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02-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税多了、日子差了、兜里的钱少了、国家也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那么这都是为啥呢?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为什么我泱泱中华不能如列强般日新月异,反而却挣扎在亡国边缘?就连东瀛邻居,弹丸之地的日本都打不过?任由日俄两国在满洲厮杀?”

    “莫道亡国不可怕,这亡了国,成了亡国奴,日子比现在惨十倍、任人鱼肉,从此子孙永为奴隶不得翻身,也是毫无意外的!”

    连续抛出了这几个问题,方振武成功获得了全体新兵的吸引力,就连已听过类似言论、知道问题关键的廖元和李虎子等人,亦关注起来。

    “这些问题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那便是工业化!”

    方振武声音提高,见许多人都露出了困惑的表情,不明白所谓‘工业化’是何物,方振武便耐心地从最基本的概念解释起来。

    “所谓工业,既以机械取代手工为生产方式,使制造物品的成本更低,能够以更少的功夫生产出更多的物品。而所谓工业化,既指工业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以至取代传统农业,成为经济主体的过程。简单的说就是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一过程的特征主要是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

    ”

    “通过工业化,国家能够集中更多的资源……简单来说,原本农业社会里,大家都有一百块,但是分散、没法集中,这一百块只能有十块钱能拿去发展,所以无甚变革,一切维持原样。而工业社会,大家虽然也是只有一百块,但是却能拿出五十块来发展,所以发展的速度是农业社会的数倍,初时尚看不到差异,待到二、三十年后就有巨大的差距了!”

    “诸君知道,百年前,彼时西方列强之工业化初起步,而西方最强之英吉利,其钱财不过我中华之五分之一、待五十年前,工业化长足发展后其钱财已有我中华一半还多、待二十年前,已超过我中华。而现如今,已倍于中华了!这仅是钱财,在国力方面更是远胜中华……两次鸦片战争、庚子事变已再明白不过……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便是工业国家之优势。”

    “百年时间,西方列强就能从落后地位转而完全超越中华,凭借的正是工业化!”

    “而中华欲奋起,诸君日子若要过得更好,不至于永为奴隶,受人鱼肉,比现在痛惨万分,则除了工业化别无他法!”

    方振武于是开始解释工业化的具体方法,诸多新兵听着他们从未想过的道理,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如坐云雾,但无论如何,这个军官讲的道理很深奥、似乎很有道理这一印象却深入人心。

    尤其是不少从苏北来的新兵,包括江有才,甚至包括老兵李虎子,回想起这几年家乡的惨样,都有点莫名的难受。

    。。。

第233章 新兵入营(下)() 
第二百三十四章新兵入营(下)

    “…………工业化之重要性便先说到这里,诸君回去后可仔细琢磨,待下次上文化课再探讨国家之重要性。”

    一节课一个小时下来,哪怕是老练如方振武也有些口干舌燥,喝了口水,便宣布下课了。

    新兵们大部分茫然的眼神被方振武注意到,他讲了那么多课下来自然也早就明白工业化与国家主义这等深奥的内容,初一接触很少有人能全部吸收,总归是要花上不少时间、再慢慢引导的。

    不过与其他队比,方振武对第四队印象还算不错,课堂纪律也很好。他却不知这是廖元之前一吼的功劳。

    李虎子等老兵带着新兵回了军舍,方振武拿着湿布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印,一边对旁边站着的廖元道:“明天补习班的讨论,功启准备好了吗?”

    廖元听后脸上似乎一僵,好在方振武背对着他看不到其表情,就听其继续自顾自地道:“上次王启明的小组讨论不错,针对革命之军事行动进行推演,得出了很不错的结果。不过这个计划对于北伐山东还是略显草率了,听说你们小组的方案是往西发展,进军安徽,我很期待你们怎样去论证啊。”

    方振武所说的小组讨论是由刘继业提议,文学社一年前推行起来的。

    文学社内一个星期两节补习班,要求各分社的执行委员参加,以资深并对国家主义理论了解深刻的委员负责上课。普通社员可自愿参加,未参加补习班的社员则在课后由其负责的执行委员来传达内容。

    补习班初期以教课为主,然后很快就加入了小组讨论,每个月由一名执行委员提出一个题目,然后将参加课程的人员分成六个小组,由每个小组就题目各自给出自己的答案,最后再就答案进行研究,集合全班的智慧给出一个最终的答案上报刘继业所在的总社。

    各个分社每个月讨论出来的结果最终都会汇总到刘继业那里,由其给出最终的评价,并依次给各个分社打分。

    发展至今,文学社已有社员二百十三人,分布在第三十四标、第三十三标、第十七协总部、以及刘继业担任协统的第二十三混成协。此外,还有外围人员三百八十余人。而各标的普通士兵通过文化课的潜移默化地宣传下,也多倾向于国家主义。

