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筠看着站在前面的一群人,记得他们在族里的排行,也记得是几大娘和几婶子的,数字亲戚虽然很多,可是在京城里见过一次。
后面的人都是村里的其他人,没有进京城,所以苏筠不认识。
下了车,苏筠朝人群这边快速的小跑过来,唐亦东在后面关车门,一个没留神她就跑远了。
神情一紧,这土坡上村里的一条道上遍地都是土坷垃,生怕她一个不留神,小碎步子没迈开,被绊倒了。
沉声喊了句:“你慢点”。大步的朝苏筠那去。
比唐亦东更快点的是一个小脚老太太飞步快速的走了过来。
一把就托住了苏筠的小细胳膊。
回头对着跟上来人群笑道:“这女子真俊哩。”
“瞧这麻利劲儿,跑的真快,是咱沙窑堡唐家的人。”
围上来的族人都亲善的哄笑称是。
苏筠脸红了红,她刚才是觉得自己来的最晚,跑的有点太快了。
托住她胳膊的这个老太太,苏筠认识,那天在京城大饭店里,唐爷爷介绍过,这老太太不像三奶奶那么好说,给苏筠的红包,苏筠记得是最厚的一个。
唐爷爷介绍时,她也是这么说了句真俊,后来就没入人群了。
老太太头上包着一个棉麻红花布头巾,脸孔上的面皮虽然都松塌了,却皱纹很少,只有在眼角笑时堆砌来,脸孔是麦红色看着身体很健朗,穿着扎腿的黑薄棉裤,苏筠看到她的小脚,就知道这老太太年纪肯定很高寿了。
又加上那天唐爷爷介绍说是大奶奶,就可知道这位在族里的辈分肯定是很高了。
苏筠甜甜的笑道:“大奶奶”。
唐刘氏拉长了音,奇道:“咦”。
“娃咋知道我是大奶奶哩?”
“我听六哥说的,在村里住着时,大奶奶最疼他了”。
唐刘氏看着苏筠,长寿的麦红脸上有一种了然的笑,对着跟上来的唐亦东有点意长的道:“东儿媳妇不单长的好,还特别有灵气”。
苏筠也回头看唐亦东,脸上带着求表扬的小神情。
唐亦东摸了下鼻梁。
他小的时候的确是住在大奶奶家的,可是这老太太对他真称不上是“疼爱”。
唐刘氏攥了攥苏筠的小手,松开,关切的看着她。
只见她只穿着一件薄毛线,下面怎么还穿着裙子?
对唐亦东嗔怪道:“咱原上风大,咋给她穿这么少”。
苏筠看了看头顶的太阳,呵了干笑两声:“不少了”。
唐刘氏嗔怪的又瞪了她一眼。
回过头来对人群道:“都去院里,别在这看了,风沙大,干裂裂的,别把娃的皮肤都吹皱了”。
唐刘氏边说还边走着,替苏筠捂住两边在脸边挡风。
苏筠:“……”
周围人怎么总是把她看成是玉瓷做的,好苦恼。
人群都应是。
谈论纷纷:“听说是南方的人,怪不得皮肤那是真好哩。跟咱原上的人一点都不一样”。
“就是,我看老三总是夸他家丫头怎么怎么俊哩,这是没见过外人啊”。
“真的啊,可真好看这女子”。
“对啊,真白,比白馍馍还要白”。
“俺看是皮肤真细白啊,就跟刚磨出来的豆腐似的”。
不自觉的就听到周围人对她的夸奖。
苏筠觉得怪不得唐亦东总把她看成点心,为什么人们对她的比喻也都是吃的啊。
进了村,一股热闹的气氛就被狂呼呼的暖风裹着迎面扑过来了。
村口的窑门洞刚才在等着的鼓锣队也开始迪哇欢快的吹奏起来了。
那锣和唢呐虽然很喧嚣吵闹,可是一股挡也挡不住的喜庆欢快就这样通过人的耳朵往心里头钻。
噼里啪啦的鞭炮放了起来。
小孩子在后面跳着拍手。
苏筠扭头去看唐亦东,他和其他一起来的在军中的唐家族人的一大群人和村里的一排老头儿跟着唐爷爷站在村口的地方似乎是在商议什么。
胡小洲还有十来名警卫员在从军卡上开始卸米粮礼品等物。
大奶奶在她身边一直都托着她,也更像是护着不让村里的媳妇们挤到她。
“男人们一会去祭拜祠堂,东儿媳妇别急,晌午前就回来了,先去家里坐着”。
“谢谢大奶奶”。
苏筠连忙收回了眼光,不能让村里的族人和长辈觉得她就像是惊慌的小媳妇似的,一会就要找自己男人。
脸蛋微微的红。
唐崇峻和祝腾飞几个小孩,本来看着村里的小孩子自然的带着黄土色的皮肤颜色,有点拘束的高高在上感。
看了一会儿点鞭炮的那个小土娃没有点着就吓跑了。
在站着摆“我很高傲”的祝腾飞憋不住了。
跑了过去,从比她高一头的那个男娃娃手里夺过点着的香。
“这有什么好怕的,起开,看小爷我的”。
冒着火星的火捻子又急又响,祝腾飞没来得及跑开,就“嘭”的一声震在她耳边。
把祝腾飞吓得一惊,叫道:“妈呀!”抱着头蹲在地上。
“哈哈哈”村里的小孩都跳脚大笑了起来。
“这是土皇帝,你敢这么点,活该吓死你,哈哈哈”。
原来是村里特制的土炮,又急又响,就是大人也不敢轻易点,这村里的小孩是故意的。
给他们城里人“一点颜色”看看。
刚才被祝腾飞夺过点火的细香的男娃拍着腿笑,笑的最敞亮。
对着祝腾飞露出他土黄色皮肤对比里的大白牙。
在太阳光底下闪闪发光。
唐崇峻过来拉祝腾飞,对着一伙土娃蔑视道:“土包子”。
“走,咱不跟他们玩”。
祝腾飞憋红了脸,瞪着笑她的一帮小孩。
丢人了,不找回来,不是祝腾飞。
可是现在还没有办法,可以让这帮土包子丢人,祝腾飞很生气,脸都憋红了。
对唐崇峻拉他的手,也倔驴似的甩开。
刚才装像引祝腾飞,被她夺走手里香的男娃明显是这帮小孩的小孩头。
听到唐崇峻的话,收了脸上的大白牙笑容。
和唐崇峻面对面:“你再说一遍谁是土包子!”
