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便要劝他去投周瑜,以作外援,共图大事。”
诸葛亮道:“徐庶知郭嘉此人否?”
徐庶道:“郭嘉乃我同乡,其人乃是戏志才所荐,郭嘉先投袁绍,后随曹操,其大略不如荀攸,治政不及你我,其才在于术,其一专为战术,其二专为心术,世之奇才少有能彼敌也。”
诸葛亮道:“郭嘉然不知曹操心术不正?不知王莽篡汉也?”
徐庶道:“知又如何,不知又如何?”
诸葛亮道:“如此智慧之人,如何善终?”
徐庶道:“那孔明之见,该当如何?”
诸葛亮道:“我料想郭嘉将不久人世也。”
徐庶道:“皆闻孔明识得奇门遁甲,上知天相,下知地理,观人生死一算便知,今当要一解其惑。”
诸葛亮道:“若曹操平定北方,郭嘉定会劝曹操定了乌恒之后,再南下荆州。”
徐庶道:“何故?”
诸葛亮道:“其因有三,其一曹操奉天子,天子权如同虚设,郭嘉其志一兴室汉复与曹操之路,之为必有分歧,两相难择,若曹操为奸雄必能自利好活,郭嘉却每日内心煎熬,其二驱外寇乃是丰功伟绩,曹操,郭嘉之荣耀也,郭嘉其志二也,其三郭嘉便是等着刘表,刘备,孙权,韩遂,马腾,刘璋其中一人将献帝抢了过去,自己倒也活得自在。”
徐庶道:“若是征乌恒败兵而回,又当如何?”
诸葛亮道:“若是曹操与郭嘉皆死在乌恒,也可做个烈士英雄,史书自有留名。”
徐庶道:“郭嘉要自决?”
诸葛亮道:“郭嘉心术了得,定能劝得曹操北征乌恒,曹操力排众议,待定中原七州,必会远征。”
徐庶道:“可否叫主公出兵许都迎取献帝?”
诸葛亮道:“刘表自不会同意,何故自讨没趣?且不说这天子迎来如何善了,主公只可做刘秀,不可做王莽,这王莽只可留着曹操去做。”
徐庶叹道:“毛阶进言奉天子以令不臣,只怕是曹操一心汉室,到头来,也不得不为自己性命着想。”
诸葛亮道:“此乃宿命也,天道轮回,百世不爽。”
两人不语,心头沉重,这天下若想一统,百姓安居乐业,又是何等艰难之事,政治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权力,富贵的路上都是堆满了白骨,手上沾满鲜血。
第二百四十三章 徐庶荐主公,刘备宴请诸葛亮()
两人边喝边聊,直至黄昏,诸葛亮醉意上头,徐庶便叫家丁将诸葛亮引入客房休息,自己则整衫备马去见刘备。
次日刘备府上宴请,徐庶与诸葛亮同往,刘备又请糜芳,简雍,孙乾,关羽,刘封,五人作陪。
酒宴早以备好,只等两人前来,诸葛亮与徐庶到府已近午时,诸葛亮首次与刘备相见,略显拘谨。
诸葛亮身高八尺,今年二十有四,一身象牙白袍,英俊不凡,气宇轩昂,诸葛亮见刘备正打量自己,自己便回望打量刘备一番。
只见刘备一身丝绸白袍,五十好几模样,长膝大耳,方脸面廓,一脸慈祥,一张富贵之相。
诸葛亮看了数息,弯腰行礼道:“南阳布衣,诸葛亮拜见刘使君。”
刘备见诸葛亮行礼,起身快步走近诸葛亮不及二尺便停,托起诸葛亮双手道:“无需多礼,亮乃庶之世交,便是我之好友,来者贵客,你且入座,我等饮酒聊话。”
诸葛亮道:“谢刘使君美意。”
刘备转身返回自己席位坐好,诸葛亮在徐庶下位一桌盘膝而坐,刘备座好后,举起桌上酒斛,讲道:“我等敬孔明先生一斛。”
席中诸位适才也打量诸葛亮一番,其年纪跟刘封相当,关羽见其少年,心中虽是不屑,但脸上却不露分毫,刘备敬人却是不分老少,关羽自是习惯。
众人随刘备举斛相敬,诸葛亮端起酒斛,回礼,“多谢,刘使君盛情相待。”
若是大族,士家宴请水镜先生,诸葛亮若是同去,便在一旁只听不说,倒也未曾受过如此礼待,正因诸葛亮常受冷眼,当是少年心性,一次与好友崔州平喝多,便自比管仲,乐毅,至此自大名声便传遍荆襄。
在刘备之处,诸葛亮被奉为上宾,心中甚感欣慰,且不知刘备待人皆是如此。
至刘备三人结拜,刘备便常领关羽,张飞到处蹭酒,或府上宴请,听高士谈古论今,解说当今时势,刘备偶尔会应上两句,关羽,张飞则只听不讲,只为二人长得见识,做得上将,皆如此故。
昨晚徐庶来找刘备,便是将诸葛亮荐予刘备。
徐庶与刘备言:诸葛亮其人先从鬼谷传人祝公明,后从水镜先生,其岳父又是墨公传人,习得纵横之术,精通法,论,经,略,术,农,技,乃是世之奇才也,刘备若想得荆州,非此人不可。
刘备知徐庶其能,乃精通兵事,时势,略也,徐庶所荐,刘备欣喜若狂,彻夜未眠,府上早早设宴摆酒上肉,邀请两人前来赴宴,又叫上几人作陪。
刘备一见,其人年纪尚轻,心中便凉了一截,不过转头一念,甘罗八岁便为宰相,人若貌相,待慢了奇才,错失了奇才,大事如何能成,刘备收起怠慢之心,想着如何讨教一番才是。
