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韵儿懂医术,她觉得自己可以帮上忙,所以决定留宿沈府。她打算等沈家这边安顿好,再回娘家探望父母兄妹。不过谢家人都住在府城长汀县城,而非宁化县,虽然两个县城间距离不是很远,但在这个时代,怎么也得花费一两天时间。
谢韵儿带着小玉走在前方,后面跟着沈溪的几个妾侍,至于儿女则由奶娘和丫鬟看管,留在前面的院子。
沈溪的弟妹,十郎沈运和沈亦儿则被绿儿牵着手缀在后方。
沈亦儿刚跨进月门,人已经开始闹腾,非要捏着弟弟的两个耳朵走,沈运傻呵呵笑着,似乎被姐姐欺负很开心。
“爹,娘,你们见过老夫人了?”
谢韵儿跟小玉一起进入中院正堂,看了沈永卓夫妇一眼,虽然沈永卓夫妇名义上是她的兄嫂,但因她有诰命在身,无需行礼。
沈永卓夫妇显然没意识到这一层,他们当然不会去给自己的弟媳妇行礼,如此双方相处也就多了几分生分。
周氏见大堂上没人,问道:“大郎,你祖母平时最喜欢留在大堂这边,她现在人不在,会在哪儿?不会是你祖母陪着你父母和三哥一起去卖老宅了吧?每次都心急火燎把我们叫回来,此番不会是又诓骗我们,到头来你祖母屁事没有,我们走这一程可不是百十里,那可是好几千里……”
沈永卓一时间不知该怎么回答,涨红着脸,瞠目结舌。吕氏见状赶忙回了一句:“老夫人在后院她的厢房里。她老人家已三日未进膳,今早勉强喝了一碗粥,不过大多吐出来了……”
听到这话,沈明钧两眼一红,眼泪差点儿没滚出来,他再也忍不住,急匆匆往内堂跑去,连妻子都不管不顾了。
周氏伸出手想抓丈夫的后襟一把,却没抓住,只能迈着小步往里面追,后面沈永卓夫妇跟着一起进到第三进院子。
谢韵儿摇了摇头,对跟进来的几人道:“十郎、亦儿,你们跟着小玉姐,一起去见你们祖母,君儿、黛儿,你们俩跟我进去,小文和曦儿留在中院堂上这边等候……”
此刻要去见沈家辈分最尊的老夫人,必须讲一些规矩,沈家人跟非沈家人得分清楚。
沈运是老太太的孙子,还是小孙子,沈亦儿年幼没嫁人,同样姓沈,必须要进去。谢恒奴跟谢韵儿一样,虽然姓谢,但现在嫁进沈家门,就要冠上夫家的姓氏,连同嫁进沈家的林黛,都必须进去探望老夫人。
虽然进入后院的人不多,但加上沈永卓夫妇,一时间也把李氏的房间给挤满了。后堂东厢房,周氏见到一个佝偻的身影背对着门口坐在床沿边,沈明钧进去后,泪如雨下,也不多说,“砰”的一声直接跪倒在床榻前,每一声都带响地磕了三个头。
李氏坐在那儿,一动不动,整个人好像已经僵直了,这画面让周氏感到一阵心悸。
周氏心想:“老太太不会已经过世了吧?我儿如今是大官,我也诰命在身,为啥我一看到老太太心里就打鼓,甚至不想和她照面呢?相公在他老娘跟前磕头,我这是要跟着磕头,还是装作视而不见?”
周氏一步步走到床榻边缘,此时吕氏走过去,在李氏耳边道:“祖母,五叔和五娘来看您了……”
“嗯!?”
李氏喉咙里艰难地发出一声,慢慢转过身子,她闭着眼,整个人瘦得皮包骨头,脸上皱纹密布,模样无比憔悴。周氏这才知道原来自己的婆婆尚有气息,不过看样子,就算没死差不多也只是半条命吊着。
李氏眼睛蠕动一下,像是要努力睁开眼看看自己的幺儿和幺儿媳妇,沈明钧站起身,抽泣着要扶正自己的母亲,边上的沈永卓善意提醒:
“五叔,爹娘找人看过,说是祖母的身子不能面向门口,算命先生说沈家列祖列宗要让祖母去黄泉团聚,让祖母过上好日子,若她朝着门口,人便走了……”
周氏没好气地呵斥:“都什么时候了,这种神神叨叨的鬼话也信?”
说着,周氏主动过去搀扶李氏,可她的手还没接触李氏的身体,李氏的身体突然剧烈颤动一下,好像有很大的排斥,随即李氏猛然睁开眼来,眼圈带着一层黑线,用厉目瞪着周氏,问道:“回来啦?!”
这一声中气十足,好像老太太死而复活,将周氏吓了一大跳,伸出去的手赶紧缩了回来。
沈明钧望着自己年迈的母亲,嚎啕大哭:“娘,儿子……儿子带着您媳妇儿,回来看您了!”
