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元扬隔天就把苏兴群和陈文裕叫到家里了,兑现之前请他们时的承诺,给他们一人发了1万块的奖金。苏兴群和陈文裕点钱时手都有点发抖。虽然苏元扬挺大方的,虽然牡蛎场的收获他们也看到了,但毕竟不知道单价,也不知道到底卖了多少钱,而且陈文裕也出去打过工,那些老板所谓的奖金也不过是多发个几百一千,作为他们加班加点的工资罢了,那已经算大方的了。所以即使在心里暗暗猜测过苏元扬可能会给的奖金,但一万块是他们从来没敢想过的数目,那差不多等于他们一年的工资了。
隔天见到华奶奶走路腰都直了不少,这些年她一直自责因为顾着自己,儿子不能外出打工,导致家里连媳妇都娶不起,做媒的人一提起他们家就摇头。现在可好了,儿子一年能挣两万呢,虽然儿子叮嘱了这一万块奖金的事情别给说出去,但就算这样,明面上她儿子的收入也有一万二,跟外出打工的人也差不了多少。这不,这两天都三个媒婆上门了。
到了5月初,村长和有种植的各家都来苏家来领玉米的种子。前面几种作物播种时,种植前准备和播种后施肥等各种管理工作苏元扬一点都没有藏私地手把手教给了大家,而村长嘱咐了这都是他们村致富的关键技术,让大家不要外传,他们都表示理解。如今地里的作物绿油油的长势良好,圆椒的第一茬已经开始采收了,听苏元扬说可以一直收到7月份,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由衷的笑容。
领完种子后又听苏元扬讲完技术要领,各家都干劲十足地开始准备起玉米的播种工作来。
现在村里已经没几个人打麻将了,大家都忙得很充实,就连走路都比之前快速有劲许多,有空也在一起讨论地里的问题。整个苏家村一片冲劲,大家空前团结,氛围前所未有地好。
第16章 苏妍入学()
时间到了5月中,玉米的播种完成后,苏家总算有了一段空闲时间,苏元扬就把村里旧房子推倒重建的事情提上了日程。
这次他请的是村里的建筑队。
苏妍家在村里的宅基地有130多平米,除预留出个10平米多出来作放东西的院子外,剩下的120平米规划成三层的四室两厅。之前镇上房子的设计图苏元扬还保留着,只是加个房间,把原来的图纸改改后就可以用上了。
房子要推倒,苏元扬再回村里就没地方住了,反正镇上离村里的距离也不是很远,就买了部摩托车,这样每天往返镇上和村里一程只需要半小时,很是方便。
这天上午苏元扬带着苏妍回来和建筑队的队长谈新房的事情,正围着房子讨论着,陈日红和陈玉梅就带着当天称好的圆椒重量收条过来了。
先前村长说他去跑农作物的销售,原来他在市里的农产品公司有些门路,在看了圆椒的成色之后,农产品公司开出了每斤一元的收购价,并且安排了车每天上午来收货,当场磅重,然后每十天一次凭收条结算货款。
苏妍家的十亩圆椒地每天差不多能摘一千斤,苏元扬本来是打算以每天二十块钱的价格请两个人帮忙采摘的,因为光靠苏林一个人实在忙不过来。不过陈日红和陈玉梅看到圆椒可以采收就有点坐不住了,加上看苏元扬由于忙直接把磅重的事情交给了苏林,忙找上门来自告奋勇地要下地参加采摘以及旁敲边击地暗示苏林是外人不如自家人信得过,不如把交货的事情交由她们负责。苏元扬笑笑就随她们去了,只叫苏林把俩人的上工记录给记上,到月底再按请人采摘的标准给发工资……
这会苏元扬接了收条随手交给苏妍,苏妍收进她随身携带的小包里。
陈日红看苏妍随意的样子本想说点什么,那一张张纸可都是钱呀,可别不小心给弄丢了,但终于还是没说出话来。不知道为什么,与不到六岁的这个小侄女对视时,总觉得她那异常平静的眸子让人渗得慌,让她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圆椒一直采收到七月底,十亩地共收了八万斤左右,亩产竟然达到了八千斤,比老叶一开始说的预测亩产量还多了一千斤呢!
苏妍家的三层小楼已经完工了半个月了,家具方面倒也省事,苏元扬一个月前就联系了原先给镇上的家打家具的那店,让他们照着之前的再打一套就成!
约了7月30号这天送过来,苏元扬收家具的同时顺便和两个弟弟通报一下圆椒地的收成情况。
苏元河和苏元江早在5月底已经收到自家婆娘的急召,说让他们尽快赶回来。圆椒的产量全是她们经手的,自然知道有没有赚头,她们担心苏元扬一开始只是说得好听,到时见农场赚得多不定就反悔了,不然怎么会给她俩发工资呢!苏元河和苏元江回来帮忙的话,一方面可以先落个口实提醒提醒他当时提出的三兄弟合作的话,另一方面反正在家里干活也有工资可以拿,何必在外地奔波?
