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是这么慢的速度,它还是能直接辗压德军反坦克炮……这也就意味着它在战场上根本不惧敌人的任何反坦克武器,任凭德军反坦克炮将一发又一发的炮弹砸向其正面装甲,就算是近距离也不屑一顾,英军甚至还不愿意浪费子弹和炮弹而选择用履带将敌人的反坦克炮辗毁。
如果不是因为德军手里有88高炮,秦川有理由相信德军会像意大利军队一样被英军赶下海。
“我们是否可以利用‘三号’坦克的机动性?”秦川问。
毕竟速度是“三号”坦克的长处,而这也恰恰是“玛蒂尔达”坦克的短处,以己之长攻彼之短是常识,而具有速度优势往往可以机动作战。
斯莱因上校摇了摇头:“这一点我们也考虑过,问题是‘玛蒂尔达’后部装甲也有50MM厚!”
这变态……秦川不由在心里骂了声,要知道“三号”坦克正面装甲才47MM。
秦川知道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三号”至少必须逼近“玛蒂尔达”500米才能对其构成威胁,而且还要对着它的后部装甲才可以。
(注:此时“三号”坦克装备的37MM坦克炮是PAK36反坦克炮的改型,它在500米距离的穿深勉强达到50MM)
于是这机动作战就玩不转了……因为任何时候,“玛蒂尔达”只需要在某地摆开阵势就可以无视德军“三号”坦克的骚扰,甚至就算“三号”从后部偷袭也占不了便宜。何况英军还有许多2磅甚至6磅反坦克炮掩护。
想到这里,秦川不由沉默了,气氛立时就变得有些尴尬。
过了一会儿,奥尔布里奇上校见秦川还是没有动静,他嘴角就露出一丝不屑的笑意,似乎在说这个“传奇中士”也不过如此。
“看来!”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我们就只有构筑一道防线,然后以防御工事及英国人的6磅反坦克炮挡住他们……”
“6磅反坦克炮同样很难做到!”斯莱因上校反对道:“它至少得在300米左右才可能击穿‘玛蒂尔达’的正面装甲!”
300米,这对于慢得像蜗牛一样的“玛蒂尔达”也只需要2分钟……而且这还只是有可能,因为这其中还会发生跳弹,另外英军也肯定会用火炮对德军反坦克炮进行压制。
于是可以想像,这么打的结果很可能就是德军勉强能击毁几辆“玛蒂尔达”,但大多数“玛蒂尔达”都会带着英军步兵突破德军的防线接着展开大屠杀。
“可是我们还有其它选择吗?”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道:“我认为我们唯一的胜利的机会,就是在敌人乘敌人突破我们防线的时候利用‘三号’的高机动性从两翼包抄敌人的后方!”
这个计划有一定的道理,简单的说就是用防线上的步兵和反坦克炮对付英军的“玛蒂尔达”,然后用“三号”坦克包抄敌人的步兵和炮兵。
“他们会用反坦克掩护侧翼的!”斯莱因上校说。
“是的!”奥尔布里奇上校说:“所以这是一场硬仗,就看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了!”
秦川知道奥尔布里奇上校这是孤注一掷,或者也可以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德军的确也有这种与敌人拼死一搏的素质和作风,而且在战场上往往还能取得成功,原因是他们对手不具备与他们相匹配的勇气而临阵退缩。
但秦川却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知道这意味着自己活下来的机率也很少。
“或许我们还有更好的办法!”秦川说。
第九十八章 重量差()
“除了速度这个优点外,‘三号’坦克还有一个优势!”秦川说:“那就是重量轻!”
这一点是勿庸置疑的,“玛蒂尔达”坦克之所以会有那么厚的装甲都是用重量堆出来的,这也是它速度慢的原因之一。
“可是……”奥尔布里奇上校疑惑的问:“这对我们有什么用?”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秦川反问着奥尔布里奇上校:“我们在路上是否有一辆坦克陷进沙土里了?”
“是的!”奥尔布里奇上校点了点头,随后就笑道:“中士,你不会是想利用松软的沙子使‘玛蒂尔达’坦克深陷其中吧……英国人不会这么傻的,我们骗不了他们!”
斯莱因上校也点头赞同道:“‘玛蒂尔达’坦克也常常陷入沙土里无法动弹,所以他们会很小心!”
“我知道!”秦川说:“但如果我们的坦克能平安驶过不会陷在其中呢?”
闻言奥尔布里奇和斯莱因上校不由一愣。
“你是说,用我们的坦克做诱饵?”斯莱因上校说。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也许英国人很小心,但如果英军坦克正在追杀我们,而且分明看到我军坦克可以安然无恙的驶过那片区域……”
“于是他们就会想当然的以为那片区域是安全的!”斯莱因上校接嘴说道:“也就是他们以为自己的坦克也一定能开得过去!”
