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样做的后果可想而知,被灭的可能性可以说百分百。东江军的几万部下虽说都是他一手带起来的,可要知道一旦他自立出来,几万手下能够跟随他的必然少之又少。
造反,这不是小事,一旦败了没有人能够幸免,牵连族人更是稀松平常。
而另一条路自然就是带着愿意跟随自己的部下,投降后金。可这条路也不好走,毕竟他毛文龙在东江与后金干了这么些年,杀过的鞑子无数。
坏了后金多少好事更是不计其数,就算皇太极肯接纳他毛文龙,估计他那些深受其害,与毛文龙有着深仇大恨的部下,定然也不会让他好过。
多方考虑之下,毛文龙选择了潜逃它处,隐姓埋名发展求存。
好在东江镇的老部下,还是有一些跟随而来,但令毛文龙觉得遗憾的是,目前还有两名大将不知所踪。
这两人便是尚可喜与孔有德,此两人都是有谋有勇的大将,先前更是毛文龙的左膀右臂。
如果有此两人前来相助,区区朝廷与饥民根本就不足为虑!
陈继盛莫名其妙,他实在不知毛文龙为何突然间如此多愁善感,连说话的口气都颓废得令人发指。
这根本就不是毛文龙应该有的表现,身为最高长帅,却流露出这样一种情绪。要是让底下的将士们知道了,东江军的士气定然跌落至谷底。
陈继盛皱着眉头,凝重而言:“属下虽不知总兵大人为何对我们东江军没有了信心,但光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的处境很是乐观。”
毛文龙微微一禀,他理解陈继盛的意思,自己确实太过颓废了。收拾好心情,毛文龙恢复了常态,脸上重新浮现笑意:“你说得对,至少目前我们的处境很乐观,是我多虑了!”
闻言,陈继盛宽心下来,他陈继盛先前在东江镇只是一个三流人物。如今好不容易跻身军中第二号人物的地位!
这一切来之不易,他不想就这样失去。毛文龙给了他这一切,所以,毛文龙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他。
没了毛文龙,他陈继盛便什么都不是,这点毋庸置疑!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陈继盛谈不上是一个什么君子。他对毛文龙的忠诚也是建立在利益之上!
但这没有毛病,有利益的牵扯这忠诚才是最稳固的。只要毛文龙能够保证陈继盛的利益,他陈继盛就算把命给他又有何妨!
两人沉默了许久,各自心里都在盘算着,而毛文龙却突然开口言道:“继盛,你可知孔有德还有尚可喜两人的消息?”
陈继盛瞬间愕然,心里顿时忐忑不安,这么久了他一直担心的情况终于还是出现了。
论东江军谁最得毛文龙看好的,莫过于尚可喜还有孔有德!两人更是东江军的主要将领,可以说毛文龙能够在东江镇如鱼得水,这两人功不可没。
“总兵大人,这是……。”
内心翻江倒海的陈继盛迟疑着开口。
毛文龙盯着陈继盛看了许久,忽然轻声叹道:“我知道你此刻的心情,放心,他们是他们取代不了你。”
陈继盛被毛文龙看穿了心思,顿时老脸微微发红。可有毛文龙这句他们取代不了你,却是令他激动异常。
有毛文龙这句话,也就意味着他陈继盛今后在毛文龙的心中已经占有一席之地。
没有了后顾之忧,陈继盛人也轻松了许多,回禀道:“不瞒总兵大人,属下先前有听徐敷奏提起过,尚可喜将军因为与袁崇焕派去治理东江军的沈世奎不和。在总兵大人与我等逃亡不久,便带着几千部下不知去向。”
“至于孔有德将军的去向,却未曾听徐敷奏提起过,似乎,他是在尚可喜将军失踪不久后,便也消声灭迹。”
毛文龙皱了皱眉头,这么看来,要想寻找两人显然不太可能?一番斟酌后,毛文龙唯有放弃寻人的念头。
挥手让陈继盛退下,毛文龙独自在军营中逛起来。洪承畴给东江军带来的压力以及解除,东江军又可以恢复到往常的平淡生活中。
将士们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神情,毛文龙有些低落的情绪也受到这些将士的感染,好了许多。
在军营里逛了一圈,临走的时候碰到了徐敷奏,毛文龙最终还是没能忍住,向他问起尚可喜与孔有德的事情。
结果徐敷奏的回答与陈继盛的回答如出一瞥,至此,毛文龙也算是彻底死了这条心。
毛文龙回到城内,刚刚进入毛府便有亲卫送上,刚刚从洛阳探子送来的书信。
匆匆忙忙的打开瞄了一眼,毛文龙发现陕西那边确实如他所料。
洪承畴确实接任了扬鹤的三边总督一职,现在已经开始全力平反暴乱的农民军。短短的几天时间,洪承畴就已经平复了韩城周边所有的暴动。
现在他正联合其它城的兵力不断的扩大战果,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一个月的时间陕西必然会在洪承畴的强力打压下,很快就暂时平息下来。
毛文龙脸上浮现了笑意,这洪承畴典型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继续表现一下,才不枉明廷对他的期望!
