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招如同一座石像一般屹立在这仙宫后苑的大门前,这英招已经完全和这座仙阙山连成一体,这仙阙山的大阵以其为阵眼,其内的四季变化、风霜雨雪,都由其神通进行控制。
有任何动静,立刻就会腾空而起,这具备上古妖神血脉的四阶大妖,瞬间就能将入侵者撕成粉碎。
而方修此刻坐在天妖池畔的石头上,随意的呼吸就从天妖池中卷起庞大的力量,吞吐之间仿佛随着天地日月的音律而动。
此刻,处于仙阙山之中的方修头也没回,但是却已经感觉到了,那香火神器随着一行人走出山海界,进入到了现世之中。
虽然那香火神器被重重封印压制,而林舒、周阳纳闷也第一时间和孔淮赶赴幽都仙岛,就是害怕出现什么意外。
一缕盛开的花瓣落入池中,掀起淡淡的波澜,方修缓缓的睁开了眼睛:“快结束了!”
至此,方修此行进入山海界的计划基本都已经完成,只等待着最后的结束。
那一切的结束,自然就是东洲一统,终结这战乱的时代。
————————————————…
埗城这两年变得愈发的繁华了,尚贤学宫的建立,让此地成为了学宫门徒新的圣地和中心。
虽然这里靠近边关,但是有着一位尚贤学宫的夫子汤黎坐镇,上千学宫门徒聚集于此,哪怕就算是敌国打上门来,起码这座城内的磐国普通国人,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哪怕两国边境摩擦不断,局势动荡,随时都有可能挑起大战,埗地却因为靠近绍国、高国二地,而变得愈加繁荣。
两国开战之后,源源不断的物资和粮食,运送往高国,和绍国和贸易也没有断绝,反而变得更大,就算是战争,也不能够影响那些世家大族的商队做生意。
加上埗地靠近大河,船只来往方便,所以更多的商人在这里驻留,店铺也越来越多,埗城也就造成了几年之间从一座荒地,化为一座大城的奇迹。
尚贤学宫仿造昔日的埙都学宫而建,门前立着石碑,街道种满了月槐树。
若是有修行者经过此地,放眼望去,就看见一道道大大小小的光芒从学宫之中冲天而起,那是所有学宫门徒的文气,身具浩然正气。
小者如同萤火烛光,大者如同明月当空。
而处于学宫之后的一道光芒,则好似大日烈阳一般冉冉升起,驱散整个埗城的魑魅魍魉,普通妖魔只要一踏入这埗地之中,恐怕就被灼烧成为灰烬。
就算是正道修士,进入这埗城,也会受到强烈的压制。
朗朗读书声伴响起,青年学子激情洋溢,老生大袖翩翩,谈笑风生。
一切仿佛回到了昔日大桓时代,学宫数十圣贤齐聚一堂的画面。
后院的藏书库之中,夫子汤黎正站在梯子之上,一点点整理着整个书库的藏书,这就是他平日里最大的嗜好。
昔日埙都学宫有世间最大的藏书库,藏书万卷,不过随着埙都学宫的最后一任夫子撞死在了桓王宫之内,学宫被驱散,学宫关闭查抄,大量书籍焚毁,原本的传承和大量昔日的圣人大贤亲自编撰注解的书籍,也都随之散落一空。
学宫的传承丢失一空,哪怕有着其他支脉的传承一点点弥补,也让学宫元气大伤。
书,是学宫最重要的财富和传承,这是几位圣人都说过的话。
而汤黎自从得到了这传道玉简之后,就开始将那昔日遗失的书籍经卷一点点重新抄录丰富,加上其他各支脉的学宫书院承认了汤黎的地位之位,也将大量的往日珍藏不肯外授的典籍,送到了尚贤学宫。
更有那磐国公子朝,为了拉拢夫子汤黎和学宫一脉,送来了大量书卷和礼品,这几年下来,尚贤学宫的藏书库,终于超过了昔日的埙都学宫藏书库的万卷藏书。
汤黎的脸上续起了胡子,看上去更沉稳老成了几分。
因为饱读诗书,读通那圣人经义,和传道玉简的力量日益契合,自传道玉简流传而来的浩然正气不断的流入汤黎的体内,让其迅速的接近了三阶的力量,甚至能够借助传道玉简发挥出四阶的力量。
这和那普通修士修行简直犹如天壤之别,别人苦苦修行一百年,可能还比不上这学宫门徒的二三十年。
只要你能够读通那圣人经义,意志和圣贤相契合,就能够源源不断借助那阴世埙都学宫以及那些圣贤的力量修行。
不过同样有着一个弊端,那就是,学宫的门徒,无法求得长生。
寿命最多不过两百年,哪怕修为堪比四阶五阶,甚至化为陆地真仙,身体也一样会老去。
其一身力量全都来自于那传道玉简,死后也同样会化为圣贤之灵,进入埙都学宫神境,和上古圣贤并列,而无法驻留人世。
不过进入这埙都学宫的,许多都是原本就不能够修行的弟子,这对于他们来说,倒并不是什么坏处。
求长生,就不要拜入学宫之门。
汤黎收拾着一卷卷书卷,最后拿出了一卷古朴得有些发黄发黑,字迹都有些模糊了的古卷。
