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什么事吗?”毛文龙微微一愣后,便开始继续慢慢散步着。
陈继盛虽然迷惑毛文龙为何不停下来说话,非得边走边说,但他也来不及去多想,匆忙跟毛文龙禀道:“总兵,刚才在洛阳那边有消息传来。”
“嗯,什么消息?”毛文龙并没有看到陈继盛的脸,他依旧在不停的散步。
第111章 余波()
毛文龙心不在焉的摸样,让一旁的陈继盛很是无奈,可事情不小,必须尽快让毛文龙做决断,陈继盛也就不敢怠慢了。
“洛阳刚刚来的消息,锦衣卫被杀一事,当今皇上知道后大怒。圣旨已经送到韩城,刚刚上任三边总督不到一个月的洪承畴受到问责!”陈继盛快速的说完,抬头便看向毛文龙。
后者刚刚抬起的脚却始终迈不出去,毛文龙愣神了片刻,然后才快速的缩回脚,转身面对陈继盛,阴冷的说:“怎么锦衣卫死了,反而是洪承畴受到问责?那些锦衣卫又不是在陕西那边出事?”
面对毛文龙的追问,陈继盛很是无奈,耸肩言道:“这个事情现在还有待查清,目前韩城那边怎么样了,徐敷奏他还没有查探清楚。”
毛文龙顿了一下,皱着眉头说:“阿斗现在他们在何处安身?”
自从上次袭击锦衣卫之后,阿斗他们就没有再回来。只是送来马英的人头,以示任务完成,然后便遵照之前毛文龙的吩咐,开始在河南境内充当起饥民流寇。
灾荒之年,河南目前虽还不是重灾区,可也比陕西那边好不了多少。许多百姓同样处于挨饿的状态之中,现在也就比陕西那边好在没有随时发生战乱的情况而已。
出发之前,毛文龙并没有给阿斗他们多少粮草,仅仅二十天的粮草,根据毛文龙的计算,刚好今天他们全军就应该断粮了。
陈继盛没有多虑,直接就回道:“阿斗他们现在就位于洛阳城郊外的附近,具体的地方他们倒是还没有告知,似乎目前还未能真正的稳定下来。”
“还没有找到栖身之所!”毛文龙立刻开始担忧起来。
过了好一会,才见毛文龙呼出一口气,说:“那他们现在的情况怎么样?将士们有没有饿着肚子?”
陈继盛顿时恍然,他这才知道毛文龙在为何事担忧了!他呵呵笑着说:“他们根本就无需担心,上次截杀锦衣卫的时候,阿斗他们就捞了不少的好处。朝廷军的粮草也全部被洗劫一空,而且……。”
“而且什么?有话就快点说,别吊人胃口。”毛文龙很是不爽,陈继盛居然敢吊自己的胃口,正是岂有此理!
被毛文龙这么一威胁,陈继盛立刻就老实起来,陪着笑脸接着说:“而且他们前去洛阳附近寻找落脚点的路上,顺手平了三伙打家劫舍的盗匪,听说又收获了不少东西。所以总兵根本就无需为他们担心。”
“凭我们那两万东江军的战力,不是我吹牛,就目前整个河南府的朝廷军全加起来围攻他们,他们都未必会有事。”这点陈继盛倒是很坚定。
毛文龙显然也是认可陈继盛说的这点,他也没有去反驳,而是直接就默认了。
可毛文龙又想不通,阿斗既然不用为东江军的粮草而操心,为何还不赶快找个安身之地,居然还在到处流浪,这不是乱来吗?
“你可知他们为何不尽快找个安身之地的原因?”毛文龙这些天光顾着注意叶县的事情,倒是把阿斗他们的近况给落下了。
而陈继盛显然对阿斗他们的事情颇为了解,毛文龙一问他立刻就答道:“还不是暂时找不到好的地方给闹的。他们需要在河南府内发展生存,却还要兼备为我们随时打探陕西那边的情况,所以只能在洛阳城附近找地方。”
“可那里最好的安身地无非就是龙门山,所以他们正在赶去的路上。因为龙门山是在洛阳城的南郊,这路还有些远。”
粗略的了解了阿斗他们的近况,发现他们并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担忧的。毛文龙随后便宽心下来!
去掉心里的疑虑,毛文龙才有心思继续关注朝廷与锦衣卫的后续问题。
韩城,今天注定不平静,一大早的城门刚打开不久,便有一个太监领着几十个侍卫,狂奔至三边总督府。
不久后,韩城的所有百姓便听到消息,说是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三边总督大人洪承畴被撤职了。
这消息瞬间就在韩城内传开,然而所有人都不知道洪承畴是为何被皇上撤职?
正在韩城的百姓猜测发生了何事的时候,三边总督府内再次传出消息。三边总督这个位置暂时空置下来,陕西的兵权暂时由原先韩城的总兵李杰代掌。”
三边总督府内,总兵李杰接旨后送走匆匆回去禀告皇上的太监。便立刻回到府内去看望洪承畴!
