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一方面,官府努力设法招徕外国商人来华贸易,对那些在中外贸易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商人甚至授以官职。
正是在如此政策背景下,海上丝绸之路逐渐兴盛,并日益繁荣。
第二个阶段是明清时期,此阶段其基本特征是官府的海洋政策日趋封闭保守。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严格的朝贡体系,一方面彻底禁止民众出海贸易,一再重申“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重法”。
另一方面竭力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而只允许外国政府与中国发生官方联系,并且对中外交往设置了种种障碍。
比如,规定日本官方使者只能在宁波上岸,而且只能十年来一次,每次来华船只不能超过三艘等等。
清朝建立后,既没有改变对于海洋的错误观念,也没有改变保守的海洋政策。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
“效仿天师道建基地于海外,固然好处多多,然其中亦有不少难处与疑问。”
宋繇捏着下巴道:“其一,河西与大海之间相去甚远,管理十分不便,一不留神恐让海外势力坐大。”
“到时海陆殊途,河西即使想平叛都不好出兵。”
“其二,河西也缺乏相关人才,敢问在座诸位,你们有谁了解海洋?”
“而没有人才,海洋计划自然无从展开。”
“其三,道和提出建基地与海外,无非担心日后江东大乱,三吴基业来不及撤离,遂决定先期留一条后路。”
“那么除此之外,开拓海外还有什么利益值得河西去冒险?”
宋繇话音刚落,现场众人全都沉默下来。
要说起来崔宏、崔浩、张湛、王镇恶等人无不是这个时代顶尖人才,却偏偏对海上事宜一窍不通。
“咳,咳。”卫朔轻咳一声道:“远涉千里开拓新领地,尤其是在诡异莫测的海上,的确是困难重重。”
“然而朔只说两件事,大家便可知晓海上开拓一事孰轻孰重。”
“臣等愿闻主公高见。”
“以前受限于条件,河西想发展水师之愿望始终无法实现。”
“今一看道和来信,说才恍然发现原来水师出路在海外。”
“至于为什么发展水师?大家皆是才智高绝之辈,想必都知其中深意。”
众人微微颔首,大都护有志一统天下不是一天两天了,在座诸人心知肚明。
目前,乍看起来水师用途不大,可当日后河西统一了北地,将要南下江东时,水师作用就会凸显出来。
但水师不像步兵,训练个三五月就能上战场。
即便号称有技术含量的骑兵,也顶多训练半年到一年,也足以成型。
唯水师没个五年、十年,别想出什么成果。
现在不早作准备,将来很有可能重蹈魏武赤壁之覆辙。
如此从未雨绸缪角度考虑,建基地于海外似乎很有必要了。
“其二,如今陆上丝绸之路已渐趋于饱和,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
“河西若想开拓新财路,须从海上想办法,即探索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卫朔起身来到海疆图前,他指着大晋东南海疆道:“诸位且看,在东南海疆之上,于江州晋安郡东南有一大岛,即道和所言之夷洲。”
“朔有意将海洋计划分两步走,第一步从今天开始,先全力经营夷洲,争取用三到五年时间将夷洲纳入河西。”
“第二步,有了夷洲为基地,再向南洋扩张,打通海上丝绸之路。”
“除上述两大原因外,夷洲岛上还有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甘蔗。”
“夷洲气候十分适合种植甘蔗,若是开发得当,河西又将多一特色商品。”
“另外,由于夷洲光照充足,当地水稻一年有三熟,足以成为河西又一产粮重地。”
“当然了,开发夷洲尚需面临许多困难,但我等不能因为有困难而止步不前。”
“不是本都护说大话,以目前河西扩张速度,顶多再有一两年,必将扩张至海边。”
“如此海陆连为一体,又何须担心海外基地闹事?”
“主公这么一说,建海外基地倒也可行,只是河西没船、没人手,咋办?”
“人手可以委托道和从江东招募,至于船只暂时只能从天师道购买。”
“不过,为了避免受制于人,河西还要积极发展自己的造船事业。”
说到这儿,卫朔忽然想起一件事,看向宋繇问:“体业,前年我从江东招募来的船师都安排到哪儿了?”
