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秘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哟!娃娃也想烧窑哩!”

    “才十三吧,学徒都不够岁数啊!”

    ……

    在场认识的不认识的人都被杜铭川这句话逗乐了,谁也不相信一个十三岁的孩子会烧窑,何况还是这口老瓷工们都没把握控制火候的龙窑。

    只有孙天寿看着杜铭川暗自点头,心说:“杜家还有男儿种啊!”

    金学农自然不会把杜铭川的话当回事,也跟着众人笑起来,直到孙天寿再次站出来说话。

    孙天寿乐呵呵地问:“铭川,你说你会烧窑?那可不是闹着玩的。”

    杜铭川缓和一下刚刚激动的情绪,匀了一口气,冷静下来,点头道:“会,我爸以前烧窑,我都在边上看着,怎么控制火候,他都教过我。”

    孙天寿又问:“那你能烧出你爸烧的那种瓷器吗?”

    杜铭川想了想说:“这个我不敢保证,要试过才知道,反正我爸的手艺都教过我。”

    孙天寿眼里放出了光,心里笑话金学农真是个笨蛋。一口龙窑值什么钱?真想要,再造一口就是,不过是多花点钱,至于风水,也可以重选个更好的宝地。真正值钱的是杜家的手艺,那才是好东西。

    他朝大伙拱了拱手说:“诸位呀,杜家娃娃说得对,他虽然年纪小,可也是带把的,咱不能说杜家没男人了这种话。既然娃娃有心,我看不如让他试试,要是他真能烧得好,也是一段佳话。”

    镇上大部分手艺人和杜家本没有什么瓜葛,长了心眼的人都看出来是金学农仗势欺负人。现在杜铭川站出来,又有孙天寿撑腰,大伙也乐得看个热闹,想瞧瞧一个十三岁的娃娃怎么去伺候那口巨大的龙窑,便开始纷纷附和起来:

    “就是,人家也是带把的嘛!”

    “嗯,让娃娃试试好!”

    “本来就是他家的东西,就让他折腾折腾看!”

    ……

    看着一群人七嘴八舌,金学农急了,大声说:“你们疯了吧,咋能让个孩子烧窑?人家好好的上着学,你们这是误人子弟!再说,这口窑可有两百多年了,全镇就剩下这么一口,弄坏了咋办?”

    孙天寿不紧不慢地说:“这事儿好办,我出个主意。让孩子烧窑,也就是试试看,我们定个期限,我看就以半年为期,如果能烧出几件像样的东西来,那就算成了,这口窑以后还归老杜家,杜家瓷坊的营业执照给他续上。如果烧不出来,那到时候就搞个拍卖会,谁家出价高,就把窑转让给谁,拍卖得到的钱归杜家。”

    “至于孩子读书,我作为校长可以打个包票,绝对不会耽误他。我给他批三个月的假,加上暑假,就差不多有半年了。他落下的功课,我会安排人给他补习。”

    孙天寿说完看着铭川妈,问道:“弟妹,你觉得怎么样?”

    铭川妈有些为难,但眼下看起来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点点头,看着才十三岁的儿子一阵心疼难过。

    孙天寿继续说:“对龙窑的保护嘛,就要靠zfu了,我会到市里相关部门去争取一下,虽然经过重修已经算不上文物,但申请文化遗产的可能xing还是有的。另外,孩子烧窑,体力是个问题,大伙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一把。”

    这个提议得到大伙的一致通过,金学农再不情愿也不好公然太过霸道,但他也不怎么担心,半年时间,谁会相信一个十三岁的孩子真能烧得出东西来?半年后进行拍卖,那还不是自己的囊中之物!

    孙天寿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他现在最看重的当然是杜铭川这个人,如果真能半年烧活了这口龙窑,那就说明此子真如孙仲谋,这样投资绝对值得。就算烧不出来,杜家还有比龙窑更值钱的手艺。他决定在族里找几个亲近得力的子侄去帮帮杜铭川,即讨了人情,还有可能把手艺学过来。

    杜铭川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就是整理父亲留下的书籍,期望从中学到一些瓷器制作的知识,毕竟烧瓷器是个技术活儿,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再聪明也不可能掌握太多要领。好在杜青松留下了两本小册子,里面是他亲笔记录的十多年烧制瓷器的经验,从泥土石料xing状,研磨配比方法,到窑火温度的控制,非常的详细,这比那些枯燥的专业书籍管用多了。

    他埋头一口气看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册子合上,兴奋地吹了一声唿哨,抬起头发现母亲还站在身边,一脸的担忧和无奈。等看清母亲眼角的泪,在灯下泛着晶亮的光,铭川的心顿时黯淡下去,父亲的一行行字迹重新浮现在眼前,不是书法名家的高古苍劲,却如此的生动活泼。那跳跃的字迹,正是一个鲜活的父亲曾经活着的证明。

    铭川想安慰母亲,却不知道说什么好,越想说什么,心里就越难过,犹豫了半天,最后冲出口的却是另一句话:“妈,我饿了。”

    铭川妈连忙自责起来:“哎哟,你看我,都忘了你还没吃晚饭,饿坏了吧,妈去给你热饭。”

