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的少年天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何无敌见有人说自己的故事,忍不住竖起耳朵来听。那说书人头发花白,有些清瘦,他说了一句,就喝口茶水,停住不说了。

    何无敌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管家说:“等着人们给赏钱呢!”

    有些客人向说书先生面前递上了大明宝钞,有些给了点碎银子,还有些给了铜板。

    说书先生见了钱,来了精神,说:“这何将军身高是八尺,胸围也是八尺,他是天上的二郎神君下凡,专门辅助我大明灭那各个番国的。所以,他战无不胜,每日他可以食羊肉五斤,饮酒五升,食饭一斗。”

    何无敌有些无奈,这说书先生简直是胡闹。他站起身来,不想再听那人胡说,但是后面的事情却有些蹊跷,原来那说书先生讲起何无敌征伐西域和排兵布阵起来,却头头是道。虽然不免夸大其辞,但是也有六成是真事。

    管家见何无敌有些奇怪,就解释说:“这说书先生神化将军,是为了遮人耳目,其实他每日都买着各地的报纸,甚至连《大明新军战报》都买,所以才能跟上最新的军事形势,把将军说得出神入化。”

    岛津良子边吃肉串边说:“最近京城要疏散人口了。”

    管家说:“据《古代北京城市管理》记载:明初,北京城市人口只有9。6万,到洪武八年(1375年)为14。3万人。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自南京迁都北京后,依南京之例,将北京城按方位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城,各城置兵马指挥司,隶属都察院,为稽查京师地方治安的机构,户籍人口也属该机构管理。随着移民政策的不断推进,北京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到嘉靖元年北京城市居民计约13。4万户,其中内城8。46万户,外城4。94万户,以每户5口人计,北京城总人口约68万人。嘉靖当政以后,大明风调雨顺,连年开拓疆土,如今加上驻京的军人及家眷以及居于皇城内外直接服务于宫廷的人员,京城人口已达24万户,120万,城市人口密度大大增加。为此,阁相张璁加以皇帝开始逐步疏解京城人口。”

    何无敌说:“当今圣上是主张放开户籍控制的,张璁不可能和皇上对着干。这一定是户部的官员,和那北京城的顺天府府尹琢磨出来的歪点子。”

    岛津良子说:“无风不起浪,咱们还是不要妄议朝政的好。”

    管家说:“顺天府尹坚持实行调控北京人口的各项措施。一是外迁京畿卫所军士去边戍屯居。永乐至宣德年间,大量卫所军士迁居京师,导致北京城市人口剧增。为疏解城市人口和加强防御,弘治年间便开始外迁京城及京畿卫所军士,实行边戍屯居。朝廷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军事重镇(也称“九边”),后又在北京西北增设了昌平镇和真保镇,统领大批卫、所的官兵保卫边防。他们大多亦兵亦农,战时打仗,平时从事种植和畜牧业生产。”

    何无敌说:“皇帝已经下令等平定西域之后,就彻底裁撤九边重镇,这条路算是堵死了。”

    管家说:“二是将当初从外省移民到北京的部分人口劝返回原籍。明成祖朱棣称帝初期,为巩固自己的政权,曾实行移民政策,大量屯兵、屯民、屯商于北京,仅永乐初期就迁移了两万多户,达数万人,充实了京城及京畿的人口。但随着人口膨胀,那些外来移民就成了疏解对象。为了鼓励移民返乡,朝廷实行了较为优惠的政策,其中之一就是根据每户的人口数量及路程的远近,给予一定的盘缠(路费)和安置费等,所以不少人愿意返乡。短短的几年时间就有不少人返回故乡,其中以来自山西的移民居多。另外也有鼓励他们移民东北和蒙中、塞外和青海的。”

    岛津良子说:“据说,城西有杨氏大户,自山东济宁移民进京70余年,家中尚有百岁老母,为此主动率全家20多口人远赴辽东垦殖。顺天府尹闻之上报朝廷,嘉靖皇帝特赐金匾一块,上书“仁孝”两个大字,并赐大明宝钞一万,予以褒扬,实为鼓励移民实边。”

    何无敌说:“这还不错。”

    管家说:“三是整治关厢,遣散游民。”何谓“关厢”?《明实录·食货志》载:“在地曰坊,近城曰厢。”即城门外大街及其附近地区为“关厢”,也就是泛指城门外两三里之内的居民聚集地。早年间老北京城的城门外都有关厢,也是大量商贩和无业游民聚集地。从隆庆年间开始,朝廷令顺天府会同五城兵马指挥司整治关厢内外,并令所辖大兴、宛平二县配合,将整治重点锁定于永定门、德胜门、西直门、朝阳门关厢,因这四个城门处于京城的东南西北方向,城门内外聚集的人员最多。特别是德外关厢元大都时在城内,明朝建城时将大都北城墙往南移了五里,于是北边原本城内的五里地被划到了城外。因此,德外关厢区域最大,居住人口最多。顺天府制定了三条整治政策:其一,没有“京籍”(北京户口)者,须搬至离京百里外的地方;其二,房子可以拆走,如愿意空手出门,可以领到一些补偿款。其三,有“纳户执照”者(即工商执照),“营业者不得超过五人,超者裁之。”经过几个月的整治,北京各关厢内外居民大为减少。

    岛津良子说:“这不是因噎废食吗?愚蠢!”

