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82章 负荆请罪()
王复臣坐在火堆旁烘干了衣裳,见“蓉城”中的李本高还是没有动静,便站起来搓了搓手对李元利道:“元帅,我去城中把李本高叫来参见吧!”
他前几天已经派人给驻守蓉城的李本高送去了招降信,在信中详细说明了保宁之战的情况和大兴军的兴盛,让他赶紧做出决断,率兵来投。
既然现在他还没有逃走,那就说明是有意归降,但大军已经到了好一会,却还不见他的人影,王复臣心里也有些担忧。
如果李本高不投降,到时免不了刀兵相见,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并且自己前两天还信誓旦旦地对元帅打包票能说服李本高来投,如今却是这般情形
李元利道:“李本高既有意来投,如今大军已经到达,为何却不来见我?莫非还想趁机拿捏一番?”
“元帅,想必是他心有顾忌,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李本高与您素不相识,也许是怕万一贸然前来中了圈套,那岂不是叫天不应?我现在就去和他好生说道说道,让他也知道元帅的广阔胸襟,打消他心中顾虑。”
“李本高与我相识近十年,虽然交情算不上深厚,但我对他却还算了解!此人武艺超群,也有些谋略,关键是并非那勾心斗角、心思深沉之辈,否则也不至于屈居王自奇、祁三升等人之下。”
李元利哈哈笑道:“自明,我看这李本高,有些智谋怕也是有限!要真是个聪明人的话,早就应当有了决断,要跑早跑,要降早降!哪会到现在还首鼠两端?如果我真要对他不利,他难道能够跑得出四川?现在躲起来不见我,是不是有些优柔寡断?”
不过王复臣既然这么说了,倒不好不给他这个面子,“既然你和他有些交情,自明你就去将他请来,如果真有本事,肯定不会让他埋没就是。但我有一句话你要先对他说清楚,以往之事情我可以统统不追究,现在既然投到我帐下,就绝不能再三心二意!我平生最恨的就是背信弃义之人!”
“如果他不能答应做到这点,那我也会让他随刘文秀离去,不过麾下士卒自然不能带走。日后战场上相见,我也不会再手下留情!”
王复臣拱了拱手道:“元帅,您这可真是做到仁至义尽了!如果他真不识抬举,以后有得他后悔!”说罢便抬脚要往村落中间走去。
他这话确实是由衷之言,要是换了别人,像李本高这种瓮中之鳖,肯定是不降就杀,以绝后患,哪能这么好心再放他离去日后与自己为敌?
李元利连忙叫三元和赵明朗带了几十名亲兵护送王复臣,不是怕李本高起什么歹心,想来他就是再傻也不可能这个时候杀了王复臣,而是怕等会天黑后有猛兽出来伤人。
一群人匆匆而去,哪知一柱香功夫不到,三元却先返了回来,一进帐就急急地对李元利道:“大帅,咱们走出去没多远就碰上李本高,他负荆请罪来了,现在就在帐外。”
“请罪?请什么罪?他跟咱们也没有什么仇啊?不过这人倒还没傻得一塌糊涂!”李元利不禁愕然,随即叫三元把他请进帐来。
三元撩开牛皮帐帘,王复臣带着一个中年汉子走了进来,李元利一见更是忍俊不禁,这家伙还真学廉颇,光着肩背背了一捆荆棘,急走前两步跪倒在地上叫道:“罪将李本高叩见元帅,请元帅治罪!”
李元利连忙收敛嘴角的笑意,走过去准备扶他起来,口里却说道:“将军何罪之有?”
“元帅,罪将当年随秦王(孙可望)征伐汉中,与大顺军贺珍贺将爷多番接战,如今又迎接来迟,实是有罪!”
一听得贺珍二字,李元利心里就蒙上了一片阴影,但脸上神色却丝毫未变,他一把将李本高从地上扶了起来正色说道:“将军此话以后休要再提!先前我已经和自明说过,咱们前事不究,只看日后是否能同甘共苦!”
李元利为何一听贺珍之名便心头不爽,这也是有原因的。大顺军自崇祯十四年破洛阳、杀福王后,连战连捷。这贺珍原本也是明军将领,见大顺军已成大势,明廷岌岌可危,便率部投了李自成。
顺治二年李自成兵败撤离关中后,清兵随即入陕。贺珍见风使舵,又马上转换门庭,以自已驻守的汉中之地作为见面礼率部降清,被授以汉中总兵。随后便开始转过头来对付义军,李过、高一功、李友、田虎诸将率领大顺军余部取道汉中入川欲与闯王会合时,贺珍竟然率部阻击!
