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关羽是谁?关羽是忠义的化身,是你曹操放的,曹操当着自己上千战将的面的夸赞关羽的忠义,现在我将关羽人头送给你,你叫我杀的。
孙权非常坏,会玩心机。
三国演义,曹操看到关羽人头,当时吓坏了,接着疯病犯了,没二个月就死了。
孙权就是这么个人,联合刘备打曹操,联合曹操打刘备。
刘备大军压进为关羽报仇,要夺回荆州,孙权没有办法,向曹丕称臣,把吕蒙人头送给刘备,杀关羽的人,我孙权全给你杀了,刘备没兴趣,他只要荆州。
孙权不还,荆州的几个太守,孙权都赏给江东世家门阀了,要是没有的,有本事你自己来取。
孙权当时是非常惊惧的,他并不怕刘备,他怕曹丕,如果曹丕数十万大军南征,东吴就灭了,刘备二十万大军,曹丕四十万大军,两面攻打,孙权是没有办法守住江东的,曹丕不干,你们打,我看热闹。
孙权说曹丕,我向你称臣,称你的附属国,向你进贡。
曹丕说,可以,封你为吴王,替我镇守江东,但是你要上贡。
孙权说,可以,你要什么我都给,只要你不打我。
公元221年,曹丕没来打,刘备十几万兵马来攻打孙权,刘备大败,刘备本想曹丕出兵,曹丕不出兵,如果是曹操,曹操可能会出兵,但曹丕不会。
刘备败了之后,孙权又和刘备联盟,刘备说不干,孙权说,你不干你找死吗?
刘备说我死都不干,结果刘备就死了。
刘备死了之后,孙权和诸葛亮达成共识,继续合作,曹丕打你,我出兵攻打他,曹丕打我,你出兵打他,就算不出兵打他,你也不能出兵打我。
就这样,两个弱国才能对抗曹魏,得以生存下去。
三角关系,非常的有趣。
公元222年,曹丕觉得这个孙权是不是忽悠了自己,这刘备败的也太快了,本来还想看他们两个家伙打个你死我活,把江东打烂了,不打烂也扒下江东一层皮下来,这孙权就死心塌地的跟我混。
哪知道刘备也太无能了,连江东几个将领都没收拾掉,更别说打下几个城池。
曹丕三路攻打孙权,孙权说,我不怕你,我跟诸葛亮结盟了,来吧,蜀汉不来打我,你老子打了十几年都没有把我怎么样,你更不行。
结果陆逊大败曹休,孙权这下得意了,刘备,张飞死了,蜀汉是没有人找自己报仇了,蜀汉未来的国策只能北伐了,我算等到这一天了,占了三州之地,就算称皇帝也安枕无忧了。
孙权马上和曹丕断交和诸葛亮结盟。
公元225年,曹丕亲征,也不行,大败而归。
曹丕就搞不懂了,三国大势是个什么鬼,江东世家门阀的利益固化根本啃不定,你动他的利,他能跟你拼命。
公元225年…公元229年,五年时间内,江东并不是稳定,时有发生叛乱,曹丕也委任大将攻打过二次,皆是无攻而返。
孙权王朝准确的来说就是江东军阀集团,前期依靠的孙氏军事武装,后期依靠的地方豪强,生存法联蜀抗魏。
孙权是三国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24年,曹操没有称皇帝,曹丕只做了六年,曹睿做了十三年,刘备只做了二年。
孙权是非常阴险的人,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任大都督之死都与孙权有关。这四任大都督,江东兵马总指挥都是江东国策转向的牺牲者。
周瑜是抗曹的代表人物,守住了江东基业,促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
鲁肃是孙刘联盟的代表人物,帮助孙权赢得了发展时间,让孙权的版图扩张了一倍。
吕蒙是鹰派代表人物,帮助孙权夺取了荆州。
陆逊是江东世家门阀,本土豪强的代表人物,巩固孙氏集团在江东的统治地位。
这四任大都督让孙权坐稳这个位置数十年。
孙权的优点,会用人,会杀人,能低头,也能张显英雄之气。
相比另外两个领导者曹操,刘备的魅力略逊一筹,但是孙权能让江东生存数十年之位,长位时间之长,是曹操和刘备无法比的。
曹操奸,刘备仁,孙权中庸。
曹操忠,刘备装,孙权厚黑。
蜀汉政权的构成是荆州士大夫集团和益州士大夫集团搭建而成,刘备只是一个平衡各方利益的管理者。
刘备会识人,用人,一生被道德约束,受累于仁义之名,前期的回报非常可观,刘备得到了荆州,益州二地,建国称帝,但同样这些也将他送进了坟墓,关羽身死,刘备不得不攻打孙权,夷陵之战大败后,就死了。
孙权十万大军被张辽数百兵马所败都没有像刘备这样,一病而亡。
曹操这个人就比较强,正因为曹操个人有大智慧,他手于的将领都不怎么样,没有办法独挡一面。
孙权可以将兵马大权交给周瑜,交给鲁肃,交给吕蒙,陆逊,但曹操不行,曹操内部没有这种人才。
人才是历练出来的,统帅也是一样的。
江东大部分的时间是守江东,守曹操,曹丕的进攻,还有一部分时间是平叛,对外发展发动战争的机会很少。
