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播这则新闻的时候,那个一向带着有色眼镜看中国和华人的主播,难得的公正客观了一会,原因很简单,他可以得罪冯一平,但中午在场的那些大佬,他得罪不起。
如果说冯一平和他的理论也就那么回事,那不就是打在场那些大佬们的脸吗?
而在冯一平满足的进入梦乡的时候,首都正是一天开始的时候,此时还名为“经济生活服务频道”的央视二套,在早间新闻里,播出了驻纽约记者发回来的新闻短片,上面就有全场起立,向冯一平致谢的那一幕。
金主任早上起来,一向是一心好几用,吃早餐的同时,带着老花镜,浏览送到家
家里的报纸,还关注着电视上的新闻,而他早上关注的,一向是二套,这时看着电视里的那个人和那个场景,嘴长的老大,半天没合上,罕有的失态了一次。
旁边的小保姆真是吓到了,还以为他中风了呢
然后,金翎自然是第二个知道的,之后是梅义良等,再之后,是冯玉萱。
冯一平去美国,最担心的应该是梅秋萍,虽然知道以自己儿子的本事,在美国什么事都不会有,但每天总要念叨几次,早上起床的时候,还是在操心这事,“一平现在该睡了吧,要不要给他打个电话问问?”
冯振昌现在豁达得多,“昨晚不是刚打过电话吗,对他你有什么好担心的?要不下次他出国,你跟着一起去?”
没办法,大多数时候,他们夫妻俩的话风,一直就这样,好事也不好好说。
正忙着煮豆浆呢,电话响了起来,厨房里的梅秋萍朝外面喊,“冯老三,接电话,”却始终听不见回音。
擦着手走到客厅一看,冯振昌拿着竹枝扎的大扫帚,正在打扫门前的那条路。
她一看来电显示,是女儿的手机,这大早上的,有什么事?“玉萱,挺好的吧,吃早饭了吗?”
“妈,”冯玉萱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但是话里依然有股酸味,“你的宝贝儿子,这一次又露脸了,连那些老外都很佩服,而且,新闻都上了中央台,”
“真的?”梅秋萍手里的勺子掉在地上,声音高到把外面的冯振昌都吸引了进来,“怎么了怎么了?”
“一平上中央台了,”梅秋萍喜不自胜对他说。
“啊,快问问,是哪个频道,什么时候?”冯振昌也没心思扫地,跑过去打开电视机。
“二套,已经过了,不过,会有重播,”梅秋萍放下电话,“这么大的事,一平怎么昨天通电话的时候,不跟我们说?”
不是冯一平不说,差着13个小时呢,那时,国内正是深夜。
第二天早上,纽约的好多报纸,比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以及华文的《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等,都更详细的报道了这一幕。
冯一平这个异国的年轻人,在纽约,算是一炮而红。。
。。。
第六十五章 邂逅()
作为重生人士,加上美国大选的全国投票日在即,冯一平不太想坐飞机去华盛顿,又否定了雅各布开车去的提议,大巴当然也不是个好选择,最后,斯坦福的高材生,给清华的在读生,订了火车票,头等车厢。
四百公里,列车需用时三个多小时,相较国内的火车,这些年经历了好几次大提速,美国的这些私人铁路公司,真的很保守。
宾夕法尼亚车站,给人的感观相当不好。
据说最初的车站大楼很漂亮,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宾州铁路财务状况恶化,主楼被拆,而它所有的月台又都在地下,最近一次的整修,也在好几年前,在这没有阳光的地下空间里,通道墙上和地上,到处都是历史的印记以及,污迹,人流量又大,空气质量也相当一般,和地面上的繁华绚丽一比,名副其实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
雅各布跟了冯一平这几天,服务越来越周到,见小老板脸色不大好,说了一声,就朝商店跑,他这一去,花了好一会,回来的时候,老远就在喊,“冯,”
冯一平一看,吃的东西没买多少,手上倒拿着厚厚的一摞报纸,“怎么买这么多?”
“你看,”雅各布激动的一份份翻给他看,“都有你的报道,冯,你现在出名啦”
虽然吃早餐的时候,冯一平就在《纽约时报》上看到了关于自己的新闻,那份报纸,此时也正留在他包里,但现在见了这么多,他还是有些吃惊,这个事。真的有这么大反响?