诸葛亮的身份也是独特,荆州名士黄承彦是他岳父,水镜先生是他老师,庞德公是他师伯,刘表,蔡帽,蒯越是他姻亲,徐庶,马良,崔州平,庞统,刘巴皆是诸葛亮的世交,其兄诸葛谨又在江东为孙权所谋,荆州人事诸葛亮心中早有乾坤。
注:诸葛亮的姐姐嫁给了蒯祺,黄承彦是蔡帽的大舅子,刘表又娶了蔡帽的妹妹,这关系也是复杂的很。
徐庶所言刘备若想得荆州之地,非此人不可,说的倒也贴切。
诸葛亮若出山辅佐刘备,需刘备重礼想聘方能一石二鸟,三顾茅芦便成了必然,我们来分析一下三顾茅芦的意义就能看清问题所在。
曹操若定北方,则拥七州之众,士人归顺朝廷,便是顺应天命,刘备若想得到荆州的民心和士家门阀的支持,得到荆州这块根据地,他需要表现出自己的仁德和尊重士人的态度。
第一点:曹操对士人态度强硬,手段恶劣,士丈夫不想出仕为官,便威胁强迫,甚至放火杀山。
刘备需要做出相反的事情来,形成鲜明的对比,便有了三请诸葛亮,为刘备赢得礼贤下士的美喻。
诸葛亮肯定不会献这种计策,诸葛亮行事皆正,此计只有精通略,术的徐庶才会行之,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是演个双簧给荆襄士人集团看,以显示刘备对荆襄士人集团的尊重态度。
第二点:曹操用人只重才,不重德行,武重文轻,独断专行,独罢朝纲,弄权干政。
曹操性格,作风非常像王莽,王莽是很遭士人集团,权贵憎恨的,王莽新朝一立就开始搞改革,革土地主的土地和私营项目。
在儒礼的封建时代,社会三六九等,文第一,武第二,忠君爱国为先,礼乐法制仅次,曹操是个现实主义者,理性主义者,他不管你那么多,他将自己变成一个弄权的军阀,随自己的性子来。
刘备要赢得支持,刘备则需要与荆襄士人集团共利共治,建立一个远大的目标,僻如兴复汉室,我来做光武帝刘秀第二,大家可以作为原始股进入到权力中枢,封侯列将,荫及子孙,光宗耀祖等等。
刘备要表现出仁德,仁义,礼贤下士,不拘小节,选贤用能,爱民如子等作风,才能将他的名望提升到一个值得托付,值得信赖的主公级别上。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很残酷,刘备虽有英雄之志,英雄之魂,却没有英雄之基,没有佐世之才,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常叹:得孔明如鱼得水,刘备是条成精了鲤鱼,他是多么希望有一天能鱼跃龙门,以成帝业。
刘备每与曹操反,曹操奸诈,刘备仁义,曹操多疑,刘备信任,曹操好色,儿女一大堆,刘备连后代还没有一个,这个倒是反得很彻底。
按理说刘备这种性格应该能得到名士的投效与支持,说不定刘表哪天心血来潮,将荆州牧的位置让给刘备。
为什么刘备现在人才不济,兵乏粮缺?
人分两种,一种现实主义,一种理想主义,现实主义简单来讲叫利益主义,所谓的利益主义,是谁给的多,我就跟着谁干。
理想主义刚好相反,僻如刘备的理想是兴复汉室这个兴复汉室可以理解成延续,重建汉王朝,不管是西汉也好,蜀汉也好,都算成功,刘秀重建的汉王朝叫西汉,刘秀号光武帝,刘备建立益州政治叫蜀汉,刘备号章武帝。
又僻如诸葛亮要做管仲,要做乐毅这样的名相,名将,志向非常的高远。
张飞,关羽的理想是要做樊哙,曹参,赵云要做英布等等,这几个愿意是刘备期许的愿景,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一个创业公司刚开始建业的时候首先要定一个目标,僻如要做到世界五百强,或者改变人类的生活方法等等。
在这个共同的理想下面,就分了个人理想,僻如你想做,你想做,你会分多少股票等等。
理想主义者只有跟着刘备才有机会成功,跟着曹操则不可能实现,跟着曹操最多给你个主管将军干干,跟什么,,成为股东差远了,而且曹操还多疑,说不定哪天怀疑你,就找个借口把你做掉了。
第二百四十四章 再说历史隆中对,三顾茅芦之惑()
刘备三顾茅芦请出诸葛亮是具有政治色彩的一次表演,意图明显,曹操请名士用强,刘备用三顾的方式,对比一目了然,刘备曾说我之所以成功,便是每与曹操反。
徐庶为刘备军师,诸葛亮又与徐庶乃是世交好友,见刘备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就算即刻拜刘备为主公,刘备定也不会亏待诸葛亮,军师的职务肯定是少不了。
诸葛亮年少,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