当年十二月,贺珍见清兵战事不利,又在汉中扯旗反清,自称“奉天倡义大将军”。这可是大顺国先帝爷李自成用过的旗号!得到消息的大顺军将士无不气愤填膺,破口大骂这卑鄙小人。
顺治四年,贺珍被清兵围剿,在汉中再也立不住脚,被迫转移到夔东,后来与袁宗第一同驻兵大昌。李元利到夔东后,忠贞营各部纷纷归拢,只有这贺珍带着手下三千亲信士卒悄悄跑去和郝摇旗合营,在抢劫竹山银矿之后远遁汉中。
早晚取了你二人狗命!李元利在心中恨恨地骂了一句,便将这贺珍先丢到一旁,亲手替李本高解去了背上的荆棘,又帮他穿好了衣裳,然后招呼亲兵替两人看坐。
李本高却又跪了下来叩首道:“承蒙元帅不计前嫌收容于帐下,本高感激不尽,日后但有所命,万死不辞!若有二心,人神共弃!”
这就开始发毒誓了!也不知王复臣对他说了些什么,看这样子是准备死心塌地跟着李元利了。
一旁的王复臣手抚长须,面露笑容,对李本高的表现很是满意。其实他刚才也只对李本高说了几句话:李元帅礼贤下士、知人善用,而且见识高远、胸怀天下,有雄主之姿!大兴军将士用命、上下齐心,而且兵械犀利、训练有素,早晚必将席卷天下!此时来投,定然可得重用,建功立业。
王复臣在大西军中时,就以眼光、谋略著称,不然也坐不到都督之位。要知道张献忠十几个义子,也只有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将军”才能力压他一头,这还是因为四人身份比他高的缘故!
第83章 惊天宝藏()
李本高先前收到王复臣的劝降信,反复思量过后,本就已经有意来投,要不然也不会“负荆请罪”,如今听王复臣亲口一说,更是如同吃了定心丸,这才有了帅帐立誓这一幕。
李元利好事连连,如今帐下又添一员老将,更是春风满面,他将李本高扶了起来好言相慰,又留他在营中吃过晚饭,直到天黑李本高才告辞而去,临行约定明日天亮就整军来投。
王复臣和李本高两员大西军将领的投诚,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这对李元利以后收降大西军为主的南明军各部,肯定具有促进作用,因此他对二人也是格外看重。
看着李本高的背影消失在黑暗中,王复臣笑道:“元帅,你看这李云峰(李本高的字)是否可堪一用?”
李元利沉吟道:“确实如自明所说,看他那身架,武艺应该不弱,也有些智谋,但眼光不够长远,还需历练啊!”
虽说李本高最终来了个负荆请罪,但如果真是那当机立断之辈,早就应该出蓉城迎接,而不是等他扎下营再来拜见。这前后虽然只相差了两个时辰,却已经能看出许多事情。
“元帅,咱们原来诸路义军中的将领,能够有他这份本事就算不错了。”
“还是缺人啊!”李元利叹了一声,“军中将领倒还好说,目前暂且够用,只是这政务人员要想在全川铺开来,差得不少啊。”
“元帅不必如此烦忧!如今川北之地读书人尽在你手中,川南读书人更多,依标下看来,短时间内已经够用,至于长远来说嘛”
李元利受不了他那慢吞吞的说话方式,接过他的话道:“我说的就是长远哪!自明,可不是我小看如今的读书人,他们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而且足迹不出方圆百里,整日埋首于四书五经,除了经义诗赋,他们哪儿懂得多少治民治世的良方?”
“短时间内让他们安定地方,扶农助桑,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但我想的可不光是这些啊!士、农、工、商,每一行都要发展,都要兴旺起来,老百姓才能赚到钱,只有老百姓赚到钱,咱们大兴军才能有所依托,迅速发展!”
“元帅,您要想找这样什么都懂的人才可不大容易!士农工要让他们兴旺这个我也明白,可是商人根本不事生产,只把那货物东卖到西、南卖到北,就从中赚取暴利,这个咱们也要鼓励?”
“当然得鼓励!没有商人,市场怎么流通?”李元利见王复臣似懂非懂,连忙又道:“打个比方吧,比如你是农民,你种出来粮食,但是光有米也不行,衣食住行缺一不可,其他东西你就得去买,可如果没有商人,你去哪里买?”
“同样的道理,你要买东西,首先手里要有银子,那就得把种出来的米卖出去,可你是农民,主要工作是种田,总不能把地荒了,整天挑着担米出去卖吧?这就必须得有商人参与其中!”
“商人确实贪婪,不过我也有办法来对付他们。一是发放准许证;每个商人必须向咱们申请,咱们只挑诚信的发给证件,没有证件从商的一经查处,轻者罚银,重者治罪。”
“二是核定物价;每种商品价格都由专人负责审定,不允许囤积居奇,高出市价。三是提高税率;给商人留出正常的利润即可,对于高价奢侈品课以重税,以免百姓有了银钱后奢靡成风。四是加强监控,对于偷税漏税的轻者罚银,取消准许证,重者治罪!”
王复臣一边听一边沉思,连李元利停下来也没注意,过了半晌,他才由衷地道:“元帅高见实在是令标下佩服不已!就算没有贤才辅佐,元帅处理起这些政事来应该也是游刃有余!”
这些都是后世人人知道的东西,李元利也没有任何炫耀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