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税制改革,为了防止出现意外,朝廷下令各地方的捕快、金衣捕快都要严阵以待。所有人都绷紧了神经,怕出现什么乱子。但他们没想到,居然一切风平浪静,似乎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两日后,陆承启身体已经没有什么大碍了,但他还是没有去垂拱殿,而是在坤宁殿研究着报纸,还有各地的监察司呈报。
“明教居然无动于衷?真是奇了怪了……”
陆承启本来还以为明教会伺机而动,趁着民怨来一波暴动的。
没想到他们却偃旗息鼓,没有任何动静。
“他们这是怕了朝廷!”
周芷若缓缓地将一个桃子切开,温柔地塞了一片入陆承启的口中。
吃着鲜美多汁的水蜜桃,陆承启还是有点想不通:“他们为何不趁机起事?先前黄河决口,都忍不住要动一动,这次却这么老实……”
也难怪陆承启想不通,黄河决口之后,朝廷行动迅速,不仅当地有常平仓,各地粮食衣被也迅速运到,根本乱不起来。明教却不信邪,暗中鼓动百姓闹事,却始终不成气候,屡屡被镇压了下去,甚至百姓都明白了自己不过是受了蛊惑而已,日后再也不信这些流言了。
明教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唯有潜伏下来,等待时机。
可现在就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啊!
商贾的能量,比普通农户厉害多了。要是他们发狠,散尽家财购置刀枪,u看书 wwukanm招募兵丁的话,绝对是能为祸一方的。
这也是为何历朝历代这么忌惮商贾的缘故。一旦为祸,其害更甚。
不过因噎废食,也造就了中原几千年来重农轻商的根源,慢慢地被西方列国超过,不复往日辉煌。按照陆承启对历史的了解,宋代是最有可能完成从农业国度到商业国度转变的时期,却毁于金人、蒙古人之手,实在可惜。
如今陆承启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岔路口,他毫不犹豫选择了一条与正史绝不相同的道路。
有时候,历史的改变,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事件罢了。更别说陆承启这个拥有绝大能量的人物,是能左右历史进程的。当然,左右历史进程的,还有反贼,额,也就是后世天、朝教科书上写的农民起义。
周芷若知道陆承启在担忧什么,柔声安抚道:“闹不起来不是更好,或许他们已经知道厉害了……”
陆承启忧心地说道:“梓童有所不知,这明教但凡还有一小撮人在,就能闹个天翻地覆。今个朕想引蛇出洞,引诱他们闹事,好聚而歼之,却不料他们不曾上当,真是狡猾啊!”
他不知道的是,明教不是不上当,而是根本没有意识到增加商税有什么意义。这也难怪,中国几千年来都是农业大国,你说增添农税,或许明教还有兴趣闹一闹。增加商税,在这些明教的狂热教徒眼里面根本算不得什么大事,也就不会是一个好机会了。基于这种思想,他们自然要继续潜伏,好保存实力,等待时机。(。)
请记住本书:。网址:
第894章:以乐教和()
这就好比全力一击,却打在了棉花上,让陆承启极为郁闷。
周芷若善解人意地劝慰道:“陛下,这有何大不了的?只要民心尚在,他们就闹不起事来。待过得三五年,人心就更不向着他们了。介时他们就成了过街老鼠,恐怕都不用针对了……”
陆承启也明白周芷若的意思,就是清者自清。只要朝廷坚持新政,一直以百姓利益为重的话,明教就不可能发展壮大的。
缺少了新鲜血液,再加上天生的“老鼠”属性,明教恐怕连生存都难。
“但愿如此吧!”陆承启叹息了一声,“朕明日得去垂拱殿了,想必已经堆积了无数奏折……”
“陛下一年到头也没歇息过几日,就先停一下罢!这些折子,内阁大臣也能票拟的。若是真有大事,岂能不当面请示?”周芷若生得一颗七巧玲珑心,细声细语地劝解陆承启,让他好好修养几日。
陆承启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但他不敢放松啊。
做了这个皇帝以来,陆承启渐渐发现了这个时代的汉人,和后世汉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在于家国观念上。
说白了就是汉人有华夷的概念,却没有家国的概念。
在汉人眼中,谁当皇帝不是当,给谁交税不是交?只要能活得下去,管他谁做了皇帝!就是这种思想,硬是让异族遗祸中原数十次。最为惨痛的便是五胡乱华之时,还有金蒙清三朝,直接将汉人的脊梁骨都打断了。从此汉人要自称奴才,一副奴婢相。
有什么办法能让百姓形成家即是国,国即是家的概念呢?