这是前几日磐国公子朝送过来的礼物,汤黎让人放进来之后,现在才开始整理,此刻翻开,汤黎立刻就发现,在这里面,大半都是古籍,一些甚至是从昔日埙都学宫之中流出的昔日圣贤真迹。
“竟然是昔日丰圣的传道?不知道是哪一位先师抄录的!”汤黎立刻起了兴趣,缓缓翻开。
第一句就是那哪怕是三岁小儿启蒙也懂得念的那句话,越往后翻,汤黎的脸色就一点点变了,因为他发现,这貌似并不是哪一位昔日埙都学宫的先师抄录的,更不是哪一位圣贤抄录注解的。
“怎么可能,这是丰圣的真迹?”汤黎脸色大变,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昔日圣人留下来的书卷,竟然真的有保存到现在。
更令人震惊的却是,话音未落,汤黎就发现那书卷哗啦啦卷起了光芒,书卷内的文字凝结成了一个世界,将汤黎的神魂意志从这学宫藏书库之中,拉入了书卷之中。
第两百八十七章:上一个时代()
外面寒风呼啸,冬季的雪还未能全部化去,堆积在了墙角之中,这是一座不算大的学堂,只有大屋五六间,汤黎此刻有些茫然的坐在了堂屋之中,席地坐在了末座,就如同一个求学的孺子学童。
身前则已经有着二十四人正在跪坐等待,就好像是等待着谁一般,其中有老有少,有人正襟危坐,有人捧书默念。
其中有人衣着华丽,有人穿着粗麻布衣,外面虽然寒冷,但是屋内却有着地暖,炭火在夹层下燃烧,让读书的学子可以静心读书。
但是此刻每一个人都非常严肃,仿佛今天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这是哪?”
汤黎眼中显露着空白回过头,看向了屋外,院子里有着一棵不算高大的桂花树,刚刚抽出新芽。
远处起起伏伏的房屋皆是茅草覆顶,建筑的样式显得古老而透露着一股蛮荒气味,有着部落时代的古朴,还有着文明时代的繁华。
这是一个处于剧变的时期,人族正在由愚昧野蛮,走向新的时代。
街道之上喧闹声是带着古韵的埙语,最接近灵言的语言,被人称之为雅言,到了汤黎这个时代,只有卿族大夫,以及古老的巫祭家族、修士,才懂得说这种古埙语。
“咚!”
“咚!”
皮鼓敲得震天响,还有着高声的颂唱,静静听下去,仿佛可以听到数千人跳着祭舞,汤黎甚至能够感受到他们在以迈着夸张的步伐前行,抬着高大的巫神神像前进。
这祭祀仪式充满了蛮荒的气息,祭言都带着那沧桑厚重的味道。
“天命在埙!降而生华,天有……”干枯而绵长的巫祭声唱起,充满了韵律感。
汤黎席地而坐,听到这一声之后,感觉脑袋一下子就好像要炸开了一般,立刻知道了这是哪里。
“大桓!”
“埙都!”
汤黎几乎是一字一顿的说出了这两个名字,仿佛这四个字沉重无比。
处于诸国战乱时代降生的他,只是在书卷和传说之中听闻过早已灭亡的大桓王朝,那个一统天下,将人族带出蛮荒蒙昧,走向文明的王朝,处于战乱之中的每一个平民,都无比怀念那属于大桓王朝的时期。
尤其是学宫的门徒学子们,他们每一个人都憎恨末代桓王的所作所为,怒骂着逼死了埙都学宫最后一任夫子的桓王,但是却又无比怀念那个昌盛而繁华的王朝国度。
吐出那两个字之后,汤黎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的扭过头来,目光呆滞的看着坐在面前的二十四个人,这个时候他才想起了这个数字为何这么熟悉。
“开创学宫的丰圣和二十四圣贤门徒!”
他看着那一个个背影,却从其中认出了不少人,至今尚贤学宫和各个支脉学宫书院之中,仍旧挂着他们的画像,文庙之中有着他们的神牌,甚至是神像。
“这里是埙都学宫,丰圣还在传道时期的埙都学宫!”
“桓王华纪年!”
“吱呀!”
此刻侧门推开,一个穿着夫子长袍的青年束手走了进来,手上抓着一卷白玉书简,其面白如玉,一头黑色的长发以草绳束于脑后,身材高大却不显得压迫。
汤黎看着那张熟悉的脸庞,不由得张大了嘴巴,连手指都不由自主的抖了起来。
一如二十多年前,那个乘着马车路过高国都城皋阳的模样,一模一样的样貌,一样的夫子袍,只是眼睛却变得更加深邃沧桑。
此刻汤黎激动颤栗的挺着脊梁,和昔日的上古圣贤,一同听着那台上的圣人传授大道经义、定人伦道德,这仿佛穿越岁月长河的一幕,世间恐怕只有他一人能够再次见到了。
但是盘坐在书案前的诸贤和汤黎,却没有注意到外面的天已经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