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事情到此为止也就算了,曹洪只是损失了长社县的土地和一个仆人。
让人更没有想到的是,事后,曹操居然派那个“抓人、打人、杀人”的县令杨沛到曹洪的老巢邺城当县令。
杨沛临行前,曹操当着曹洪的面问杨沛:你想如何治理邺城?
杨沛答:臣当竭尽心力,依您的法度办事。
曹洪终于明白,曹丞相的誓言是相当不靠谱的。曹操的言下之意是,你如果再不老实,连你一起砍。自此,曹洪只得收起买田置地的心思,亲自督导邺城的奴才们关门歇业。
其实,历史有时候很可笑。
曹操确实是一个土匪,一个很大的土匪。正因为曹操是大土匪,所以,他在一定程度上能代表“国家”。曹操禁止其他军阀圈禁流民和土地,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流民问题。正是因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才损害了坞堡集团的利益,在史书中留下了顶级骂名。
曹操跟王莽既是京剧里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大白脸,也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大的奸臣。无论古代的演义小说还是今天的影视剧,总有一些满脸正气的忠臣痛斥一个奸臣为“操莽”,之后,这个忠臣往往被杀。可见,“操莽”是一个相当有力度的骂人词语。把曹操跟王莽并列在一起,还是相当有道理的。曹操的《置屯田令》《抑兼并令》
跟王莽的“王田制”根本就是一回事:国家对小农发放土地,小农直接向国家缴纳地租。
推行“耕者有其田”当然会得罪那帮子封建官僚,那些人掌握着后世史笔,愤怒之余也就把曹操和王莽画成了大白脸。
只不过,王莽推行“王田制”的阻力实在是太大,最后以失败而告终,社会无法从大乱恢复到大治;曹操当政时天下无主、土地数不胜数,把这些土地分给流民,在全社会绝大多数人都获益的情况下,个把军阀只能保留意见,社会由大乱转向大治。
曹操的士兵虽然少,但大家抱有同一个信念:如果要过好日子,必须击溃袁绍。
何况,作战任务并不困难—只是在自己的地盘上找到别人的粮食,能带走的就带走、带不走的烧掉。袁绍的士兵虽多,也不过是来军队混饭吃的农民,就算能取得偶然的胜利,回去以后还不是要挨饿?
官渡之战,其胜、其败,早已一目了然。
悠悠我心,不负五铢
曹操把铸造货币的权力留给了民间,铸造货币的人也许是商人,也许是坞堡,甚至可能是小军阀。无论铸造者是谁,只要所铸货币能在流通中得到认可,就得到官方允许。
按照中国历史的逻辑,一代枭雄如果获得了经济实力,就会马上征讨四方,最后统一中国。
第275章 呐喊()
在三国历史中,事实正好相反。有能力统一中国的曹操始终隐忍不发,更加笃定地坚信毛玠提出的信条—“守位以财”,坚信只有再现“文景之治”才可能真正统一中国。没有能力的蜀汉却搞了一个“六出祁山”,搞得蜀地国将不国。
赤壁之战后十年,面对刘备、诸葛亮的不停骚扰,曹操甚至放弃了汉中,专心经营中国北方。至此,中国北方终于建立了较为安定的社会秩序,流民也终于为自己找到了一片栖息之地。
十年,曹操最主要的工作不是征战,而是带着流民修运河—反正流民流窜的目标是吃饱饭、活下去,有了这份公差自然也就结束了流窜。从建安七年(公元202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共主持修成淮阳渠、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利漕渠等六条运河。《三国演义》中大家所熟知的夏侯惇,最主要的功绩不是对抗蜀国,而是在少为人知的史实中,主持修建了太寿渠和淮阳渠。
曹操修建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的雏形,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此后,中原大地形成了以洛阳为中心,贯穿黄河、淮河的扇形运河网,对后世政治、经济乃至华北平原水系的变迁,产生了几乎决定性的影响。大家想象一下,隋炀帝只是把这些运河贯穿成一条京杭大运河,就搞得全国鸡飞狗跳。在纷纷乱世,曹操启动了这么大的治水工程,史籍中对曹操修运河却无腹诽之词,这需要多么强盛的经济!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罢黜汉代三公,自称“丞相”。此时,距离许都屯田已经整整十二年。《晋书》这样记载当时的社会场景:曹操称丞相之时,各州郡府库粮食已经充盈,有的州郡粮食寄存甚至达到了数千万斛;黎民百姓可以安心务农,不用再四处流浪,运河中再次出现贩运粮食、布匹的船只,造船业再次开始兴盛。
由于民间评话的影响,北宋以后史籍对曹操颇有微词。现在,我们已经很难想象曹操时代的经济到底有多发达。我们只是知道,有了能养活人的粮食,有了再次兴盛的造船业,有了贯通关中平原的航道,货币也再次出现在这块土地上。
