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巨宼逆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药?那东西除了在火枪火炮上发点药子,其他也就是做个药发傀儡,发射得慢不说,一不小心还容易爆膛,威力再好也没啥用!”

    “老神仙爷爷,这下可是您错了!那火药若是制得好了,不但可以发射枪炮,而且还可以装在容器内做成炸弹,一旦引爆,威力惊天动地,却是攻城拔寨的利器!有了这物事,以后咱们攻城就不用拿兄弟们的尸体去填了!”

    老神仙却仍然不大相信,又狐疑地问道:“果真如你所说?真有这般厉害?”

    “我亲眼所见,并且还亲自动手试过!咱们军中有火药作坊,材料也是齐备,尚爷爷如果不信,我马上制出来您一看便知!”李元利斩钉截铁地说道。

    “好!如果你真能制成此物,那是咱们大顺军之幸!”老神仙见他说得如此肯定,也不由得相信了几分。

    “元利,先帝爷到底还是丢不下咱们婆孙啊!你放心,既然是先帝爷来催了,无论如何,我也要叫二虎他们奉你为主!”

    “当年我离开西京时,先帝爷曾对我说过,如果他不在了,就奉补之为主,如果补之不在了,就奉你为主,后来因为咱们投了朝廷,补之也就熄了这份心,再加上补之也没有那份能耐。”

    “后来补之去世后,我见你也是个浑噩的,就没有再提这事,没想到如今先帝爷又来说这话,想必也是有了周全之计,我就依他便是。”

    李元利听得此话,心下顿时大喜!

    自己绞尽脑汁想出这一番说辞,如果换了在后世,人家只当他是放屁,可高夫人却相信。就连老神仙虽然现在有些置疑,但日后自己会拿出事实来让他相信的!

    高夫人口中的二虎就是刘体纯,他原在大顺军中任果毅将军,智勇双全,资历既老,威望也高,在各路大顺军中都很有威信,而且他前年就奉了太后的令来到夔东经营退路,已经率先占据了巴东有利地势。

    这一次大顺军余部北上夔东,说白了就是来投奔他的,如果高夫人能够说服他奉李元利为主,那么收拢夔东十三家兵马将会更有把握。

    根据前世的记忆,李元利隐隐约约地想起来,夔东十三家的将领总兵在十年后清军大举围剿时,绝大多数都投了东虏,只有刘体纯全家自缢而死,袁宗第和郝摇旗全力抵抗,后被俘杀害。

    但其中的郝摇旗所部,自随闯王起兵以来便军纪败坏,烧杀淫掠无所不为。大顺军现今名声不大好,有很大原因就是这样的人造成的,实在是不值得拉拢。

    若是有可能的话,李元利更希望能够除掉他,借此来慢慢获得百姓们的信任和拥护!

第6章 火药(一)() 
按照李元利的想法,把大顺军余部全部收拢之后,就要开始全面整军,把老弱都裁去屯田、做工,只留下青壮敢战之士,重新训练成军,再辅以火器之利,在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中才能有一争之力。

    如果还是象原来一样把这些人不分良莠地聚到一块,对于战斗力的提升并没有多少好处,反而是得不偿失,浪费本就不多的钱粮。

    “尚爷爷,事不宜迟,咱们这就去火药坊,把这新火药做出来让您瞧瞧!”李元利有些迫不及待。

    制火药对他来说实在是简单,只不过完全手工制作比较麻烦,并且质量也算不上太好。

    尚炯也想看看这孩子先前到底是不是在胡说,于是便点了点头。

    几人走出门来,李元利一看,外面早就围了不少人,这时一见,都纷纷上前问好,有叫太后的,有叫侯爷的,也有叫老神仙爷爷的,乱糟糟不可开交。

    李元利却只看着眼前这个眉开眼笑地向自己行礼的关中汉子,心里有些感慨,他伸手扶了一把道:“铜头,不用多礼,带几个兄弟,咱们去火药坊。”

    这汉子名叫李盖,原本是关中渭南人氏,也是自幼父母双亡、举目无亲,被李过收留,他只比来亨大两岁,早年间李元利任孩儿军的首领,李盖就是他的亲兵,两人最是亲近不过。

    李盖极其悍勇,武艺也极为纯熟,后来李来亨就让他作了亲兵队长,曾经不止一次救过李来亨的命,这回他摔倒之后昏迷不醒,李盖就极为自责,认为是自己没有保护好侯爷。

    李盖不善言词,听李元利一吩咐,便转头招呼外面的亲兵。李元利见高夫人和黄氏也要一同前往,就对她们说道:“太后,火药坊不是安全所在,您们在这儿等候就行了!”

