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修伸了伸懒腰,舒展了一下筋骨,才离开书房。
他往后院行去,来到黄月英的院子住下。
这一夜,自是久旱逢甘霖,春风一夜度云雨。
次日一早,刘修和身边的几个女人叙叙旧,又看着孩子嬉戏,脸上尽是笑容。和刘祯嬉戏一个时辰,刘修才起身离开。
出了后院,刘修直接喊来邓展,带着邓展朝书院行去。
鹿门书院在城中心。
如今的书院,早已经是门庭若市,往来的士子很多。
不过在书院的门口,有着士兵把手。
士兵驻扎,是为了防止有人作乱,毕竟庞德公都曾经遭到刺杀。
刘修带着邓展抵达,邓展亮明身份后,就顺利进入。
来到庞德公的办公室,侍从告知,庞德公正在主持书院的会议。刘修并未介意,留在庞德公的房间等待着。
约莫半个时辰后,房间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房门打开,庞德公走了进来。
刘修看到庞德公来了,起身道:“老师!”
庞德公道:“楚王!”
虽说他是刘修的老师,但庞德公并不以此自居。
第698章 新一年的计划()
刘修笑道:“老师和弟子还见外,您称呼我的表字即可。”
庞德公坐下,捋须一笑。
刘修敬重他,这是刘修的礼数,也是庞德公欣慰的地方。
但刘修的身份变化后,庞德公却不能僭越。
庞德公道:“楚王此番进入益州,书院的推广如何?”
自从益州纳入刘修麾下,益州也开设书院。
如今的书院,早已等同于太学般的存在。
庞德公在意的,是书院的推广。
刘修脸上洋溢着笑容,说道:“各郡治所都已开设书院,尽展还算不错。下一步,刘巴会纳入更多的蛮人,让蛮人也接受书院的教导,也能懂得诗书礼仪。”
庞德公激动道:“好,好,好!”
让蛮人接受教导,这是有大功德的事情。
故人有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说法。
立德,即树立道德;
立功,即建功立业;
立言,即成就一家之言。
书院教导蛮人,便是立德之举。
庞德公对这样的结果,自是无比欣喜。
刘修话锋一转,问道:“老师可曾去见孔明?”
诸葛回来后,就被送到鹿门书院。
让诸葛亮呆在鹿门书院,一是便于监管,二是让诸葛亮有事可做。
诸葛亮的才华,刘修是知道的。
任由诸葛亮离开荆州,刘修办不到,他不可能纵虎归山。
万一以后诸葛亮再和他做对,岂不是自讨苦吃吗?
刘修愿意留下诸葛亮一命,也是建立在诸葛亮在掌控中,不会对他造成威胁的情况下的。
庞德公叹了口气,颇为无奈的道:“老夫已经见过孔明,他的情绪还算稳定,不过有些萎靡不振。过些日子,我会安排他做事的。”
刘修道:“老师,您不能等他情绪稳定再安排,得现在安排。”
庞德公问道:“此话何解?”
刘修道:“孔明在我的手中连战连败,如今刘备都死了,他心中必定难受。”
“现在这时候,正是孔明容易胡思乱想的时候。”
“老师安排他多做事,他便不会胡思乱想,也没有时间去胡思乱想。”
刘修说道:“等孔明熬过这段时间,就没事儿了。”
庞德公一听,顿觉有理。
这时候的诸葛亮一个人呆着,容易胡思乱想。
让他有事情做,能分散注意力。
庞统欣然采纳道:“我随后就安排,让他在书院给学子授课。”
刘修道:“老师费心了。”
庞德公轻叹一声,感慨道:“仔细的论起来,孔明也算为师的弟子,不过他没有正式拜师。他如此萎靡颓废,老师也心疼。奈何他心气高傲,不愿意向你低头。”
刘修说道:“顺其自然,不用强求。”
庞德公点头。
刘修对诸葛亮已经仁至义尽。
刘修继续说道:“我记得孔明的大姐嫁给了蒯祺,二姐嫁给了山民兄。”
“她们都在襄阳,可以让她们多走动走动。”
“除此外,也给孔明物色一个女子。”
“事情多起来,慢慢的,我相信孔明会有所改变。”
刘修现在能想到的,大致就这些事情。
诸葛亮出仕后,忙着处理刘备的事情,到现在都还未成婚,仍是孤家寡人一个。给诸葛亮找一个女人,也是需要安排的事情。
庞德公道:“这件事老夫会安排的。”
刘修道:“辛苦老师了。”
庞德公捋须轻笑,道:“有什么辛苦的,不辛苦。”
刘修和庞德公谈论事情,到了中午,刘修留在书院食堂吃饭。
鹿门书院内,是有食堂的。
所有的士子,都可以在食堂用餐。
刘修和庞德公在食堂吃过饭,又看了一遍书院的变化,然后才告辞离开。离开书院后,刘修回到王府,又抽空带着黄月英前往拜访黄承彦和司马徽。
