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就是负责城防的关兴,不过他毕竟年幼,无法太苛责,只好将城防交给他哥哥关平。关平是个经验丰富、可以独统一军的大将,有他在应该可以放心了。
然后是情报部门,刘厚让人叫了中情局荆州分部的负责人刘贵才过来,狠狠地骂了他一顿,责令他立刻整改,加强情报部门的侦查力度,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刘贵才灰溜溜地走了之后,刘厚亲自提审了潘浚。潘浚其实毫不知情,自始至终是被人利用的角色,自然审不出什么来。刘厚也知道他是个媚上欺下、志大才疏、贪财好色之人,至于说他会干出这种刺杀世子的事情,刘厚相信他没这个胆量。
于是,刘厚也没有真追究他刑事责任,只是将他降了一级,剥夺了他的兵权,让他专职负责修复沉船、挖护城河和修瓮城的事情。等于将他由军职调到文职去了,这样的处罚对于一个将军来说也算极严重的了。
自知犯错的潘浚能捡回一条性命已经是万幸了,自然不敢流露出半点不满,更何况世子还让自己负责这么多大工程,那都是肥差啊。想到这里,贪财好色的潘浚心里不由得又热了起来。
接下来几天刘厚都在后续处理工作中渡过,期间时不时去探望关公。关公情况很不好,新伤加旧患,他受伤很重。这几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昏迷中渡过,因为伤口感染,所以发着高烧,经常说胡话。偶尔醒来,也是两眼一片茫然,华佗和张仲景两名神医都束手无策。
毕竟这个世界还没有抗生素,靠中药控制感染还是有点弱。刘厚很害怕他挺不过来,自己费煞苦心来救他不是就白做功了?刘厚在考虑着要不要尝试着将青霉素搞出来。但这又谈何容易?
其实青霉素的概念刘厚早已经通过左慈告诉了这两位神医,毕竟当时刘厚将华佗忽悠过来的理由之一就是发现了可以让伤口不感染的方法。两位神医自然是很早就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只是没有显微镜,很难开展细菌学的研究。而且青霉素的制造条件也不是那么容易满足的,这些年他们一直在准备各种器材,但是青霉素一直没真正制造出来。
后世时,刘厚很喜欢看穿越小说和穿越剧,有一次他从网上看到一部不知道是棒子剧还是倭寇剧的片段,里面有示范了土法制造青霉素的整个过程,刘厚很好奇,曾经反复观看了这个片段几次。但是刘厚很怀疑这种方法制造出来的青霉素到底能不能用。
别的不说,这种土法制造的青霉素,提纯工艺简陋到令人发指,以后世那样的提纯手段,都无法去除一些使人过敏的杂质,这种土法制造出来的能用吗?
“两位神医,请问之前左师傅说的青霉素,不知道现在研究到什么地步?没眉目没有。”这一天,刘厚和华佗、张仲景在讨论关公的病情,病情发展依然是让人绝望,他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
“启禀世子,按这左仙翁的说法,这青霉素无论对内科还是外科都有莫大的作用。这几年来我们一直都在倾尽全力想把它弄出来。按左仙翁教的方法,我们找到一些分泌树脂的植物,采集这种树脂做成了一些软管。至于透明容器,我们也找一些水晶,重金打造了一套。幸得世子全力支持,才能有财力去做这些事情。
至于所谓的注射器,我们也让工匠打造了几支,其中针头是用银子做成,针筒依然是水晶。”这是华佗的回答。
听到这里,刘厚就郁闷了,怎么那班家伙迟迟没将玻璃给烧出来呢?得叫他们加快研究速度,多烧点东西才行。
由于刘厚不记得生产玻璃具体的原料是那几种,只能划个大概范围,让研究院的人将这些东西随意互相混合着烧。倒是烧出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其中琉璃也有,有色玻璃也有,就是烧不出透明的玻璃,搞到他现在不要说显微镜了,连望远镜,甚至烧杯也搞不出一个来,这让刘厚郁闷不已。
“截止到我们离开工业部时,医学研究院已经培养出了一批青霉菌,并过滤,提纯了一些白色的粉末,但是,是不是青霉素还无法肯定,因为数量还很少,生产出来时间还短,还没来得及做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华佗继续补充道。
刘厚听后大喜,道:“不管那些白色粉末是不是青霉素,都要试一试了。看二叔这个样子,不知道还能撑多久。试,还有一线机会,不试连这一线机会都没了。”
“是,我和仲景先生也商量过,现在关公药石无效,只能靠仲景先生的紫雪丹(注1)和我的保命丸再加上我一日三次的针灸才能堪堪保住性命,然而紫雪丹有微毒,不能多服,我的保命丸久服后药效就会降低,此举终非长久之计。为今之计,也只有那传说中的左慈神药青霉素还有一丝生机了。”