关于曹操时代的钱币,史书实在没有为我们提供多少有用的资料,我找到的唯一线索是《晋书·食货志》上的。至于曹魏五铢钱的版式、形制、前后的背景,根本没有提及。
对《晋书》中的这句话,历代钱币收藏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最为着名的是清代刘体智在《小校经阁金文》中给出的一幅“曹魏五铢铜范”。1997年,钱币学界根据这些零散的资料认定曹魏五铢钱最主要的特点是:径二十三毫米、穿十一毫米、重三克,钱文为“五”、“金”二字,所以,曹魏五铢钱也被称为“压金五铢”或“侵边五铢”。
刘体智生活在清代,距三国时期早已时代久远,这枚凭空蹦出来的铜范拓片究竟从何而来,我实在没有把握。
所以,我们只能确定地告诉您两件事:第一件事,曹操称丞相后,货币经济已经初具规模。曹操时期的洛阳墓葬,每每都有货币出土,只是钱币数量较“光武中兴”时代大为减少,大的墓葬几百枚或者上千枚。
您千万不要将之理解为,曹操时代货币经济的发达程度远不如东汉初年。曹操是一个极度节俭的人,他在自己的《遗令》中写道:天下尚未安定,我不得厚葬,我死之后,就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得有随葬珍宝,墓葬要选择在不能种庄稼的贫瘠之地。要知道,曹操活着的时候一件衣服可是要穿十几年的,自己儿媳穿件绣花的衣服就被斩首。
连曹操自身都不得厚葬,其他人的墓葬里能挖出几百枚铜钱,足以证明当时货币流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
第二件事,曹操时代没有官铸货币,流通中的货币主要是东汉时期遗留下来的五铢钱,或者是商人私铸新钱。
1997年江苏苏州市一中工地出土了一批三国时期的铜钱窖藏,其中70%为完整无缺的普通东汉五铢,20%为剪凿过的东汉五铢,另外10%是“钱体轻小”、“轮压钱文”、如果钱文笔画与钱币边缘相连,称之为“连轮”;如果钱文笔画不与钱币边缘相连且相距较远,称之为“隔轮”;如果钱文笔画已经进入钱币边缘,称之为“侵轮”。
“制造粗劣”的“五金五铢”。1987年出土的陕西兴平县三国货币窖藏、1989年山东微山县出土的三国货币窖藏均有类似的比例。
凭着这些文物,现在,让我们来还原《晋书》中那句话代表的史实。
曹操消灭了袁绍、吕布等北方军阀,统一了中国北方,也为经济发展奠定了较为良好的基础。随着小农经济逐步恢复,曹操有能力在辖内修建运河。发达的水系为中国北方带来了沃野良田和运输利,商业、手工业、制造业随着农业再度繁荣,货币经济也开始再度兴盛。
经历了董卓乱世,社会上流行的仍旧是无字小钱,曹操下令禁止无字小钱流通,也就是所谓的“罢之”,以国家强制力再度恢复了五铢钱的铸币标准。
其后,曹操把铸造货币的权力留给了民间,铸造货币的人也许是商人,也许是坞堡,甚至可能是小军阀。无论铸造者是谁,只要所铸货币能在流通中得到认可,就得到官方允许。今天,曹魏五铢往往和东汉五铢钱同时出土,史学界对曹魏五铢钱的断代也就倍加着迷。
如同曹魏五铢,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三国钱币窖藏中究竟哪一枚出自曹操时代。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些曾经流通过的铜币就埋藏在三国年间的墓葬之中。真实的曹操,就像他所推行的五铢钱,或许将永远淹没在虚幻的烟尘之中。隐约中,我听到陈寿在为曹操呐喊。
第276章 螳臂当车()
刘备铸造的货币叫作“直百五铢”,最初重十克左右,约是原蜀地五铢的三倍,却要当一百枚蜀地五铢用。这说白了就是铸造大钱,以三四十分之一的成本去抢劫蜀地的粮食、布匹乃至所有财富。
《三国演义》用了一百二十分力气美化刘备,把蜀汉尊为汉室的正统。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看出,刘备是一个流氓气十足的人:
早年先后投奔公孙瓒、袁绍、曹操、吕布……皆反;
最后一任主子是刘表,刘表死后他就篡夺军队领导权;
蜀地刘璋请他帮忙镇压张鲁农民起义,刘备居然率军攻破成都,逼走刘璋。
中国史书上吃人的案例并不鲜见,刘备就是其中之一。逃难中的刘备逃到了一个樵夫家,据说樵夫知道刘备是“贤人”,就把自己妻子杀掉给刘备炖了一锅肉。
蜀地与中原有群山相隔,根本没受到中原战争影响。刘备入蜀之前,史籍这样描写蜀地经济:水渠散布在田野之中,良田好像绸缎般靓丽,黍稷油油,粳稻漠漠,村落中楼宇相望、桑梓相连,好一派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刘备入蜀四十年后,史籍这样描述蜀地:男子都被拉去打仗,女子都被拉去搞后勤运输,耕地荒芜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