“是的!”秦川点了点头。
这就是人的惯性思维,再加上在紧张的战斗中而且还打败了强敌处于胜利的亢奋中,自然就会放松警惕和戒备。
“可是……”卢卡斯插嘴道:“又怎么能让我们的坦克安然无恙而英国人的坦克却会陷进去?”
奥尔布里斯上校和斯莱因上校没说话,因为他们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这要做起来的确不容易,但却又不是不可能。
因为“三号”坦克战斗全重19。5吨,而“玛蒂尔达”坦克战斗全重26。5吨……这中间有7吨的重量差。
想要达到秦川所说的效果,也就是“三号”能过而“玛蒂尔达”不能过,就要在这7吨的重量差上着手。
于是奥尔布里斯上校马上就派出了第5装甲团所有的侦察兵和堪探队……这些部队平时的任务就是这个,侦察哪里有敌情或是哪里坦克、汽车无法通过等等。
半小时后奥尔布里斯上校就兴奋的对秦川说道:“中士,我们找到合适的地方了,距离这里三英里,只不过是在南面,也就是说……我们距离主力部队更远了!”
秦川明白奥尔布里斯上校这话的意思,与主力部队更远也就意味着想要相互增援就更困难了。
更重要的还是,如果第5装甲团把阵地设在更远的位置,就与第15装甲师的防线之间有一条长达十英里左右的缺口。
“英军会否从这个缺口穿插进攻我军后方?”斯莱因上校担心道:“就像他们对付意大利军队那样!”
“这个可能性不大!”奥尔布里斯上校想了想就回答:“我们不是意大利军队,英国人不敢这样冒险。何况他们也知道,我们坦克的速度要比他们快得多,他们如果在没有把我们干掉的前提下就穿插我军防线后方,那也就意味着我们同样也可以穿插至他们后方,而且还会抢在他们前头!”
奥尔布里斯上校的话当然是有道理的。
在右翼这个局部战场上敌我双方都是穿插部队,除非是彼此将对方挡住分出你死我活,否则都可以对敌后进行穿插,而这样做明显是速度更快的德军更有利……英军如果选择这条路的话只能说脑袋进水了。
也就是说,不管德军将阵地布置在三英里外还是几英里外,只要不是太远,英军就非得与德军一决死战不可。
“那我们还等什么?”斯莱因上校对奥尔布里奇上校说:“长官,我想我该回去指挥部队了!”
奥尔布里奇上校点了点头,然后对秦川说了声:“很好的建议,中士!”
在秦川坐在吉普车上朝步兵营地飞驰的的时候,斯莱因上校就对秦川说道:“知道吗?我们给他一个好看了!”
“谁?英国人吗?”秦川没听明白这话里的意思。
“不,我说的是奥尔布里奇上校!”斯莱因上校哈哈笑了起来:“那个自负的家伙,他从来都没把别人放在眼里,可是今天……哦,是的,他还是没说什么,但答案很明显不是吗?他用了你的计划而不是他自己的,这已经能说明问题了!”
秦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不愿意卷入这场关于斯莱因上校和奥尔布里奇上校之间的斗争中去。
“另外……”斯莱因上校说:“这个计划真的很了不起,你怎么知道会有这样一片沙地的?”
“我不知道,上校!”秦川回答:“不过有时就是要碰碰运气!”
“是的!”斯莱因上校再次哈哈大笑:“而运气始终在我们一边,英国人要倒霉了!”
其实秦川没有说实话,他会提出这个建议并不完全是碰运气。
热衷于研究第三帝国战史的秦川对北非的地理也有些了解,其实这些在地图上就可以看到,南面是撒哈拉沙漠的腹地,那是一片别说坦克就连汽车都很难通过的黄沙,而这种改变也是渐进的,也就是由沙土混合的地质逐渐往纯沙漠转变。
于是,往南走自然就会出现介于“玛蒂尔达”与“三号”坦克重量之间的地质。
甚至“三号”坦克还可以做些准备,比如减少炮弹携带量、抛弃一切不需要的重物等减轻自重,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拉开两者之间的重量差以使自己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但这些其实已没有很大的必要了,7吨的重量差……这都抵得上小日本一辆坦克的重量了。(注:日本95式轻型坦克重7。4吨)
而这些事情奥尔布里奇上校都会解决,秦川需要担心的,就是如果在英国人的攻势下生存下来。
第九十九章 筑防()
三英里的路程对于德军机械化部队来说也就半小时左右……这其中相当一部份时间其实是消耗在部队开拔前的准备上,比如部队的集结、后勤部队的组织等等,真正在路上行军的时间只有十几分钟。
目的地一片平坦,没有任何可以用来藏身的丘陵或高地,甚至就连一个小山包都没有。
所以,当构筑工事组织防御的命令下达后面包师就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