孙权三征合肥都失败了,而对外发展的成果是吕蒙攻占了荆州,步鹭攻占交州。
孙权晚年变得非常冷血和无情,杀人如麻。
孙权的几个儿子也是为了继承人的位置,你杀我,我杀你。
为什么孙权晚年变得滥杀,脾气暴躁,每一个王朝涉及到皇位争夺的时候都是腥风血雨。
孙权也是知道自己这辈子是没有机会入主中原的,他举起屠刀,杀害那些对孙氏家族的统治有威胁的权臣。
太元元年(251年)冬十一月,孙权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后便得了风疾,当年十二月,孙权急召大将军诸葛恪入朝,委托后事。
大概也是跟曹操一样得了精神分裂,接着就挂了。
神凤元年(252年)夏四月,孙权在内殿驾崩,终年71岁,在位24年。庙号太祖。葬于蒋陵。孙权是三国时代统治者中最长寿者。
诸葛亮传(一)()
诸葛亮冠以智圣的美称,是智慧的化身。
诸葛亮并不是死后就出名,而是明末出名的,我们现代人,可以不知道管仲,但却无人不知诸葛亮。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将诸葛亮这个角色神化渲染,借东风,草船借箭,七擒孟获,空城计等等,一系列的故事情节,非常的精彩,但这些都不存在。
诸葛亮是寒士法家的杰出代表,一生清㾾正直,刚正不阿,执法如山,诸葛亮死后被士人称为士大夫的典范。
诸葛亮的祖父是诸葛丰,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相当于现在的京城市长职务),父亲诸葛珪任泰山郡丞(县长秘书)。
历史1:诸葛亮3岁时母亲过世,8岁时父亲过世。
又有人说诸葛亮的父亲是诸葛亮13岁时过世的。
诸葛亮,诸葛谨,诸葛均三兄弟和两个姐妹被叔父诸葛玄收养,抚养成人。
诸葛一族是徐州琅琊郡人,诸葛玄在历史上没有记载任何官职,只有数笔,诸葛玄是刘表的属吏,我的猜测可能是做个县令,或者县丞之类的官职。
诸葛玄在荆州刘表属下任职,公元193年曹操攻打徐州,诸葛玄回乡接诸葛亮,袁术表诸葛玄豫章太守。
还没上任就生病了,接着就死了。
袁术又令朱皓接任豫章太守一职,诸葛玄临死前将诸葛亮,诸葛均托付给好友代为照料,此时的诸葛亮才十三岁。
另一种说法,诸葛亮的父亲在曹操攻打徐州的时候病亡了,诸葛亮的叔父去接诸葛亮一家的时候,路上病倒,在平顶山病亡。
公元194年,诸葛谨21岁,诸葛亮14岁,父母双亡,叔父也死了。
不知道诸葛亮有没有算过命,不过当官的家族,子孙都会找算命先生面相,诸葛亮可能是那种旺主克亲命。
我为什么这么猜测,诸葛亮隐居卧隆冈种菜,一个十几岁的小孩子,不去读书去种菜,不符合逻辑,古时候都比较迷信,假如诸葛亮是这种命相,他的两个姐姐都不会让诸葛亮跟随的。
假如你几岁就死了老妈,十几岁死了老爸,叔叔去接你,结果又病死在路上,你心里也会怀疑,自已怎么这么衰,是不是自己把他们克死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这个时候想法是很多的,会自责,自罪,干脆谁也不投靠,自力更生。
不依靠亲属,自力更生,可能是命算的跟诸著亮解的,天煞孤星的破解之法独居。
诸葛亮有二个姐姐,一个嫁给了荆襄世家门阀的蒯祺,另外一个姐姐嫁给了荆襄名士庞统的儿子庞山民。
什么时候嫁的,我估计是在诸葛玄任豫章太守或者是任刘表属吏的时候,世家与官吏联姻是很正常的事情。
诸葛亮在荆州的关系网是非常铁的,跟刘表,蒯越,庞德公,蔡帽都有关系。
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没有依靠了。
诸葛亮从官二代变成了寒士,可想而知诸葛亮此时的心理落差。
诸葛亮的二个姐姐嫁的这么好,他可以投靠他姐姐,在蒯家寄养,不愁吃穿,也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又或者住进庞家,吃穿不愁。
诸葛亮想做农民吗?没有人想做农民,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更不想去做农民,如果是你,肯定天天想着大鱼大肉,穿美服,有小朋友一起读书,玩耍。
只有一种可能诸葛亮被别人认为是那种克亲命,只能独居卧隆冈,而诸葛亮的命相可能也是非富即贵的,王侯将相。
现在人都很相信命运,何况在古时候,迷信程度比现在还严重。
诸葛亮不可能跟别人讲,我是克亲命,我弟弟不是,我一个人做农民就好了,我弟弟诸葛均去跟他姐姐。
没有人相信,诸葛亮只能带着弟弟诸葛均在隆中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