这个男娃和唐崇峻差不多大的年龄,比唐崇峻高半个头,也更瘦,长脸,麦黑色皮肤,单眼皮的小眼睛里显得里面斗性很强。
比唐崇峻那原本人憎鬼厌,一看就是调皮孩子的神色更多了属于广大农村撒跑开来的野性。
第732章:笑语()
♂
院子不是苏筠想象的都是窑洞,路过的大部分普通族人住的是窑洞院子,背靠着高坡地支起来的窑洞屋子。
大奶奶家的院子更气派些。
大门处是盖地门楼子,门楼顶上由横头梁,顶梁,前后两根沿梁支撑,上摆的椽子上起脊梁,嵌瓦,筑成大门顶,横梁纵向架起来的是两堵大石墙。
大门上的春联有点褪色,却贴着更红彤彤的喜字,大门在平台三层阶梯上,大门廊檐内置基座上雕刻着莲花蓬叶脉络清晰的须弥座承托户枢的门墩,又叫门枕石。
大奶奶家的门枕石雕刻经纬分明,边上穗辫细密不紊,细韵堪奇的祥云纹飞腾回转,鼓面上石头刻有鹿鹤延年的吉祥图案。
这么精雕且一般只有大户才会设置门枕石这样无实用价值,却气势有韵的摆物,大门上却没有门槛,看起来通达,坦荡,平静亲和。
看着苏筠盯着门槛处看,大奶奶笑道:“原是有三尺门槛,这不是给东儿办喜事,怕端菜上菜宴席不方便,又怕小孩子多,绊倒了热汤,就把石头门槛给卸掉了,这样看着反倒更好看了”。
以前门庭官职大小财富多寡,都以门槛高低论长短,门槛是一个家族的气势和底蕴,大奶奶这么说着,语气不拘小节,或者是对唐亦东的婚事很重视。
随着她指的方向,苏筠看到不远处和院门连接的通道上,果然在一处空平整的砖地上,织着几口大锅灶,有围着围裙的大厨子们正在蒸肉做菜,准备宴席的吃点。
看起来热气蒸腾欢闹。
一大群人过来。
厨子们在围裙上蹭了蹭手,也看了过来。
一个黝黑脸的汉子呵呵笑道:“祖奶,是六叔媳妇到了吗?”
说着瞅来瞅去,在人群里扒拉着,可见对新娘子很好奇。
这汉子有四十几岁了,却喊唐亦东是叔叔辈份。进了村有好几个三四十岁的阿姨都喊苏筠六婶,听的苏筠有点囧。
这才知道唐亦东在村里的辈分还是挺高的,这样就很好,本来苏筠那次在京城里见到的都是长辈,还以为进了村,又是最小辈分,这才知道那次选派进京的都是辈分长的。
在村里风俗重,来的时候,苏筠担心到时候规矩多,新娘子也不能说什么,爷爷还跟自己说,不碍事。
这才懂了,原来唐亦东的辈分不低,苏筠在心里很满意,这样,闹新房的时候,应该不会有什么人起哄了,有资格起哄的都是老人了,也没年轻人的活跃。
听到那汉子的说话声,大|奶奶责道:“正经六婶不喊,我看你是想吃烟袋锅子”。
汉子嘿嘿笑道:“听说是年轻女子,没习惯”。
大|奶奶不高兴:“辈分是辈分,年龄是年龄,不能乱了”。
听到老太太这么说,苏筠就更心底满意了。
村里人重视这个才好。
对着那汉子旁边的一个妇人道:“老八屋里的,把刚蒸好的糕点端进来”。
“哎”。妇人答应了声,就去掀大蒸笼里刚蒸好的枣花馍馍。
呼哧呼哧的嘴巴里对着旁边呼气,可见锅笼里很烫。
大|奶奶回过头来对着苏筠,不大的鹤颜红的脸孔一点都没有老态,对苏筠笑道:“一路上坐车过来该饿了,先吃点馍馍垫垫,一会等男人们回来就开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