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峡江滩多水急,古代木船逆水而上,大型船队若无纤夫拉纤相助,很难通过三峡险,型船只在遇到险滩时,亦需要盘滩起驳,靠船工和纤夫拉船才能平安渡过,侠应运而生。因此三峡自有木船通行,峡江边便有侠存在。
有时侠在无路的江边沙滩石梁上,有时侠利用了江边的人行道。峡江地势险要,中有大石沿岸矗立,犬牙交错,水不能直流,行船极为艰难。纤夫在无路的岩石峭壁上拉纤,必须攀缘向前。为保证生命安全,减少拉纤危险,纤夫们会对常走的侠进行挖凿、垒石、铺石、凿眼等方式进行修治。
驿道,是古代封建王朝传达政令、维持统治的交通道路。在古代,驿道的主要作用是人孝货运、通邮、军事通道。栈道指沿悬崖峭壁修建道、复道。绝大部分修建于悬崖峭壁、绝壁湍流之上,凿孔架木、在石岩上开凿的台阶、道。
“砭道”在方言中指山坡上的道路。这种砭道是人们方便行走的道路,如同鲁迅在《故乡》中所言:“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槽道是开凿于峡谷区域绝壁或临江绝壁上,形如槽一样的通道。槽道一般向江面开口,当开口封闭时,也称隧道。
不过这些道路最初的形式只是悬崖绝壁间零星的、断续的、不完整的道,供纤夫或行旅之人行走其间。但是赵昺从古籍中的记载获知,峡江中的道路统治者或是商旅为了便于运载货物,或是行军,或是传递信息,皆对侠和栈道及驿道进行修整。以他所知就有多次:
按《后汉书·隗嚣公孙述列传》载:遣田戎及大司徒任满、南郡太守程泛将兵下江关,破威虏将军冯骏等,拔巫及夷陵、夷道,因据荆门。十一年,征南大将军岑彭攻之,满等大败,述将王政斩满首降于彭。可见此战岑彭讨伐公孙述之战是溯长江而上破荆门的。而自古以来三峡航运艰难复杂,要想溯江入川,非纤夫挽船相助不可。所以,此记载亦可作为三峡侠早有整修的参考依据。
三国时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东吴将领马忠捉住后杀害。章武元年,刘备亲率七十万大军自蜀中沿长江三峡东进伐吴,替关羽报仇。当年蜀军沿江而下,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也留下许多沿江通道。只是后来刘备被东吴火烧连营,兵败夷陵,“追者甚急,备乃烧铠断道”,使三峡古道遭到毁坏。
在唐代,邮驿空前发展,三峡内已有宜昌至巴东界二百三十里通驿道,已有上都至黔中道的黔州驿路达归州的记载。宋代对西陵峡栈道亦有记载。宋人黄庭坚作《黔南道中行记》,记其在下牢关游三游洞,文曰:“……至三游间一径,栈阁绕山腹,下视深谿悚人,一径穿山腹,黝暗,出洞乃明。洞中略可容百人。”黄所道路环境与今相同,明该处栈阁式栈道在宋时已经修复,形成他文中所穿越三游洞山腹的一径之。
而在川蜀抗蒙的战争中,为联通夔峡与阳口城的南岸陆路通道,宋廷也曾组织蜀中军民在以前山上乡民取水的道路基础上加以改建,在长江南岸瞿塘峡的绝壁上以人工开凿方形石孔,一个接着一个,自上而下成“之”字形排列由山腰到江边,延伸到崖顶的栈道。
此外山川早水还记载了另一条重要的三峡古栈道……夔峡侠。按书载:北岸崖壁脚下有一条径,下可以通向大溪口对岸的白菜背,上可以到峡谷以外的瀼溪口。还有一条称为‘川鄂大道’的巴东沿江古道,东起黄岩,西至巫山,全长六十余里。但蠢有两处地段十分险峻,无法用作运输,仅能作侠。
赵昺根据这些记载发现历代修建的几条断断续续的道路可以连接起来,他便据此设计出了水路兵进的作战计划,欲以水军战船搭载物资,步军在岸上进军,相互配合打通进川通路,直逼重庆。但是得到文祥的回报才知自己却没有考虑到此间的道路经过千百年,其中有的地段已经废弃,有的遭到破坏,还有的因为地震等灾害已经崩塌,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如此一来,赵昺的制定的入川作战计划根本难以实现,也幸亏文祥在发现问题后当机立断做出了改变。因而他暗叫侥幸,若是换了一个死板的去督军,不顾现实情况依然坚决执行自己的作战计划,那么很可能使得西征半路夭折。也或他人发现了计划与现实情况脱机,却又没有担当,转而回报御前,一来一往之间错过了机会,也许就是胎死腹中了。
好在文祥有气魄、有担当,先斩后奏据现实情况更改了计划,派出山地团及辎重旅工程营先行,一边修复旧路,一边开辟新路,并清除夺占沿途敌军堡寨,保障航道的安全。而另一方面,其也派出一队型战船作为先锋队勘察航道、侦察敌情,且为山地团提供火力支援和物资补给。主力随后跟进,作为后援……
