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日他还亲临明中信小院,共同用膳,不过令人奇怪的是,石文义最后居然是狼狈逃出明中信所居小院的?”萧森也是百思不得其解。
萧飒也是一愣,狼狈逃出!这是什么鬼?
难道,难道是明中信把他赶出来的?
不可能,不可能!萧飒摇摇头,一阵自骂,自己真是疯了,有谁敢把锦衣卫副千户不当人物,直接赶了出来。
他却不知,这种猜想还真的接近事实,明中信还真的就敢将锦衣卫副千户打出来!
“而且,之前还有两人去拜见了明中信!”萧森再次出声。
“是谁?”萧飒一阵心惊肉跳,这明中信到底是何方神圣,来府城两日,居然惹出这么多人,难道,他真的在府城还有跟底?自己一直被蒙在鼓里?看来,应该更加详细地查查这明中信了!
“不知道,不过,我让人继续查了!”萧森道。
“好,一定要查个水落石出!”
萧森就命下去。
萧飒坐在桌后,后怕不已,万一自己不明就理,继续设置圈套,狠狠打击明中信,被锦衣卫抓着把柄,到时就是自己老爹也救不了自己,那时,自己可是会万劫不复的!
把明中信与锦衣卫的关系曝光?让他被千人唾骂,万人撕咬?
不,不能!先不说人们会不会信,就是现在,锦衣卫也不象以前般臭名昭著,与之来往的读书人大有人在,根本打击不到他,如果被锦衣卫查到,是自己在搬弄事非,自己不死也得脱层皮。
思前想后,这明中信居然如刺猬般无从下口,根本就是无解的!
看来,今后得从正面击败明中信了!或者借刀杀人!只有这两条路了!
李老所住院落之中。
李老二人刚进院中,却见一位面若中秋之月,白面留须,鬓若刀裁的青衫中年人疾步前来。
“李老,今日去何处了,居然一整日未归!”中年人上前躬身施礼问道。
“哦,是若愚啊!”李老道。
“正是学生!”中年人恭恭敬敬道。
“惹愚,家中就无须如此多礼了,更何况我们还是住的你的住所!”李老和蔼地笑道。
“是,学生遵命。”
“今日去了一位小友家,就是住在你那小院中的那位小友。”李老解释道。
呵,这中年人可不就是山东提学鲁子善嘛!
“哦,那学生也得前去拜见一番了,毕竟是座师您的救命恩人啊!”鲁子善道。
“不用了,你去的话岂不是要吓坏他,还是等院试之后再说吧!”
“是!”
李老转身向房内走去。
鲁子善与李兆先见过礼后,二人并排跟进了屋中。
“徵伯啊,将那糕点拿来,我再尝尝!”李老坐定后,吩咐道。
“父亲,还是少吃些吧!”李兆先劝道。
“怎么,你还管得了为父!”李老一瞪眼道。
李兆先苦笑着将食盒摆在桌上。
“若愚,你也来尝尝,这糕点确实不错!”
“这?”鲁子善望向李兆先。
李兆先将明中信院中所见所闻一一为他道来。
“这明中信居然与石文义来往?”鲁子善一皱眉道。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七章 李老评价()
“怎么,你觉得石文义不可交?”李老问道。
“是啊,学生以为,锦衣卫还是得敬而远之,这明中信与锦衣卫如此亲近,恐非我辈中人。”
“你这就错了,读书人应该心怀博大,不应片面地就认为锦衣卫无法亲近!”李老正色道。
“是!学生知错!”鲁子善口中虽答应,但看其表情,依旧不以为然。
李老轻叹一声,毕竟鲁子善理念不同,自然无法强求。
“这石文义确实可交,明中信风骨俱佳,二人皆为一时之雄。今日看他们二人的相处方式,明中信并无一丝谄媚之色,石文义也无官员娇纵之气,二人平等相交,不卑不亢。你要学习一下了!”李老向李兆先道。
“明中信?”鲁子善一脸懵样。
“座师,您老人家说的是明中信?”鲁子善急切地问道。
“是啊!”李老一脸惊奇,若愚这是怎么了?
鲁子善神情异样,真没想到,这明中信居然住在了自己的外宅之中?
“怎么,你们认识?”李老问道。
“您看看此书如何?”鲁子善从袖中取出一本书稿,递给李老。
李老疑惑地接过书稿,打开观瞧。
却正是那本《幼学琼林》。
“嗯,名字不错。”李老点头。
“咦,你居然作了序?”李老抬头问道。
“是!”鲁子善回答。
李老继续低头观瞧。
“这是,这是明中信写的?”李老惊诧无比。
“不错,我本来想等院试完后,再行给您,让您看看,此书是否能刊印天下,没想到您都已经与他接触过了!”