苏元河俩人对于自己媳妇以小心之心度君子之腹看待大哥挺不满的,就推说老板要他们做到工程完工才肯放人,一直磨蹭到了前两天才回来。
账目还是苏妍做的,一贯简洁明了的风格。一张汇总表,列明了总收入8万多元,再逐项减去地租、种子钱、苏林的工资、各阶段的人工费用(播种、定植、采收)、肥料费用等等,最后算下来利润为6万3千多元。
最后减了5000块出来作为苏林的奖金,剩下的5万8千多元全存进苏元扬专为苏家农场开的专项账户里。
汇总表后附有这一季圆椒地的流水账,以及对应的各种单据,原件由苏元扬保管,一式两份的复印件苏元河苏元江每家一份。
虽然还没分到真金白银,但捧着账本光看着上面的数字就已经足够让老二老三家媳妇喜上眉梢,对苏元扬让她们先别对外村人包括她们的娘家宣扬农场的事也慎重地点头。
给苏林发完奖金后,圆椒第二季的播种也要开始了。由于已经有了一季的经验,这一次的种植进行得有条不紊。
这段时间苏元扬要顾着牡蛎从浅水区移到深水养成区的事情,农场的事情基本交给了苏元河和苏元江负责,兄弟俩对于大哥的全心信任暗自感激,陈日红和陈玉梅自从被7月份的圆椒地报表给震住后,也渐渐开始信服大伯的话,大有唯苏元扬马首是瞻的趋势。
8月下旬一开始,玉米也可以采收了。农业研究所给苏元扬的这种玉米种子听说是新研究出来的品种,可以直接当水果吃的,因此收购的价格农产品公司给到了每斤2。5元。不过比起圆椒来,玉米不算高产,亩产量才2000斤,但据说对玉米来说这已经算是高产了。这一茬玉米净利润也有3万多,比起圆椒来不算多,但也不错了。而且玉米地空了之后,还可以修整修整土地,再种一季其他蔬菜呢,那也是一笔收入。
陈日红和陈玉梅妯娌俩现在全副身心都放到了农场里,也没有什么闲心思说人闲话和搬东西回娘家了,皮肤变得黑实了不少,但人越发精神,苏妍对她们倒是开始有点改观起来。
说起来,苏妍做完玉米的账后,就要开始准备入小学读书的事情了。苏妍其实没有什么要准备的,反正是进去混日子的。其实按苏妍的想法,小学她也不想去读的,那样太浪费时间了,不如到再大一些时直接去上初中。但这个想法遭到了苏爸的否决,虽然有时候他觉得女儿简直都不用上学了,但她聪明归聪明,小学毕竟是打基础的时候,不上学基础怎么打得扎实呢!
苏爸怕苏妍再弄出什么来让他改变主意,干脆8月底就早早就去报了名,然后带她到市里买文具,挑来挑去又觉得什么文具都配不上他家闺女,最后勉勉强强地都要了最好的。被苏妍笑话他一副土豪样,他倒挺得意的。
到了9月1日,和苏恺当时第一天上学恰恰相反,苏妍苦着张脸被苏元扬送进了镇中心小学的大门……
第17章 奖金()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进入9月份之后,农场的几种作物都开始逐渐成熟。
首先是番薯。9月下旬开始,番薯就可以起挖了。这十亩地的番薯,苏元扬是种来提供给老叶亲戚的蔬果公司的。起挖前就和老叶亲戚约好了派车上门的时间。但他们不分批收,而是想一批全部收走,所以苏元扬这边要安排人在前一天就把蕃薯全部挖出来,以便第二天一早就可以装车。
苏元扬三兄弟加上陈日红陈玉梅,加上苏林他们五个作物地的负责人,然后苏元扬再请了二十个人,忙了整整一天,终于把地里的番薯给挖了出来并装包完毕。隔天称重装车,整整九万斤!
蕃薯也是个高产的作物,只是价格不高,苏元扬只收了老叶亲戚五毛钱一斤的价格。不过也小赚了三万来块。
再过个把月,这地上还可以种一季花生,倒是不浪费。
收完番薯,苏元扬把挑选花生种的事情交给老二老三两对夫妻,自己带着李婉贞开始跟进新的牡蛎柱苗的事情。
苏妍一直觉得苏妈一直困在苏记太浪费了,而且也辛苦,自从她上学后,就开始想着主意找人接替她妈在苏记的活。
前面说过李婉贞的手艺是独家的,因此得找个能信任的人。苏妍甚至想过找她其中一个婶,但眼前她们刚开始有点改变投入到农场工作,苏妍又觉得还未到让她们这么快插手到自己家的生意的时机。
最后还是陈雪接的棒,她那家文具店本来就是用来打发时间的,没什么钱赚早就打算收掉了,但收掉后又不知道再干些什么所以一直犹豫着,她可不想回村里的家去下地做农活和看婆婆的脸色。这天听到李婉贞母女的讨论,就毛遂自荐了。
苏记请人接替李婉贞厨房工作的事苏妍早就和苏元扬商量过,他也早有把自家媳妇调到自己做统筹管理方面工作的意思,一方面现在条件好了不想她再这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