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等你看完,能不能也借我看看?”
“没问题。”
两个人相视而笑,彼此都感觉距离拉近不少。江晓琳先把书放到一边,她也想聊聊天。两人的床相邻,聊天倒是很方便,江晓琳抱膝靠墙坐着,问张红艳:
“你是在哪里下乡做的知青?”
“黑龙江,嫩江农场。”
“黑龙江啊,那边可冷了吧。”
“可不是,年年冬天都要到零下三十几度,脸都冻伤了……”
因为张红艳也有几年农村生活的经历,自觉和江晓琳亲近,两个人聊起来倒是没什么沟通的问题,越聊越开心。
王英跟李小青说这话,瞥了她们一眼,跟李小青说:“那个……一床的,一个农村妞,却还要装的跟城里人一样,打肿脸充胖子,可笑死人了。”
李小青看了正在说话的张红艳和江晓琳一眼,说:“真的?看不出来啊。”
“你咋还看不出来?你看那样……就好跟城里人说话,昨儿个吃饭时还想跟我凑近乎呢,我才不想理她。”
“不至于吧,都是同学……说说话而已。”
“那她怎么不找王萍萍说话啊……都是没见过世面的村姑,肯定有共同语言。”
李小青心说就王萍萍那个样子,搁我也不爱跟她说话啊。说句话,头都快低到胸口了,不知道的人看见还以为怎么欺负她了呢。
李小青虽然不是很赞同王英的话,但也附和了几句。毕竟从她进了寝室,王英就一直主动跟她说话,又给她帮忙,她也不想给人留下个不好接触的印象。
几个姑娘各自聊着天,忽然寝室门又被推开了,原来是最后一位室友姗姗来迟。
先走进来的是一位四十余岁的中年阿姨,一看就是位母亲,一进来就先看了看唯一空着的一张床,扭头跟后面跟进来的女孩说:
“快进来,娜娜,是个下铺,挺不错的。”
“不错什么啊,一屋子住这么多人,我能睡得好觉吗?”
二十岁左右的小姑娘翻着白眼,一脸的不情愿,嫌弃地看了她们的寝室一圈,“一人就这么一个小柜,我的衣服往哪儿放啊。”
“放家里,你每周日都回家来,把脏衣服带回来,再带下一周的衣服过来不就行了。”
“那么沉我怎么拎得动?”
“乖,妈让你哥送你……还不是你们学校第一年不允许走读,要不,妈哪能让你住校……”
这位阿姨先是帮女儿收拾了床铺,归置好东西,又好说歹说地劝了女儿留下住校,其“孝女”的程度连江晓琳这个现代人都不曾见过,更不用说现在这个时代的人。
几个小姑娘目瞪口呆。
第二十五章 家信()
304寝室到来的最后一位女孩名叫刘娜。
二十岁,省城本地人,不用说也知道这是一位不好相处的娇娇女,家里条件看起来挺不错的,眼高于顶,尽管已经开学一个月了,就没一个这位眼里能看得上的人。
对江晓琳来说,在极具时代特色的开学仪式过后,就进入了紧张而规律的大学生活。
她发觉自己极为喜欢这样平静的日子,这个时代的大学还没有形形色色的社团,每天充实的课程以外,她会在操场上慢跑锻炼身体,也会到图书馆享受阅读,放松身心。
有时候想起现代那以“混”为特色的大学生活,她越来越觉得自己更像一个七十年代的大学生了。
“江晓琳,你的信。”
宿舍楼门口的宿管阿姨叫住提着热水正要上楼的江晓琳,把一封信递给她。
江晓琳接过信,看了看封皮,就知道是表妹周苹的来信。
上了楼,寝室里只有身怀六甲的尚玲在睡午觉,她轻手轻脚地放好水瓶,坐到书桌前开始拆信。
表妹的信里有两张分别折好的信纸,江晓琳打开一看,原来其中一张是俞瑛写给她的。
她先看了表妹的信,说已经收到了她寄回去报平安的信,家里一切都好。火车站的生意也越来越赚钱,舅妈和表姐整天忙碌着,但都非常愉快。在她走后,周苹开始负责家里生意的账目,开始时觉得很难,现在已经很熟练……
江晓琳又打开俞瑛的信,信上说因为大哥的经济支持,再加上江晓琳给她的信心,她坚信自己能在三年的努力后考上大学。她花了很长时间说服家里的父母,终于让他们同意了读高中的事。尽管她耽误了一个月的课程,但仍有信心追上进度,取得好成绩。因此,她特地写了封信感谢江晓琳给予的鼓励。
江晓琳汗颜,她哪里提供了什么帮助,当初自己都以为这个女孩会放弃学业,倒是她的大哥,既有想法,又能坚定地支持妹妹的梦想,是个不错的兄长。
江晓琳不会承认,自己小心眼地嫉妒对方有个好哥哥。她只觉得,收到家信的感觉还真是不错。拿出钢笔和墨水,她要给两个小姑娘回信。
写给俞瑛的信上,鼓励了一下坚定继续学业的小姑娘,告诉她有什么困难可以写信向自己求助,自己一定会尽力帮忙。
又写了封信给周苹,问候了舅舅舅妈的近况,叮嘱他们在忙碌的时候要注意身体。让周苹把自己上高中的一些学习材料拿出来送给俞瑛,最后还告诉他们中秋节的时候,自己会回家一趟,顺便把这三个月的收益分红算一算,送去给合伙人刘蓉阿姨。
“晓琳,只有你在啊?”