知道自己犯了错误,但赵昺也知道比之自己的懊悔,文祥的压力却是更大。现下谁都知道自己号称‘不败’,且威严日盛,军中将领又多是他一手提拔培养的,对自己有种盲目的迷信。而其虽有机宜之权,却居然敢不经请示便擅自更改御定的作战计划,实在是胆大包了,难免引起质疑和反对,甚至抗命不遵。
所以赵昺在读过文祥送来的奏表后,不仅及时做了批示,同意了其的决定,还盛赞其行事果断,有担当,并令诸将务必听从文相调遣,不可妄自猜测,违者必定严惩。批示完毕,一刻也没耽搁,立即命以八百里加急送往夷陵。
“噗嗤……”
“宸妃笑什么?”为了防止他又擅自出宫,对赵昺的监管又再次加强,除了有孕的三人外,其他三人,加上新晋的苏岚,四个人轮流住进致远堂‘看守’。今日宸妃王妤在旁侍奉,突然笑了起来,他皱皱眉问道。
“官家,这些臣子上的奏章,怎么都是些废话,连下了场雨,粮食涨价等等这些琐事都要上奏,而官家却要熬夜批阅,写上句‘朕知道了’、‘朕十分生气’、‘朕甚欣慰’便又送回,臣妾觉得实在有些可笑。”王妤笑着道。
“那汝以为奏表上都应当写些什么呢?”赵昺放下笔,扭脸又问道。
“当然是军国大事,最起码也应当是地方政情,而非这些‘孩子已经入学’、‘请求入朝朝贺’或是一句‘陛下万安’……这些家常话。”王妤认真地道。
“汝以为这些官员都是消遣朕呢?”赵昺看其样子觉得好笑地道。
“臣妾以为他们消遣官家自然是不敢,但写这些废话的官儿不是庸才,也是能力有所欠缺。难道官家不觉的日日面对废话连篇的奏章不烦吗?”王妤想了想答道。
“爱妃错了,这位奏折上写‘下雨了’的官员,乃是广西一位知府,其革除帘地硐民的陋规,办学教化百姓,并修桥铺路,教民耕织,是位十分有作为的官员。”赵昺言道,“其所治之地常年干旱,在赴任前朕曾表示关注,他每每上奏下雨,是表明其记住了朕的嘱咐,而朕也能从中获知当地雨水是否充足。”
“这位时时请安的,乃是朕开府时就在府中担任书吏,时时伴随身边,如今却也是执掌一方的转运使了,其时时请安,送些当地的土特产,与朕些家中琐事,也是表示未忘当日之情,同时禀明当地社情。”
“原来如此,是臣妾愚笨,却不知这看似废话的言语,其中还有学问。”王妤也不是愚笨之人,皇帝略做解释便明白了其中的用意,点点头道。
她明白了实际上,这些文字看起来虽然很像废话,但奏折作为沟通皇帝和大臣之间重要的媒介,皇帝透过奏折想看清的可不止是事情本身,还有汇报这些事情的那个人。有什么样的君臣关系就有什么样的奏折互动,奏折上的文字,以及奏折本身都是大臣想要传达给皇帝的信息。
当君臣关系好的时候,奏折批示会像春风拂面,情不自禁地道出心中的满意;而君臣关系如果出现了问题,奏折上的朱批就是狂风骤雨了,奏折上的话也是满满的火药味。可见,奏折的一来一往,就算是三言两语闲话家常,其中也暗藏机锋。
另外奏折也能作为皇帝了解民情的手段,其中确实可能出现些废话,除了沟通、联络君臣之间的感情,也是君臣关系密切的表现外;另一方面,也能帮助皇帝事无巨细的了解到帘地的情况,有助于治理。毕竟皇帝出京巡视非是简单的事情,要亲临现场还是很难的,至于那些看着很有趣的,也只是看着很有趣罢了……
第1050章 看似废话()
如今公文满案,还有这么多看似不相干的奏表要处理回复,赵昺的‘工作量’是大大增加,每天可谓是废寝忘食,也让身边的人,尤其是几个老婆心疼,但又十分不解。因为这些奏表都是未经中书,而是直接从地方送入宫中的,也就是说与大宋上奏的制度有违,且这样事无巨细都要奏一下的样子,在他人看来更像是小皇帝自找麻烦。
不过究其根本这麻烦还真是赵昺自找的。当初他初到这个时代就赶上了这个天下大乱的时代,凭着自己的小聪明和‘特殊地位’拉起了一支队伍,并逃到了琼州。其中虽有像应节严和江璆及邓光荐、陈则翁这样进士出身的高级知识分子。也有如蔡完义、蔡乔、黄显耀及庄思齐等这样的小官吏及小地主出身的人,可更多的是出身军旅和草莽及底层社会的人。
用现代的话说就是队伍的成分比较复杂,整体素质不高,尤其是文化水平普遍低下。不过在开始时并无什么影响,那时候人数少,大家又是聚居一处,有什么事情无论的公堂议事,还是私下里讨论,基本无需动笔,即便行文也是简单明了,就事论事,无非是用词缺乏斟酌,看着有失文雅。
但是随着队伍壮大,尤其赵昺继承大统,行朝迁至琼州,定府城为行在后,他也住进宫中。如此一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