“既然两位先生也这样认为,那事不宜迟,马上送我二叔回成都吧,还请华神医您一路随行,好给他针刺续命。”刘厚二话不说,马上决定将关公送回成都,一来好就近试用青霉素;二来,假如他真的有什么三长两短,也能让刘备,让他的家人能见他最后一面。
“敢不从命?”华佗回了一句,答应下来。
“还请世子派人快马加鞭,通知医药研究院的人,让他们先加快青霉素的制备速度。按照我们之前的试验,这东西产量很低,往往一大罐肉汤,只能提炼出一丁点的白色粉末,要足够一个人使用,可能还要多制备些才行。”这时候,张仲景开口说话了。
“这不是问题,我马上飞鸽传书和八百里加急送信回成都。”刘厚道。
商议已定,华佗就要回去准备启程回成都的事宜,这时,刘厚突然想起一事,道:“华神医,请你在给二叔用青霉素之前,一定要记得先做皮试。”他想起了后世打青霉素都要做皮试的,据说有些人会对青霉素里的一些杂质还是副产物过敏,一旦发生过敏,神仙难救。
“老朽记得。”华佗答应了一句。之前刘厚向左慈传授青霉素知识时,自然是有着重说过敏的事情的,所以,华佗对这个事情也是知道的,得刘厚提醒,他自然是满口答应下来。
于是,刘厚送走了关公,华佗随行每天为他金针续命,周仓领五百兵丁沿途保护。刘厚特意打造了一部平稳的四轮大马车,可以让关公躺在上面赶路,尽量减少他的颠簸之苦。
不过大部分的路程是走水路,刘厚包下一条超大型商船运送他们回去。这种船够大,在长江上行驶起来很平稳,对关公伤势的影响已经减到最小。
看着运送关公远去的队伍,刘厚叹了口气,自己之前还想尽办法要撵走他,没想到最后却是以这种形式这种理由送走他。如果有得选择,他宁愿不是这样的形式。他宁愿这个后世被奉为义气化身的武圣人,被黑白两道都膜拜的关二哥平平安安,也不愿意以这种方式取得荆州的主导权。
不过事情既已如此,也不由得他多想了,再说造成现在这种局面也不是自己的错,多想无益,还是一切向前看吧。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难题还有很多呢。
注1:紫雪丹最早见于宋朝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六,又称紫雪,紫雪散,源于唐孙思邈的《千金翼方》中的“紫雪”,估计和张仲景没什么关系。
我不过是觉得这个名字有点酷,就拿来用而已。大家大可以顺便将其用其他自认为酷的名字代替,例如九转大还丹、九花玉露丸等等。不过一名称而已,请不要执着。
就疗效来说,紫雪丹用于治疗热病神昏诸证,和关公现在的症状有点相似,但是他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用紫雪丹我是不知道的,请不要根据本书胡乱试药。
第四十二章 代理省长()
第四十二章代理省长
上回说到,由于关公受伤过重,刘厚不得不将他送回成都,打算让那边的医学研究院试试新开发的青霉素能不能救他一命。送走关公后,去掉了最大的阻碍,费祎和郭攸之开始为刘厚策划获取荆州牧一事,主要的方法就是写奏折给刘备。
奏折的内容一是鼓吹刘厚在荆州做出的功绩。功绩很多,包括:挫败了东吴的偷袭,保住了荆州城;气走了吕蒙,避免了大军决战,再次保卫了荆州城;打败东吴水军,第三次保卫了荆州城;救回关公;挫败了东吴的行刺行动和营救俘虏行动。(而被东吴趁乱救走7位重要将领这种丢脸的事情就被刻意忽略了。)
这些功绩被两个御用文人大肆渲染了一番,将刘厚的形象塑造得高大上,给人感觉是能文能武,英明神武,完美无缺,就差“文成武德,一统江湖”的口号了。
当然,少不得也顺便奉承了刘备一下,大意是得上天眷顾的他生了个好儿子,不但生得好,还教育得好,刘氏江山后继有人,大汉之幸也,万民之幸也,可喜可贺云云。
其二就是诉苦,将荆州的情况说得要多险恶有多险恶,例如四敌环视啦(这是事实,曹操和孙吴虎视眈眈),例如兵将折损严重,现在兵不过万啦(这也是事实),还有什么粮草不济、饷银发不出啦(这纯粹扯淡,刘厚的家底丰厚着呢),还有什么吏治混乱啊,急需有个强有力的领导人来整治啊什么的(这基本上也是扯淡,荆州就那么几个官员,好管得很)……
诉苦完后,就提出了主要目的,想让刘备封刘厚为荆州牧,相信在世子的带领下,荆州一定能重整旗鼓,开疆拓土,GDP翻倍,安定团结,物价稳定,人民群众幸福感飙升,迎来美好的未来……
在两个御用文人绞尽脑汁炮制了这样一封奏章后,派人连夜送回成都,呈报给刘备。
刘备看到自己的儿子那么有出息,那么本事,干出那么大的成绩,不禁老怀大慰,喔,不,应该是龙颜大悦才对。经和诸葛亮商议后,发出旨意,让刘厚“权荆州牧”。“权”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