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个人是否为荆襄集团派到益州去做卧底的呢?我们也没有直接证据。
刘璋后来听从张松的建议,叫张松去荆州请刘备领兵平叛,刘璋真的是被张松,法正说服的吗?
不会这么简单,当两派各持以见的时候,外来势力的客观说法,成为决策导向最重要的导向。
刘备是否每个月写一封书信给刘璋,套套近乎,献殷勤,也没有史料证实,又或者李严认识诸葛亮,李严是县令,他不可能不认识荆襄士人圈子的那些人,我们假设李严和诸葛亮认识,或者是李严和徐庶认识好。
刘备,诸葛亮可以写信给李严,在刘璋询问李严一些荆州事情上,偏向刘备,讲刘备的好话,让刘璋心动。
更直接一点,李严就是刘备派过去的,目的就是为了说服刘璋引刘备入川,对刘璋进行洗脑,作为第三方意见参考的一环,让刘璋信任刘备,觉得平定汉中之乱非刘备不可,刘备为第一人选。
张松向刘璋提出一个方案,迎刘备入川帮助刘璋平定汉中之乱,驱走张鲁,守住益州门户,条件是给刘备一块地盘,给刘备提供大量的军事物资。
刘璋首先考虑的合作对象是曹操,曹操不愿和刘璋合作,怎么合作?
我继续当益州牧,承认汉臣,每年上贡,你曹操也不要发兵打我。
折了半的投降不要,即使你不折半投降,曹操也不要,曹操要发动战争,要持续三分天下的局面,曹操不希望这么快就统一华夏,曹操需要养寇自重,曹操要维持这种局面,曹操茫然又矛盾,他甚至不敢呆在京城,怕有人要谋害他,他只有领军出征才能感觉安全。
刘璋求次之,刘璋找刘备合作,这是一种必然,因为不合作,等来的只能是灭亡,做刘表第二。
张松,法正一派主张迎刘备入川,黄权,王累一派反对迎刘备入川,各有说词。
最后刘璋做决定了,但刘璋不能搞独裁,直接倾向哪一派,他需要第三派的力量加入进来,那就是李严的外来派,带来客观的说词,所谓刘璋希望的好消息。
益州的政权构造,最上层刘璋集团,益州世家士阀,益州名门旺族,曹操收拾了刘表,导致益州的政权结构发生了变化,多了一个荆州士大夫集团,刘璋希望思变,这一变就变了天。
李严告诉刘璋,刘备仁义,能征善战,没有多久就用武力收复了荆南四郡,得了荆南四郡的人心,有很多名门旺族加入刘备的团队,有名将黄香之后的黄忠,有庞德公的侄子,有黄承彦的女婿,有五常的马良,有刘表的从事伊籍,大将等等。
刘璋一听,很高兴,又继续问,刘备这个人怎么样?
李严答:这个人重情重义,没听过有干过违背道义的事情,治理地方与民秋毫无犯,对曹操是恨之入骨,忠于汉室,一心匡扶汉室,重振朝纲。
刘璋听完,对自己的属下讲,你们看,这是我刘家的人,非常的不错,我应该请他来帮忙。
刘璋的话讲完,肯定还有谋士死誎的,不过刘璋这句是定调了,不再由你争论是非的时候了。
即然刘璋已经定调,其他人反对也没有用。
刘璋派张松去跟刘备谈判。
一个有求,一个有意,刘备就领着庞统,简雍,黄忠,魏延,霍峻,刘封,五万左右兵马就入川了。
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全留在了荆州。
为什么是这种布局呢?
第一点:要收拢荆州系的将士之心,就要给他们立功。
第二点:入川之行,前途未卜,生死莫测,前程未定,后路不得有失,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都是死忠,守荆州最保险,。
第三点:庞统有谋,以奇致胜,黄忠,魏延勇冠三军,这个搭配没毛病。
第四点:刘备,关羽,张飞兄弟关系太好,容易坏事,到时是听庞统的,还是听刘备,关羽,张飞的?
第五点:刘备入川就是要去干坏事的,诸葛亮行事太正,不合适陪同入川,庞统心狠手辣,黄忠经验老道,魏延果敢不怕死,霍峻低调保守,刘封是个保险,刘备死了,刘封这个义子可以接手工作。
综合以上几点,这个搭配是不错的选择。
刘备入川走了一半,法正,孟达领着五千兵马前往迎接,一路护送,将刘备护送到涪城,法正孟达回成都复命。
史料记载,庞统,法正,张松三人一直劝刘备袭杀刘璋,而刘备并未答应,刘备说:我并没有恩情和信用给益州百姓,杀了刘璋,反而背上骂名。
刘备更是指责庞统,汉室同宗,不可同室操戈,兄弟相残。
庞统,法正,张松三人是否提出这种建议呢?