其实主要是因为年龄,如果他要是四五十岁的时候,做出了这样的事。不会有这么多报道,但一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受到那么多资本家的礼遇,那就很有噱头。
看着这么多报纸,冯一平感觉这地底下的空气,瞬间就清新了一些,“谢谢你雅各布,我爸妈一定喜欢这些,”
“那我再去找找看其它的报纸,”
于是等到发车的时候。冯一平手上,就有11份有他报道的报纸,被小时候做过报童的雅各布,细心的捆扎起来。
冯一平拍了拍这些,他当然不会自恋到把这些拿出来看,但对爸妈来说,带给他们这些报纸,怕是比给他们带回去最名贵的礼物还要高兴。
十点多,准时抵达华盛顿,华盛顿联合车站。比出发时的宾州车站,真的好太多。
国内新建的火车站,除了首都西站。其它的无一不是极具现代和科技气息,但美国不一样,这的好多火车站,都建得像罗马式的宫殿一样,比如纽约中央火车站,又比如眼前的这一座。
出了火车站,迎面就是国会山,其实也不是山啦,充其量就一个丘陵而已。只高二十多米,上面的国会大厦。冯一平在电影里见过好多次,而且一般来说。结局都不大好,各种被毁灭。
他刚拍了几张照,接站的人就来了,可能是因为冯一平在纽约造成的小轰动吧,不但麦克多诺商学院来了一位副院长,乔治城大学,也派来了教务长的一位助理。
这两位,并没有因为冯一平的年纪,而有丝毫的轻视,商学院的副院长甚至开口邀请,“冯,你有来美国进修的意愿吗?如果有这样的打算,我们学院会很高兴向你发出邀请,”
“非常感谢,不过我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冯一平婉拒了他的好意。
他其实当然有这个打算,只不过,麦克多诺商学院,虽然也不错,但是比起其它的几家,综合实力还是靠后一些。
而且,自明年下半年开始,华盛顿这里麻烦事太多,也不是一个很适宜的居住地。
和我们的首都不同,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一开始就是作为首都设计的,这到酒店的一路,路边几乎都是各种政府机构,这些建筑,大多用大理石建造,外观一般都方方正正,很多采用柱廊式立面,整体厚重而又庄严。
乔治城大学,和美国成立于同一年,是美国最古老的耶稣会天主教大学。
这所大学,和美国联邦政府办公厅,近在咫尺,更让人骄傲的是,现在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国务卿奥尔布赖特,都是从这里毕业的。
冯一平的演讲,被安排在商学院举行,不过,今天的这些以学生为主的听众,可没有昨天的大佬们那么好的态度。
很简单,蓝海战略神马的,和大多数学生离得还远,另外,冯一平作为一个在世界上排名靠后大学的在读学生,这几天,跑到他们的地盘来刷头条,难免让这些精力充沛的家伙有些意见。
冯一平很知趣的没有再讲蓝海战略,发言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顾今年的世界经济形势,也没忘了强调自家的《前沿》杂志上,对一些大方向精准的判断,二是明年世界的政治经济形势的一些判断。
最后,顺道恭维了一下他们国家的选举体制,哪怕他心里此时在腹诽不已,过几天就有好戏看。
今年美国大选计票结束后,戈尔和小布什同学,为了总统宝座的各种撕,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世界各地的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学生们,对冯一平的演讲,普遍兴趣缺缺,哪怕他预判的那些事,明年铁定会发生,但一等主持人宣布提问开始,霎那间,下面就热闹起来,一个个争先恐后的举手准备提问。
冯一平马上明白,这些交货们,怕是没憋着什么好屁,估计都想给自己来个下马威呢吧
面对着台下踊跃的人群,主持人还算靠谱,开始点的都是一些比较配合的学生,比如,第一个,是个女孩子,问的是,“你第一次来美国,请问有什么感受?
”
这个问题非常应景,冯一平张口就来,“感受很多,最深的感触就是,和我的祖国一样,美国,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国家,”
等到第三个问题,就不那么友善,一个穿着棒球服的家伙问,“为什么你的书,会率先在我国出版?”
这货不是个好货不过这样的问题,此时怎么难得住冯大专家?甚至可以说是刚好帮了他的忙。
“首先我很荣幸,哈佛商学院出版社,能看中我的作品,并且一再做我的工作,希望这本书由他们出版。
其次,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着要出版这本书,可能有些同学知道,我这本书,一开始是在我的那本《前沿》杂志上连载,作为一本定位高端的杂志,创办的时候,处境比较艰难,我希望用自己的这本书,为它吸引一些人和公司的关注。
等到杂志走上了正轨,而好多读者对蓝海战略很感兴趣,出版社那边,又盛情难却,综合起来,才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
接下来的货,问的问题更特么尖锐,“你怎么看待我们两个国家的选举制度?”
我只是个学生和企业家好不好
他看了看,后面并没有让新闻采访记者进来,还是很谨慎的说,“实践证明,我们两国人民,都选择了最适合自己国家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