李氏望着沈明钧,努力想看清楚,但显然没如愿,只好伸出手在儿子脸上摸了摸,摸了半晌也没个结果。
周氏这时才想起李氏患上疯病前得了眼疾,这会儿就算没瞎,也基本看不清什么东西了,她这才稍稍安心一些,心里犯嘀咕道:“老不死的不是认不出人来了么?就算我们回来,她大概也不认得我们了……”
此时谢韵儿牵着沈运和沈亦儿的手进得房来,谢恒奴、林黛跟在后面,最后才是小玉等人,不过小玉不敢踏进李氏的房间,就算她在沈家如今地位很高,几乎相当于大管家,可始终是外人。
李氏摸了沈明钧的脸好半晌,才问道:“是幺子回来了吗?”
沈明钧用力地抓着李氏的手,贴在自己的面颊上,任滚烫的泪水滑落,哽咽道:“娘,是我,幺子带着你儿媳、孙媳回来了……”
李氏脸上终于现出笑容,但笑容非常勉强,她急迫地问道:“小幺子呢?哦不对,是七郎,我的七郎可回来了?”
沈明钧看了妻子一眼,周氏俯下身,抓住李氏另一只手,大声说道:“娘,小郎在外地当官,现在他已经是朝廷的左都御史、兵部尚书,人尚在湖广,怕是一时间赶不回来!”
这话说出来后,李氏没觉得怎样,沈永卓和吕氏则震惊不已,以他们的见识,自然知道左都御史和兵部尚书是何等显赫的官位。
李氏笑得合不拢嘴:“当尚书了?好啊,好啊,这下就算我下了黄泉,告诉他祖父、祖祖父,面对列祖列宗,我也有话可说了……”
第1454章 一声叹息()
李氏的笑容虽然欣慰,但因她形如枯槁,满脸黑线,再加上沧桑而老迈的笑容,看上去让人觉得异常凄厉,整个人已到日落西山的状态,完全不复当年的精神焕发。
虽然李氏说话声音不高,但听起来不似病危,这让周氏感觉无比惊讶,她凑上前仔细打量李氏瘦削的面庞,望着李氏黯淡无光的眼睛,问道:“娘,您记起我们来了?”
李氏叹道:“记起来了,全都记起来了,一辈子的事情,都在脑子里,就连我跟幺子他爹成婚时的事情也没忘。我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娶了媳妇,生了孩子,本希望老大有出息,结果却……唉!”
这一声叹息,宛若把一辈子的酸甜苦辣都包裹其中。这一声叹息,仿佛是李氏一生的写照,其中包含着种种苦难、酸楚、不幸,好在有老来得偿心愿的释然和庆幸,才让她觉得这一辈子没有白过。
生命的无常,让李氏不得不考虑身后事,她想着怎样才能风风光光去见九泉下的沈家列祖列宗,她到死都希望埋进祖坟,牌位供进祠堂,而不是死后无处依存。
这是这个时代身为一个女人的无奈,李氏做的一切,不是为了儿女,也不是为了争一口气,而是为了沈家复兴,为了她临终能有个归属感。
沈明钧抓着母亲的手,泣不成声:“娘……小郎……小郎他……他会回来的,他如今……做了大官,领兵打了胜仗……他当的官可大了……”
李氏听到这话,露出开怀的笑容,等她张开嘴的时候,满嘴的牙已经掉光,周氏只看到黑乎乎的喉咙,一阵恶寒。
李氏容光焕发,乐不可支地说:“七郎有本事,那是他自己的造化,不是我的功劳,倒是你们父母培养得好……你们自己没什么才学,只是普通的农家人,要感谢他的先生,感谢栽培他的主考官,感谢朝中帮助提拔他的人。”
“我老了,不能为那些恩人做事报答,但你们要时刻铭记在心,要为恩人们焚香祷告,为他们立生位,你们要记得,自己现在的好日子,是谁带来的……”
沈明钧此时已经哭成了泪人,抽泣道:“娘,您……您别说了,孩儿……孩儿会记得那些恩人……您快休息吧,孩儿这就找人为您看病,为您抓药……”
周氏这时候也道:“是啊,娘,您快歇着吧,我们回来了,沈家就不会散!”
在此时,周氏也开始说起了场面话,她虽然对李氏又恨又怕,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敬佩,尤其当她想到自己的儿子也是沈家一员,自己是因为李氏的准允才嫁入沈家,才有机会跟丈夫过日子,生下孩子,有了沈溪,才有今天无比风光的生活。
李氏还想说什么,但已经没了力气,她张着嘴咿咿呀呀,努力想说事情,却有心无力。吕氏赶紧过来帮忙,轻拍她的后背。李氏微微抬起手,手上的青筋清楚地凸显出来,周氏看了不由一阵心悸。
李氏用尽最后的气力,艰难地说:“幺……幺子,你在娘五个儿子中,年龄最……最小,以前是……是娘对不起你,别恨娘,以前是娘错了,娘走了后,你们想分家,就分吧……但宅子一定……一定要留下来……”
“咱沈家……两处宅子,一处都不能少……有本事的,自己分出去单过也可,没本事的,留下来,给他们置办几亩地……好好过日子……幺子,多亏有你,为娘下了九泉,也有脸面去见沈家的列祖列宗……”
李氏总是提沈家列祖列宗,这让周氏有些不爱听,心想:“老不死的莫非良心发现了?居然到老了,记起我跟相公的好了?哼,早干什么去了,这老不死的偏心一辈子,到现在估摸还在偏心,不想让沈家散,其实不就是让我们养着她那些不争气的子孙呗?”
沈明钧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