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剩下的银钱可以投入国家建设、回归社会的劳力可以投入国家建设,在今日之中国,吾人认为没有任何事情要比建设祖国更为关要了!而江苏政府亦准备将节省下来的军费,在达到收支平衡后将余款共二百三十万银元投入到兴办教育事业当中!江苏政府预期在一年内再新建五所省立新式学堂,增添七千名学生,而且一切学费由都督府承担!不仅如此,江苏政府还将在全省的省立学堂推行免费午餐,确保没有任何一个我国家未来的栋梁会因为上学而挨饿!”
刘继业最后的一番话博得了在场全体记者的鼓掌,许多记者暗中赞叹只需要把这位年轻江苏都督的演讲稿稍微一整理,就是一篇能够卖座的好文章!
待掌声慢慢平息下来,讲台上的刘继业微微一笑,直接指向了台下第二排的一个年轻记者。只见对方推了一下自己的眼睛,站起来首先向刘继业鞠躬,态度陈恳道:“首先鄙人必须对大帅的高风亮节表示衷心之钦佩!若我国之都督皆如大帅一般为国为民,中国之兴盛便指日可待了!”
“先生过誉了。”
那记者重新站直了,拿起笔记本朗声问道:“鄙人的问题是,大帅您在许多场合都已提到会配合北京之中央政府。那么大帅对当今的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与临时国会之间的争执是怎么看待的?”
刘继业轻点了脑袋,待记者问完后稍微组织了一下语句后便道:“吾人深信在袁大总统英明远见的领导下,摆脱了旧时代的束缚,新生的中华民国必会就此一跃而起,腾飞展翅于世界之林中!至于大总统与国会的争执,这在议会制国家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有分歧是自然的,就像我与民政总长张季直也偶有分歧……分歧不可怕,重要的是保持一份公心!只要一切所思所想都是为了国家考虑,我相信大总统和国会一定会达成共识的。”
刘继业这番话说的滴水不漏,又恰到好处地表露了他对袁世凯的支持,那名年轻记者也只能面带微笑地坐下。
然而他既然开启了这个话题,下面的问答环节中,各方记者基本上都针对当前吸引了全国目光的大总统与国会之争询问刘继业的看法,问题也是五花八门。
“上月底大总统批准了前内阁总理唐绍仪的辞呈,第一届内阁仅仅维持了四个月就终结了。对此,大帅怎么看?”
“直隶都督任免上面,唐总理与大总统颇有分歧,大帅认为哪方有理?”
几个问题下来,刘继业先一摆手,然后笑问道:“在场诸君凡是要问我关于北京之府院之争的,请举手,我好统一回答。”
话音未落,一下子就举起了七八只手。
刘继业轻轻颌首,好好思索了一番后,才缓缓开口道:“如我此前所说,我并不觉得当前大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分歧有什么问题。民国初立,百废待兴,无论是我、大总统、还是国会的议员们,都对自己新的角色有些陌生。因此有点摩擦,有点小意外是正常的!现在我们既然决定走议会制的道路,就理应容忍议会制中必然出现的不同机构的分歧问题。从我个人的了解,我是相信大总统是为国为民着想,称职的大总统。而国会的衮衮诸公也都是各省的代表精英,我相信两方会秉承国事为重的前提,运用政治智慧就中央政府的最终预算问题达成共识的。”
“至于前一阵子前总理唐绍仪请辞的事情,我明白这是内阁总理在人事任免上与大总统无法达成一致而最终做出的选择。就此,我想说的有几点:首先,唐绍仪之请辞是其个人行为,是他个人做出的选择。其次,就直隶都督人选方面,我作为地方都督,我认为都督之最终任命应该结合地方议会之选举与中央政府之任命。只有将地方与中央都照顾到了,这个都督的职位才能够稳定,才能够起作用。因此在直隶都督任免上面,我认为大总统和唐绍仪都不应在不征求直隶人民意见之前就任命。其三,既然唐绍仪之总理职位由于特殊原因乃是由大总统所提名,而非由国会正式选举而产生,其临时总理之职务从法理讲也可由大总统取消。”
“以上三点便是我对北京之府院之争的全部看法。”
回答完了关于北京方面的问题,接下来的记者分别又提出了一些其他问题。
“湖北方面联系上报中央,要求增加保留的军队数量,大帅乃是军事专业出身,您觉得现在中国各省以多少兵力最为适合?”
“以当前我国国防之形势,以及蒙古、伊犁与**紧急之局势,我国当前应该维持兵力五十万左右,重点布置于西北与东北之处,以此稳固边疆与国防。”
“都督对即将到来的国会选举如何看待?”
“一切遵照临时约法所规定之选举规则,我期望我四千年之古国能够成功迎来第一次全国国会大选!”