我的想法是张松有可能是献过这种计策,庞统和法正不可能提出这种方案。
从张松的角度来看,张松的哥哥张肃是广汉太守,张任跟张肃有没有关系,没有史料证据,不过在古代,同姓同朝为官的话,都会扯出点关系的,攀上祖上几辈也会结交一番,三国演义里是张任用弓箭射死了庞统,三国志里写的是刘璋的弟弟,刘珍用弓箭射死了庞统。
那真实的历史又是怎么样呢?有人说三国演义不可信,三国志是真的。
刘珍历史上没有什么记载,刘璋的弟弟那肯定也跟刘璋一样,可能是一个吃喝玩乐的家伙,箭术就那么好?
不可能,那只有一种可能,刘珍是守城的指挥官,庞统指挥攻城战的时候,刘珍对张任说,你箭法好,帮我射那个骑马的谋士。
张任搭弓就射,就将庞统射死了。
庞统不会武功,身边又有亲兵保护,不可能那么容易被敌将射死。
难道是刘备要庞统死?庞统是做了什么事情,让刘备忌恨,让周围的将士,谋士对他如此憎恨。
庞统之死,可能是因为张松之死,益州士大夫集团猜测或者是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是庞统策划张松被刘璋杀害,为刘备有借口攻打刘璋。
这件事情得罪了益州士大夫集团,刘备想得到益州集团,士大夫,武将的信任与合作,只能牺牲庞统了。
庞统一死,益州的很多顶级谋士和武将纷纷投诚刘备,就连刘璋最后也出城投降了。
刘备传(十三)()
庞统又是怎么样策划谋害张松的呢?
法正又是怎么样反杀太庞统的呢?
我们的智圣诸葛亮又是怎么为庞统报仇干掉法正的呢?
在刘备传里我们只是提一下,在诸葛亮传里我们再详细解读一番。
刘备攻打刘璋是没有借口的,刘备在没有借口的情况攻打刘璋,是不正义的,不正义的战争大部分都会输掉,即使最后赢了,政权不合法,也会出现叛乱,最后让其他人有借口颠覆政权。
所以法正和庞统更不会让提出让刘备袭杀刘璋这种愚蠢的建议。
张松为什么提出这种计策?
是试探刘备还是另有图谋?
张松一冲动就给刘备献了巴蜀图,回成都后,可能是被张肃,法正指责了一番,而这时候的张公松很害怕,因为把柄捏在刘备手上了。
张松希望刘备能尽快的搞定刘璋,得到益州,夜长梦多,刘备还未得到益州,说不定自己就被刘璋杀了。
一是试探,二是为了保命。
这可能是张松劝刘备在宴席上袭杀刘璋的动机。
刘备能杀吗?不能,他杀了,这益州怕是难得到了,只有刘璋对不起他,要杀刘备,起兵围攻刘备,刘备反抗反刘璋,把刘璋的的武将,谋士,一个个给抓起来劝降了。
我们往前推做个场景,刘璋召集益州的大小官员开会。
主题是张松去许都回来了,带来了关于益州命运的消息。
张松把去许都见曹操的经过,遭遇在开会的时候一讲,讲完还总结了一下,曹操这个人不把我张松放在眼中,拒之千里,爱理不理,至于张松有没有讲曹操的坏话,我们就不多费唇舌了。
益州大小官员听张松讲完,心里想什么?
曹操瞧不起益州官员,就算投降曹操也不会得到重用。
张松是谁?张松是益州士大夫集团的代表,世家门阀,名门旺族,曹操不待见,曹操只想给那些寒门武将立功封侯,陪养自己忠诚的嫡系。
连张松这种益州名士都不待见,那我们呢?
一群座在底下的人,心情沉重,思考何去何从。
这时候张松就讲到一个人,一个叫刘备的人,面阔耳垂,长手至膝,人中龙凤,大汉皇叔,屈栖新野,传闻有喻此人便是光武帝刘秀在世。
大家一听心里就乐了,还有这么一个人。
但是表面上不能这样讲,马上就有人当面就骂张松了,要说汉宗正统,主公刘璋才是正统,一个山野遗孤,又无名望,又无兵马,怎可相提并论。
大小官员都纷纷附合,刘璋心里不是滋味。
刘璋说:先这样,大家都散了吧,张松你去趟荆州,去见刘表,看他有什么想法,顺便观察一下刘备,如果有时间过江东见见孙权也行。
张松就这样去了趟荆州,见到刘表,刘表有什么想法,没想法。
张松见刘表,刘表问侯:刘璋还好吗?
张松说:还好,还好。
刘表说:找我有事吗?
张松说:曹操平定了乌桓,接下来曹操可能会攻打您,又或者攻打我们,你有没有主意应对?
刘表说:没有,我准备投降朝廷。
张松说:曹操是逆贼,您是皇亲,一个皇亲不思报效朝廷,反而去投曹贼,是何道理。
刘表心里想骂,你给我滚,但是嘴里不能这样说,刘表说:我正为这事烦恼,你们益州牧刘璋是什么想法,有何应对办法,想好了来告诉我,或者写封信给我,你先请回吧,最近身体不好,不能接待你。
张松叹气一声,起身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