    与遮遮掩掩,无法公开讨论革命,而只能提出民族国家是工业化的前提这类拐弯抹角的言语不同,在文学社内以及是公开地讨论革命应以何种形式开展了。

    最近这个月补习班讨论的是假设广州和武昌先后爆发起义,文学社所在的江宁将如何响应起义、起义占领江宁后进一步的计划、如何最大限度地在全国推进国家主义与文学社的影响力。

    经过小组讨论,有的提出应该占领上海与浙江,以长江以南为根据地,效仿明太祖朱元璋深挖洞、广积粮、缓称王。有的提出以江宁为基地,趁满清不备挥师北上,攻入山东,兵峰直指京师。亦有人提出控制安徽等长江沿岸,以两江总督的辖区为根本等等……在如何面对清廷的北洋军,各小组亦有各种针对方法;如派小股部队北上炸毁铁路拖慢其速度、兵力布置在长江以南,阻止北洋军渡江等等。

    不过经历了一年半前的事件后,已是无人相信包括同盟会在内的其他革命党的节操了。

    况且原本东南势力最大的光复会经历了东南大起义失败后,元气大损、大批骨干沦陷,其传统势力范围浙江和上海出现了真空状态,逐渐被本地的小革命团体以及同盟会所侵占。

    至于曾在江宁及安庆等地有着很强基础的岳王会,其骨干也死的死、逃的逃,再也不成气候了。

    听说前一段时间赵声在广东再次加入了新军,重新担任某标标统,而其老部下冷遹与柏文蔚等人也从东京辗转至广东,改姓换名加入了广东新军。

    吸取了东南起义失败的教训,或许这些人在广东新军内能够有所作为有也未可知。

    方振武将教课室收拾妥当了,拿起公文包,熄灭了屋内的煤油灯,与廖元一起来到外面锁上门。

    “赵昂最近如何……?可有成效?”

    第二营管带赵昂是第三十四标内极少数既没有加入文学社、也没有加入外围组织的军官。时至今日,队官及以上的军官除了赵昂之外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国家主义的主张,并要么加入了文学社、要么加入了外围组织。

    那些被刘继业判断为没有吸收价值、或者无法去说服的军官,最终都纷纷离开了第三十四标,比如前二级参谋李明昆便调职去了云南。

    如此下来,第二营管带赵昂就成了特殊存在。

    之所以没有将其赶走,一来是由于他资格很老、而且在练兵掌兵方面确实很有本事,在第二营拥有很高的威信。二来,赵昂不关心政治,一门心思都放在练兵上面,就算是察觉到同事们似乎弄出了小组织来他也莫不关注,只扫自家门前雪。三来,赵昂性格大大咧咧,与军队内不少人关系都很不错,尤其是与关启平是铁哥们。

    这样看下来,赵昂虽然没有加入文学社,却也算人才难得、而且不会影响到大局,因此才得以留用。

    不过毕竟此人还算不得同志,因此方振武也留了个心眼,让前段时间刚刚成为执行委员一员,又是赵昂信重的下属的廖元去做赵昂工作,多关注其动静。

    不过廖元虽然也算是进了文学社的核心圈子,但终归是旧军出身,而且也如赵昂那般有些粗汉的样子,对做工作并不在行,因此听到方振武询问后竟是回答不出来。

    “那啥……赵管带,最近没怎么喝酒,我也没找到机会……”

    方振武看了看手足无措的廖元,叹了口气,知道自己所托非人,便拍了拍对方的肩膀道:“无妨,多找找机会吧。”

    心中,却在想着等刘继业回江宁后,得提出再开一场总会把文学社内累积的许多问题给解决了……

    。。。

第234章 北上会段() 
第二百三十五章北上会段

    刘继业并不在江宁,也不在第二十三混成协所驻扎的苏州。渃晁兲尚

    事实上,就在方振武在军营中有着那样的想法时,刘继业也辞别了送行的几个军官,在张小顺的跟随上踏上了大运河上的一艘小船。

    夜色漫漫,小船随着波浪而轻微晃动着。船舱内,刘继业敞开了大衣,露出一身便装,一只手靠在桌子上,望着窗外倒映着月光的江水而沉思着。

    他在清江浦待了三天时间,与江北提督段祺瑞连续长谈数次,敲定了几个重要的事项。

    所谓江北提督,全称为提督江北军务总兵官,是清末统领江北军务的最高军事长官,驻清江浦,为从一品官。除了江北的绿营兵之外,还统辖着驻扎江北的一个新军混成协。

    曾几何时,提督是一省官兵的最高指挥官,一如其名地统辖着全省军务。但自从清末新政以来,真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