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觐见天子礼成后,站在百官之前的内阁成员、及四品以上文武官员依次入殿面圣,其余官员和新科进士们则只能在殿外侯立。
不多时,大殿中文臣一列走出一名鸿胪寺四品官员,宣读制书。张籍等人都在丹陛之下,离得很远,这时自然听不清楚。
就在众人懊恼之际,刚才引导众人入殿的礼部官员接过殿中递出的卷轴,立于殿门之外面向众人朗声道:
“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殿试,大策天下贡士三百人,钦定一甲三名,第一名授从六品,第二、三名授正七品,赐进士及第;二甲取六十七名,授从七品,赐进士出身。第三甲取二百四十名,授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
这次台阶之下的新科进士们听得清清楚楚,也是格外激动。
制文宣读完毕,接下来就是金殿唱榜!
第二百八十八章 金殿传胪(下)()
待那鸿胪寺的官员宣读完制文后,便有一个小太监将殿试弥封的皇榜排名交到了东阁大学士申时行手上,申时行手捧皇榜跪地向高坐龙椅上的万历皇帝行礼,然后起身走到大殿东面摆放的一张桌子上,将皇榜打开放下。
整个皇极殿四周忽的安静下来,只闻广场上的微风拂动,无数旗幡梭梭作响,偶尔有几声鸟鸣声传出。
在场众新科进士们的呼吸似是都在同一刻停止,目光齐刷刷地看向大殿门口。
没让众人久等,跟在申时行身后的鸿胪寺官员站在金榜前开始唱榜了,和以往的考试不同,殿试从第一名开始依次唱榜,也就是先从状元开始。
此刻最为紧张的当然是有望得三鼎甲的会试会元了,众人的目光有意无意的看向队伍前列的李廷机。
李廷机此时虽面上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那颤颤的身躯已是暴露了他内心的紧张。
快宣读皇榜啊,我们已经迫不及待了!
“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朱国祚!”
鸿胪寺官员唱榜的声音打破了大殿内的寂静。
和刚才宣读制文时一样,殿内的声音之时隐隐传出,外面的官员和进士们都听不清,不过传不到殿外没关系,鸿胪寺官员声音刚落,大殿门口值守的十几名大内侍卫的声音便响起。
“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殿试一甲第一名……朱国祚!”
殿内的鸿胪寺官员唱榜三次,殿外侍卫们便如是重复三次,这是状元的荣誉。
从殿内传到殿外,从丹陛之上到丹陛之下,每隔几个大内侍卫便有人重复一遍,一直传到最台阶末尾的侍卫。声如洪钟,响彻整个皇极殿广场。
第一名状元是朱国祚,会试中的第二名。
声音传出,进士队伍中的朱国祚大喜过望。期望过高,失望便越大,与之相对的是会元李廷机的木然神色。
接着皇极殿内声音传来。
“宣一甲第一名朱国祚觐见!”
“宣一甲第一名朱国祚觐见。”
“陛下有旨,宣第一甲第一名,朱国祚觐见。”
还是从殿内至殿外依次,最后殿外的侍卫们齐声高呼,其声震天。
进士班前的礼部官员恭敬的请朱国祚进殿面圣以谢天子隆恩,朱国祚沿御道左侧缓缓而行,众人无比羡慕的目光都聚集到他的身上,直至进入殿中。
传胪大典继续进行。
“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殿试一甲第二名……李廷机!”
李廷机此时已经四十岁,心态调整的很快,虽不是状元,但第二名榜眼也很是值得高兴。
“宣一甲第二名李廷机……觐见。”
声音落下,李廷机整理衣冠,跟着礼部官员的引导也是进入大殿中。
刚才在状元唱名之时,张籍说不紧张那绝对是假的,如此场合之下,简直比后世高考查分还要紧张,第一名不是自己的,张籍心中不为所动,第二名不是自己的张籍也没多想,只是略略失望,自己精心准备读书不过一年多,果然比不上苦读几十余载的大明读书人,张籍并没给自己过多的压力,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殿试前十,能馆选翰林院庶吉士即可。
“万历十一年癸未科殿试一甲第三名……张籍!”
声音传来,张籍一愣以为自己听错了,这时也看不到周围进士们的表情,心情正在忐忑间,殿内又一声高喊传出:
“宣一甲第三名……张籍觐见。”
这次听得真真切切,张籍面上迟疑之色尽去,再看向前方的礼部官员,只见他走到自己跟前面带微笑的说道:“探花郎,陛下召见你呐,请随我来。”
张籍拱手致意,随后跟在这礼部官员的身后,从班首转到班末,在他的指引下整理衣冠后,独自走上御道左侧。
一步一台阶,御道中间是云龙浮雕图,极其精美生动,据说这块丹陛石还是一整块石头雕成,真让人感叹工匠们的鬼斧神工。
张籍手持笏板拾阶而上,进士乌纱上的两翅随着步调微微颤动,深蓝色袍服随着晨风飘动。
朝阳升起,明亮如红炉,微风不凉,阳光不燥,张籍的身后洒下一道长长的影子,随着一步一步前行,来到大明之后的种种场景在他脑海中纷沓而来。
落水重病,母亲的照料;一家人吃饭时,妹妹看着自己碗中鸡蛋馋的直流口水;社学之中,苦读竟夜;莳花馆中,佳人相遇;童试、乡试登第时的喜悦;大婚之日,娇妻的一颦一笑;赴京临行前亲友的关切和殷殷希望……
从临清州乡下的仓上村到北京紫禁城,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可思议,少年探花郎,既在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如今,终不负所愿!
