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威天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1217章 人才济济() 
    左良玉满面春风的离去,这给后面排队拜访的人带来莫大的信心。此后,洪承畴整整一天的时间都用来招呼这些拜访的贵客身上,他也没有失望,这些将门中的后辈,其实不乏良才。只是太平天下的大明,没了他们的用武之地而已。

    武将是不用洪承畴忧心了,可文臣却还是少了一些人才,而且前来拜访的文臣推荐的都是家中那些不中用的次子。虽然洪承畴也从中看到一些可堪大用的良才,但还是距离他所需的文官少了一大截。

    文官在太平盛世里很是吃香,没有人会把赌注押在未知的未来上。而且大明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让这些文臣都觉得应该让子嗣都留在大明发展才有前途。而能够推荐给洪承畴的不是家中的逆子,就是肚子里没有什么墨水,在大明朝无法混下去的家中小辈。

    世上没有完美的事情,洪承畴也体谅朝中文臣的心思,并没有要挟他们。当天傍晚,洪承畴接待完最后一位贵客,用过晚膳后,便又找到了毛景文。

    “皇上,文臣之中的名门望族,都不肯轻易交出家中有真才实干的子弟。他们的心思,老臣也理解,都是人之常情。但目前可堪大用的文官良才还却不少,所以老臣有事请皇上帮忙。”洪承畴见到皇帝,当即开门见山的说。

    “先生请说,只要朕办得到的,绝对不会推脱。”毛景文倒也豪迈,一点犹豫都没有便答应了下来。

    “名门望族有真实才干的子弟显然是不会放任离开大明,那么老臣想要在一些寒门之中,挑选一些良才,还望皇上能够允许。”洪承畴轻笑而言。

    “先生高明,当今寒门之中人才济济,每年应试也都会有惊艳之才出现。朕准了,先生想要多少,随便挑,只需把名单让朕过目一下即可。”毛景文哈哈笑言道。

    “多谢皇上成全,老臣告退!”洪承畴心满意足的离去。

    此后三天,洪承畴完全拒绝了再次登门拜访的贵客,带着几个侍卫,在老管家的伺候下,坐着马车满南京城的跑。城内跑完了,洪承畴还没有罢手,竟然开始转战郊外的村镇。

    洪承畴所寻之人都是通过层层考试后,能够来到南京首都会试的才子。这些人本身都是颇有本事之人,所缺的只是经验而已。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只会夸夸其谈的家伙,好在洪承畴也不是吃素的,一般见个面,聊上一会便能够识别此人是不是才子。

    兜兜转转近一个月的时间,洪承畴才收手回到自己的小院,整理好挑选出来的才子名册,洪承畴让老管家呈送给皇上观看。

    毛景文的批复很快,当天便批准了。足足四百余名学子,几乎包罗了此界所有的应届生。当然,都是寒门出身的,那些名门望族自然不会让自己家中的子弟出走。

    而洪承畴此番做法,在无形之中大大减少了名门望族子弟的竞争,一时间,各名门望族都心里感激洪承畴此举。

    寒门子弟本来想要出头就难,此刻却有洪承畴给予他们机会,虽然要远赴海外,这些被挑选中的寒门学子心里都有些失落。可洪承畴给他们的承诺实在太过诱人,他们也都放下心中的顾虑,心甘情愿的跟随。

    洪承畴接过毛景文批复好的名册,毛景文笑呵呵的问:“先生到底给了这些寒门学子何种承诺,竟然让他们这样死心塌地的远赴倭国?”

    对于这个问题,毛景文颇为好奇,而对洪承畴给予的承诺,他更是心里痒痒,不问个明白不罢休!

    洪承畴斜了毛景文一眼,轻言解释:“其实也没有什么,只是承诺他们,在倭国任职五年后,如果政绩斐然的,便可随时回到大明。而回到大明之后,老臣答应他们至少可以上任县令以上的职位。”

    太平已然有三年的大明朝,一个寒门学子若想当上县令,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巨大的竞争力无处不在,加之寒门出身的他们,只有才识高超者才有出头之日。不然,没有靠山,没有背景的他们完全不是那些名门望族后辈的对手。

    远离竞争,前往倭国任职五年,即可回到大明从县令做起,这是一个极大的诱惑。要知道这些寒门学子在大明五年都还不知道,能不能过得了最终的应试。

    听了洪承畴的解释,毛景文释然了,可几百人在五年后一下子回来大明,毛景文哪里有那么多的县令给他们当?想到这里,毛景文顿时就皱眉了,沉吟道:“先生,这个承诺的确没有诟病的地方。只是五年之后,几百人若是都回来,朕也没有那么多的县令给他们安排啊!”

    洪承畴呵呵轻笑:“皇上莫慌,五年之后还有多少人肯回来,这个可就说不定了。如果老臣没有猜错的话,这些出去的学子,五年之后想回来的,肯定是那些在倭国混不下去人。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岂肯放弃那里打拼下来的成就,而回到依旧一无所有的大明。”

    听洪承畴这么一说,毛景文顿时觉得有理,他点头笑道:“先生果然高明,朕佩服!”

