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潼关战事,皆有哥舒在,朕心甚安!”
李隆基回避了问题,打算绕过这桩议题。但秦晋又岂能避而不谈,哥舒翰的确能够起到定海神针的作用,但怕就是怕这个老家伙和杨国忠都不是省油的灯,再闹腾出什么幺蛾子,再走了历史的老路。
“臣曾经听过一句谚语,‘最坚固的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臣觉得不无道理!”
天子的眉头已经不由自主的紧皱了起来,而秦晋只装作看不见,继续强行进行话题。这回天子再没法顾左右而言他,因为秦晋已经将矛头指向了朝局,他只得硬着头皮道:
“秦卿以为,大唐这座堡垒,如何才能抵挡住逆贼的猛攻?”
入夏之后眼看着就是麦收的时节,一旦收了麦子,盘踞在河南与河北的叛军必会发起新一轮的攻势,大唐与叛军相对的平静期也将就此结束。
秦晋看着看着面色已经显现出不悦的天子,沉吟了一阵才低声答道:
“无他,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唐。军必然会取得最后胜利!”
唐。军将会取得最后胜利的语气很是坚决和肯定,这让李隆基都不禁有些惊讶,在他的印象里,秦晋是个颇为谨慎的人,从来不会说话如此之满,难道秦晋就如此的肯定,唐。军必胜?
要知道,唐朝最善战的几位名将都纷纷败在了叛军的手中,而且安禄山手下的燕辽铁骑在叛乱之前也是唐朝边军中无出其右的精锐百战之士,若要战胜他们又谈何容易?
秦晋一眼就看穿了李隆基的心思,他从未有今日如此这般将这个老迈天子看的透彻。
与这位天子接触的久了,秦晋就发现,天子也是人,也有寻常人都会有的喜怒哀乐,甚至于恐惧与厌倦。
比如李隆基此刻的心境中,就有着难以对外人言说的恐惧和厌倦。但是,在这个位置上,又岂是他说厌倦就可以拂袖而一笑置之的?到头来,千头万绪的麻烦,还是要一股脑的都压了上来。
秦晋甚至有些同情这位处境艰难的天子,刚刚经历了兵变以后,一刻都不得消停,现在又要面对更大的麻烦,也就是安禄山即将发起的大战。
“圣人勿忧,臣思虑,以下数则,可为大唐无可比拟的优势!”
“秦卿快说!”
李隆基不免有些激动的微微欠了下身体。
“其一,大唐立国已有百年,人心民望如日中天。其二,逆贼烧杀抢掠,百姓们恨透了这些北方来的强盗。其三,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打仗拼的是消耗,十万叛军纵然精锐,消耗个一年半载还能剩下三成就不错了,届时双方拼的就是人力和财力。我大唐虽然暂时不利,然则有关中百万人口,又有两淮鱼米财赋之地,反观叛军不知建设而只知道烧杀抢掠,时间稍长,必然捉襟见肘,难以为继,届时就是我大唐平乱之际……”
李隆基从秦晋的话中听出了其中之意。
“秦卿之意,可是说要打持久战?磨光逆贼的士气,消耗光他们的人力和财力!”
在他看来,这种以本伤人的方法是在是一种笨到不能笨的法子,唐/军向来敢于冒险,兵出奇锋,现在死拼硬打拼消耗,不正好印证了**境况的愈下吗?但不可否认,这的确是一种最为稳妥有效的办法。
这一次,李隆基没有急于表态,而是以一种颇为奇怪的口吻说道:
“秦卿所言朕深以为然,明日可招来宰相一同商议,如果皆无意义,便与蕃胡逆贼拼上一拼!”
其实,李隆基做何心思,秦晋实在太了解了,他仍旧以掩耳盗铃的心态去面对这场劫难,不能正视大唐的优势和劣势。
大唐的劣势在于兵将甚弱,不可与叛军同日而语,如果急于速战速决,无异于以己之短攻敌之所长。而大唐的优势在于人口和财力,虽然,叛军占据了大河两岸,将河南河北搅和的天翻地覆,但大唐毕竟还有两淮富庶之地,再凭借关中人口,未必不能有一战之力。
虽然也有洛阳到长安水陆断绝的麻烦,两淮的粮食难以运抵关中,但关中的大军可以出关就食啊。要知道叛军在河南所牢牢控制的区域仅止于大河沿岸,再往南可都在**手中呢。
所以,只要**有心出关,叛军未必封锁得住。
只不过这些细节一时间不能喝李隆基一一详述而已。而且,秦晋一直在暗示,唐朝想要取胜,保持内部的稳定才是关键,如果再搞那套制衡之术,而天子又老迈精力不济,一旦玩的过火,早晚会引火烧身。
奈何,李隆基毕竟是天子,有些事,秦晋身为臣子,根本就不能直言指出,他只希望,今日的这一番暗示没有白费,李隆基能够领会。
不论如何,今日的面圣目的差不多都已经达到,李隆基显然已默许对秦晋的妥协做出了回应。
……
兴庆宫勤政楼外正对的东市广场上聚满了成千上万的百姓,人们早在三天前就看到了布告,今日将公审处决祸国阉宦程元振。
人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要一睹这位平日里趾高气昂的权阉,会有何等狼狈下场。
而且,这次公审观刑的除了百姓以外,还有在京的所有五品以上官员。
神武军的动作也甚是了得,仅仅三日功夫,就在东市广场上搭起了足够容纳数千人的凉棚,官员们在有司的安排引领下纷纷入场就坐。
对于观刑而言,在座的官员以及外围围观的百姓都不是头一次。但接下来,秦晋所安排的流程却让他们顿觉新奇。
原来,这次所谓的公审观刑,重点不仅仅在刑决上,而是更加的注重公审。
待时辰一到,司礼的官员一声唱喝:
“带祸国殃民者程元振!”