“回主公,臣将他们全集中在灵洲造船作坊内,眼下已成为作坊内骨干。”
“看来朔得找个机会去灵洲看一看。”
“臣愿陪主公去灵洲一趟,话说臣离开朔州后还没回去过,正好顺便回去看看。”
推荐阅读玄疑大神作家暗修兰新书
第405章 再收人才()
p
搞定天师道后,刘穆之全身心投入到购粮与建作坊上。
在吴郡太守袁山松支持下,加工作坊很快被建成。
竣工当日,刘穆之陪着袁山松前来视察。
罐头加工作坊建在一座三进大院子内,周围环境不错,面积也够大。
司马休之在周边安排了一些人手,以保护作坊安全。
当刘穆之、袁山松下了马车,正好看到司马休之站在作坊门口。
“休之辛苦了!走,带府君进去瞧瞧。”刘穆之拍拍对方肩膀道。
在司马休之带领下,袁山松、司马休之饶有兴趣地参观了一下作坊。
其实,作坊内也没什么可看的,不过是一座手工作坊罢了。
没有现代机械,只有几个操作间,分别用以屠宰、分装、密封等工序。
其中密封最重要,因为密封不好,会直接影响罐头保存时间长短。
很可惜,因缺乏必要技术与原料,古代密封效果不太好。
为了延长罐头保质时间,不得不将罐头鱼制成咸味儿,如此一来又需要大量食盐。
幸好吴郡靠海,煮盐十分方便(东晋并未实行食盐专卖,而是征税制)。
太守袁山松兴致勃勃地参观完整个作坊,给出了很高评价。
他认为有了作坊,附近百姓便多了一个谋生机会。
“道和此举功莫大焉,本官替本郡百姓谢谢你。”
“府君客气了,以后还需仰仗大人多多照顾。”
“好说,好说,你放心,有老夫在,谁也别想妨碍作坊生产。”
“多谢大人厚爱!”
一炷香后,太守袁山松告辞离去,而刘穆之则留下听取司马休之汇报。
“右司马,眼下人手不足,卑职担心有人探得作坊机密。”
“休之不用担心,罐头生产本也不算什么机密,被人窥去也无所谓。”
“啊?这是为何?”
刘穆之面色凝重道:“休之,你我来江东,目的在于筹粮,并保证罐头作坊顺利投产。”
“刚开始,本地世家肯定会十分好奇,想方设法也得弄清作坊中秘密。”
“若你我表现过于强势,必将引起本地世家豪强不满,日后恐将麻烦不断。”
“相反咱们先退一步,让他们摸清了作坊底细,去了好奇心,自然平安无事。”
“可……可如此一来,罐头生产不久曝光于众人面前?万一他们仿制咋办?”
“哈哈哈,他们要仿制就仿制去吧。”刘穆之毫不在意道。
“休之,我来问你,假若是你,你会买罐头鱼吃吗?”
“当然不会!”司马休之一口拒绝道。
罐头鱼已试生产了一批,司马休之早尝过其味道,说实话除了咸,谈不上美味。
再说三吴一带湖泊众多,又临近大海,什么新鲜鱼类吃不到,何苦吃罐头鱼。
“这不就结了!”
“说白了,罐头鱼是给庶民百姓填饱肚子的,世家子弟谁没事会吃什么咸罐头?”
“无利可图之下,世家即便弄到了罐头技术也不会用来生产。”
“好吧,即便世家昏了头,也私下建了个作坊,可那又能如何?”
“咱们这个作坊本就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筹集粮食,以应对天灾。”
“世家建不建作坊与河西有甚关系?”
“右司马思虑周详,属下不及也!”司马休之心服口服道。
“呵呵,你还年轻,再多历练一下,将来必可牧守一方。”
“谢大人吉言。”
……
果如刘穆之所料,罐头作坊一建成,立马引来无数人窥视。
司马休之按刘穆之嘱咐,对各方探子一律视而不见。
当地世家很快搞清楚了作坊底细,又尝到了罐头鱼,顿时对作坊失去了兴趣。
几天后,作坊顺利恢复平静,且再无任何陌生人出没。
正当司马休之以为万事大吉时,忽然作坊周围又来了两个陌生人。
这两人与那些探子不一样,他们似乎对作坊十分感兴趣,接连逗留了数天也不离开。
司马休之不敢怠慢,他一边吩咐人暗中盯紧两人,一边急忙向刘穆之汇报。
看着匆匆而入的司马休之,刘穆之满脸疑惑地问:“休之,又发生了何事?”
“卑职最近发现作坊附近又来了两人,其中一人三十五六岁,另一个不到三十岁,行踪十分奇怪。”
“有何奇怪之处?”
“两人与之前那些世家探子不同,虽然对罐头技术不感兴趣,却围着作坊转了几天。”
“后来他俩还想雇工们打听薪资待遇,属下以为他们想找份活计。”
“殊料,过去许久,他们依旧围着作坊打转,却始终未曾前来应聘。”
“听其语气,年长者好像是会稽一带人士,而年幼者则是北地人。”
“两人举止看上去虽然不凡,但却不似世家子弟,倒像是寒门庶族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