    何无敌说:“有时间吗,我得面见圣上,和他说说。这些官僚,为了头上的官帽,为了迎合君上,没事找事,瞎琢磨,瞎折腾,坑民害民。小民的生意,都被他们折腾的散了伙。这些王八蛋正事不干,就干坏事。除了移民实边之外,皇上并没有别的意思,这些人妄自己揣测,为了自己升官,就不惜坑害我大明百姓。”

    岛津良子说:“你还是小心些,有些话陆炳,黄锦他们说更方便。”

    何无敌一拍桌子道:“有心救民,无力回天!那狗官们就为坑百姓几个钱,故意在户籍名额上做手脚,其实狗屁。”

    (本章完)

第120章 迎接明军的鲜花和牧场() 
何无敌和卫兵吃了肉串,愤愤的离开了,本来开心的夜宵,因为想到那些官僚的胡乱作为,不由得有些沉重。这北京的夜晚又黑又冷,似乎有零星的细雨,又有些许小冰雹。夹着北京特有的砂粒随风裹着,打在脸上钻进脖子里冰凉生痛。

    何无敌感到衣服薄了,身上像被冷气浸透了,觉得浑身有些僵硬。他又不想马上回去温暖的何府,他胸中有些郁闷,就同卫兵、管家,还有岛津良子在街上走着。

    何无敌对岛津良子说:“老百姓的日子难过呀!小民们受到这些官僚的盘剥怎么得了?那些河南、山东移民是因为没有饭吃,他们移民能改善生活。那些官僚,为了多捞油水,把京师生活得好端端的百姓用户籍政策赶走,真是混蛋!”“

    岛津良子说:“那百姓没有户籍,子女在上学,自己家老人在就医方面都存在问题。”

    何无敌说:“其实,那些百姓也真是愚蠢。除了公共道路之外,政府提供的服务是最不可靠的。现在私学这么多,教材又公开发行,只要能找个教育机构去上。到哪里上都不一样吗?为了鼓励民间办学,嘉靖皇帝还推出了在家上学联盟。这些百姓就是不开窍。至于医疗,你没钱,哪里都不给你看病?这些人一心上那大规模的西洋医院,也是脑子有病。”

    岛津良子说:“百姓多是弱者,多是愚民,他们哪里比得上你见多识广,这些人只会随大流罢了。”

    正说着,一只狼狗扑了过来。那狼狗在大街上窜起,直扑何无敌的头顶。何无敌刚进皇宫见了圣上,没有带武器。他只得挥拳砸去。两个卫兵抽枪就打,不等那畜生扑过来,便被火铳打中。

    那狼狗哼了几声,腿脚抽搐几下,就软倒在地不动了。

    两个卫兵说:“死罪,幸亏这狗没伤着将军。”

    岛津良子说:“这狗真像饿极了的狼。逮住什么咬一口算一口,没伤着呢罢?”

    何无敌说:“没有。其实,我十岁之前喜欢狗,那时我和狗能交流,这也是孩子们都有的一个本事。记得那时兴王府前有户人家养了只卷毛土狗叫做花儿,有一米多长,我不仅不怕它,还和皇上与它很亲密。当时,那狗受了别的狗的欺负,我们还未它打抱不平。过了十四岁后,我就对狗不感兴趣,还有些讨厌狗了。”

    众人正走着,从巷子口黑地里“呼”地窜出一个影子,长眼一看,正是那个在蒋太后酒楼的干瘦女子。她说:“你们好大胆,打了我的狗就想跑!”

    何无敌说:“你不好好在酒楼里点单子,跑出来做什么?”

    那恶女子说:“我下班了,刚解开链子遛遛我的狗。你们这群不长眼睛的,居然杀了我的狗。你们想跑,没那么容易!”

    何无敌说:“你个狗奴,你这蠢材,你的恶狗伤人,我还没找你算账呢!”

    那恶女子说:“在我张迩嬭眼里,人命不如狗。我们爱狗人士的世界是你们不懂的,总之我的狗死了就要找你们算账。”

    说话间,几个黑影走了过来。仔细一看,居然是几个顺天府的衙役。

    何无敌说:“你们好闲的工夫,大半夜在街上乱逛。”

    几个衙役见何无敌他们衣着不烦,其中还有一个女扮男装,怕是什么大人物夜访。一个扁平脸的演艺就客气的说:“职责所在,圣上怕这半夜的京城不太平,我们就在街上转悠,一保夜行百姓平安,二防盗贼。刚才有响声,不知道诸位是做什么的”

    张迩嬭说:“你们可要帮我做主,这几个人掏出火器打死我的爱犬。”

    何无敌说:“你自己也在酒楼点单谋生,装什么大个。”

    张迩嬭说:“张阁相是我大伯,你别欺负我朝中无人。”

    听了这话,几个衙役面有难色,那个扁平脸的衙役说:“在京城放枪,乃是重罪,你们还是随我们走一趟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