信里的最后一条消息引起了毛文龙的关注,说是明廷对洪承畴的表现很是满意。崇祯也很慷慨,又给他拨来一批粮草。
这样的消息,对于眼前无需再为粮草不足而担忧的毛文龙来说,应该不会引起他的注意才是。
而真正引起他的注意的是,最后一句。随押解粮草的军伍而来的,还有几百个锦衣卫。
几百个锦衣卫出动,这里面必然是有原因的,毛文龙眉头紧皱,心里更是没来由的有些慌乱。
一丝不好的预感悄然浮现心头,毛文龙觉得不能对这些锦衣卫置之不理!
第94章 锦衣卫()
天刚蒙蒙亮,韩城三边总督府便从沉睡中清醒过来,洪承畴穿上衣甲,在众多部将的拥护下出城。
城门早早便已经打开,外面的天色还未见阳光,而且起了浓雾,能见度极低。
洪承畴的部下在城门外分列两边,他自己则独自站在城门中央。
凝视着前方雾蒙蒙的天空,却没有发现任何的动静。洪承畴回身看了眼身后的部下,沉声言道:“为何还人还未到?”
一个身披甲胄的年轻人上前一步回禀:“总督,刚刚已经有消息传来,押粮军伍已经抵达龙门镇,距离我们韩城不到十里地。这会还未抵达,想必是因为天气起了浓雾,视线不好从而有所耽误。”
洪承畴闻言后,皱了皱眉头,却没有多言什么。挥手让部下退回去,他便安心的等着。
本来只是朝廷送粮草来,根本无需洪承畴这个总督亲自出迎。让他这般慎重的原因,是这次随押送粮草军伍而来的还有一个重量级人物。
锦衣卫,这在明朝可以说是一个最有名气的特务机构。在崇祯之前,锦衣卫人人谈之色变。只可惜到了崇祯当皇帝的时候,在一班文臣的建议下,开始逐渐撤销这个机构。
如今的锦衣卫已经无法和以前的相比,但其名头依旧在满朝文武官员中有着不小的份量。
这次前来的锦衣卫指挥使,乃是目前仅存的一个,也是崇祯唯一留下来的一个指挥使。
马英,此人绝对是锦衣卫指挥使中的佼佼者。他在崇祯清理魏党之前便选择全心效忠于崇祯,也在清除魏党的时候,全力配合着崇祯。
他的先见之明让他不用像其它锦衣卫那样,最终被解散。马英至此也成了崇祯的心腹,为崇祯办妥了不少暗地里的事情。
崇祯也没有亏待他,愣是顶住满朝文武的抗议,始终护着马英。至此,他也成为当今朝廷唯一仅存的锦衣卫。
而那些所谓被解散的锦衣卫,其实暗中绝大多数都被马英收编。这也是满朝文武对他最为顾忌的地方。
马英俨然就是崇祯眼目,许多朝中大臣因为站在他的对立面,被其暗中除掉或者诬陷下了天牢。
而崇祯依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后,渐渐的满朝文武便不敢再就这事吵闹下去。默认了马英的存在!
洪承畴虽为陕西的三边总督,全陕的兵权都掌握在其手中。但要跟马英这个朝廷唯一的锦衣卫比较起来,显然还不够资格可以怠慢!
而且马英的突然到来,令洪承畴心里颇为忐忑。锦衣卫所到之处必然麻烦不断,且不管这次他们是为何而来,但洪承畴知道自己这次一定麻烦不少。
正在洪承畴沉思的时候,忽然隐隐约约的传来阵阵马蹄声,极力远望前方的浓雾。只见有大军到来的影子!
沉闷的马蹄声颇有节奏,似乎前方的军伍走得不急。
随着浓雾逐渐散开,洪承畴终于看清了前方来人,骑马走在最前方的正是一身飞鱼服的马英。
其身后密密麻麻的全是跟随的部下,随便扫了一眼,洪承畴估计人数应该有近千人。
而在锦衣卫的后面才是押送粮草的朝廷军伍,在韩城前的官道上,绵延近三里地。看这规模这次送来的粮草定然不少。
马英在距离城门几米远的地方驻足不前,他微眯着眼,眼中厉芒直射洪承畴的身上。两人相对无言互相打量起对方!
洪承畴这是第二次见到马英本人,第一次还是在京城,以前他还是一个小人物,与马英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也就没有什么纠葛!
片刻后,洪承畴脸上挤出虚伪的笑意,快步上前并抱拳哈哈笑言道:“突然得知马指挥使到来,洪某有些措手不及,未能出城远迎,实在抱歉!”
马英全身上下散发着阴寒的气息,片刻后阴寒的气息却突然间消失。他也没有托大,在洪承畴动身上前的时候,他便翻身下马。
其脸上同样是虚伪的笑意,马英抱拳打着哈哈言道:“洪总督太客气了,马某恐有些担当不起。”
马英的言语听起来还算客气,可他的动作却很是随意。明眼人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