次调度环节所存在的技术问题,目前这条铁路线上安排的车次密度还难以实现当初建设部和交通部的设计货运水平,虽然这个局面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责任也不是算在某一个部门头上,但作为昌化石碌工业区的主管官员,钢铁产量的压力却是实实在在地压在了乔志亚身上。 要知道执委会对他在这个职位上尽职与否的主要考量标准就是钢铁产量,至于其他的民生、治安、生产安全等等,那倒是次要问题了。
然而次要问题也并非就能够轻易地忽略掉,乔志亚还在为铁路车次安排绞尽脑汁的时候,石碌铁矿的工地上也出现了一些状况。
乔志亚在接到了田叶友的电话通知之后匆匆地赶到了矿上,刚刚动工开采仅仅半个月的一号矿坑发生了坍塌滑坡事故,将正在坑底作业的劳工埋在了下面,目前伤亡人数还不详。这对于乔志亚来说简直就是屋漏偏逢连夜雨,还没把铁路的运力问题解决,这边的生产源头又出了新麻烦。
乔志亚的办公室距离矿区并不远,翻过一个山坡就到了。他抵达这里的时候,正好看到一群灰头土脸的劳工从作业区撤出来,其中不乏有头破血流,躺在担架上被抬出来的伤者。
乔志亚叫住一名认得的工头问道:“田矿长人在哪里?”
“报告首长,田矿长下到矿坑里查看情况去了。”那名工头有些惶恐地应道。
“赶紧去把他叫上来!”乔志亚急道:“矿坑才塌了方,再出事怎么办!”
工头应了一声,一路小跑着去找田叶友了。石碌这里的开采方式与田独铁矿一样,都是露天开采,以螺旋状的采掘方式不断将矿坑扩大、挖深。这样的方式肯定比坑道式开采的危险系数小得多,但也并不代表其安全度就有多高,塌方和滑坡都是这种矿坑里时常会发生的矿难,只是不知道这次有多少倒霉鬼被埋在了下面。
不多时田叶友便从矿坑上来了,他倒是没有忘记戴上从穿越前带来的安全帽,以及乔志亚送给他的那双hanix的全指防护手套。
“老田,你是不是忘了你自己的命有多值钱?执委会一再强调任何情况首先考虑自己的安全,你还敢下到坑里去,出了事这个锅谁背?”乔志亚一看到田叶友,就忍不住先对他埋怨了一番。
坑里死了多少劳工,那对于执委会而言都是次要问题,但如果连穿越者也出了事,那就真的是重大责任事故了。穿越之后这三年间,虽然也有几个人因为各种病情死去,但迄今还从来没有过穿越者死于生产安全事故的先例。而且田叶友现在是矿业部门为数不多专业人员中的一号专家,他对于海汉的价值可不是那些廉价的劳动力能够相提并论的。田叶友要是出了什么事,可以说海汉未来数十年的采矿业都会因此而遭受负面影响,这也正是乔志亚如此紧张他的原因。
田叶友摆摆手道:“放心吧,我没下到坑底,也没有从滑坡那边下去,看了看下面的情况就被叫上来了。”
“现在情况怎么样,有多少死伤?”确定田叶友安全无事之后,乔志亚这才问起了正题。
“出事的时候下面一共三个班组在进行采掘作业,塌方之后跑出来了一部分伤者,根据现在清点幸存者所统计到的数据,大概还有33人被埋在了下面。”田叶友叹了口气道:“从塌方的情况来看,应该是不会有幸存者了,伤者有十几个人,其中有几个被乱石滚下来砸断手脚的比较严重,以我们这里的医疗条件未必撑得过去。”
“事故原因是什么?”乔志亚听完伤亡状况之后反倒是松了一口气,这个数字基本还是处在可控的范围内,即不至于影响到今后的矿山生产,也没有达到在执委会那里难以交差的程度。当然最重要的是,死在坑底的这些劳工都是苦役营的编制,而非正式入籍的归化民,其价值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大概跟前些天的降雨有关。”田叶友解释道:“这里的表面土层开挖之后,下面都是碎石,再被雨水一浸泡,稳固程度就很低了。听逃出来的劳工说,当时是一辆矿车压塌了矿坑顶端的一截路面,结果就导致了连锁反应,土石方滑到坑底的时候已经不是人力所能抵抗的程度了。”
“那一号矿坑的生产会因此中断多久?”这个问题才是乔志亚真正所在乎的事情。
“这就是我专门把你叫过来看现场的原因。”田叶友作势招呼道:“你跟我去矿坑边上看看情况再说。”
乔志亚依言跟着田叶友来到矿坑边,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