陆承启自然而然想到了后世的现代国家象征——国旗、国歌和国徽。
国旗似乎已经有了,陆承启先前倡导帅旗更变,变成龙旗,已经是国旗的雏形,也不用更换了。龙是汉人的图腾,旗帜上绣龙,代表着龙的传人,又是炎黄二色,极富寓意,不用再行更换。一国之旗做军旗,更能使军队与国家融为一体,让每个士卒都明白,他们后面就是国家,一旦他们退却,那家国就不在了。这样既能激发士卒的家国观念,又能增添士气,也不会因为帅旗倒下而四处逃窜。
说白了就是荣誉感的问题。
一支军队没有家国观念,没有荣誉感,就不是一支铁打的军队,是要被逐个击破的。
国旗好办,用龙旗就是。但国歌和国徽就有点难了,陆承启想着,既然龙是汉人的图腾,要不国徽也用龙算了。但转念一想,龙是皇家的象征,让百姓乱用,似乎连廷议那关都过不了。
思来想去,陆承启还是觉得用汉字做国徽比较适合,一来简单易行,二来认同感也会提升。
但国徽上面写什么字呢?
大顺的国号“顺”?
不妥,不妥。没有万年的皇朝,只有万年的汉人国度。
是了,用“汉”字不就行了!
陆承启一拍大腿,脱口而出道:“用‘汉’的篆体字,既能体现汉人是华夏主导,又能表明汉字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一举两得啊!”
见陆承启高兴得手舞足蹈,周芷若在一旁惊愕地看着,良久才问道:“陛下,你这是……”
陆承启心情极好,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周芷若听得两眼放光:“陛下此举,当可巩固民心!”
“这是自然,有这三样法宝,朕就不怕异族人再入侵中原了。家国在身后,谁敢后退一步?”陆承启洋洋自得地笑道。
周芷若皱眉道:“也不能这般说,还是得防备一下的……”
“梓童说得是,龙旗、汉徽不过是象征罢了,乃是我汉人脊梁骨,
是内里精神。但外在也是要硬壮才是,没有强大的军队,如何护卫我汉人大好河山?”陆承启也没有冲昏了头,还是分得清主次的。
“那陛下打算用那首曲子做国歌呢?”
周芷若倒是最为在意这个,乐曲在这个时代,可是担任着教化民众职责的。有个成语叫“以乐教和”,出自《礼记乐记》:“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以礼教中,以乐教和。”
周朝之所以能传国八百载,在于政治、社会、经济、军事上的重要措施很多。而对教育文化关系密切者,则为制礼,作乐。周公制礼作乐,乃集前圣之大成,其范围泛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方面,诸如冠、婚、丧、祭、乡射、朝聘之类,其仪文度数之周详严密,实为世界各国所仅见,而其宗旨则不外乎调节性情,使人日从善而远罪也。
周公制礼作乐,实际上为一件事。‘乐自内出,礼由外作。’乐主和,礼主敬,乐是情之不可变,礼是理之不可易,合乎情,然後合乎理。完全的人格和理想的社会,必须兼备礼乐之教,才算美善相乐、尽善尽美。孔子说:‘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中国号称礼义之邦,而制礼作乐为中国文化的中心。
西周的教育宗旨,便是儒家所谓之六艺之教。即礼、乐、射、御、书、数是也。其中礼乐二项,尤为六艺之中心。礼代表人的分际,即伦理观念;乐代表人的同情心,anm 即和谐相处。礼是人伦所不可易者,乐是人情所不能已者。
后来“礼崩乐坏”,就是形容西周覆灭,诸侯征战日渐崩坏而引起的社会秩序混乱,渐渐也引用为伦理道德文化的日渐散失导致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现象。但周朝的礼乐制度,自此深入人心。
陆承启自然明白国歌的关键,也是大感踌躇:“国歌需得雄浑激昂,大气磅礴,能增强汉人自豪感最好不过了。只是朕遍观当今曲目,不过靡靡之音,不堪入耳,如何能成?”
周芷若笑道:“臣妾听闻,刑部尚书苏轼词风向来豪迈,陛下何不召见苏子瞻,前来为国赋诗词一首?”
“妙啊,妙啊!梓童不愧是朕之窦后!”陆承启先前是想不到,差点想将《义勇军进行曲》放进来了。幸亏没有,这《义勇军进行曲》不太符合这时候的曲风,歌词也显得有些浅白了。汉人诗书最讲求韵律,想必廷议那一关是不好过的。
“陛下只是一时间没想到而已,臣妾不敢居功!”周芷若依偎入陆承启的怀抱,柔声说道,“陛下为国事操劳太甚了,便是在养病,也不曾忘了处理国事。就不能好好放下一段时间,修养修养身子么?”
陆承启也动情地说道:“非是朕不想,而是不能啊!一万年太久,朕只争朝夕!”他心中有点感慨,如果不是知道北宋南宋的下场,恐怕他也不会有这种危机感,说不定现在已经成了一个昏君了吧?夜夜笙歌,酒池肉林,想想都是诱惑……(。)
请记住本书:。网址:
第895章:还是女儿好()
?“看来昏君的生活,离我很远啊!”
陆承启心中感慨,把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