李老越看越惊讶,越看书稿神色越严肃,最后,那肃然将书稿合上,半晌不说话。
望着面色肃然的李老,鲁子善心中忐忑不安。
“唉!”李老轻叹一声,“有此一书足以名留千古了!”
李兆先也是为之惊诧,什么书能够令父亲有此评价?这么多年,可从未见父亲如此推崇一个人、一本书啊!
鲁子善本以为这本书也就是教化之功,没想到李老给予了如此高的评价,一时间激动异常。
要知道,自己可是在前面作了序的!也就是说自己也将名留千古!
他也万万没想到这明中信居然如此有才!
“若愚,有眼光!做得好!”李老欣赏的眼光看着鲁子善。
鲁子善受宠若惊,本以为李老会骂他沽名钓誉,没想到会获得如此高的评价。
“座师认为,那此书是否刊印?”鲁子善小心翼翼道。
“算了,先不要刊印。”李老摇头道。
鲁子善一时为之错愕,既然此书可名留千古为何不能马上刊印?
“待我回京,请示圣上后,以朝廷的名义再行刊印,那时就会令天下人受益,而不是仅有山东一府之地受益!”李老缓缓道。
鲁子善震惊得张大了嘴巴,这是要上天的节奏呀!
如果上报圣上,自己与柳知县的教化之功就再也跑不掉了!当然,作序的就不只是自己与柳知县了,应该会有无数大佬要抢这份功劳了。
要知道,名留青史的机会可是不多的,对于读书人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名之一字,有些肥肉放到嘴边,哪有读书人能够抵抗得住这个诱惑!
不过,此类功劳有自己的一角之地,也就知足了!更何况,还有教化之功,简在帝心这般好处!
“对了,这书真是明中信所著?”
“是!”鲁子善肯定道。
“你说说这书的来历!”李老正色道。
鲁子善就将柳知县推到台前,明中信在兰亭文会上如何表现,柳知县如何发现这个人才,明中信如何献书,柳知县如何将此书献于自己眼前,请求自己作序,自己考虑再三,为教化山东百姓,才决定为其作序,最后再三叮嘱要心系百姓,尽快刊印,让山东百姓受此教化,其中原委一一道来。
当然,其中免不了要夸大自己在其中的推动作用!
李老听着,让鲁子善将兰亭文会上的所作诗词一一写来,对明中信之才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借此机会,鲁子善又将明中信如何诗词会友的情形再行讲来。
明中信的遭遇如同故事一般,际遇离奇之极,应对出乎意料,情节跌宕起伏,令李老与李兆先为之唏嘘。
看来,这明中信一路走来,确实辛苦!
但这小子确实有才,居然想到如此办法渡过险关,要知道,一脚踏空可就粉身碎骨了!
父子二人听着都为他捏了一把汗。
故事讲完,父子二人齐齐出了一口气。
通过故事再看诗词,更显生动。
望着眼前的诗词,李老心中赞叹,想当年,自己也无此番逆天啊!不枉自己一番看重。
“行了,此书就留在我处,你下去吧!”李老吩咐道。
鲁子善告辞而去。
“父亲,你看我们何时回京?”李兆先问道。
“不急,本来过几日就可以回京了,但却有此一书,有此一人,我们还得呆段时间,再行调查一下,看若愚一番言语是否属实!否则在圣上面前闹出笑话就不好了!”李老摆手道。
“你派人去陵县再行打听一下明中信及明府之事,记住,务求详细,切不可有所遗漏。回头书稿献上后,估计圣上应该会详细询问的。”
李兆先应是而去。
不提李老如何夜观书稿,单说明中信。
明中信这几日,不再外出,潜心备考,同时也约束小月、学员以及仆役不得外出,即使外出也得两人相随,不得单独行动。几人虽觉怪异,但也遵照执行。
一眨眼,府试来了。
府试当日,明中信一早来到考场外,这儿早已人山人海,考生、百姓往来不绝,济南府也抽调不少衙役和军士在考场周围维持秩序。
府试的考场明显比县试好的多,这是一座大宅院,上书“济南府试院”。
卯时一刻,院门大开,各位读书人在衙役和军士的指挥之下,按照考引分作四排,依次接受检查,检查极为仔细,除考引外任何东西皆不准许带进考场。
(未完待续。)
第一百五十八章 夹带事件()
人海茫茫,在大门外也没有看到几个自己的乡人,黄举等人也未见到,人太多了,人挨人,人挤人。
却看到了历城县胡文超等考生,胡文超等人似乎颇为自信,自傲地向明中信做了个比试的神色,遥遥一礼,便随队伍进了考场。
“不,不,我没夹带,我没夹带!”一个喊声打破了平静,人群一阵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