    人多的时候,李元利也会象大伙一样称呼太后,高夫人也不以为意,想了想那火药坊确实脏乱,而且还有些危险,原来就出过事伤过人,就叫了黄氏又回到屋里去烤火。

    说是作坊,其实就是几顶用牛皮制成的军帐,因为要防潮,这几顶军帐都是最好的,一个孔眼也没有,里面堆的都是油纸包好的成品火药和各种材料。

    忠贞营本就是大顺军余部的主力,这些年来走南闯北,缴获甚多,火器火药自然不缺,并且还有打造火枪和制造火药的匠作坊,原来还有从明军处缴获的火炮,只因后来山路难行,才不得已丢弃。

    李元利走进军帐内,仔细查看一应物事,硫磺还算可以,炭也是上好的柳木炭,因柳木炭磨出来的粉末细腻,燃烧起来充分快速,所以是做黑火药的好材料,至于硝石,看上去就感觉不纯净,必须再提纯一下才能配出好的火药。

    硝石提纯比较简单,其实在这个时代就已经有了比较好的提纯方法,在溶解硝石后,先加些明矾、广胶,再和萝卜一起加水煮。再经过过滤、浓缩、结晶,已经能够有效地去除硝石中混有的细沙泥、石膏、铁质、镁盐等杂质。

    明末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用灰霜来沉淀清除硝石中的镁盐、钙盐和铁盐,其效果更优于水煮萝卜法。

    所以这些硝石不纯,不是这时的工艺水平达不到,而是出售硝石的商人有意为之。

    这是摆在明处的事情,杂质多,硝石才会更重,才能卖出更多的银钱。

    材料找齐就开始动工,当然不是李元利自己亲自来做,刚才一起过来的几名亲兵就是干活小能手,他也没有必要事事亲力亲为。

    先把硝石放进木碾内碾细,这些都是要经过再次提纯的,要先一步碾出来,这是第一道工序。

    等到几名亲兵把差不多二十斤硝石都碾成粉末,李元利这才带着这些硝石粉回到屋子里,找来一口行军锅,把硝石粉和草木灰混合溶水倒进锅内,并开始加热搅拌,一直到硝石粉全部饱和溶解,再用一张粗布过滤掉渣滓,留下来的液体再进行冷却。

    这个过程不需要很久,水冷后再过滤,析出来的晶体就是比较纯净的硝酸钾,也就是火硝。

    如果将这个过程重复几次,还能够得到更高纯度的火硝,但李元利不准备这样做,他现在只是做一个试验品,只要比原来军中用的黑火药效果好就行。

    趁着这等待的时间,李元利走出屋子,来到门口深深地吸了一口冰冷的空气,这时已经过了正午,雪后的太阳懒洋洋地挂在当空,却没有感觉到一点暖和的味道,地上的积雪也没有化开的迹象。

    从穿到李来亨这具身体上到现在为止,已经过了大半天时间,但李元利却总是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他现在也不准备咬咬舌头掐掐腰间软肉什么的来验证自己是不是真正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因为早先躺在床上的时候他就已经试过。

    答案很唯一,那就是痛,而且是很痛。

    如果再回到从前

    所有一切重演

    我是否会明白生活重点

    不怕挫折打击

    没有空虚埋怨

    再也回不去了!老天爷救了他一命,却又将他不负责任地扔到了这乱世!

    莫名其妙地,他想起了这首歌,并且不经意地轻声吟唱起来。

    李元利想起了幼时父亲的严厉,母亲的宠溺,战友间的笑骂,前世已成过眼云烟!

    父亲、母亲,儿子再也见不到您们了!

    李元利长长地呼出一口白茫茫的浊气,正准备继续悲春伤秋,却听见铜头在屋里惊喜地喊:“侯爷,出来了,出来了!”

第7章 火药(二)() 
李元利慢条斯理地走进屋内,探头往铁锅里一看,果然水里面的硝结晶都已析出。

    铜头在李元利的指挥下手忙脚乱地过滤,看着这一堆白色的颗粒,他转头问道:“侯爷,这不就是盐么?这样的好盐,起码也要好几十文一斤呢!”

    “这还是硝石,不过纯度更高而已。你要把它当盐吃,是嫌死得不够快?”李元利鄙视地说了一句,却一下想起铜头刚才说的盐来,如果能够弄出盐,倒是个生财之道。

    四川历来就盛产井盐,自贡盐井天下闻名,只不过离得太远,再加上现在兵荒马乱,连活人都没几个,估计那些盐井都早已废弃,但归州、夔州也出井盐,离这儿也没多远,倒是可以好好琢磨琢磨。

    “硝石虽然可以入药,但吃多了可是要中毒的。”老神仙悠悠地说了一句,作为老中医,对于这个他最有发言权。

    李元利没有管他们,他现在是要专心配火药而不是去探讨硝石中毒的问题。

    几个人急匆匆地又往火药坊走去,安排了几名亲兵去搬硫磺和柳木炭,自己则拿起一杆秤准备把硝石秤重。

    一只手提着挂了硝石的秤,李元利数了好几次秤杆上的秤星,却还是没有弄清楚有多少斤,无奈只得把铜头叫过来说道:“你看下这是多少斤?”

    铜头凑到跟前数了一遍道:“侯爷,这是十六斤二两。”

    “再仔细数数!怎么才十六斤?肯定是看错了。”他感觉这起码有二十斤硝石,便以为铜头认错了秤,其实这时的一斤是十六两,差不多有六百克,只是他不知道。

    “侯爷,没错啊,就是十六斤二两!”铜头又数了一遍秤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