    看着母亲转身离去略显佝偻的背影,铭川的眼泪终于忍不住流了下来,顺着两边脸颊,流淌到下巴,汇聚成晶莹的一大滴,掉在笔记本上和父亲的字迹融合在一起,慢慢地晕化,就像一张模糊不清的人脸。

    连续研究了几天父亲的笔记,杜铭川才发现烧制瓷器比他想象的要复杂得多。尤其是杜家瓷坊的特殊产品,那些叫不出名字的青瓷瓮,从选材到烧制都异常复杂,而笔记又写得简练,杜铭川看得云里雾里,摸不清其中的门道。

    他决定暂时放弃烧制青瓷瓮的想法,改烧其他东西。相比较而言,父亲以前烧的骨灰盒要简单很多,材料易得,配比简单,他相信这种釉料和烧制方法,同样可以烧出漂亮的花瓶。

    从材料上来讲,烧瓷器无非是准备胎泥和釉料,胎泥简单,而釉料难得。胎泥大家用的几乎都一样,釉料却每家都有每家的独特配方。

    杜家瓷坊里还留有很多釉料,那些磨制釉水的石头,都是杜青松亲自从山上挑选来的,在作坊后院里堆了一大堆。釉料只要稳定,对量的需求倒是不大,别说还有那么多石块,就是已经磨好的石粉,也够杜铭川用一阵子了。

    七星镇大部分瓷器的泥土都采用本地山上的高岭土,由于体现各家瓷器特se的主要是釉se和工艺,泥质上来讲大家都一样,所以自从镇上有人专门做起了卖泥的生意,已经有好多年没有人自己炼泥了。

    这个没什么技术含量的生意在镇上经过多年的发展,最终由于利润微薄而只剩下两家规模较大的炼泥厂,杜家瓷坊以前烧骨灰盒用的泥就是从他们那里买来的。

    但现在杜铭川却遇到了第一个大难题,那两家炼泥厂都不肯卖泥料给他。

    ;

第十七章 磊落胸襟() 
炼泥厂不卖泥,自然是得到了金学农的授意。金家瓷厂规模宏大,炼泥厂不敢得罪,即便金学农不暗示什么,两厂的老板也知道该做些什么。

    杜铭川买不到泥,就做不成东西,如果自己上山挖泥,一来时间jing力不够,二来也不知道如何炼泥,一时无法可想,心中沮丧自不用说,连饭食也难以下咽。

    孙娜见铭川情状,心知他心里不舒服,便过来劝慰。杜铭川忿恨地将筷子往桌上一扔,怒道:“这些人,早晚叫他们知道……”至于知道什么,他却没有说出来。

    铭川妈端着刚炒好的一盘热菜放到桌上,轻轻摇了摇头,一边喊孙娜同吃,一边劝慰道:“你爸在的时候常说‘大丈夫当胸襟磊落,遇着难关不能一味怪人,要靠自己想办法’,我看那炼泥厂的人也没有存心害你,否则故意售些劣质泥土,或随便参些杂质,你烧不出好东西不说,只怕连原因都找不到,那才叫哑巴吃黄连呢!依我看,你非但不该恨他们,反倒要谢他们才对。”

    这番话说完,杜铭川的脸刷一下就红了,心说还是母亲看得透彻,想起父亲生前谆谆教诲,言犹在耳,自己却从来没当回事,不由得一阵懊悔。

    闷头吃完饭,杜铭川沉思半晌,想必自己买不到泥时那尖刻的眼神一定落在人眼里了,将来说不定徒生事端,何况还是自己思虑太浅的缘故。想到这一截,便动身到镇上买了些水果,直奔泥厂的厂长家登门道歉。

    到了第一个厂长家,不想见到孙校长在场。杜铭川也不拘束,将母亲说的一番道理说出,直接表明来意,请厂长不要怪罪,正好由孙校长做个见证。

    孙天寿早已得到消息,知道杜铭川买不到泥,有心想帮他,正打算上门游说,若实在不行就打算自己买点泥回去,再转卖给杜家。他没想到杜铭川居然会登门道歉,不禁对这个孩子更加青眼,十三岁便知隐忍智谋,加上如此的胸襟气度,不是正印证了他“此子或如孙仲谋”的料想么。

    厂长听完杜铭川的话先是一愣,进而哈哈大笑,对孙天寿说:“孙校长,你教出的好学生,了不得啊!”

    孙天寿笑而不语,心里却早已决定,无论如何也要帮杜铭川度过这个难关,即使这孩子烧窑不成,拼着得罪了金学农,他也要帮杜家保住那口龙窑。

    厂长笑了一阵,喊杜铭川坐下吃水果,依然是对着孙校长说:“我知道孙校长来意,本来还不明白您为什么要趟这浑水,现在见到这孩子,算是明白了。我看也不必麻烦孙校长从中周折了。”

    然后语气一转,对杜铭川说道:“今后你要用泥只管开口,要多少我送你多少,就你那口龙窑一年也烧不了几次,这点量我还供得起。”

    杜铭川千恩万谢,没想到事情转眼间变得如此顺利,心中不免感慨,若不是母亲开导自己要开阔胸襟,此事还不知道要费多少周章。从此才算真正明白了要别人如何待己,便先要如何待人的道理。

    孙天寿又陪着他去了第二家厂的厂长家。那位厂长虽不如第一位爽利,却也惊奇于一个孩子说出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