在万众瞩目之下,昔日不可一世的程元振被两名军卒压着双臂登场了,也许是因为恐惧的缘故,程元振已经不能自行走路,几乎是一路被双脚无力的垂在地面上,被拖行到既定位置。
程元振在查处“厌胜射偶”大案时的神气举座官员们,多数都历历在目。现在看到他这副德行,有人击掌称快,也有人暗自唏嘘,甚至还有兔死狐悲之感。
相比之下,反倒是围观的百姓们暴起阵阵欢呼,人们纷纷以石头土块砸向了程元振,连带着两名押解的神武军军卒都跟着吃了不少石块。
待人们的情绪发泄了一阵之后,按照既定的安排,便有专人开始逐条宣读指控。
第二百五十五章 :东市惨行刑()
程元振早就料到了将难逃一死,却想不到这一天会来的如此之快,如此之突然。他原本试图保持体面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丢尽颜面,但在被神武军军卒押出囚车的那一刻起,双腿竟难以自制的颤抖,以至于寸步难行,不得已之下才被两名负责押解的军卒半是驾着,半是拖行带到了场地之中。
聚集在东市广场上的百姓们群情激愤,纷纷向他投掷石块与土块,这都将程元振费尽最后一丝力气鼓起的勇气打的七零八落。此时此刻,他才清晰的体会到,什么是丧家之犬,什么时候落水之狗。
程元振抬起头来,向席棚内观刑的官员们瞥了一眼,里面同样是黑压压攒动的人头,晃得他有些眼晕,于是又赶紧低下头来。席棚里的官员不知有多少是被他所迫害过的,现在相比也是人人幸灾乐祸吧。
这种感觉更像是有无数的蚂蚁在啃噬着他的骨髓,痛痒难当,又无能为力。
司礼的官员是内侍省的一名宦官,此时拉长了嗓音,逐字逐句的宣读程元振罪状,场上虽然嗡嗡响成一片,竟也压不住他这高亢而又尖利的声音。
而且,这名内侍省的宦官每念完一条,就抬起头来,俯视着狼狈萎顿的程元振。
“……程元振,所述之罪,你可认同?”
程元振无一例外,均予以承认。原因无他,只是在等着将杨国忠那厮也攀咬出来,他相信,以秦晋和杨国忠之间的仇怨,一定不会放过这个大好机会。
虽然现在还没念道杨国忠的部分,但暗自揣测之下,他觉得这是秦晋要用重头戏压场,于是就耐着性子一边承认,一边等待着。与此同时,程元振又鼓起了涌起,抬头向席棚看去,他试图搜寻杨国忠的身影,但左右扫了一圈之后,却一无所获。
杨国忠没来也在情理之中,只不过一场当众发难的好戏却要失色不少。
在这种当众羞辱之下,程元振之所以还能隐忍坚持,有很大原因便是心中怀了希望,怀着将杨国忠也拉下马的希望。
随着宣讲的继续,长安百姓们逐渐明白了前些日子兵变的罪魁祸首竟是眼前的这个阉人,而且百姓们本就痛恨官吏,尤其是这种没了下边的宦官,一个个更是激动的呼喊着剐了这个阉竖。
这种阵仗就算程元振也是头一次撞见,人人皆曰可杀,使得他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寒颤。
难道今日终究要难免一死了吗?
程元振不甘心,他还抱着一死能够侥幸得活的希望。
但在场百姓的态度,却让他的这一丝希望隐隐的破灭了,都说民意不可违,就算是天子也不会介意用一条无足轻重的性命,来买一买万千百姓的心之所向吧!
随着心思愈发的澄明,程元振的脸色开始变得灰白至极。
冗长的罪状宣读了将近半个时辰,那位来自内侍省的宦官宣罢之后,再次抬起头来,用充满了厌恶和怜悯的目光瞥了程元振一眼。
“程元振,你的罪责百死模赎,然则圣天子仁德,将凌迟改为腰斩,好歹也能拼成个全是,还不谢恩?”
这句话看似是让程元振谢恩,但字字句句里都满是嘲讽与幸灾乐祸。
此时的程元振已经是心神俱乱,意料中的事一件都没有发生,秦晋居然就放过了这等大好机会,轻而易举的就放过了杨国忠。而且,秦晋事前拟定的刑罚居然是凌迟,亏得此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