    洪承畴半点都不客气,坦然收下毛景文的赞美,此后笑眯眯的告辞离去。说是人才已经收集够了,该准备启航的事宜。

    毛景文没有多做挽留,亲自送到御书房门口后,才转身回到房内。洪承畴已然可以准备启航了,毛文龙在信中要求毛景文给准备的东西,毛景文也得加紧安排。沉思片刻后,毛景文当即写了圣旨,命人送到威海卫,所有毛文龙需要的东西,全部都可以在那里装船。

    毛文龙要兵五万,毛景文却大笔一挥,直接出动十万大军赶赴倭国。原因很简单,如今的大明军队闲置太多,一听说可以追随毛文龙到倭国去征战。军中那些想要建功立业想疯了的杀才,立即就联名上书,请求皇上恩准他们前往。

第1218章 围剿() 
    大明朝出动十万大军出征倭国,这是大明朝自平息战乱后的第一大战事。当今的大明朝已非同此前的大明朝,三四年的和平带来了长足的发展,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飞速。又有毛文龙一些超前的治世观念影响,说现在的大明朝比起盛唐的繁华一点都不逊色。

    出海远征耗费颇大,没有盛世天下的支撑根本就做不到,永乐盛世时期的郑和船队比起当下的东江军海军,已然被远远的抛在后面。

    蒸汽机战舰的出现,完全改变了航海的时间与方法。以前出海得靠季风,现在只要海上不结冰,想什么时候出海,就什么时候出海。

    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也开始不断的出现,当然,这些新式武器普通的大明军队并未装备。按照毛文龙的意愿来说,军队的装备只需足够应付当下即可。只有大明朝受到威胁的时候,才可以让军队换上先进的武器。

    观念的转变与重视创新的影响下,整个大明朝已然焕发出勃勃生机!十万大军,五百余艘蒸汽机大型战舰,满载着毛文龙所需的物资,浩浩荡荡从威海卫启航,奔向遥远的倭国。

    从收到毛文龙的来信,到大军准备妥当出发,足足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

    倭国东京城。

    明亮的书房内,毛文龙满脸的喜色,手中抓着的是刚刚才送达的急信。

    “太好了,终于把倭国天皇这只老鼠给揪出来了。”毛文龙眉开眼笑。

    “总兵,那我们何时动手?”浩大低声问询。

    “立刻给阿斗回信,让他即刻动手,记住,这次绝不允许让倭国的天皇逃脱。”毛文龙沉声下令。

    “是,总兵!”浩大拱手称是后,当即匆匆转身离去。

    而在毛文龙的桌上,还有另外一封未看的信,这是大明朝送来的。时隔两个余月,毛文龙才收到来自大明朝的回信,这样的通讯速度让毛文龙很是诟病,却也无可奈何。

    因为通讯缓慢的关系,自古历朝历代都无法掌控过大的国家。这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一旦掌控过大,便会在不久后,因为通讯缓慢的情况而再次分离。

    毛文龙自然也考虑到这个问题,隔海相望的倭国虽说在地图上看来与大明是近邻。但每一次通讯来回动则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这样的效率想要完全掌控倭国完全没有可能。

    好在毛文龙并未想过要永久的掌控倭国,他征战倭国,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为的是占用这里的矿资源。出发点不一样,也就无需为那些去烦恼,但在可能的情况下,毛文龙还是会努力掌控倭国,榨取最大的利益。

    打开大明的来信,毛景文的笔迹让毛文龙倍感亲切。三年,已经与家人分开了三年,毛文龙此刻心里还是颇为挂念。

    信中,毛景文把事情都说得清清楚楚,十万大军与洪承畴还有众多学子都一同赶赴过来。这是一个莫大的好消息,也从侧面证明,如今的大明已然是盛世时期,才能够一下子弄出这样的大手笔来。

    毛文龙醉心于毛景文的来信中,而刚才下达的命令被用最快的飞鸽传书,历经两天便送到了阿斗的手中。得令之后,阿斗当即召集所有的暗卫准备斩首行动。

    毛文龙的要求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抓一个活人回去难保半路上还会出差错,但弄一个死人回去就安全省心多了。所以,阿斗从来就没有打算活抓天皇,而是一直坚守着直接杀了。

    为了确保无误,阿斗借用来五十个热气球,早已在空中包围了天皇的藏身之地。空中有热气球监视,地上由暗卫营出动刺杀。区区几百倭寇而已,还真不被阿斗看在眼里。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阿斗一直等到隔天清晨才行动,三千暗卫在他的率领下,悄然靠近了天皇的藏身之处。

    已经被包围的天皇依旧不自知危险降临,他依旧在催促着部下加紧打造船只。由于没有办法打造大型的船只,他只能用众多的小船拼接起来。虽然这样的办法很笨,可却是他眼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