“据闻,大帅除了与季直公合办统一党准备参选之外,还成立了名为‘国社党’之组织,请问这二者之间可有联系否?”
“统一党乃我与张季直正式参选之政党,代表了我当前对国家形势的看法。国社党则是为我江苏官兵上下设立一个爱国之基本准则,与国会大选并无关系,二者也非一物。”
“大帅,您已展现出对新式教育的投入和热情……请问,就中国之教育未来,可否请教您之看法?”
“我认为,受教育是一个国民应有的素质,应有的义务,更是应有的权利!现在国家才刚开始建设,一切只能从简,但是只要能省下一分钱,就要把这一分钱投入到教育当中去!”
随着最后一个问题被回答完,此次记者招待会也就就此结束了。
。。。
第362章 士绅政治(上)()
第三百六十四章士绅政治(上)
结束了记者招待会,刘继业直接返回到都督府的后院,就看到张謇坐在会议厅内翻看着报纸,已经等候多时了。
眼见刘继业进门,张謇放下报纸,站起了身子,笑问道:“把那些记者安抚完了?”
“例行公事罢了。”
“这等本事老夫是怎么也学不来的……”张謇自嘲般地笑了笑,看着刘继业系开了风纪扣:“也不知文鹿你脑袋里装了什么,如何会有如此多奇思妙想来的!”
刘继业给自己倒了点茶水,在张謇这一老合作伙伴面前显得很随意,嘴角只是微微上扬并未接话。
放下水杯,刘继业来到重新坐下的张謇对面,问道:“季直公当真准备与我一去马鞍山?”
“马鞍山制铁厂如今可是我三联集团的重要资产,最近又新到了一批大型钢铁,我好歹也算是集团的董事会董事长,怎能不去看看?”
前一阵子三联集团内部改制,重新调整了组织结构。原本张謇担任的董事会总理这一职务更名成了董事长、董事会内新增添了三人,如今总数达到七人、孙多森担任的总经理由虞和德接任并更名总裁,而孙多森本人则出任三联集团北方总经理一职。
总体而言,经过一系列的调整,在孙多森重心转移至北方,以及三联集团进行第一次增发股票后,张謇与刘继业两人虽然与孙多森一样股权有所下降,但是二人的影响力却得到了增加。
新加入三联集团的三个股东,同时也是董事会新成员的虞和德与刘继嗣是刘继业的嫡系、沈燮均则是张謇的至交和助手,使得张刘二人在董事会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
“况且,我也将北上赴任,到北京后不知何日再由时间来江南视察产业了。”张謇随即又补充了一句。
这才是张謇为何会决定在十二月这个天寒地冻的时候离开江宁前往安徽马鞍山视察的原因。
就在上个月,随着唐绍仪内阁解散后,身为临时大总统的袁世凯重新任命其心腹赵秉钧为新任临时内阁总理,并重新制定了内阁名单。在这一名单当中,现任江苏民政总长的张謇被提名为工商部总长。这一提名的背后,自然是刘继业、袁世凯与张謇三人之间利益交换与政治协商的结果。
张謇北上北京,对于袁世凯而言,一方面可以拉拢张謇这一在江苏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立宪党领袖、另一方面又可以往江苏插入自己的人手。对于张謇本人而言,北上赴任的好处也很多;首先是对他开展统一党活动很有利处。相比江宁,北京此刻依然是政治中心,对张謇很有吸引力。其次,张謇本人长期以来一直信奉棉铁主义,如果能够担任工商总长将能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至于刘继业,张謇北上对他而言,虽有坏处却也有好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有张謇担任民政总长,国社党的活动总会受到这样那样的限制。而张謇北上后,国社党的活动便可以进一步在江苏省民政部内开展了。
当然,刘继业表面上还是跟袁世凯讨价还价了一番,也要了一些好处最终才定下来,其中关键的就是扩大了江苏都督府的职权。除了对民政部有‘审计之权’外,各司司长任免需由都督同意,并且将教育这块领域划入都督府的管辖范围。
张謇北上赴任工商总长后,接任江苏民政长职务的将是张謇的好友、江苏海安人、曾任铁路督办、吉林巡按使等职务,在工商界和实业界都有着崇高名望的韩国钧。
这个人选也是刘继业所能接受的。
“这次马鞍山巡视,除了查看钢铁储备之外,还有集团内华中与华南地区总会,老夫这董事长无论如何也是不能不参加的!”
刘继业也是专门挑了最近尘埃落地,公务不再繁忙的日子。
“此去安徽虽然路途不远,但毕竟要乘船逆流而上。如今江南的天气又是阴湿的厉害,季直可得注意身体啊!”
面对刘继业关心的话语,张謇哈哈笑道:“老夫这身子板,再享三十年阳寿不是问题!哈哈哈!”
##############