午睡的尚玲醒了过来,她怀孕六个月,已经过了害喜难受的时候了,现在就是非常的嗜睡,只要不是上课,她几乎都在寝室里待着。
刚醒的她睡眼惺忪,看着江晓琳趴在书桌上写字,就说:“你看书呢?真用功啊。”
江晓琳看着迷糊的孕妇,好笑地说:“不是,给家里写信呢。”
尚玲来报到的时候,江晓琳很惊讶竟然有身怀六甲的孕妇来上学。后来才知道,这个时代既有许国红和尚玲这样已经结婚生子的学生,也有许多学生婚约在身,因此在校期间是可以结婚的。
她不免想起一个深藏心底的身影,他的未婚妻以上大学为由而推迟婚事,所以是从一开始就有了贰心吧。
可惜……那么好的人……
“写信啊,我也应该给娘家写封信了……”不过,好像有点饿了,还是别饿着孩子,先吃饭吧。
“晓琳,该吃晚饭了,一起去吗?”
“好啊,我顺便把信寄出去。”江晓琳把信封好,拿着饭盆,扶着孕妇下楼吃饭。
江晓琳扶着尚玲,又转身去打两个人的饭,食堂里人很多,乱糟糟的,地上又有些油腻,还是别让孕妇冒险了。
“师傅,半份猪肉豆角,半份木耳白菜,半份芹菜,两个馒头。”
江晓琳把手里的饭票和菜票递过去,开学典礼后,她们就拿到了学校发放的补助,一个月十五块钱的餐票,省着点的足够吃饭了,但大多数人都还是要自己再添一点的。
“江晓琳同学!”
邢健惊喜地看着眼前的女孩,自从她报到那天以后,两人还是第一次在学校里遇见。他虽然看过了她的录取通知书,知道她的芳名和科系,可也不好直接找上门,只好暗叹两人没有缘分……想不到,今天在食堂遇见了。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们,都习惯把私人情感隐藏起来。即使是作为时代先锋的大学生们,哪怕有好感也不会特别热情地表达或去追求,几乎都是通过学习、读书和学生会工作这样的理由交往,并暗暗期待“革命友谊”的升华。
“……师兄你好。”
江晓琳朝着这位迎新师兄微笑点头。
“好久不见,怎么样,大学生活还习惯吗?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话。”邢健亲切地问,一个多月不见,江师妹似乎更漂亮了,穿衣服也少了几分土气。
“挺好的,谢谢师兄。”
江晓琳端着两个人的饭,只想赶紧回到桌边放下,寒暄过后,就打算走开了。
“……哎,等等我……”
邢健赶紧打了饭,跟着江晓琳凑到一桌,才发现原来还有一位她的同学在。
“师兄,这是我室友尚玲。”江晓琳给邢健介绍自己的室友,不是她只介绍一半,实在是她忘记了这位师兄的姓名。
“你好你好。”他赶紧打着招呼,江晓琳没介绍他,他赶紧补个自我介绍,期待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我叫邢健,数学系大三。”
“师兄你好。”
打过招呼,尚玲的眼神在这位师兄和江晓琳身上来回转,心里猜测这两位的关系。那一点也不掩饰的探究目光,江晓琳哪里看不出来。
三个人围坐着光吃饭不讲话也是挺尴尬,江晓琳只好主动聊天。
“师兄是学生会的干部吗?”
“是的。”
“怪不得你会去组织迎接新生的工作,师兄真有能力。”
“算不得什么能力,只是为了同学们服务罢了。”提起了邢健引以为傲的学生会工作,他忍不住眉飞色舞。
尚玲忍不住加入他们的谈话:“原来你们是在迎新的时候认识的?”
“是啊,师兄在火车站接外地新生时见过一面,刚才打饭的时候又遇到了。”
“原来是这样啊。”亏她还以为两人早就认识了,不过看这位师兄的表现,可不像是面对普通同学,一点意思也没有的样子。
“师妹有没有兴趣加入学生会?如果有,我可以推荐你。”
“我?我不行啦。”江晓琳赶紧推辞,她对这些早没有兴趣了好不好。
“怎么不行,加入学生会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条件。多参与一些学生工作,服务同学,锻炼能力……将来分配工作也有比较好的机会。”
如果两人都在学生会,平时少不了见面的机会,更是有理由单独约见面谈话了。
邢健越想越开心,要知道自己可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考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