后者自从接到自己被罢官后,便一直处于发呆之中。三边总督的位子还没坐热乎,突然间由天降横祸,把洪承畴从云端直接拉到地上来。
如此大喜大悲之下,任谁也承受不住这样的打击!
“总督,总督!”总兵李杰连着喊了两声。
洪承畴许久后才缓缓回过神来,他整个人似乎瞬间苍老了十来岁一般,苦笑着道:“李总兵,不要再喊什么总督了,我洪承畴担当不起。”
此刻的洪承畴已经心灰意冷,朝廷的朝夕令改,皇上的多疑与喜怒无常。无不让他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以前的满腔热血报皇恩,这会早已经烟消云散,不复存在。
甚至,洪承畴此刻多朝廷不仅是感到无尽的失望,心里还隐隐带着怨气。
想他洪承畴自从效力朝廷以来,兢兢业业从来不犯迷糊,好不容易终于熬出头了,可却犹如梦中一样昙花一现。
仅仅因为两千锦衣卫的死,就直接把他这个无辜之人撤职处理。依照洪承畴对朝堂上的了解,无疑,他此次替别人背了黑锅成了替死鬼。
“李总兵,老夫已经无心留恋在此,既然朝廷不要我了,我也厌倦了这样的生活。准备着回老家安度此生,不过在离开之前,我希望你看在外面以前同堂为官的份上,帮我查清此事的缘由。”洪承畴咬牙切齿,神情颇为狞狰。
李杰显然也是明白人,更加了解洪承畴的心思,他明白洪承畴此次确实是被冤枉了,因此,他毫不犹豫的点头应承了下来。
第112章 亲赴洛阳()
洪承畴因为锦衣卫被杀一事,受到朝廷的怪罪。刚刚上任不到一个月的三边总督一职被撤,这消息很快就传到了洛阳城。
洛阳城守备司马余在得知消息之后,整个人便开始惶惶不安起来。他先前的预料确实准确,朝廷最终并没有因为锦衣卫的事情牵扯到自己的身上。
他也明白确实是因为朝中,那些对锦衣卫怀恨在心的大臣,卖给自己的一个人情。再加上他的官职不高,追究起来也没有任何的成就感。
反倒是刚刚上任不久的洪承畴成了替死鬼,这点倒是司马余怎么也想象不到的。他要是知道洪承畴会受牵连,导致丢官,司马余定然不敢坐视不管。
可现在说什么也都太晚了,朝廷已经撤了洪承畴的官职,而洪承畴自然不会就此罢休。锦衣卫是在洛阳也就是他司马余的管辖区内出事,最终洪承畴定然会找到他的头上。
没了官职的洪承畴本来并不可怕,让司马余害怕的是,洪承畴在韩城颇得人心,难免会有一些老部下,愿意为他办些事情。
事实证明,司马余的预料半点没错,洪承畴被罢官的三天后,韩城便由总兵李杰传来命令,要他立刻前去韩城商议剿匪的事情。
此地无银三百两,李杰在这个时候让他前去韩城,要说这里面没有猫腻,打死司马余都不信。
李杰已经暂领全陕的兵权,他司马余要是不听令前去,一顶帽子扣下来,随便找个罪名都能砍了自己的脑袋。
可要是去了韩城,估计他的小命也难保!司马余一时间心慌意乱,始终都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在他的心腹手下,云络的建议下,决定对李杰的命令视而不见。
司马余觉得自己反正去了定然活不了,干脆便拥兵据守洛阳城。当天更是命令云络带兵拿下从韩城来传令的将领,将其十来人全部斩首。
消息传回到韩城,李杰当场大怒,势要发兵讨伐司马余。但对方目前还未表现出任何造反的苗头,而且李杰也没有任何直接的证据。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出兵讨伐显然不可。洪承畴也劝他不要冲动,先把情况都上报朝廷,等待皇上的定夺再行事。
李杰听从了洪承畴的提议,很快就修书上报朝廷。
而洪承畴却忽然提出要先行回老家,声称自己已经无心留恋此地。最后还让李杰不要对洛阳的司马余太过较真。
毕竟现在整个陕西都不安定,尤其是出了他这么一档子事情后。那些饥民,流寇必然会趁机搞事。
其它的李杰都答应了洪承畴,唯一一点就是希望他能留下来,至少等到朝廷对司马余的判决下来再走也不迟。
洪承畴苦笑着言道:“就算朝廷的判决下来,定然也不会拿司马余怎么样?”
李杰很不服气,辩论:“怎么会这样?难道朝廷要放任司马余造反不成?”
洪承畴摇摇头笑道:“非也非也,从锦衣卫出事之后,司马余却安然无恙,反而是我背了这个黑锅来看。难道你还不明白司马余是在朝中有人罩着,所以他才会安然无恙。”
李杰大皱眉头,却也找不出别的反驳理由!
最后,洪承畴收拾了一些细软,带着几个下人与府丁告辞李杰,离开了韩城。
临走的时候,洪承畴让李杰不要再插手他的事情,尤其是司马余一事。他吩咐李杰要完全遵照朝廷的意思去办,千万不能擅自做主。
李杰很是无奈的答应了洪承畴,本来还想派出一队官兵护送洪承畴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