走了一圈下来,才回到王府。
进入年关,王府也热闹了起来,府上的人忙碌无比。
刘修的日子倒也清闲。
政务交给伊籍和蒯良等人处理,他主要的精力还是放在军队上。
乱世当中,军队是核心。
没有足够的实力,纵然你再有治国的能力,那也是空谈。
刘修的父亲刘表便是例子。
刘表善于治理内政,荆州在他的治理下,成为南方最繁华富庶的地方。然而,刘表善于治理内政,却重文轻武,导致荆州虽有精兵,战斗力却不足。
如果是太平盛世,刘表能如鱼得水。
可惜乱世中,没有兵权,在别人眼中就是一块肥肉。
所以,刘修很重视军队。
时间就这样匆匆流逝,进入公元214年一月。
过去的一年,对楚国来说,绝对是有大收获的。
第一,拿下了洛阳地区;
第二,拿下了南阳地区;
第三,重创了曹操;
第四,彻底掌控了在益州
如此重重,楚国的发展是历历在目,取得了大量的好处。
刘修回顾过去的一年,也开始制定今年的计划。他把麾下的谋士都召集到大殿中,商议今年的安排。
贾诩、庞统、伊籍、蒯良、杨颙等人,尽皆参加。
除此外,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也在列,张仲景也参与了。
庞德公、司马徽和黄承彦三人,代表的是书院。
张仲景一个人,代表的是医院。
刘修环视众人,道:“过去的一年,楚国不论是粮食,还是人才,亦或是军队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绩。”
“现在,我们来议一议今年的事情。”
“都各自说说,今年的打算。”
刘修的目光落在了蒯良身上,道:“就从蒯良开始,从政务方面开头。”
蒯良拱手应下,神色并不焦急。
关于今年的大体安排,他早已经和麾下的人商议过,心中已有腹稿。
蒯良不卑不亢的道:“大王,臣便说说今年政务上的安排。今年政务的重点,仍然在于提高粮食生产和人才培养。”
“楚国战事不断,需要大批量的粮食。”
“唯有生产大量的粮食,才能确保楚国接下来的战事。”
“今年的计划中,会大量在益州开山伐木,让更多人在益州开垦农田,耕种土地。”
“楚国去年一年,拿下了关中、南阳等地。”
“扩张速度很快,如果人才跟不上,攻占的地方就难以保持稳定。”
“官府会选拔更多的人才,安排到地方上任职。”
蒯良神色坦然,继续说道:“在锻造武器上,也会进一步的加强。除了粮食、人才和武器,还有关于盐、矿、钱币等的安排,”
蒯良把计划说了一遍。
他阐述的内容,除了不涉及出兵作战,其余各个方面都涉及了。
第699章 扩张()
刘修听了蒯良的阐述,也点头赞许。
蒯良的计划,涵盖了方方面面。
由此可见,蒯良是下了真功夫的,对今年的发展早已经是成竹在胸,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刘修问道:“子柔,还有什么没有?”
蒯良道:“回禀楚王,卑职已经阐述完了。这一安排,是臣和伊大人,以及众多官员一起商定的。”
计划不是蒯良一个人做的,他不能据为己有。
刘修点了点头,便不再询问伊籍。
目光一转,刘修看向贾诩,道:“文和,你有什么想法?”
贾诩作为军中谋士,隐隐为军方代表。
毕竟,各军主将都在外地。
贾诩捋了捋颌下的胡须,正色道:“回禀大王,老臣认为,今年的目标,应当是拿下江东。”
此话一出,众人都面色肃然。
拿下江东,并不容易。
毕竟,孙权经营江东多年,也不是任人拿捏的软柿子。
贾诩侃侃说道:“江东存在一天,就始终掣肘着大王和曹操决战。早一日平定江东,那么大王灭掉魏国,一统天下的时间就会缩短。”
众人闻言,都暗自点头。
贾诩的分析是有道理的,江东存在一天,就始终掣肘。
拿下江东孙权,才能解除江东的威胁。
刘修说道:“文和的提议,接下来详细商谈。”
攻打孙权,不是一件小事。
在刘修看来,一旦启动战事,至少就是方方面面的事情。
自家的粮食、武器和士兵调动都还好办。
最主要的,是北方曹操。
曹操对待孙权是一个什么态度?这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曹操横插一脚,那么刘修要拿下江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