恍然不觉中,已是跨过门槛,踏入了大殿之中。
“臣张籍,叩谢隆恩。”
张籍对着殿中御座之上的万历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
“平身。”万历皇帝的声音颇为清朗。
再次拜谢后,张籍站在了朱国祚和李廷机之后,三人以状元朱国祚为首,站成一个三角形。
不知是不是错觉,他只觉得万历皇帝的目光在他的身上停留了许久。
其实张籍的感觉没错,万历皇帝在看到这个自己钦点,比自己还要小上四岁的探花时,注目良久,越看越对他自己的选择感到满意了。
万历皇帝看过三人的资料,朱国祚时年二十五岁,李廷机今年四十二岁,如今一见两人皆是面生老像,用委婉的话说就是长得太成熟,太着急了。而张籍今年不过十六岁,虽不是英俊潇洒,但相貌也在中上之列,正是少年风流之时。
那状元,榜眼虽然位在探花之前,可又怎敌得探花之名风流。
三鼎甲进皇极殿后,唱名依旧再继续,只不过这时候唱名只唱一遍不再重复。
张籍目不斜视,垂手恭立在殿中,听着殿外的唱名。
他依稀记得汤显祖和自己说过,按礼制金殿传胪首先是三鼎甲入殿等候,待全部进士唱名完毕后,第四至十名再入金銮殿面圣奏对,剩余的二百九十人则就无资格进殿。
金殿奏对,可要经心啊,张籍如是想。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万历天子的面试()
其实张籍所想的金殿奏对一事,并不是常例,这个要按皇帝心意喜好决定,比方说大明喜欢在外游乐的正德皇帝和痴迷炼丹的嘉靖皇帝都罕有金殿奏对之举。
而按照当今天子初掌权,雄心勃勃,励精图治的势头来看,入殿奏对这一项必然是要有的,这也算是大明天子对前十进士的一次面试。
果然在三甲进士全部唱名完毕后,一名小太监对这殿外丹陛下的新科进士们高声喊道:
“陛下有旨,传第四至第十名中式进士入皇极殿觐见。”
朝会之中面见天颜,对大多数四品以下京官都是羡慕至极而不可得得事情,而在殿中之人官位品级低的官员,时刻注意这司和皇帝的动静,殿中的御史和侍卫等人也都在关注着他们的一举一动,其实并不好受,战战兢兢的他们还会萌生出不如在殿外的想法就算是内阁重臣和六部尚书,也要注意仪态,小心应对皇帝的问询。
外面的人想进去,里面的人想出来,这又是一个围城般的心理故事。
不提殿外诸人作如何想,步入殿中的七名进士此刻已是跪拜叩谢皇恩,起身立于文官队列一侧,而状元朱国祚则是身处殿中。
头顶是金顶雕梁,脚下是大殿金砖,两侧是文武重臣,庄重而又金碧辉煌。
“下面可是新科状元?”御座的万历皇帝说道,其声清朗、洪亮。
朱国祚手持笏板恭敬的答道:“臣朱国祚,幸得皇恩,为一甲第一名。”
“状元之名,冠绝一榜,卿有何思?”万历皇帝又问。语中之意就是在说,今天你得了状元,快快谈谈感想吧。
朱国祚当下便以黄恩浩荡为主题做应对,一番答话中规中矩,随后万历皇帝又问了他对于倭寇的看法,所言滴水不漏但细思之下,却甚为空洞。
对此御座的万历皇帝略略有些失望,不过依旧是勉励嘉奖一番,毕竟是自己选出的状元,面子的功夫是要做足的。
之后便是第二名榜眼李廷机,他的对答就要比朱国祚好得多,毕竟是四十多岁,阅历远超朱国祚。
“今科探花何在?”李廷机退入文官队列后,万历皇帝随即说道,其语气中颇有些迫不及待。
话说他这几日已然看完了那一本封神演义,对这个既能写出文从字顺、条理清晰的治国之策,又能写出逻辑严谨、体系完整、跌宕起伏,极其精彩志怪的少年的期许更为强烈了。
在万历皇帝的心中,那本封神演义要比奏本什么的有趣的多,盖因为,张籍所写的封神演义虽内中体系文法不变,但加入了后世网文中的冲突套路,是经过加工改良新版本,故而对读者的吸引力极强。
初读此书时,万历皇帝只觉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